包含不锈钢里的ti是什么作用的词条

博主:adminadmin 2023-05-02 23:42:01 条评论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不锈钢里的ti是什么作用,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06Cr17Ni12Mo2Ti中的Ti...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不锈钢里的ti是什么作用,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06Cr17Ni12Mo2Ti中的Ti是起细化晶粒作用吗?

包含不锈钢里的ti是什么作用的词条

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性能。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是的你说的没有错

钛金属(Ti)在不锈钢中起什么作用?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00℃温度区加热,常发生沿晶界的腐蚀破坏,称为晶间腐蚀。一般认为,晶间腐蚀是碳从饱和的奥氏体以Cr23C6形态析出。造成晶界处奥氏体贫铬所致。防止晶界贫铬是防止晶间腐蚀的有效方法。如将各种元素按与碳的亲和力大小排列,顺序为:Ti、Zr、V、Nb、W、Mo、Cr、Mn。钛和铌与碳的亲和力都比铬大,把它们加入钢中后,碳优先与它们结合生成碳化钛(TiC)和碳化铌(NbC),这样就避免了析出碳化铬而造成晶界贫铬,从而有效防止晶间腐蚀。

另外,钛和铌与氮可结合生成氮化钛和氮化铌,钛与氧可结合生成二氧化钛,奥氏体中还能溶解一部分铌(约0.1%)。考虑这些因素,实际生产中为防止晶间腐蚀,钛和铌加入量一般按下式计算:

Ti=C5~0.8%

Nb≥10C%

含钛和铌的钢固溶处理后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这种组织处于不稳定状态,当温度升高到450℃以上时,固溶体中的碳逐步以碳化物形态析出,650℃是Cr23C6形成温度,900℃是TiC形成温度,920℃是NbC形成温度。要防止晶间腐蚀就要减少Cr23C6含量,使碳化物全部以TiC和NbC形态存在。由于钛和铌的碳化物比铬的碳化物稳定,钢加热到700℃以上时,铬的碳化物就开始向钛和铌的碳化物转化。稳定化处理是将钢加热到850~930℃之间,保温1h,此时铬的碳化物全部分解,形成稳定的TiC和NbC,钢的抗晶间腐蚀性能得到改善。

不锈钢中加入钛和铌,在一定条件下弥散析出Fe2Ti和Fe3Nb2金属间化合物,钢的高温强度有所提高。由于铌的价格昂贵(是钛的70倍),广泛采用的是加钛不锈钢。含钛钢存在一些缺点,如:TiO2和TiN以夹杂物存在,含量高且分布不均,降低钢的纯净度;铸锭表面质量差,增加工序修磨量,极易造成大批废品;成品抛光性能不好,很难得到高精度表面等。

不锈钢中各元素的作用 不锈钢中CR,NI,MO,TI各有什么作用,其中,防酸腐蚀的是那种元素?

? 铬(Cr):是主要铁素体形成元素,铬与氧结合能生成耐腐蚀的Cr2O3钝化膜,是不锈钢保持耐蚀性的基本元素之一,铬含量增加可提高钢的钝化膜修复能力,一般不锈钢中的铬含量必须在12%以上;

? 碳(C):是强奥氏体形成元素,可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另外碳对耐腐蚀性也有不利的影响;

? 镍(Ni):是主要奥氏体形成元素,能减缓钢的腐蚀现象及在加热时晶粒的长大;

? 钼(Mo):是碳化物形成元素,所形成的碳化物极为稳定,能阻止奥氏体加热时的晶粒长大,减小钢的过热敏感性,另外钼元素能使钝化膜更致密牢固,从而有效提高不锈钢的耐Cl-腐蚀性;

? 铌、钛(Nb、Ti):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能提高钢的耐晶间腐蚀能力.但碳化钛对不锈钢的表面质量有不利影响,因此在表面要求较高的不锈钢中一般通过添加铌来改善性能.

? 氮(N):是强奥氏体形成元素,可显著提高钢的强度.但是对不锈钢的时效开裂影响较大,因此在冲压用途的不锈钢中要严格控制氮含量.

? 磷、硫(P、S):是不锈钢中的有害元素,对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冲压性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关于不锈钢里的ti是什么作用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