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博主:adminadmin 2022-12-31 12:44:01 条评论
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背景技术:钢管是一种具有空心截面,其长度远大于直径或周长的钢材。按截面形状分为圆形、方形、矩形和异形钢管;按材质分为碳素结构钢钢管、低合金结构...

  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

  背景技术:

  钢管是一种具有空心截面,其长度远大于直径或周长的钢材。按截面形状分为圆形、方形、矩形和异形钢管;按材质分为碳素结构钢钢管、低合金结构钢钢管、合金钢钢管和复合钢管;按用途分为输送管道用、工程结构用、热工设备用、石油化工工业用、机械制造用、地质钻探用、高压设备用钢管等;按生产工艺分为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其中无缝钢管又分热轧和冷轧(拔)两种,焊接钢管又分直缝焊接钢管和螺旋缝焊接钢管。

  现有的钢管多是采用多层式结构来进行加固以实现其多功能的目的,而由于钢管的多层结构材质不同,以及外部碰撞的原因,内外层之间容易发生脱离的情况,继而导致层与层之间形成滑动,影响钢管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内外层脱离,保证钢管可以长期正常使用的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包括有内管,及套装于内管外的外管,及夹装于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加固管,及套装于外管外的缓冲管,所述内管的外周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加固管的内周设有与限位凸起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加固管的外周设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外管对应加固管的第二限位凹槽处设有第三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与第三限位凹槽内插入有具有弹性的橡胶杆体,所述外管为一多边形管体,所述外管的棱角处与缓冲管之间垫有缓冲垫。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与外管的壁厚比为1:1.5-2,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内管与外管皆为不锈钢管体。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棱边处于缓冲管之间隔有间隙,该间隙作为缓冲空间,配合缓冲垫实现缓冲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为一正八边形管体,也可采用六边形、四边形等其他正多边形的管体。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杆体分别与第二限位凹槽及第三限位凹槽形成过盈配合橡胶杆体从纵向插入至第二限位凹槽与第三限位凹槽之间,形成限位结构,避免加固管与外管之间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凹槽和第三限位凹槽皆设有一个以上、且口径大小一致,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凹槽和第三限位凹槽沿同一直线排列,加工更为方便,也可根据需要调整。

  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卡入于第一限位凹槽形成过盈配合,实现内管与加固管之间的紧固。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垫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垫体,也可采用其他具有等同效果的具有弹性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限位凸起配合第一限位凹槽的卡持设计,实现内管与加固管的卡持,通过第二限位凹槽与第三限位凹槽配合橡胶杆体的夹持设计,实现外管与加固管的卡持,经由上述卡持结构来避免层与层之间的滑动,同时还在外管的外层采用了橡胶垫的缓冲结构,避免因外部碰撞而导致的层与层的脱离情况,同时还可以对内管处进行涨紧限位,相比于现有的钢管结构,其耐用性明显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参阅图1-2所示,一种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包括有内管1,及套装于内管1外的外管2,及夹装于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加固管3,及套装于外管2外的缓冲管4,所述内管1的外周设有限位凸起11,所述加固管3的内周设有与限位凸起11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31,所述加固管3的外周设有第二限位凹槽32,所述外管2对应加固管3的第二限位凹槽32处设有第三限位凹槽21,所述第二限位凹槽32与第三限位凹槽21内插入有具有弹性的橡胶杆体5,所述外管2为一多边形管体,所述外管2的棱角处与缓冲管4之间垫有缓冲垫41。

  所述内管1与外管2的壁厚比为1:1.5-2,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内管1与外管2皆为不锈钢管体,所述外管2的棱边处于缓冲管4之间隔有间隙42,该间隙42作为缓冲空间,配合缓冲垫41实现缓冲功能,所述外管2为一正八边形管体,也可采用六边形、四边形等其他正多边形的管体。

  所述橡胶杆体5分别与第二限位凹槽32及第三限位凹槽21形成过盈配合橡胶杆体5从纵向插入至第二限位凹槽32与第三限位凹槽21之间,形成限位结构,避免加固管3与外管2之间的转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31、第二限位凹槽32和第三限位凹槽21皆设有一个以上、且口径大小一致,所述第一限位凹槽31、第二限位凹槽32和第三限位凹槽21沿同一直线排列,加工更为方便,也可根据需要调整,所述限位凸起11卡入于第一限位凹槽31形成过盈配合,实现内管1与加固管3之间的紧固。

  所述缓冲垫41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垫体,也可采用其他具有等同效果的具有弹性的材料。

  原理说明:

  由于内管1上的限位凸起11结构与第一限位凹槽31的配合卡持结构,使得内管1与加固管3之间不会出现转动位移,通过第二限位凹槽32与第三限位凹槽21内的橡胶杆体5进行涨紧,使得外管2与加固管3之间进行了二次加固,进一步的避免了层与层之间的脱离,同时还搭配了减震结构来降低外部碰撞情况,再次减少因碰撞而导致的层与层之间的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限位凸起配合第一限位凹槽的卡持设计,实现内管与加固管的卡持,通过第二限位凹槽与第三限位凹槽配合橡胶杆体的夹持设计,实现外管与加固管的卡持,经由上述卡持结构来避免层与层之间的滑动,同时还在外管的外层采用了橡胶垫的缓冲结构,避免因外部碰撞而导致的层与层的脱离情况,同时还可以对内管处进行涨紧限位,相比于现有的钢管结构,其耐用性明显更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凡此种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包括有内管,及套装于内管外的外管,及夹装于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加固管,及套装于外管外的缓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外周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加固管的内周设有与限位凸起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加固管的外周设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外管对应加固管的第二限位凹槽处设有第三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与第三限位凹槽内插入有具有弹性的橡胶杆体,所述外管为一多边形管体,所述外管的棱角处与缓冲管之间垫有缓冲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外管的壁厚比为1:1.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棱边处于缓冲管之间隔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一正八边形管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杆体分别与第二限位凹槽及第三限位凹槽形成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凹槽和第三限位凹槽皆设有一个以上、且口径大小一致,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凹槽和第三限位凹槽沿同一直线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卡入于第一限位凹槽形成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垫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包括有内管,及套装于内管外的外管,及夹装于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加固管,及套装于外管外的缓冲管,所述内管的外周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加固管的内周设有与限位凸起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加固管的外周设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外管对应加固管的第二限位凹槽处设有第三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与第三限位凹槽内插入有具有弹性的橡胶杆体,所述外管为一多边形管体,所述外管的棱角处与缓冲管之间垫有缓冲垫;该新型无缝不锈钢钢管能够避免内外层脱离,保证钢管可以长期正常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吕绍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赛德克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9

  技术公布日: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