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胜百何意(一胜百unimax)

博主:adminadmin 2023-10-04 20:05:01 条评论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以一胜百何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一胜百unimax进行解释,现在开始吧!关于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1、谢晋元谢晋元(1905年-1941年)...
钢百科 usteel.net

今天给各位分享以一胜百何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一胜百unimax进行解释,现在开始吧!

关于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1、谢晋元

以一胜百何意(一胜百unimax)

谢晋元(1905年-1941年),字中民,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谢晋元中校率领数百名士兵由1937年10月27日下午至10月31日抵抗了日本军队的进攻四天,掩护88师撤退到上海郊区。

十余名士兵战死,三十余人负伤。毙敌200余,伤敌无数。四日后,由于国民党军已达到拖延日本军的目的,于是接受英国调解。

10月31日凌晨二时,由宋子文电话转达蒋介石撤退的命令后,谢晋元和国民党士兵才撤退到英租界。在英租界,全体官兵被缴械,并受到英国方面暂时软禁,后被释放。

壮士乘坐军用卡车离开时,收到民众夹道欢送。然而团长谢晋元一年之后遇刺身亡,杀手是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兵痞。

2、赵伊坪

赵伊坪(1910―1939),原名廉越,学名石庵。中国共产党员,抗日英雄,烈士。河南郾城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济南第三集团军军政人员训练班负责中共组织工作。

1938年7月,在姚第鸿、赵伊坪等共产党人的进步思想影响下,六区专员范筑先将军与四区专员韩多峰将军,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的配合下,共同实施了“津浦铁路破袭战”,捣毁日军占领的平原、禹城火车站,发动辖区民众,挖断铁路百余里。给疯狂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之后赵伊坪又协助范筑先将军组织六区民众,迎接延安文艺工作组的刘白羽、欧阳山尊和汪阳等同志陪同的一位同情中国人民抗战的美国友人海军少校卡尔逊到鲁西北的访问。

1939年1月任中共鲁西北区委委员、秘书长兼统战部长。同年3月5日,中共鲁西区党委机关由冠县、馆陶向泰西大峰区转移,途中在高唐县琉璃寺与日军遭遇,受伤被俘,被日本侵略者残酷杀害。时年29岁。

3、罗忠毅

罗忠毅(1907-1941)原名罗宗愚,湖北襄阳人,是新四军抗日名将。

1927年7月加入冯玉祥部西北军。1931年1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命过红王军团委员会主任、连长。

在瑞金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后,历任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1933年后调任福建军区某军分区司令员。

全国抗战爆发后,罗忠毅任新四军第2支队参谋长、江南指挥部参谋长,参与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他参与指挥了水阳伏击战、官陡门奇袭战等战斗。

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主力北渡长江后,罗忠毅任重建的江南指挥部指挥,留苏南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指挥部队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

1941年皖南事变后,罗忠毅率部艰苦作战,接应新四军突围北撤人员。在西池塘战斗中,他的新婚妻子柳肇珍牺牲。同年4月,他任新四军第6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率部转战于句容、丹阳、武进、溧水地区,曾指挥部队在黄金山地区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作战,打退了顽军的进攻。

1941年11月28日,日伪军3000余人袭击溧阳塘马村,为了掩护正在塘马村开会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干部安全转移,罗忠毅与第16旅政治委员廖海涛率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壮烈牺牲,时年34岁。

4、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

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5、赵崇德

赵崇德,原名开奎,又名宗德,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七里山村。他自幼聪明灵巧、秉性刚强,曾入学就读两年,后因家境困难辍学。

1930年秋,赵崇德参加红军,被编入红四军10师28团当战士。随军转战大别山区数十县,因作战勇敢,立下战功,不久被调任12师特务队班长。1931年10月,参加著名的黄安战役。随后,又参加商(城)潢(川)、苏家埠战役。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赵崇德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他多次负伤、立功,由排长、指导员升为营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赵崇德担任八路军129师769团3营营长。

为配合忻口战役,129师师部命令769团袭击敌人阳明堡机场,769团决定把袭击飞机场的重任交给3营。

1937年10月29日晚,赵崇德率领3营西渡滹沱河,直扑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击毁停机坪敌机24架,歼灭日军100余人。赵崇德在掩护部队撤退的时候,身中数弹牺牲。

赵崇德机智果敢,身先士卒,并以夜间作战和近战见长,他率领的营曾被授予“以一胜百”锦旗。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称赞夜袭阳明堡战役:“首战告捷,打得好!打得好!”

