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及注意事项及轧线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及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中宽热轧带钢生产工艺流程主要为两种方式:一种由粗轧来的中间坯陆续通过飞剪、除鳞箱、e2轧机后直接进入精轧机组进行连轧;另外一种由粗轧来的中间坯首先经过热卷箱卷取成卷,开卷后陆续通过飞剪、除鳞箱、e2轧机后直接进入精轧机组进行连轧。
上述两种工艺方式的缺点:第一种精轧机组机架数一般为6-7机架同时飞剪剪切能力一般不超过35mm,因此粗轧来的中间坯厚度上限受到限制,轧制周期长、中间坯头尾温差较大(60-80℃),轧制薄规格精轧机组容易超负荷,带钢在精轧机组轧制时负荷波动较大,不利于产品质量控制;第二种中间坯经过热卷箱卷取后头变成尾,温度通条差减小,但多投入一个设备,轧制的连贯和顺畅受到影响,卷取和开卷都受到热卷箱能力的限制,故障点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轧制时间长,故障点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轧线,其采用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其包括从粗轧来的中间坯经过粗轧辊道进入r2中轧机进行轧制;
将经r2中轧机轧制的中间坯输送至飞剪,当中间坯接近飞剪时,对r2中轧机进行变速,使r2中轧机的速度与飞剪剪切速度进行级联,中间坯进入飞剪切头;
中间坯经飞剪切头后继续向前进入除鳞箱,中间坯进入除鳞箱前,对r2中轧机进行变速,使r2中轧机的速度与f1精轧机速度进行级联;
中间坯经除鳞箱后依次经过e2轧机和f1精轧机。
优选的,根据中宽热带各规格、品种,对r2中轧机和f1精轧机的前滑值、后滑值进行初步计算赋值,在生产中对前滑值、后滑值进行修正。
优选的,在除鳞箱前设置有防翘头装置。
优选的,r2中轧机与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为27米-31米。
优选的,r2中轧机与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29.24米。
一种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轧线,其采用如以上所述的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其包括r2中轧机、飞剪、除鳞箱、e2轧机和f1轧机;
沿中间坯的传输方向,r2中轧机、飞剪、除鳞箱、e2轧机和f1轧机依次设置。
优选的,除鳞箱前设置有防翘头装置。
优选的,r2中轧机与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为27米-31米。
优选的,r2中轧机与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29.24米。
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从粗轧来的中间坯依次通过r2中轧机、飞剪、除鳞箱、e2轧机进入到精轧机组形成连轧,缓解了精轧机组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带钢的轧制更加连贯和顺畅,也避免了热卷箱能力较低的缺陷和投用热卷箱增加的故障率,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中间坯厚度,提高轧制节奏,节约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轧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r2中轧机;2:飞剪;3:除鳞箱;4:e2轧机;5:f1轧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其包括从粗轧来的中间坯经过粗轧辊道进入r2中轧机1进行轧制。
将经r2中轧机1轧制的中间坯输送至飞剪2,当中间坯接近飞剪2时,对r2中轧机1进行变速,使r2中轧机1的速度与飞剪2剪切速度进行级联,中间坯进入飞剪2切头。
中间坯经飞剪2切头后继续向前进入除鳞箱3,中间坯进入除鳞箱3前,对r2中轧机1进行变速,使r2中轧机1的速度与f1精轧机速度进行级联。
中间坯经除鳞箱后依次经过e2轧机4和f1精轧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宽带轧线设置r2中轧机1,此轧机的投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中间坯厚度,从而达到减少中间坯头尾温差,提高了轧制节奏。
