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无缝管与碳钢无缝管的区别(能被磁铁吸住的 不锈钢盆是假货?)

博主:adminadmin 2022-12-13 08:36:01 条评论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不锈钢无缝管与碳钢无缝管的区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能被磁铁吸住的不锈钢盆是假货?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本文导读目录:1、不锈钢无缝管与碳钢无缝管的区别2、能被磁铁吸住的不锈钢盆是假货?3、不锈钢及其热处理不锈钢无缝管与碳钢无缝管的区别1、...

今天给各位分享不锈钢无缝管与碳钢无缝管的区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能被磁铁吸住的 不锈钢盆是假货?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不锈钢无缝管与碳钢无缝管的区别(能被磁铁吸住的 不锈钢盆是假货?)

本文导读目录:

1、不锈钢无缝管与碳钢无缝管的区别

2、能被磁铁吸住的 不锈钢盆是假货?

3、不锈钢及其热处理

不锈钢无缝管与碳钢无缝管的区别

  1、不锈钢无缝管的种类很多,指含Cr量大于等于13%,在大气中不锈的合金钢。

  有奥氏体不锈钢无缝管,铁素体不锈钢无缝管,马氏体不锈钢无缝管等。

  不锈钢无缝管一般不具有磁性,但也不完全对,奥氏体的没有磁性,但铁素体的有,但也比较弱。

  不同的不锈钢无缝管抵抗腐蚀的能力不同,对不同介质的抗腐蚀性也不同。

  依含碳量的高低,分为低碳钢无缝管(欲称熟铁)、中碳钢无缝管和铸铁。

  一般含碳量小于0.2%的叫低碳钢无缝管,俗称熟铁或纯铁;含量在0.2-1.7%的叫钢;含量在1.7%以上的叫生铁。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较多的有奥氏体型不锈钢无缝管(有人称之为镍不锈)和马氏型不锈钢无缝管(有人称之为“不锈铁”,但不科学,易误解,应回避)两大类。

  奥氏体型不锈钢无缝管典型的牌号为0Cr18Ni9,即“304”和1Cr18Ni9Ti。

  马氏体型不锈钢无缝管比如有制造刀剪的不锈钢无缝管等,牌号主要有2Cr13、3Cr13、6Cr13、7Cr17等。

  7、因为刀剪具有剪切物品的功能,必须有锋利度,要有锋利度必须有一定的硬度。

  这类不锈钢无缝管必须通过热处理使其内部发生组织转变,增加硬度后才能作刀剪。

  但这类不锈钢无缝管内部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具有导磁性,可被磁铁吸引。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是否有磁性来说明是不是不锈钢无缝管材料。

能被磁铁吸住的 不锈钢盆是假货?

  要注意的是,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铬、镍合金,此外还含锰、钛、钴、钼和镉等微量元素,这使不锈钢性能稳定。

  但是,马工程师提醒,不锈钢稳定性好,有耐蚀性,并不代表它不会腐蚀或生锈,如果长期在不锈钢制品中存放盐、醋等,也会导致其表面生锈或出现“沙眼”,因此不建议家庭使用不锈钢制品存放这类物品。

不锈钢及其热处理

  无锡不锈钢板厂家无锡汉能不锈钢板2020年2月25日讯不锈钢有多种分类方法,如化学成分、功能特征、金相组织和热处理特性等。

  从热处理方面考虑,按金相组织和热处理特性分更具有实际意义。

  主要合金元素是Cr,或加入少量稳定铁素体元素,如Al、Mo等,组织为铁素体。

  强度不高,不能用热处理方法调整性能,有一定塑性,脆性较大。

  在氧化类介质(如硝酸)中有良好的耐蚀性,在还原介质中耐蚀性较差。

  含有较高的Cr,一般大于18%,并含有8%左右的Ni,有的以Mn代Ni,为进一步提高耐蚀性,还有得加入Mo、Cu、Si、Ti、Nb等元素。

  加热冷却时不发生相变,不能用热处理方法强化,具有较低的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

  对氧化性介质有强的抗蚀能力,加入Ti、Nb后具有较好的抗晶间腐蚀的能力。

  马氏体不锈钢主要含1218%的Cr,并依照需要调整C量,一般在0.10.4%,对于制作工具时,C可达0.81.0%,有的为提高抗回火稳定性,加入Mo、V、Nb等。