1937年11月4日,国民党战区长官卫立煌在太原见到周恩来后,赞扬道:“阳明堡烧了敌人24架飞机,是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抗日英雄谢晋元和他的“八百壮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赵崇德:夜袭阳明堡的抗日英雄(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罗忠毅:至忠至毅的抗日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伊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

奇袭阳明堡,769团一小时烧毁敌机24架,团长陈锡联仅22岁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陈锡联任769团团长,汪乃贵任副团长,范朝利任参谋长,丁先国任政训处主任,张南生任政训处副主任,后来黄振棠担任政委。

769团下辖3个营。1营营长孔庆德、教导员王昌才;2营营长谭德仁、教导员李定灼;三营营长赵崇德教导员潘寿财。每个步兵营有4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团部设参谋处、政训处、供给处、卫生队。团直属队有迫击炮连、特务连和通信排(辖1个电话班、1个徒步通信班、1个骑兵班)。全团计2900余人。

9月30日,陈锡联率领769团从庄里镇出发,日夜兼程,向山西挺进。部队从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渡口渡过黄河,两天后到达山西侯马。闻讯而来的当地群众扶老携幼,箪食壶浆,迎接抗日之师。

部队没有停留,在侯马乘上火车,沿同蒲路北上。许多战士都是第一次看见火车,这个摸摸铁轨,那个敲敲车头,感到特别新鲜。坐在火车上,尽管走起来呼嗤呼嗤”,慢慢腾腾,晃晃悠悠,可到底比走路强多了,又是往抗日前线开,因此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

10月初的山西,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还不冷,到了晩上和夜里,就很凉了。车到临汾,从阎锡山的仓库里补充了一些弹药和衣服,大家都把长满虱子的衣服换了下来,火车继续向前开,很快就到达太原。

769团的任务是向原平县东北山地挺进,侧击从雁门关向忻口进犯的日军部队。所以部队并未在太原停留,也没有休整,就立刻向忻口以北的代县和崞县挺进。

这个时候,忻口方面的战斗已经打得很激烈了。南犯日军第5师团、第15独立混成旅团向国民党忻口阵地守军发起进攻,企图打开通路,攻占太原。国民党军队在一线部署了十几个步兵师,死守忻口,双方展开了激烈争夺。

陈锡联率领的769团是在10月16日这天,进抵代县以南的苏龙口村一带的。

苏龙口是滹沱河东岸一个不小的村庄,顺河南下便是忻口。这里已是敌后,日军 汽车 整天在公路上运输,“隆隆”的炮声不断从南边传来,涂着太阳标记的日军飞机接二连三地轰鸣着从我们头顶上掠过,疯狂到极点。战士们气得跺脚大骂:“别光在天上逞凶,有种的下来和老子较量较量!”

陈锡联从敌机出没的高度和时间来看,他敏锐的判断出附近可能就有敌人的飞机场。于是就找到当地的老乡一问,了解到隔河10来里外的阳明堡镇果然有个机场。

769团各营的干部、战士们,一听说这个消息,就高兴的纷纷向团部请战:“团长,下命令吧,干掉它!”

究竟能不能打?又该怎么打?陈锡联没有马上作出决定。他知道作为一团之长,他要为这几千人负责。到晋北后,因为是分散游击,既要积极地寻找机会打击敌人,但是每战必须加倍谨慎,一定要做到情况清楚,部署周到,动作突然干脆!不打则已,打就要打胜!