r2中轧机1在轧制过程中速度分段控制以达到最快速度通过此区域减少温差。
根据中宽热带各规格、品种,对r2中轧机1和f1精轧机的前滑值、后滑值进行初步计算赋值,在生产中对前滑值、后滑值进行修正。具体的,建立工艺参数表并不断优化。
在除鳞箱3前设置有防翘头装置。该防翘头装置可以防止中间坯翘头。
r2中轧机1与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为27米-31米。优选的,r2中轧机1与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29.24米。
r2中轧机1到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为29.24米,而普通连轧机架间距一般为4-5米,如此长距离连轧工艺极为少见,连轧时级联关系较难保证。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轧线,其包括r2中轧机1、飞剪2、除鳞箱3、e2轧机4和f1轧机;
沿中间坯的传输方向,r2中轧机1、飞剪2、除鳞箱3、e2轧机4和f1轧机依次设置。
优选的,除鳞箱3前设置有防翘头装置。
r2中轧机1与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为27米-31米。优选的,r2中轧机1与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29.24米。
为了对上述中宽带长距离连轧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上述连轧方法的具体步骤,具体的如以下所述:
准备阶段:
1、待粗轧轧制稳定后取样,保证中间坯两侧偏差在0.2mm以内。
2、r2中轧机1调平调零。
3、调整r2中轧机1入口侧导板开口度,该侧导板的开口度为中间坯宽度+30mm。
4、r2中轧机1负荷控制:r2中轧机1稳定轧制时电流控制在1000a左右或者轧制力控制在500吨左右;r2压下量:700板坯一般不超过11mm,750板坯不超过9mm。
5、二级设定画面选择r2中轧机1投用,根据准备生产的钢种、规格确认二级控制系统r2中轧机1前滑参数表内数据。
6、调整飞剪2前侧导板开口度:中间坯宽度+50mm。
7、r1轧机送料厚度:送料厚度不低于32mm,否则联轧效果不明显,第一支粗轧中间坯宽度放开1-2mm,避免由于拉钢造成降级品。
轧制阶段:
8、由炼钢生产的连铸坯160×500-750×8900mm经过热送辊道热装入炉,加热到1200-1280℃出炉,经过除鳞箱除去炉生氧化铁皮送往粗轧机,需要说明的是,此步骤中的除鳞箱是加热炉出口除鳞箱,不是精轧前除鳞箱3。
9、粗轧为e1立轧机和二辊可逆轧机,反复轧制5道次,e1轧机头尾ssc控制;
轧成中间坯厚度32-40mm送往r2中轧机1,在此过程中需要1、5道次除鳞,除鳞压力17-18.5mpa;粗轧调料必须提前通知5号台。
10、刚换辊时、粗轧调料时r2轧制速度设定1.6米/秒,稳定后提升至2.3米/秒。
11、查看r2中轧机1料形情况并通知台上调整料形。
12、中间坯在进入f1轧机前速度自动控制:
r2中轧机1咬钢、轧制2.0-2.3米/秒,飞剪2前r2中轧机1速度1.4-1.6米/秒,中间坯进入除鳞箱3前,r2中轧机1与f1速度级联,具体数值由系统计算给定。
13、第一支f1轧机咬钢后观察是否起套,飞剪2切头后将夹送辊落下,可以手动干预r2中轧机1升降速。
14、取r2中轧机1样与实际对比,并将料调至要求厚度。
15、二级员调整r2中轧机1前滑值(在粗轧工艺参数表内)如果f1-r2间拉钢则减小该数值,反之增加该数值。
16、操作人员查看f1咬钢后r2电流,如果电流持续减小,说明拉钢轧制,手动提高速度,轧制完成后通知二级员更改前滑值或修改辊缝。
17、中间坯经过精轧除鳞箱3除鳞后(除鳞压力17-18.5mpa)进入e2轧机4,再进入f1-f6精轧机组进行六连轧,轧制速度最大8米/秒,轧制过程中厚度agc控制,并投入机架间冷却水按照不同钢种控制终轧温度。
18、精轧出口设置测厚仪、测宽仪进行厚度和宽度检测。
19、精轧机组轧成所需规格进入层流冷却装置根据所轧钢种不同却到目标温度。
20、精轧后设置表面检测仪,对带钢表面质量进行检验。
21、带钢经层冷后进入地下三辊液压卷取机卷取成卷,由卸卷小车托出放置到打包平台进行周向打包。
22、按规定进行取样检查。
23、打包后带卷经过步进梁到自动喷号机进行喷号。
24、喷号后在步进梁进行在线检斤,下一步到冷打包机进行径向两道打包,打包后由天车吊运入库;特殊品种入缓冷坑缓冷至250℃以下出坑。
25、检验合格后出库。
在上述连轧方法中,还包括
取消连轧时,r2中轧机1辊缝抬起至50mm,二级画面改为直通,模轧无误后方可要钢轧制。
f1轧机咬钢后没有明显起套(可以设定f1速度补偿或r2手动降速),表面检测仪检测带钢上表面除鳞效果良好,杜绝出现条状红斑。
f1轧机咬钢后r2中轧机1电流降低一般不超过200a,测宽仪显示通条宽度稳定,没有拉钢现象。
