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设计的设计说明书要怎么写?(怎样控制模具的间隙)

博主:adminadmin 2022-12-22 19:28:01 条评论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塑料模具设计的设计说明书要怎么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怎样控制模具的间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

今天给各位分享塑料模具设计的设计说明书要怎么写?

塑料模具设计的设计说明书要怎么写?(怎样控制模具的间隙)

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怎样控制模具的间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塑料模具设计的设计说明书要怎么写?

2、怎样控制模具的间隙

塑料模具设计的设计说明书要怎么写?

  塑料模拆装与测绘实训指导书,一、实训目的,塑料模拆装实训是模具专业学生在学习《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学习之前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通过对塑料模的拆装,了解塑料模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塑料模装配及调整的技术与方法,二、注射模的基本组成,塑料注射模具主要用来成型热塑性塑料制品,在塑料成型模具中占主导地位,此次塑料模拆装实习以注塑模拆装进行实训,注射模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⑴ 成型零件。

  这些零件包括定模型芯、定模型腔、动模型芯和动模型腔,动、定模型腔镶套的成型面是制品外表面形状的复制,而动、定模型芯成型面则是制品内表面形状的复制,因此,制品结构形状、尺寸精度以及各部分结构的相互位置精度、表面质量,完全由上述各成型件来成型和保证,⑵ 合模导向系统,这种机构包括导柱和导套,主要用来保证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或模具中其他零件(如凸模和凹模)之间的准确对合,以保证塑件形状和尺寸的精确度,并避免模具中各种零件发生干涉,造成制品报废,⑶ 浇注系统,该系统由包括浇口套、动、定模镶套、固定板上的中心冷料井和分流道以及动模型腔镶件上的浇口共同组成,是将塑料熔体引向闭合模腔的通道,对熔体充模时的流动特性及塑料成型质量等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冷料井的功能是收集塑料熔体的前锋冷料,避免它们进入模腔后影响塑件成型质量或性能,⑷顶出脱模机构。

  该机构包括推杆、拉料杆、推杆固定板、推板,是将塑件脱出模腔的装置,推杆是用以将冷却固定后的成型制品在开模后平稳地推出型腔,拉料杆是在开模后将浇口套中的主流道凝料拉住,令其从浇口套小端处断开留在动模,以便在推出制品时,连凝料一起推离模具,为下一循环的进料、储料、输送,准备空间,⑸分型面与侧向分型抽芯机构,分开模具取出塑件的界面称为分型面,整个模具可以只在动模与定模之间有一个分型面,这类模具叫做单分型面或双板式模具。

  整个模具中不仅是一个分型面,还可能有另外一个或多个具有其他功能的辅助分型面,这类模具称为多分型面模具,当塑件带有侧凹或侧孔时在开模顶出塑件之前,必须先把成型侧凹或侧孔的侧向成型型芯或镶件从已成型的塑件中脱出,侧向分型或侧向抽芯就是为了实现这类功能而设置的一套侧向运动装置,⑹排气结构塑料模中设置排气结构是为了在塑料熔体充模过程中排除模腔中的空气和塑料本身挥发出的各种气体,以避免它们造成成型缺陷,该模具的排气是利用顶出机构的配合间隙和分型面设计排气槽,⑺温度调节系统,在塑料模中设置这种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塑料成型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以保证塑料熔体的充模和制件的固化定型,如果塑料成型工艺需要对模具进行冷却,一般可在模腔周围开设冷却水通道组成的冷却水循环回路;而如果塑料成型工艺需要对模具加热,则模腔周围必须开设热水或热油、蒸汽等一类加热介质的循环回路,或者是在模腔的周围设置电加热元件。