陈锡联又想到769团才来晋北不久,什么情况都不熟悉,可以说是孤军初战,所以更应该“应加倍谨慎”。于是陈锡联打定主意,先把敌情彻底搞清楚后,再下决心。

这时候,那个老乡说附近有一个国民党晋绥军的团长,据说他和日军打过仗,是前两天才带着少数部队从大同方向退下来的。

陈锡联一听,就决定先去访问访问他,一来可以听一听与日军作战的经验,二来了解一下机场及周围的敌情。寻遍了苏龙口附近的大小村庄,好不容易才在一个偏僻的山脚下找到了这位晋绥军的团长。不料,当陈锡联刚刚说明来意,那位团长便谈虎色变地说:“哎呀!日军实在厉害呀!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大炮,他们的炸弹、炮弹都像长了眼睛一样,我们的电台刚一架上,就遭轰炸了!”

陈锡联继续问他:“那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打敌人的呢!”

谁曾想,这位堂堂的国民党团长竟然答道:“我们还没有看见日军,队伍就垮了下来,现在敝部只剩下1个连了。”

没有必要再问下去了。看来从这位畏敌如虎的团长嘴里,是问不出什么情况了,日军已经把他吓破胆了。

陈锡联从国民党团长那里没有搞到情报,第2天他就带着3个营长去进行实地侦察。大家顺着一条山沟走近滹沱河,登上了河边的一座山峰。极目远眺,众人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东面是峰峦重叠的五台山,北面内长城线上立着巍峨的雁门关,西面的管涔山在雾气笼罩中忽隐忽现。滹沱河两岸,土地肥沃,江山壮丽,只可惜,如今正遭受日军的蹂躏。

突然,2营长叫道:“飞机!”大家不约而同地举起望远镜,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发现对岸阳明堡的东南方有一群灰白色的敌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空地上,机体在阳光映照下,发出闪闪耀眼的光芒。

陈锡联等人正在仔细观察着机场内外的情况,此时却发现了一个人从河边走来。从望远镜里看到,那个人蓬头垢面,衣衫褴楼,还打着赤脚。看样子是个农民,但神情很紧张。等他走近一些,大家迎了上去,喊道:“老乡!老乡!”

那人听到喊声,身子一怔,马上停住脚步,两眼不住地四下观望。见到是几个陌生的军人,更是惊慌不安,两眼狐疑地上下打量着众人,好半天才哆哆嗦嗦吐出了两个字:“老一一总一一”

“老乡,不要怕,我们是八路军!是来打鬼子的!”陈锡联温和的说道。老乡一听说听陈锡联说他们是八路军,马上“啊”了一声,一下子抓住了陈锡联的手。原来他就住在机场附近,被鬼子抓进机场做苦力,每天从早累到晚,不仅不给吃饭,还经常挨打受骂,他受不了鬼子的折磨,才偷偷从里面逃出来。在大家的询问下,老乡详细介绍了机场的情况。经过实地侦察和老乡的介绍,机场内外的情况,被陈锡联和他的营长们了解清楚了。

日军的机场,位于阳明堡镇南侧5里的小茹解、下班政、小察、泊水4村之间。机场里共有飞机24架,成3列停放,每列8架。白天起飞去忻口、太原轰炸,晚上全部返回机场。守卫部队是日军香月师团的一个联队,大部分住在阳明堡镇,机场里只有一小股警卫部队和地勤人员,约200人左右,集结在机场北端。飞机集中排列在警卫部队的东南侧,防御工事粗糙,仅有一些简单的掩体和掩蔽部。日军对进入机场的公路要塞警戒很严,盘査很细,但对机场周围却疏于戒备。

回到驻地,大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大家认为:日军正忙于夺取忻口,根本没想到会有部队绕至他们背后搞动作,所以侧后方警戒相当疏忽。机场内敌人兵力不多,守备松懈,工事简陋。如果以隐蔽手段潜人机场,出其不意,给敌以突然袭击,取得胜利是完全有把握的。经过大家集思广益,最后定下决心:打掉日军这个机场!

