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增强管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复合管,具体涉及一种钢丝增强管。
背景技术:
PE-RT钢丝网骨架复合管道是采用PE-RT材料(耐热聚乙烯)经挤出和钢丝缠绕等工艺而成,用该材料生产的管材除具有耐热聚乙烯原有的优良性能外,还大大提高了其强度、硬度和刚性,目前已在国内外诸如化工、化纤、电力、食品、医药、市政工程、公路、铁路、 高架桥和污水处理等领域广泛应用。
现有的钢丝增强管钢丝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钢丝挤在管壁内,但这种管的挤出技术复杂,另一种是将钢丝设置在管体内,并无直接连接,导致钢丝在管体内晃动,从而影响管的使用。
因此,开发一种新钢丝增强管,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丝增强管,以解决现有的钢丝管挤压形式复杂及钢丝与罐体连接不够紧密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丝增强管,包括软管及安装在软管内的钢丝骨架,所述钢丝骨架呈螺旋状设置在软管内,所述软管由内到外依次设有内层、中层及硬质外层,所述硬质外层与中层之间嵌入合股线,所述合股线以软管轴线为中心呈螺旋状缠绕,另有径线设置在中层内,所述径线环绕软管轴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层为硅胶复合材质,所述中层为改性塑料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合股线为三股线合并组成,所述合股线设置两组,两组合股线交错缠绕。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层内侧设有钢丝固定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钢丝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在内层内壁上的固定软管,所述固定软管呈螺旋状环绕在软管内,所述钢丝骨架穿入固定软管中,所述固定软管内径大于钢丝骨架的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钢丝固定机构包括凹陷于内层内壁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呈螺旋状设置在内层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另有沿软管轴向设置的铜丝设置在中层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径线沿软管轴线方向排列设置若干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钢丝骨架呈螺旋状支撑在管体内,增大钢丝与管体内壁的接触面积,提高管体的整体强度。
(2)在软管内加入合股线和径线,合股线为三根一组,增加管体的正压和抗击横向拉力的作用力,从而增加管体的整体强度。
(3)在管体与钢丝骨架支架增加固定软管,从而增加钢丝骨架的牢固度,避免产生晃动或移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丝骨架,2、内层,3、中层,4、硬质外层,5、合股线,6、径线,7、凹槽,8、铜丝,9、防晒层,16、固定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钢丝增强管,包括软管及安装在软管内的钢丝骨架1,所述软管为圆管状,软管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钢丝骨架为镀锌钢丝,提高其耐腐蚀性,所述钢丝骨架1插入软管中,提高软管的强度,所述钢丝骨架1呈螺旋状设置在软管内,所述钢丝骨架1位于软管内腔中,且钢丝骨架的外圈贴合软管的内壁设置。
所述软管由内到外依次设有内层2、中层3及硬质外层4,所述内层2为硅胶复合层,硅胶改性,耐油耐酸碱耐磨损,耐低温零下35度,粘合性好,剥离强度高不脱层,所述中层3为改性塑料层,内层2、中层3及硬质外层4均通过挤出机构挤出,形成管体,硬质外层4为硬质聚氯乙烯材质,提高管体的外壁强度,增加耐磨性及减小管体破损。
所述硬质外层4的外侧套装有防晒层9,所述防晒层9为黑色布层,防晒层9罩在管体外侧,在阳光强烈的地区,可避免管体受阳光辐射造成的老化等现象。
所述硬质外层4与中层2之间嵌入合股线5,增加两层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增加管体的整体强度,所述合股线5以软管轴线为中心呈螺旋状缠绕,提高管体的轴向拉伸作用力,且螺旋缠绕在内在减小合股线5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加强度,另有径线6设置在中层3内,所述径线6环绕软管轴线设置,径线能有增加管子的横向拉力,负压比普通管高很多,能达到1.2公斤。
所述合股线5为三股线合并组成,三根合股线能够增加管子的正压,工作压力6.3公斤,所述合股线5设置两组,两组合股线5交错缠绕,如图1所示,交错缠绕的合股线5设置阿紫管体中,增加其强度。
所述内层2内侧设有钢丝固定机构,所述钢丝固定机构为两种实施形式。
钢丝固定机构实施例一:所述钢丝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在内层2内壁上的固定软管16,所述固定软管16固定连接在内层2的内壁上,且固定软管16呈螺旋状环绕在软管内,固定软管16的螺旋方向及角度均与钢丝骨架1的螺旋相匹配,所述钢丝骨架1穿入固定软管16中,所述固定软管16内径大于钢丝骨架1的外径,从而方便钢丝骨架1的穿入。
钢丝固定机构实施例二:所述钢丝固定机构包括凹陷于内层2内壁设置的凹槽7,所述凹槽7的截面为圆弧状,且凹槽7的弧度与钢丝骨架1的断面圆的弧度相匹配,所述凹槽7呈螺旋状设置在内层2内壁上,同样,凹槽7的螺旋方向及角度均与钢丝骨架1的螺旋相匹配。
另有沿软管轴向设置的铜丝8设置在中层3内,铜丝8为加粗导静电铜丝。
所述径线6沿软管轴线方向排列设置若干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