  高温加热并以一定速度冷却后,组织基本是马氏体,依据C及合金元素的差异,有的可能会含有少量铁素体、残余奥氏体或合金碳化物。

  加热和冷却时会发生相变,因此,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调整组织结构和形态,从而改变性能。

  耐蚀性不如奥氏体、铁素体及双相不锈钢,在有机酸中有较好的耐蚀性,在硫酸、盐酸等介质中耐蚀性较差。

  一般含Cr为1730%,Ni含量313%,另外加入Mo、Cu、Nb、N、W等合金元素,含C量控制很低,依据合金元素比例不同,有的以铁素体为主,有的以奥氏体为主,构成两相同时存在的双相不锈钢。

  因其含有铁素体及强化元素,热处理后,强度比奥氏体不锈钢略高,塑、韧性好,基本上不能用热处理手段调整性能。

  有较高的耐蚀性,特别是在含Cl-介质中、海水中,有较好的耐点蚀和缝隙腐蚀、应力腐蚀的特点。

  成分特点是除含有C、Cr、Ni等元素外,还含有Cu、Al、Ti等可以时效沉淀析出物的元素。

  可以通过热处理手段来调节力学性能,但其强化机理不同于马氏体不锈钢。

  由于其依靠析出沉淀相强化,所以C可以控制很低,因而其耐蚀性优于马氏体不锈钢,与Cr-Ni奥氏体不锈钢相当。

  不锈钢以Cr为主的大量合金元素构成的成分特点,是其具有不锈、耐蚀的基本条件。

  要想充分发挥合金元素的作用,获得理想的力学和耐蚀性能,还必须通过热处理方法实现。

  铁素体不锈钢一般情况下是稳定的单一铁素体组织加热、冷却不发生相变,故不能用热处理方法调整力学性能,其主要目的是减小脆性和提高抗晶间腐蚀能力。

  铁素体不锈钢极易生成相,这是一种富Cr的金属化合物,硬而脆,特别容易在晶间形成,使钢变脆,并增加晶间腐蚀敏感性。

  相形成与成分有关,除Cr外,Si、Mn、Mo等都促进相形成;还与加工过程有关,尤其在540815℃区间加热、停留,更促进相形成。

  但相形成是可逆的,重新加热到高于相形成温度会重新溶解于固溶体中。

  铁素体不锈钢在400500℃区间长时间加热,会表现出强度升高、韧性下降即脆性增加的特征,尤其在475℃时最明显,称475℃脆性。

  这是因为,在这个温度下,铁素体内的Cr原子将重新排列,形成富Cr小区域,与母相共格,引起点阵畸变,产生内应力,使钢硬度升高、脆性增大。

  富Cr区形成的同时,必有贫Cr区出现,这对耐蚀性有不利影响。

  当将钢重新加热高于700℃温度时,畸变、内应力会消除,475℃脆性消失。

  加热到925℃以上,并以快速冷却下来时,Cr、C、N等形成化合物在晶内、晶界析出,引起脆性增加和晶间腐蚀的发生。

  这种化合物可在750850℃温度加热后快冷予以消除。

  钢中C是所含合金元素之一,其除能起到一点强化作用之外,对耐蚀性是不利的,特别是C与Cr形成碳化物时,作用更坏,应力求减少它的存在。

  为此,依据C在奥氏体中随温度不同而变化的特性,即在高温时溶解度大,低温时溶解度小。

  有资料报导,C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在1200℃时为0.34%;1000℃时为0.18%,而600℃时为0.02%,室温时则更少。

  所以将钢加热到高温,使C-Cr化合物充分溶解,再快速冷却,让其来不及析出,保证钢的耐蚀性,特别是耐晶间腐蚀性。

  在GB1200标准中,推荐加热温度范围较宽:10001150℃,通常采用1020-1080℃。

  考虑具体牌号成分,是铸件还是锻件等情况,在允许范围内,适当调节加热温度。

  加热温度低,C-Cr碳化物不能充分溶解,温度太高,也存在晶粒长大,降低耐蚀性问题。

  如前所述,Cr与C结合成Cr23C6型化合物,并在晶界析出,是引起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下降的原因。