计议已定,陈锡联命令以3营为突击队,袭击机场、摧毁敌机;1营负责破坏崞县至阳明堡之间的公路和桥梁,袭扰、牵制、阻击崞县可能增援之敌;2营(欠第7连)为预备队,与团指挥所位于苏龙口镇北侧地区隐蔽待机,2营8连前出至王董堡,破坏阳明堡西南的交通,保障3营侧后安全;团迫击连在滹沱河东岸占领阵地,负责支援3营战斗。部暑既定,各营连分头进行战前准备。

陈锡联和副团长汪乃贵、参谋长范朝利一起来到担任突击任务的3营。为什么要将袭击机场的主攻任务交给3营?要说769团这3个营,在改编之前都是响当当的红军团,战斗作风均非常过硬,哪个营拉上去都能够完成任务。但比较而言,3营能攻善守,尤以夜战见长,曾荣获“以一胜百”称号。

3营营长赵崇德,河南省商城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改编前任红31团团长。他作战勇敢,体恤部属,有“打仗如虎,爱兵如母”的美誉。在战前的准备会上,赵营长几次要求担任主攻。几个团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主攻任务交给3营。这也是赵营长“争”来的光荣使命。

陈锡联他们到了3营,3营正在热火朝天的分配着战斗任务呢。赵崇德营长命令9连在机场北面担任对阳明堡镇日军的警戒;10连由机场西南突击,歼灭敌警卫部队;11连由机场东面突击,负责摧毁敌机;12连为营预备队,在小察村西北集结待命。

营部里是在分配任务,营部外面的战士们正在热烈的讨论着用什么东西来干掉飞机,大家想了好多办法:有的说用柴草烧,有的说用刺刀戳、用枪托砸,有的说用机关枪打。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主要用手榴弹,把几个手榴弹捆在起,塞进飞机驾驶舱里进行爆炸。

运动部队到机场,必须要涉过滹沱河。为了摸清渡河路线,陈锡联和营长赵崇德、教导员潘寿财带领排以上干部,来到滹沱河边。当时天气已经很冷,部队已穿上棉衣,不顾警卫员劝阻,陈锡联脱衣下河试水,深的地方淹到脖子,浅的地方没及膝盖,找到渡河路线后,他们又到机场附近进行了实地侦察,具体研究了打飞机的战斗动作。

这天下午,整个苏龙口村处在一种紧张、兴奋的战前气氛中。各营、连纷纷召开支部大会、军人大会进行动员,干部、战士表决心、立誓言,一致表示要坚决打好第129师抗日第一仗,为中国人争气,为八路军争光。

驻地老乡们听说八路军要去打鬼子,高兴得很,纷纷做好吃的送给部队,并主动扎好了几十副担架,一些青年人还要求随部队参加战斗。

傍晚,陈锡联来到3营1连,战士们看见团长来了,都围了上来。陈锡联问大家:“准备得怎么样啦?”

战士们纷纷回答:“没问题困长,保证把龟儿子的飞机砸个稀巴烂!”

10月19日夜,北方山区的天气已然很冷了,顶着凛冽的寒风,部队悄悄地出发了。所有参战人员一律轻装,棉衣、背包都放在驻地,刺刀、铁锹、手榴弹等凡是容易发出声响的都用绳子捆得紧紧的,大家悄无声息地顺着漆黑的山谷急速行进。

1营、2营很快到达指定位置并做好了战斗准备。3营由向导(还是那位老乡)带领,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涉过滹沱河,迅速逼近机场。赵崇德营长率11连隐蔽摸进机场并迅速实行战斗展开。

