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第七章 马氏体相变.ppt)

博主:adminadmin 2022-11-17 02:06:01 条评论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第七章马氏体相变.ppt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本文导读目录:1、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2、第七章马氏体相变.ppt3、4.2马氏体相变的分类及动力学.ppt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对于钢来说,此时不仅铁原子已不能扩散,就是碳原子也难以扩散。故马氏体转变具有一系...

今天给各位分享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第七章 马氏体相变.ppt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第七章 马氏体相变.ppt)

1、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

2、第七章 马氏体相变.ppt

3、4.2马氏体相变的分类及动力学.ppt

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

  对于钢来说,此时不仅铁原子已不能扩散,就是碳原子也难以扩散。

  故马氏体转变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加热转变以及珠光体转变的特征。

  这里只提出几个最重要的转变特征,其它特征将在以后各有关的章节内讨论。

  必须将奥氏体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却速度过冷到某一温度才能发生马氏体转变。

  这一温度称为马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也称为马氏。

第七章 马氏体相变.ppt

  马氏体板条多被连续的残余奥氏体薄膜所隔开,且板条间残余奥氏体薄膜的碳含量较高,在室温下很稳定,对钢的机械性能会产生显著影响。

  相邻马氏体板条一般以小角晶界相间,也可以呈孪晶关系,呈孪晶关系时板条间无残余奥氏体存在。

  位向关系:在一个马氏体板条群内,马氏体与奥氏体的位向关系均在KS和西山关系之间,并以处于二者之间的G-T关系最多。

  马氏体板条具有平直界面,界面近似平行于奥氏体的{111},即其惯习面。

  相同惯习面的马氏体板条平行排列构成马氏体板条群。

  板条状马氏体的显微组织构成随钢的成分变化而改变。

  碳含量小于0.3%时,马氏体板条群及群中的同位向束均很清晰;碳含量在0.3~0.6%,板条群清晰,而同位向束不清晰;碳含量在0.6~0.8%,板条混杂生成的倾向性很强,无法辨认板条群和同位向束。

  片状马氏体片状马氏体是铁基合金中的另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常见于淬火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也称透镜片状马氏体,其光学显微组织形态如图所示。

  Fe-32Ni合金的片状马氏体组织片状马氏体光镜下片状马氏体的空间形态呈双凸透镜片状,也称为透镜片状马氏体。

  因其与试样磨面相截在显微镜下呈针状或竹叶状,又称为针状或竹叶状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为孪晶,所以又称为孪晶型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的显微组织特征为马氏体片之间不相互平行。

  片状马氏体内有许多相变孪晶,孪晶接合部分的带状薄筋称为中脊,中脊为高密度的相变孪晶区。

  相变孪晶的存在是片状马氏体组织的重要特征。

  孪晶间距大约为5nm,一般不扩展到马氏体的边界上,在马氏体片的边缘区域则为复杂的位错组列。

  片状马氏体显微组织示意图在一个成分均匀的奥氏体晶粒内,冷却至稍低于Ms点时,先形成的第一片马氏体将贯穿整个奥氏体晶粒而将其分割为两半,使随后形成的马氏体的大小受到限制。

  因此片状马氏体的大小不一,越是后形成的马氏体片就越小。

  根据亚结构的差异,可将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分为以中脊为中心的相变孪晶区(中间部分)和无孪晶区(片的周围部分,存在位错)。

  在Fe-Ni合金中,Ni含量越高(Ms点越低),则孪晶区所占比例就越大。

  对同一成分合金,随Ms点降低(如改变奥氏体化温度)孪晶区所占比例也增大。

  其他马氏体形态1)蝶状马氏体在Fe-Ni合金和Fe-Ni(Cr)-C合金中,当马氏体在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成温度范围之间的温度区域形成时,会出现具有特异形态的马氏体,这种马氏体的立体形态为“V”形柱状,其断面呈蝴蝶形,故称为蝶状马氏体或多角状马氏体。

  蝶状马氏体两翼的惯习面为{225},两翼相交的结合面为{100}。

  电镜观察证实,蝶状马氏体的内部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无孪晶存在,与母相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大体上符合K-S关系。

  Fe-18Ni-0.7Cr-0.5C合金的蝶状马氏体2)薄片状马氏体在Ms点极低的Fe-Ni-C合金中可观察到一种厚度约为3~10m的薄片状马氏体,其立体形态为薄片状,与试样磨面相截呈宽窄一致的平直带状,带可以相互交叉,呈现曲折、分枝等形态,如图所示。

  Fe-31Ni-0.28C合金的薄片状马氏体薄片状马氏体的惯习面为{259},与奥氏体之间的位向关系为K-S关系,内部亚结构为{112}孪晶,孪晶的宽度随碳含量升高而减小。

  平直的带中无中脊,这是它与片状马氏体的不同之处。

  电镜下薄片状马氏体3)马氏体上述各种马氏体都是具有体心立方(正方)点阵结构的马氏体(′)。

  而在奥氏体层错能较低的Fe-Mn-C或Fe-Cr-Ni合金中有可能形成具有密排六方点阵结构的马氏体。

  Fe-16.4Mn-0.09C合金的马氏体马氏体呈极薄的片状,厚度仅为100~300nm,其内部亚结构为高密度层错。

  马氏体的惯习面为{111}影响马氏体形态及其内部亚结构的因素1)化学成分母相奥氏体的化学成分是影响马氏体形态及其内部亚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中尤以碳含量最为重要。

  在Fe-C合金中:在其他合金元素中,凡能缩小相区的均能促使得到板条状马氏体;凡能扩大相区的将促使马氏体形态从板条状转化为片状。

  能显著降低奥氏体层错能的合金元素(如Mn)将促使转化为马氏体。

  马氏体形态与含碳量的关系0.2%C0.4。

4.2马氏体相变的分类及动力学.ppt

  1.按相变驱动力分类2.按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特征分类4.2马氏体相变的分类 及动力学1.按相变驱动力分类1).相变驱动力大的马氏体相变。

  相变驱动力较大,达几百卡/克原子.2).相变驱动力小的马氏体相变。

  这种相变的驱动力很小,只有几卡/克原子到几十卡/克原子。

  如面心立方的母相转变为六方相马氏体以及热弹性马氏体。

  马氏体和母相的自由焓与温度的关系示意图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分为:①变温相变动力学,碳素钢、合金钢的马氏体相变一般属于此类;②等温相变动力学,在Fe-Ni-Mn等特殊合金中出现;③爆发型转变动力学,在Fe-Ni合金中出现;此外,还有如在铬轴承钢和高速钢中出现的变温转变兼有等温相变的动力学。

  2.按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特征分类1).变温马氏体相变在Ms以下,随着温度的降低,马氏体转变量不断增加,转变量与(Ms-Tq)呈现线性关系。

  用下式表示:其中,为常数,取决于成分,对于碳素钢,<0.011%C。

  Fe-C合金变温马氏体相变动力学曲线30CrNi4Mo钢马氏体的变温动力学曲线2).等温马氏体相变某些Fe-Ni-Mn,Fe-Ni-Cr合金或某些高合金钢,在一定条件下恒温保持,经过一段孕育期也会产生马氏体,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马氏体量增加。

  此称为马氏体的等温形成Fe-Ni-Mn合金等温马氏体转变动力学C-曲线轴承钢等温马氏体组织U-0.85Cr合金等温马氏体转变C-曲线。

  3).爆发型马氏体相变马氏体点低于室温的某些合金,当冷却到一定温度MB(MB。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的介绍了,第七章 马氏体相变.ppt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