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氮 (氮化)

博主:adminadmin 2023-02-11 04:10:01 条评论
摘要: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Ac1以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到模具工作表面并向内扩散,形成氮化物层的工艺过程。渗氮可获得较高的表面硬度(...

  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 (Ac1以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到模具工作表面并向内扩散,形成氮化物层的工艺过程。

渗氮 (氮化)

  渗氮可获得较高的表面硬度 (1000~1200HV)和耐磨性,并能保持到600℃左右而无明显下降;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强度和耐蚀性;渗氮处理的温度较低且不再进行其它热处理,所以工件变形小,适合于精密模具的表面强化处理;渗氮层厚度小于0.7mm,脆性较大,因此只适合于含铬、钼等合金钢。

  目前主要应用的渗氮方法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两种。气体渗氮是将已经除油净化了的模具零件置于通有***的井式渗氮炉内,加热至渗氮温度后保温,氨在加热温度下将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而形成固溶体和氮化物。

  渗氮工艺分为一段、二段和三段渗氮法。其中一段渗氮法是在480~530℃的温度范围内,长时间保温的渗氮过程;二段渗氮法是先采用较低的温度,通常为490~530℃渗氮一段时间,然后提高渗氮温度 (提高到530~560℃),再渗氮一段时间。二段渗氮是目前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与一段渗氮法相比其优点是渗氮速度快,渗氮层脆性小,缺点是渗层硬度低。

  三段渗氮法是指在三个不同的温度段,分别进行渗氮的处理过程。***阶段的渗氮温度在490~520℃范围内;第二阶段的渗氮温度在560~600℃范围内;第三阶段的渗氮温度在520~540℃范围内。此方法具有较高的渗氮层硬度和较短的渗氮周期,但渗氮层组织比较粗大。

  渗氮保温时间较长,具体时间则取决于对渗层厚度的要求和渗氮温度的高低,一般为10~30h。若采用二段渗氮法时,可按0.01~0.012mm/h计算。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材料制成的模具的渗氮工艺规范。

  30CrMnSiA钢采用一段表面处理法,渗氮温度为500℃士5℃,保温时间为25~30h,氨分解率为20%~30%,渗氮层厚度为0.2~0.3mm,表面硬度大于58HRC。

  C***MOV钢采用二段处理法,***阶段的渗氮温度为480℃,第二阶段的渗氮温度为530℃。***阶段的保温时间是18h,第二阶段的保温时间是25h。***阶段氨的分解率为14%~27%,第二阶段氨的分解率为36%~60%。渗氮层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表面硬度为720~860HV。

  40Cr钢若采用一段法,渗氮温度为490℃,保温时间为24h,氨的分解率为15%~35%,渗氮层厚度为0.2~0.3mm,表面硬度大于或等于600HV。若采用二段法,***阶段的渗氮温度是480℃士10℃,保温时间为20h,氨的分解率为20%~30%,渗氮层厚度为0.3~0.5mm,表面硬度大于或等于600HV。第二阶段的渗氮温度为500℃士10℃,保温时间是15~20h,氨的分解率为50%~60%,其它则和***阶段相同。

  4Cr5MOV1Si(H13)钢,采用一段处理法,其渗氮温度为530~550℃,保温时间为12h,氨的分解率为30%~60%,渗氮层厚度为0.15~0.2mm,表面硬度为760~800HV。

  离子渗氮是辉光离子渗氮的简称,该方法是将被渗氮的工件放在密闭的真空容器,在内加热到350~570℃,真空度为2.6Pa,充入一定比例的氮、氢混合气体或***,其气压在70P乱左右。其工作原理如图3-8所示,工件作为阴极,在真空容器内相对一定的距离设置阳极,在两极加以400~1000V直流电压,使之产生辉光放电,根据渗氮温度的不同电流密度一般为0.5~3mA/cm2,在高压电场作用下气体介质发生电离而产生高能离子,并以极高的速度轰击工作表面,使氮离子转换为氮原子而渗入工作表面,然后经过扩散形成渗氮层。由于氮气电离发生浅紫色辉光,因此称为辉光离子渗氮。

  与气体渗氮相比较,离子渗氮层的韧性和抗疲劳强度显著提高,且渗氮速度快,获得同样厚度渗层只需气体渗氮时间的1/4~1/2;对材料的适应性强,各种钢材、铸铁和有色金属都能进行离子渗氮。常用模具钢的离子渗氮工艺见表3-8。

  来源:《模具制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