  Cr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只要有机会,就与C结合并析出,所以钢中填加比Cr与C亲合力更强的元素Ti、Nb,并创造条件,使C优先与Ti、Nb结合,减少C与Cr结合的机会,使Cr稳定的保留在奥氏体中,因此保证了钢的耐蚀性。

  稳定化热处理,起到的就是使Ti、Nb与C结合,使Cr稳定于奥氏体中的作用。

  冷却方式:一般采用空冷,也可采用水冷或炉冷,这应根据零件具体情况确定。

  从我们试验研究结果看,从稳定化温度900℃冷却到200℃时,冷却速度为0.9℃/min和15.6℃/min,相比,金相组织、硬度、耐晶间腐蚀能力基本相当。

  用奥氏体不锈钢制造的零件,不可避免的存在应力,如冷加工时的加工应力、焊接应力等。

  这些应力的存在会带来不利影响,如:对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存在应力的零部件在含Cl-介质、在H2S、NaOH等介质使用时,会发生应力腐蚀开裂,这是一种发生在局部、未有前兆的突发性破坏,是十分有害的。

  因此,在某些工况条件下使用的奥氏体不锈钢制件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应力,这可通过去应力方法完成。

  将钢加热至临界点温度以上,保温,使碳化物充分溶解到奥氏体中,再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获得淬火马氏体组织。

  回火后的冷却方式,一般可采用空冷,但对有回火脆性倾向的钢号,如1Cr17Ni2、2Cr13、0Cr13Ni4Mo等,最好采用回火后油冷。

  另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淬火后需及时回火,夏季不要超过24小时,冬季不要超过8小时,如不能及时按工艺温度回火,也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置裂纹的产生。

  双相不锈钢是不锈钢家族中年轻一员,发展较晚,但其具有的特征得到广泛认同和重视。

  双相不锈钢的成分特点(高Cr、低Ni、加Mo、N)和组织特点,使其具有比奥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高的强度、塑性;相当于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在cl-介质、海水中比任何不锈钢都高的抗点蚀、抗缝隙腐蚀和抗应力腐蚀破坏的能力。

  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如铸造或锻造),铁素体量增多,在1300℃以上时,可成单相铁素体,这种高温铁素体是不稳定的,在以后较低温度下时效,会有奥氏体析出,这种奥氏体叫二次奥氏体。

  这种奥氏体中的Cr、N量少于正常奥氏体,故其可能成为腐蚀源,所以应通过热处理予以消除。

  双相钢在950℃以下会析出Cr23C6增加脆性、降低耐蚀性,应予以消除。

  因钢中有N元素,可与Cr生成氮化物,影响力学和耐蚀性能,应消除。

  双相钢的成分特征,会促进一些金属间相的形成,如相、相,其降低耐蚀性,增加脆性,应予以消除。

  其具有较低的C量(一般≤0.09%),较高的Cr量(一般≥14%以上),另加Mo、Cu等元素,这就使其具有较高的耐蚀性,甚至可同奥氏体不锈钢相当。

  通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可以获得在马氏体基体上析出沉淀硬化相的组织,因而有较高的强度,并可根据时效温度的调整,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强度、塑、韧性。

  另外,先固溶,再依沉淀相析出强化的热处理方式,可以在固溶处理后,硬度较低的情况下加工基本成型,再经时效强化,降低了加工成本,优于马氏体钢。

  马氏体型沉淀硬化不锈钢特征是: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Ms在室温以上。

  加热奥氏体化并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后,获得板条状马氏体基体,时效后从板条马氏体基体上析出Cu的细质点而强化。

  成分(%)如下:C≤0.07、Ni:35、Cr:15.517.5、Cu:35、Nb:0.150.45;Ms点约120℃;Mz点约30℃。

  加热温度为1020-1060℃,保温后水冷或油冷,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硬度320HB左右。

  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如果大于1100℃,会使组织中铁素体量增多、Ms点下降、残留奥氏体增多、硬度下降,热处理效果不好。

  依据时效温度不同,沉淀析出物的弥散度、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机械性能。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不锈钢无缝管与碳钢无缝管的区别的介绍了,能被磁铁吸住的 不锈钢盆是假货?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