10连进入机场后,在向敌警卫部队接近时,被日军发觉,立刻和敌军展开战斗,用勇猛动作将敌警卫部队压制在掩蔽部内。

11连在10连的掩护下果敢地扑向敌机群,将准备好的手弹一捆捆地塞进敌机肚子里,一架架飞机顿时爆炸起火。

日军的警卫部队,遭到10连的火力封锁后,一面依托工事还击,一面纠集兵员妄图反扑,战士们与日军在机群间展开肉博。激战中,赵崇德营长为掩护战友光荣牺牲。

此时,整个机场已被浓烟和烈火所笼罩。驻守阳明堡的敌人闻讯出动,赶来增援。看到敌机已被击毁,任务已经完成,陈锡联按照预定方案发出了撤退信号。在1、2营和团迫击炮连的掩护、支援下,3营迅速撤出战斗,涉过滹沱河而回。

阳明堡之战,从进人机场到战斗结束,整个袭击过程用了不到1个小时,干脆利落地将24架敌机全部击毁,并毙伤日军警卫部队100余人。战斗中我军伤亡30余人,3营营长赵崇德同志不幸牺性,令全团上下哀痛不已。

战后,陈锡联和副团长汪乃贵用电台将战斗经过向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

司令、刘伯承师长作了报告。

朱总司令接到报告后非常高兴。刘伯承师长看到电报,连声称赞:“769团打得漂亮”。

忻口前线正面作战的官兵,饱受日军飞机轰炸之苦(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每天有1个团的官兵阵亡),对日军飞机恨得咬牙切齿。20日一早,忻口阵地上空突然没有了日军飞机的踪影,他们感到很纳闷,以为日军要耍什么花招。当听说是八路军袭击了日军机场,击毁了机场上的全部24架飞机,许多官兵激动地在阵地上相拥而泣。

当时在忻口前线指挥作战的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在阳明堡战斗之前一直承受着日军空袭的巨大压力。阳明堡战斗后,他致电周恩来副主席:“阳明堡烧了敌人24架飞机,是战争 历史 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战的将士对八路军表示感谢!”

阳明堡战斗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太行山。当地群众也编了一首歌谣传唱:

万里长城万里长,

雁门关下古战场。

阳明堡里一把火,

鬼子飞机一扫光!

抗战英烈赵崇德:奇袭阳明堡机场牺牲的英雄营长

抗日英烈赵崇德(1910-1937)原名开奎,又名宗德 ,河南商城人。原八路军第129师358旅769团3营营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赵崇德烈士简介

赵崇德烈士是河南商城人,1933年加入中国 *** 。1930年秋参加红军,被编入红4军10师28团当战士。随 *** 战大别山区数十县,因作战勇敢,立下战功,不久被调任12师特务队班长。1931年10月,参加著名的黄安战役。随后,又参加商(城)潢(川)、苏家埠战役。

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多次负伤、立功,由排长、指导员升为营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赵崇德担任八路军第129师769团3营营长。为配合忻口战役,1937年10月16日,769团急行军进抵山西原平县东北阳明堡以南滹沱河东岸的苏龙口、刘家庄地区。第129师部命令第769团袭击敌人阳明堡机场,769团决定把袭击飞机场的重任交给第3营。10月29日晚,赵崇德率领第3营西渡滹沱河,直扑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击毁停机坪敌机24架,歼灭日军100余人。

赵崇德在掩护大家撤退的时候,身中数弹牺牲。赵崇德机智果敢,身先士卒,并以夜间作战和近战见长,他率领的营曾被授予“以一胜百”锦旗。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称赞夜袭阳明堡战役:“首战告捷,打得好!打得好!”。11月4日,卫立煌在太原见到周恩来后,赞扬道:“阳明堡烧了敌人24架飞机,是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战的将士对八路军表示感谢,感谢!”1940年7月1日,第129师政治部编印的 *** 诞生19周年及抗日3周年纪念丛刊《烈士传》,赵崇德的英雄事迹被收入《烈士传》。彭德怀元帅称赞他:“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