r2中轧机1前滑值的优化:要确保r1、r2出口厚度与规程设定一致,在此基础上根据r2和f1之间的套量调整前滑值。
连续投用连轧方式时,r2换辊与精轧换辊3个周期同步,间歇投用时,依据磨损情况可延长。在换辊系统未完全恢复精度前,选择换辊尽量与r1同步或者待料时间更换。
在r2换辊周期内,利用精轧换辊时间或待料时间,每班至少做一次压靠,以保证r2送料厚度的准确。
本实施方式技术方案,对比现有的轧制方式的优点是:在精轧入口厚度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没有r2中轧机1的,本方案由于增加了r2中轧机1,因此粗轧送来的中间坯厚度可以有效提高;
举例说明:不投用r2中轧机1,中间坯厚度30mm,粗轧5道次轧制间隙时间10秒,各道次轧制速度分别为1.5、2.0、2.8、3.0、3.2m/s;投用r2中轧机1后粗轧轧制中间坯38mm,粗轧5道次轧制间隙时间、各道次轧制速度同上,通过下表计算可以看出每支钢轧制周期提高了:118.6-112.5=6.1秒
每小时可以多轧制:3600/112.5-3600/118.6=32-30.35=1.65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粗轧来的中间坯经过粗轧辊道进入r2中轧机进行轧制;
将经r2中轧机轧制的中间坯输送至飞剪,当中间坯接近飞剪时,对r2中轧机进行变速,使r2中轧机的速度与飞剪剪切速度进行级联,中间坯进入飞剪切头;
中间坯经飞剪切头后继续向前进入除鳞箱,中间坯进入除鳞箱前,对r2中轧机进行变速,使r2中轧机的速度与f1精轧机速度进行级联;
中间坯经除鳞箱后依次经过e2轧机和f1精轧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中宽热带各规格、品种,对r2中轧机和f1精轧机的前滑值、后滑值进行初步计算赋值,在生产中对前滑值、后滑值进行修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除鳞箱前设置有防翘头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其特征在于,r2中轧机与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为27米-31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其特征在于,r2中轧机与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29.24米。
6.一种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轧线,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该轧线包括r2中轧机、飞剪、除鳞箱、e2轧机和f1轧机;
沿中间坯的传输方向,r2中轧机、飞剪、除鳞箱、e2轧机和f1轧机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轧线,其特征在于,除鳞箱前设置有防翘头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轧线,其特征在于,r2中轧机与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为27米-31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轧线,其特征在于,r2中轧机与精轧第一个轧机f1的距离29.24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宽带钢长距离连轧方法,其包括从粗轧来的中间坯经过粗轧辊道进入R2中轧机进行轧制;将经R2中轧机轧制的中间坯输送至飞剪,当中间坯接近飞剪时,对R2中轧机进行变速,使R2中轧机的速度与飞剪剪切速度进行级联,中间坯进入飞剪切头;中间坯经飞剪切头后继续向前进入除鳞箱,中间坯进入除鳞箱前,对R2中轧机进行变速,使R2中轧机的速度与F1精轧机速度进行级联;中间坯经除鳞箱后依次经过E2轧机和F1精轧机。该方法缓解了精轧机组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带钢的轧制更加连贯和顺畅,也避免了热卷箱能力较低的缺陷和投用热卷箱增加的故障率,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中间坯厚度,提高轧制节奏,节约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艾玉忠;候宏;赵济烈;张宏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4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