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结构与制造书籍(冲压模具结构设计)
今天给各位分享冲压模具结构与制造书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冲压模具结构设计进行解释,现在开始吧!
本人做冲压模具设计两年了,水平有限,哪位大虾能推荐设计很全的,很巧妙冲压模具结构设计资料学习,
冷冲压模具设计步骤(给正在做冲压模毕业设计的同学点思路)
冷冲压模具设计步骤
冷冲模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 .搜集必要的资料
设计冷冲模时,需搜集的资料包括产品图、样品、设计任务书和参考图等,并相应了解如下问题:
l )了解提供的产品视图是否完备,技术要求是否明确,有无特殊要求的地方。
2 )了解制件的生产性质是试制还是批量或大量生产,以确定模具的结构性质。
3 )了解制件的材料性质(软、硬还是半硬)、尺寸和供应方式(如条料、卷料还是废料利用等),以便确定冲裁的合理间隙及冲压的送料方法。
4 )了解适用的压力机情况和有关技术规格,根据所选用的设备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模具及有关参数,如模架大小、模柄尺寸、模具闭合高度和送料机构等。
5 )了解模具制造的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和加工技巧,为确定模具结构提供依据。
6 )了解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的可能性,以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2 .冲压工艺性分析
冲压工艺性是指零件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如果发现冲压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修改意见,经产品设计者同意后方可修改。
3 .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
确定方法如下:
l )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基本工序的性质,即落料、冲孔、弯曲等基本工序。一般情况下可以由图样要求直接确定。
2 )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如拉深次数等。
3 )根据各工序的变形特点、尺寸要求确定工序排列的顺序,例如,是先冲孔后弯曲还是先弯曲后冲孔等。
4 ) 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确定工序的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连续冲压工序等。
5 ) 最后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模具寿命、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在满足冲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确定适合具体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片(内容包括工序名称、工序数目、工序草图(半成品形状和尺寸)、所用模具、所选设备、工序检验要求、板料规格和性能、毛坯形状和尺寸等): ;
4 确定模具结构形式
确定工序的性质、顺序及工序的组合后,即确定了冲压工艺方案也就决定了各工序模具的结构形式。冲模的种类很多,必须根据冲件的生产批量、尺寸、精度、形状复杂程度和生产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其选原则如下:
l )根据制件的生产批量确定采用简易模还是复合模结构。一般来说简易模寿命低,成本低;而复合模寿命长,成本高。
2 )根据制件的尺寸要求确定冲模类型。
若制件的尺寸精度及断面质量要求较高,应采用精密冲模结构;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制件,可采用普通冲模。复合模冲出的制件精度高于级进模,而级进模又高于单工序模。
3 )根据设备类型确定冲模结构。
拉深加工时有双动压力机的情况下,选用双动冲模结构比选用单动冲模结构好很多
4 )根据制件的形状大小和复杂程度选择冲模结构形式。一般情况下,大型制件,为便于制造模具并简化模具结构,采用单工序模;小型制件,而且形状复杂时,为便于生产,常用复合模或级进模。像半导体晶体管外壳这类产量很大而外形尺寸又很小的筒形件,应采用连续拉深的级进模。
5 )根据模具制造力量和经济性选择模具类型。在没有能力制造高水平模具时,应尽量设计切实可行的比较简单的模具结构;而在有相当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条件下,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和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则应选择较为复杂的精密冲模结构。
总之,在选择冲模结构类型时,应从多方面考虑,经过全面分析和比较,尽可能使所选择的模具结构合理。
5 .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
主要工艺计算包括以下几方面:
l )坯料展开计算:主要是对弯曲件和拉深件确定其坯料的形状和展开尺寸,以便在最经济的原则下进行排样,合理确定适用材料。
2 )冲压力计算及冲压设备的初选:计算冲裁力、弯曲力、拉深力及有关的辅助力、卸料力、推料力、压边力等,必要时还需计算冲压功和功率,以便选用压力机。根据排样图和所选模具的结构形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总冲压力,根据计算出的总冲压力,初选冲压设备的型号和规格,待模具总图设计好后,校核设备的装模尺寸(如闭合高度、工作台板尺寸、漏料孔尺寸等)是否符合要求,最终确定压力机型号和规格
3 )压力中心计算:计算压力中心,并在设计模具时保证模具压力中心与模柄中心线重合,目的是避免模具受偏心负荷作用而影响模具质量。
4 )进行排样及材料利用率的计算.以便为材料消耗定额提供依据。
排样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一般是先从排样的角度考虑并计算材料的利用率,对于复杂的零件通常用厚纸剪成3 一5 个样件.排出各种可能的方案,选择最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专业书籍有哪些??
本书是《材料加工CAD/CAM基础》的延伸和扩展。扼要地介绍注射模、铸造模和级进模设计和分析软件生成原理的基础上全面讲授注射模三维结构设计系统,注射流动、保压、冷却、气辅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系统,铸造充型和凝固过程计算机模拟系统以及基于特征的级进模设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步聚,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加深读者对现代模具设计方法的认识。
与本书所配套的软件均系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所研制,这些软件已在国内较大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本书可作为材料加工工程、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模具和制品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现代模具设计方法概述
第一节 注射模CAD/CAE/CA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节 铸造模CAD/CAE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三节 级进模CAD/CAE/CA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 软件设计原理概述
第一节 注射模CAD软件的设计原理
第二节 注射模CAE软件的设计原理
第三节 铸造模CAE软件的设计原理
第四节 级时模CAD软件的设计原理
第三章 注射模软件的结构与操作步骤
第一节 InteSolid造型软件简介
第二节 注射模CAD的结构
第三节 注射模CAD系统的操作步骤
第四节 注射模CAE软件的结构
第五节 注射模CAE软件的操作步聚
第四章 铸造CAE软件的结构与操作步骤
第一节 铸造CAE软件的结构
第二节 铸造模CAE软件的操作步骤
第五章 级时模CAD软件的结构与操作步骤
第一节 级进模CAD软件的结构
第二节 级进模CAD软件的使用说明
第六章 实例分析
第一节 注塑模CAD实例分析
第二节 注射模CAE实例分析
第三节 铸造模CAE 软件实例分析
第四节 级进模CAD实例分析
附录 弯曲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 李德群
李德群,1945年生于江苏泰县。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冶金系。1980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86年至1987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编著教材6部、译著1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知识、面向装配的注射模CAD/CAE/CAM/PDM。 以下是"李德群 主编"编写的与本书同作者的部分图书,如果需要查看全部图书,点击浏览更多关于"李德群 "的图书
图书名称 ISBN 图书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原价
现代塑料注射成型的原理、方法与应用 7313037651 李德群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0 29
现代模具设计方法/普通高等教育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改革教材 7111084837 李德群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0 18
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7111169182 李建军,李德群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0 32
中国模具工程大典(第3卷):塑料与橡胶模具设计 9787121037139 李德群,唐志玉 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0 98
自学模具设计需要哪些书籍?
先学CAD软件,掌握至少一门2D/3D软件,这是模具设计最基础的硬性要求,现在模具设计最流行的2D/3D软件是AutoCAD与UG。后续跟据自己的兴趣选中学习冲压模或塑料模,记住重点学习一门即可,贪多不精。你现在学的是机械专业中,机械制图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一定要学好,对以后模具设计帮助很大。至于书籍,网上模具论坛中有很多基础的启蒙的教材,很是不错,大学模具课程书籍理论的东西太多,内容整体落后社会发展5~10年,不学也罢。
亲身经历走过15年模具设计路。。。。心酸与成就自己知。。
关于冲压模具结构与制造书籍和冲压模具结构设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