赵崇德烈士生平经历

赵崇德,男,汉族,1914年出生于河南商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学名开奎,又名宗德,兄弟姊妹5人,崇德行四。赵崇德自幼秉性刚强,聪颖灵巧,8岁入学,课余喜欢习武练艺。父母相继去世后,赵崇德辍学,与兄妹相依为命,靠给地主放牛、种地为生。1929年5月商南起义爆发后,参加三区少年先锋队,并任分队长。1930年,崇德带领少先队员帮助红军家属插秧,突遭地方民团一个班包围。崇德机智过人,带领众人突围,一时传为佳话。同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崇德被正式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0师28团当战士后,随 *** 战大别山区数十县,因作战勇敢立下战功,不久被调入十二师特务队任班长。1930年10月,参加了著名的黄安战役。1931年,在花山寨阻击战中,崇德班再立战功。1932年,崇德随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1933年,加入中国 *** ,后参加长征。历任排长、连指导员、营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一二九师七六九团三营营长。10月初,一二九师奉命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赵崇德率部随一二九师先头部队七六九团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时忻口会战正激烈进行,日军飞机猖狂至极,遂与两位营长随团长陈锡联化装成老百姓侦察敌情。10月中旬,根据所得敌情,师部决定炸掉日军设在阳明堡的飞机场。团长陈锡联把这一艰巨任务交给善于夜战、近战的“以一胜百”的第三营。10月19日夜,在七六九团一、二营的策应下,赵崇德率部渡过滹沱河,分兵急奔机场,战斗随即展开。经1小时激战,共炸毁敌机24架,歼敌100余人。在撤出战斗时,为掩护战友赵崇德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3岁。

到牺牲前,崇德已身经百战。崇德带兵机智果敢,身先士卒,并以夜间作战和近战见长,他率领的营曾被授予“以一胜百”锦旗。阳明堡之役前,崇德把仅有的3元法币交给党组织,说:“不要让敌人得了!”1938年,赵崇德被追授“好干部”称号。彭德怀元帅曾在回忆录里赞道,崇德“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1940年7月1日,一二九师政治部编印的中国 *** 诞生十九周年,抗日三周年纪念丛刊《烈士传》,收录了赵崇德的英雄事迹。

孙玉清 儿子 青海

孙玉清,1909年3月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会剿”、“围剿”的战争,以及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因作战勇敢、指挥出色、战功卓著,孙玉清历任红四方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并被授予“以一胜百”奖旗,获得“战将”美称。1934年,孙玉清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1935年8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参加了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后,孙玉清率红九军与兄弟部队一起,奉中革军委的命令,相继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与长期盘踞在黄河以西的国民党西北反动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等马家军展开了艰苦惨烈的浴血拼杀。

经五个月的浴血鏖战,西路军在给反动军阀部队以重大打击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自然环境恶劣,部队弹尽粮绝,遭受重大损失和牺牲。孙玉清同王树声、李聚奎、方强、朱良才等西路军部分指战员一起,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率部向陕北方向突围。1937年3月,孙玉清带领数十名被打散的干部战士突围,在甘肃省酒泉南山一带与大批敌军遭遇负伤被俘。

孙玉清被敌人押到西宁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西北反动军阀头目马步芳为抓住红九军军长而十分得意,召集大批军政要员,亲自审讯孙玉清。孙玉清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当场揭露和斥责反动军阀当局拉夫抓丁,耗国家资财,养兵祸国,不抗日,却专打红军的罪恶行径。他说:“我从参加革命时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死而无憾,并引以为荣!”马步芳不甘心失败,使出了一系列软硬兼施的伎俩。他让孙玉清见被俘后被迫服苦役的妻子和其他红军战士。孙玉清告诉妻子“不要害怕!”他鼓励战士们说:“西路军虽然失败了,红军仍然存在,陕北的红军壮大了,党中央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红军是杀不完的!”

孙玉清宁死不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硬骨头精神,使敌人恼羞成怒,马步芳经报蒋介石批准,于1937年5月下旬,将孙玉清残忍杀害。孙玉清牺牲时年仅28岁。

有以一胜百这个四字词语没?

以一奉百

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以一知万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以一胜百何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

钢百科 ustee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