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博主:adminadmin 2023-03-17 00:42:01 条评论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把我省打造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强省,制定本规划。

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基础环境

  (一)发展基础。近年来,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批***和***人才不断成长,一批产业集群正在孕育形成,但整体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发达省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很多领域处于起步或追赶状态。

  1.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但产业技术亟待升级,高端供给有待提高。我省新材料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在***划分的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6大类新材料中均有分布,聚氨酯、高性能***氟、***硅、先进陶瓷、特种玻璃、高性能玻璃纤维、高性能铝合金、石墨烯等领域技术水平较高,已形成较好产业规模优势。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达到166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76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但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的供给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精深加工不足,终端产品、***产品、高端产品比例不高,部分新材料产量居世界前列,但产业链条普遍较短,上中下游产业协作配套能力不强。

  2.集聚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但定位不清晰、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仍较突出。通过不断调整和引导,我省新材料已经形成一定的区域特色。济南树脂复合材料、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青岛石墨烯材料、橡胶材料,淄博高性能氟硅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烟台有色贵金属新材料、聚氨酯、稀土功能材料,济宁生物基聚酰胺、石墨烯材料,泰安高性能玻璃纤维,威海碳纤维、生物医用材料,莱芜特种合金及***冶金材料,聊城聚碳酸酯材料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度。已建成省级以上新材料产业园区25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7家。但新材料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趋势明显,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资金、资源优势,不利于产业的集聚发展。

  3.创新取得新突破,但支撑体系不健全等制约瓶颈仍较多。产学研创新体系进一步推进,新材料***实验室、***质检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院所实力显著提升,在重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现有院士工作站14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7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0余家。但总体来看,我省新材料产业领域内的创新主体主要为科研院所,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与企业需求、地方产业发展之间的匹配度较低,可产业化的有效科研成果供给不足,企业发展后劲乏力。同时,人才资源总量缺乏和标准、***、评价、计量等支撑体系不健全问题依然是制约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印发

  (二)面临形势。新材料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实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复合化、多功能、智能化趋势明显,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更加重视与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协调发展。

  从国际看,发达***纷纷制定***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竭力抢占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耐***环境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等领域保持全球***地位;欧盟的战略目标是保持在******材料等领域的***优势;德国把新材料列为9大重点发展领域之首,将纳米技术作为科研创新的战略重点;日本视新材料技术为科技发展的生命线,陆续制定了纳米材料计划21世纪之光计划等。从国内看,新材料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在研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国务院《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优化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环境,推进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初步实现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性转变。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纷纷在新材料领域进行重点布局,***了相关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省内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海洋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国民经济和***建设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我省传统产业规模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材料的精深加工率和集成器件的转化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补短板、强优势、促提升的总体思路,高端定位、对标***,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重大装备、重大工程需求为导向,以突破新材料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为重点,以人才、项目、企业、园区、质量标准为支撑,大力实施人才智力培育、项目创新示范、***企业培育、特色集群壮大、质量标准提升等五大专项工程,全面提升我省新材料产业竞争力,为加快推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总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高端***。定位国内***、世界***,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快速投入,率先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形成高端引领的市场竞争优势。

  坚持市场导向。以满足***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服务功能,重视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和推广应用,打通新材料供与需不平衡的瓶颈,提升高端供给能力。

  坚持集聚发展。支持济南、青岛、烟台三核引领、先行示范,发挥各自资源禀赋特点,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

  坚持绿色低碳。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重视新材料研发、生产和使用全过程环境友好性、安全性,以园区化、基地化、专业化、循环化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污染,促进新材料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安全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新材料创新资源,加强省内外、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并购、引资、引智等方式,提升新材料设计、研发、制造和应用水平,打造开放、共享、共赢的发展新模式。

  (三)发展目标。到2022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对全省工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更多资讯请进入中国模具钢产业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