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420J1耐热不锈钢化学成分(430不锈钢和304不锈钢究竟哪个好?)
今天给各位分享STS420J1耐热不锈钢化学成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430不锈钢和304不锈钢究竟哪个好?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STS420J1耐热不锈钢化学成分
淬火加热温度:920-980℃;冷却剂:油冷。
退火加热温度:800-900℃;冷却剂:缓冷。
430不锈钢和304不锈钢究竟哪个好?
430不锈钢含铬16.00-18.00%,基本不含镍金属,304不锈钢含铬镍金属多,所以430不锈耐腐蚀性能没有304不锈钢好。
430不锈钢是铁素体形态,304不锈钢是奥氏体形态,304不锈钢比430不锈钢更稳定。
1、430不锈钢主要用于建筑装饰用、燃油烧嘴部件、家庭用器具、家电部件。
3、在430钢中添加Ti或Nb、降低C含量变成430LX,改善了加工性能的和焊接性能,主要用于热水罐、供热水系统、卫生器具、家庭用耐用器具、自行车飞轮等。
1、304不锈钢具有耐高温、加工性能好、韧性高的特点,广泛使用于工业和家具装饰行业和食品医疗行业。
总结:304不锈钢和430不锈钢各有优点。
304不锈钢具有很强的韧性和耐腐蚀性能,在工业和食品医疗等需要耐腐蚀性能的行业,304不锈钢更好。
不锈钢钢坯加热注意要点
以冶炼、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理化检测等相关知识为主,以机加工、电脑设计等知识为辅的行业技术网站。
点击标题下蓝字“热加工论坛”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方面知识的延伸阅读。
不同的钢种、不同的板坯规格、采用不同的轧机型式,以不同的轧制速度进行轧制,对于轧制不同厚度的成品而言,要求采用不同的钢坯加热温度和和钢坯的加热时间。
本文以成品不同温度时的晶相组织为依据,结合不锈钢轧制时的热应力分析,再参考铁碳相图,制定成品不同厚度的终轧温度,再通过建立轧制过程热模型,反算出板坯的出炉温度,从而对各种形式的加热和轧制提供加热依据。
对于金属的压力加工来说,金属轧制前的加热,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加热温度主要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由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等性质来确定。
钢的加热温度不能太低,必须保证钢在压力加工的末期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即终轧温度)。
由于奥氏体组织的塑性最好,如果在单相奥氏体区域内加工,这时金属的变形抗力最小,而且加工后的残余应力最小,不会出现裂纹等缺陷。
这个区域对于碳素钢来说,就是在铁碳平衡图的AC3以上30-50℃,固相线以下100-150℃的地方,根据终轧温度再考虑钢在出炉和加工过程中的热损失,便可确定钢的最低加热温度。
钢的终轧温度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终轧温度越高,晶粒集聚长大的倾向越大,奥氏体的晶粒越粗大,钢的机械性能越低。
所以终轧温度也不能太高,根据铁碳相图最好在850℃左右,最好不要超过900℃,也不要低于700℃。
不锈钢属于一种高合金钢,钢中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对钢的加热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区域的影响,二是生成碳化物的影响。
轧制道次越多,中间的温度降落越大,加热温度应稍高。
当钢的断面尺寸较大时,轧机咬入比较困难,轧制的道次必然多,所以对断面较大或咬入困难的钢坯,加热温度要相应高一些。
对于热轧薄板,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在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粘连现象。
塑性图是确定加热温度的主要依据,它给出了金属塑性最高的温度范围,加热温度的上限应取在塑性最高的区域附近。
2)对于钢的晶粒粗大,加热温度及时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合金元素增大晶粒长大的倾向,按其影响程度的强弱顺序为Mn、P、C,减少晶粒长大倾向的是V、Ti、Ai、Zr、W、Mo、Cr、Si、Ni,大多数合金钢结构的过热敏感性都要比碳钢低。
4)不锈钢在进行焊接时热影响区温度在600-800度时最容易产生晶间腐蚀。
6)含铬大于14%的低碳铬不锈钢,含铬大干27%的任何含碳量的铬不锈钢,以及在上述成分基础上再添加有钼、钛、铌、硅、铝、、钨、钒等元素的不锈钢,化学成分中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占绝对优势,基体组织为铁素。
这类钢在淬火(固溶)状态下的组织为铁素体,退火及时效状态的组织中则可见到少量碳化物及金属间化合物。
这类钢在正常淬火温度下处在y相区,但它们的y相仅在高温时稳定,M点一般在3OO℃左右,故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
属于这一类的不锈钢牌号不多,却是一些含碳比较高的不锈钢,含碳量偏上限的3Crl3钢在较低的温度下淬火,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组织。
由于含碳量高,钢中虽含有较多的铬,但其耐腐蚀性能仅与含1214%锗的不锈钢相当。
这类钢的主要用途是要求高硬及耐磨的零件,如切削工具、轴承、弹簧及医疗器械等。
铁素体不锈钢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
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
这类钢一般不含镍,有时还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到元素,这类钢具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
这类钢存在塑性差、焊后塑性和耐蚀性明显降低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粹火后硬度较高,不同回火温度具有不同强韧性组合。
1、铁素体不锈钢轧制开发难度较大,这主要与铁素体钢在加热过程中,晶粒长大倾向大。
晶粒长大,晶界变少,结合性能变坏,就会恶化热加工性能,因此,必须建立加热和轧制过程数学模型,对其最高的加热温度和轧制制度进行了严格控制。
不锈钢如果也像一般的合金钢那样加热,热加工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产品缺陷。
在粗轧机的轧制过程中板带需要轧边,板带边部散热面积较大,粗轧机轧完以后,板带头尾、边部与中间温差一般在50度以上,精轧机轧完以后,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板带头尾与中间温差一般在150度以上,板带边部与中间温差一般在100度以上,板带头尾、边部温度较低,其塑性变形就较差,轧制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
这就需要建立轧制过程数学模型,对板带轧制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
含Ni3%~6%的钢的氧化铁皮与金属的“相间嵌入”状态。
因为Ni比Fe难与氧化,在Fe-Ni合金的氧化皮形成过程中,固溶体中的Fe优先进行扩散(向外和氧化),因而使Ni在氧化层内面局部富集。
而在热加工温度下Ni周围的铁终究也是要氧化的,所以富集Ni有金属基体与氧化皮呈严重的“相间嵌入”状态,氧化铁皮难于脱落。
7、对不锈钢入炉前后与碳钢和其它钢种的过渡进行研究。
在碳钢钢坯的后面装入不锈钢板坯前,应根据碳钢和不锈钢不同的加热特性,碳钢与不锈钢之间应留一定的空位,不锈钢装完以后,在装碳钢前也应在炉内留出一定的空位,以便为后续轧制碳钢提供升温时间。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STS420J1耐热不锈钢化学成分的介绍了,430不锈钢和304不锈钢究竟哪个好?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