  该模具是采用冷却水通道组成的冷却水循环回路进行温度的调节,⑻固定板与支承紧固件,这部分就是模架的主体,包括两块支承柱和各板件、螺杆件和螺钉,各板件是用来固定定模和其他各零件的,支承柱是用以增强器刚度和强度,保证在注射成型中能够承受一定的成型压力,不致变形,动模固定板用以将动模部分固定在注射机上,同时通过螺钉将动模各部联结成为牢固整体,三、工作原理,合模时,注射机开合模系统带动动模向定模方向移动,在分形面出与定模对合其对合的精度由合模导向机构保证,动模和定模对合后,定模板上的凹模与固定在动模板上的凸模组合成与塑件形状和尺寸一致的封闭型腔,型腔在注射成型过程中被注射机合模系统所提供的锁模力锁紧,以防止它在塑料熔体充填型腔时被所产生的压力涨开。

  注射机从喷嘴中注射出的塑料熔体经由开设在定模的主浇道进入模具,再由分流道及浇口进入型腔,待熔体充满形腔并经过保压,补缩和冷却定型后开模,开模时,注射机开合模系统便带动动模后退,这时动模和定模在分型面出分开,塑件包在凸模随动模一起后退,拉料杆将主浇道泥料从浇口套拉出,动模退到一定位置时,安装在动模内的推出机构在注射机顶出装置的作用下,使推杆和拉料杆分别将塑件及浇注系统的凝料从凸模和冷料穴中推出,塑件与浇注系统凝料一起从模具中落下,至此完成一次注射过程,合模时推出机构靠复位杆复位,从而准备下次的注射,模具的拆卸、测绘和装配过程,1.拆卸前,先画出模具的结构草图,并测量总体尺寸,拆卸时,一手拖住定模座板,另一手用铜棒轻轻敲击动模座板,使模具分开,2.装配时,要按先拆后装,后拆先装的顺序,先将下模各零件按正确的配合安装好,再将上模各零件也安装好,最后将上下模进行合模。

  五、实训体会。


怎样控制模具的间隙

  控制模具间隙的方法:,1.垫片法,垫片法如图14.7所示,将厚薄均匀、其值等于间隙值的纸片、金属片或成形工件,放在凹模刃口四周的位置,然后慢慢合模,将等高垫块垫好,使凸模进人凹模刃口内,观察凸、凹模的间隙状况,如果间隙不均匀,用敲击凸模固定板的方法调整间隙,直至均匀为止,然后拧紧上模固定螺钉,再放纸片试冲,观察纸片冲裁状况,直至把间隙调整到均匀为止,最后将上模座与固定板夹紧后同钻、同铰定位销孔,然后打人圆柱销,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中小冲裁模,也适用于拉深模、弯曲模等,也同样适用于塑料模等壁厚的控制,2.镀铜法,对于形状复杂、凸模数量又多的冲裁模,用上述方法控制间隙比较困难,这时可以将凸模表面镀上一层软金属(如镀铜等),镀层厚度等于单边冲裁间隙值,然后按上述方式调整、固定、定位,镀层在装配后不必去除,在冲裁时会自然脱落。

  3.透光法,透光法是将上、下模合模后,用灯光从底面照射,观察凸、凹模刃口四周的光隙大小,来判断冲裁间隙是否均匀,如果间隙不均匀,再进行调整、固定、定位,这种方法适合于薄料冲裁模,对装配钳工的要求较高,如用模具间隙测量仪表检测和调整更好,4.涂层法,涂层法是在凸模表面涂上一层如磁漆或氨基醇酸漆之类的薄膜,涂漆时应根据间隙大小选择不同粘度的漆,或通过多次涂漆来控制其厚度,涂漆后将凸模组件放于烘箱内在100120`C烘烤0.5一1小时,直到漆层厚度等于冲裁间隙值,并使其均匀一致,然后按上述方法调整、固定、定位,5.工艺尺寸法,工艺尺寸法,在制造冲裁凸模时,将凸模长度适当加长,其截面尺寸加大到与凹模型孔呈滑配状。

  装配时,凸模前端进人凹模型孔,自然形成冲裁间隙,然后将其固定、定位,再将凸模前端加长段磨去即可。



塑料模具设计的设计说明书要怎么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怎样控制模具的间隙塑料模具设计的设计说明书要怎么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