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C曲线图实际是什么图(c绘制曲线图)

博主:adminadmin 2023-03-27 17:00:01 条评论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钢的C曲线图实际是什么图,以及c绘制曲线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C曲线的解释解释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TTT曲线(Time,...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钢的C曲线图实际是什么图,以及c绘制曲线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C曲线的解释

解释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TTT曲线(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钢的C曲线图实际是什么图(c绘制曲线图)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可综合反映过冷奥氏体在不同过冷度下的等温转变过程:转变开始和转变终了时间、转变产物的类型以及转变量与时间、温度之间的关系等。因其形状通常像英文字母“C”,故俗称其为C曲线,亦称为TTT 图。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建立由于过冷奥氏体在转变过程中不仅有组织转变和性能变化,而且有体积膨胀和磁性转变,因此可以采用膨胀法、磁性法、金相—硬度法等来测定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现以金相—硬度法为例介绍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建立过程。

将共析钢加工成圆片状试样( 101.5mm),并分成若干组,每组试样5 个~10 个。首先选一组试样加热至奥氏体化后,迅速转入A1以下一定温度的熔盐浴中等温,各试样停留不同时间之后,逐个取出试样,迅速淬入盐水中激冷,使尚未分解的过冷奥氏体变为马氏体,这样在金相显微镜下就可观察到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分解过程,记下过冷奥氏体向其他组织转变开始的时间和转变终了的时间;显然,等温时间不同,转变产物量就不同。一般将奥氏体转变量为1%~3%所需的时间定为转变开始时间,而把转变量为98%所需的时间定为转变终了的时间。由一组试样可以测出一个等温温度下转变开始和转变终了的间,根据需要也可以测出转变量为20%、50%、70%等的时间。多组试样在不同等温温度下进行试验,将各温度下的转变开始点和终了点都绘在温度—时间坐标系中,并将不同温度下的转变开始点和转变终了点分别连接成曲线,就可以得到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如图 所示。C 曲线中转变开始线与纵轴的距离为孕育期,标志着不同过冷度下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其中以550℃左右共析钢的孕育期最短,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低,称为C 曲线的“鼻尖”。

图中最上面一条水平虚线表示钢的临界点A1(723℃),即奥氏体与珠光体的平衡温度。图中下方的一条水平线Ms(230℃)为马氏转变开始温度,Ms 以下还有一条水平线Mf(-50℃)为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A1与Ms线之间有两条C 曲线,左侧一条为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线,右侧一条为过冷奥氏体转变终了线。A1 线以上是奥氏体稳定区。Ms 线至Mf线之间的区域为马氏体转变区,过冷奥氏体冷却至Ms线以下将发生马氏体转变。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线与转变终了线之间的区域为过冷奥氏体转变区,在该区域过冷奥氏体向珠光体或贝氏体转变。在转变终了线右侧的区域为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区。A1线以下,Ms线以上以及纵坐标与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线之间的区域为过冷奥氏体区,过冷奥氏体在该区域内不发生转变,处于亚稳定状态。在A1温度以下某一确定温度,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线与纵坐标之间的水平距离为过冷奥氏体在该温度下的孕育期,孕育期的长短表示过冷奥氏体稳定性的高低。在A1以下,随等温温度降低,孕育期缩短,过冷奥氏体转变速度增大,在550℃左右共析钢的孕育期最短,转变速度最快。此后,随等温温度下降,孕育期又不断增加,转变速度减慢。过冷奥氏体转变终了线与纵坐标之间的水平距离则表示在不同温度下转变完成所需要的总时间。转变所需的总时间随等温温度的变化规律也和孕育期的变化规律相似。因为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同时由两个因素控制:一个是旧相与新相之间的自由能差G;另一个是原子的扩散系数D。等温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自由能差G也越大,则加快过冷奥氏体的转变速度;但原子扩散系数却随等温温度降低而减小,从而减慢过冷奥氏体的转变速度。高温时,自由能差G起主导作用;低温时,原子扩散系数起主导作用。处于“鼻尖”温度时,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转变孕育期最短,转变速度最大。

下图所示分别为共析钢、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等温冷却曲线(TTT曲线)。

钢的热处理,铁碳相图,C曲线,谁能给解释一下?

热处理就是把钢材加热到相变线

用不同的冷却方式,获得不同材质性能的工艺过程。

铁碳合金相图就是从纯铁到碳在铁中最大溶解度6.69%渗碳体,在不同温度区间不同组织相。

C曲线就是奥氏体相变线,具体我忘了,就知道这个C曲线就是顾名思义的,很像C形。

这些都是我手打的,自己理解的自己说的,有不严谨的勿喷。

可以这么说。热处理用到铁碳合金相图,学铁碳合金相图会接触C曲线。

祝你好运

c曲线是描述什么组织发生转变的图形

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开始温度和终了温度曲线像英文字母C,它描述了奥氏体在等温转变过程中,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的析出物的规律,称为C曲线或者TTT曲线,而连续冷却曲线是各种不同冷速下,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和转变终了温度和时间的关系简称连续冷却转变图或者CCT图。

相同点是二者均是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图解,前者是在一定温度下的等温转变,后者是以一定的冷却速度时的连续转变,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转变过程和转变产物的类型基本相互对应。

二者的区别在于冷却条件的不同,其显著的区别主要有:

一,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组织转变的,其组织的转变很不均匀,先转变的组织较粗,而后转变的组织较细,往往得到几种组织的混合物。二,共析钢连续冷却时,只有珠光体的转变而无贝氏体

谁能教我C曲线的含义及应用?

C曲线就是CT图或者CCT图,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主要应用就是淬火中奥氏体化后,通过不同的冷却速度得到不同的组织,我手里没有图,希望其他人发个详细点的图,我也是新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多多指教

谁能教我C曲线的含义及应用? 什么是C曲线?它的应用都在哪些方面?

我的头像就是一个C曲线哦,也称TTT曲线,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温度,反映的是钢从高温奥氏体冷却过程中,不同冷却速度得到不同的组织.C曲线和铁碳相图一样,对学材料的人来说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具,必须深刻理解掌握.

请问钢的TTT,CCT曲线都是怎么画出来的?

C曲线是利用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或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测定。测定方法一般是将标准式样奥氏体化后,迅速冷至临界点下某一温度等温,使过冷奥氏体在恒温下发生相变。相变过程中会引起钢内部的一系列变化,如相变潜热的释放、比容、磁性及组织结构的改变等。这可通过热分析、膨胀法、磁性法、金相法等测出在不同温度下过冷奥氏体发生相变的开始时间和终了时间,并把它们标注在温度—时间坐标中,然后把所有转变开始点和终了点分别连接起来,就得出该钢种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该曲线下部还有两条水平线分别表示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Ms点和转变的终了温度Mf点。他们多用膨胀法或磁性法等测定。

钢的C曲线图实际是什么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