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PDF
Writtenby:GeorgeVandorVoort(BuehlerLtd)
条件,如何判别和检测残余奥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存在的危害。
体(高碳)还是二者的混合组织?这取用于评估规定形状的试棒的淬火硬化层的深奥氏体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具钢行业
氏体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塑性,但是强度
大的脆性,几乎没有什么塑性。(IT)研究,使人们更容易辨别和了
随着奥氏体的含碳量增高,马氏体转变微组织。IT曲线对于研究退火处理显
致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困难。如果这种的热处理显微组织的研究没有特别
一些特殊需求的之外,残余奥氏体的出解决这个问题。不久前,笔者曾与
BethlehemSteel实验室人员一起。他
100多年前,人们对钢的热处理只有很绘制CCT曲线的确是个相当漫长
开始逐渐明白其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量原理,绘制CCT曲线更加容易而且
钢中添加少量的Al元素,可以控制在渗
度下,保温810小时晶粒尺寸仍旧十分由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分辨
可以见到先前粗大的奥氏体晶粒,这些且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对金属薄片样
小的负荷状态下,仍旧产生晶间的脆性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利用
转变的开始温度与奥氏体成分之间的
理论,并根据钢的化学成分和奥氏体晶量。
下,残余奥氏体会发生转变。因为奥氏体的硬度远远低于片状马氏体硬度。
LOM可以显示残余奥氏体的显微组织,氏体基体没有足够的韧性释放应力,从而硬度与含碳量关系曲线,该曲线表明大
以后才能显示出来。使用薄片样品在度。
能2%含量以下的残余奥氏体。由于马面层可能产生2025%的残余奥氏体,大图3是由Marder和Krauss绘制的在
氏体层片间的小颗粒的残余奥氏体难于钢)是由低碳合金钢制成。齿轮通常不像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与含碳量之间的关
TEM可以相对容易的辨别出薄片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