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马氏体—奥氏体组元(M-A)(详细分析马氏体的性能,值得收藏!)
很多人不知道2.5 马氏体—奥氏体组元(M-A)的知识,小编对详细分析马氏体的性能,值得收藏!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2.5 马氏体—奥氏体组元(M-A)
形成过程在连续冷却过程中,过冷奥氏体转变成铁素体;铁素体对碳的固溶度较低,超过固溶度的碳被排除到尚未转变的奥氏体,致使奥氏体富聚碳;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富碳的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少量奥氏体因转变不完全而被保留,即形成马氏体-奥氏体(M-A)组织,亦称为M-A组元。
形态M-A分布在铁素体边界之间,也存在于原奥氏体晶界;M-A具有不同的形态,通称为M-A岛状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较大尺寸的M-A呈颗粒状,亮白色。
详细分析马氏体的性能,值得收藏!
钢件热处理强化后的性能与淬火马氏体的性能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需要从决定马氏体强度和韧性的一般规律出发,找出设计或选用新的钢种以及制订合适的热处理工艺的一些基本原则。
钢中马氏体最主要的特性就是高硬度、高强度,其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但当碳含量达0.6%时,淬火钢的硬度接近最大值,如图1。
1-高于AC3淬火2-高于AC1淬火3-马氏体硬度。
近年来对马氏体高强度的本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认为引起马氏体高强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相变强化、碳原子的固溶强化和时效强化等。
马氏体相变的切变特性造成在晶体内产生大量微观缺陷(位错、孪晶及层错等),使得马氏体强化,此即谓之相变强化。
实验证明,无碳马氏体的屈服极限为284MPa。
而退火状态铁素体的屈服极限仅为98137MPa。
也就是说,相变强化使强度提高了147186MPa。
为了严格区别C原子的固溶强化效应与时效强化效应,曾专门设计了一系列Ms点极低且碳含量不同的Fe-Ni-C合金,以保证马氏体相变能在C原子不可能发生时效析出的低温下进行。
淬火后即在低温下测量马氏体的强度以了解C原子的固溶强化效应,图2中曲线1为Fe-Ni-C合金淬火后在0C测得的结果。
马氏体形成时比容的增大,造成钢淬火时产生组织应力,从而促进马氏体的显微裂纹扩展。
利用马氏体形成时比容增大的现象,可以用膨胀法来测定马氏体的转变量以研究马氏体转变过程。
由于马氏体组织具有很高的内应力,因而它的磁矫顽力很高。
因此,也可以用磁性法来测量马氏体的转变量和残留奥氏体的含量。
2Cr13马氏体不锈钢有没有磁性
焊接时控制焊缝稀释率,不摆动焊接,采用较小的电流。
1.抗大气腐蚀选G202,G207,需预热150-300度,焊后回火700-730度;。
3.良好塑性:A102,A107,A202,A207,A302,A307,补焊预热,厚大件预热。
条件屈服强度0.2(MPa):淬火回火,≥440。
硬度:退火,≤223HB;淬火回火,>192HB。
1)退火,800~900℃缓冷或约750℃快冷;。
主要产品包括钢锭、电渣锭、管坯、圆钢、光亮棒、方钢、扁钢、角钢、六角钢、阀杆、锻件等。
核电材料:S17400、17-4PH、X6CRNICU17-04、Z6CNU17-04、Z6CN18-10、Z2CN18-10、Z6CND17-12、Z2CND17-12、Z8CND18-12、Z8CNDT18-12、Z8CNT18-11、S41500、F6NM、2205、2507、616等等。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2.5 马氏体—奥氏体组元(M-A)的介绍了,详细分析马氏体的性能,值得收藏!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