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博主:adminadmin 2022-11-22 17:36:01 条评论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背景技术:钢结构连接是指钢结构构件或部件之间的互相连接。钢结构连接常用焊缝连接、螺栓连接或铆钉连接。螺栓连接又分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普通螺栓连接使用最早,约从...

  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

  背景技术:

  钢结构连接是指钢结构构件或部件之间的互相连接。钢结构连接常用焊缝连接、螺栓连接或铆钉连接。螺栓连接又分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普通螺栓连接使用最早,约从18世纪中叶开始。19世纪20年代开始采用铆钉连接。19世纪下半叶又出现了焊缝连接,焊接应力和变形焊接过程中,由于被连接构件局部受热和焊后不均匀冷却,将产生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其大小与焊接构件的截面形状、焊缝位置和焊接工艺等有关。焊接残余应力高的可达到钢材屈服点,对构件的稳定和疲劳强度均有显著的影响,普通螺栓连接的连接件包括螺栓杆、螺母和垫圈。普通螺栓用普通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制成;分粗制螺栓和精制螺栓两种。粗制螺栓由未经加工的圆杆制成,螺栓孔径比螺栓杆径大1.0~1.5毫米,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但受剪切时性能较差,只用于次要构件的连接或工地临时固定,或用在借螺栓传递拉力的连接上。精致螺栓由棒钢在车床上切削加工制成,杆径比孔径小0.3~0.5毫米,其受剪力的性能优于粗制螺栓。

  现有的衔接方式单一,焊接由于材料质量好坏和施工工艺的偏差,会导致焊接不均匀或不牢靠的现象,甚至会导致衔接处断裂的问题,螺接由于两块钢结构均需要打孔,会导致孔位出现偏差,钢结构衔接不紧密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衔接方式单一,焊接由于材料质量好坏和施工工艺的偏差,会导致焊接不均匀或不牢靠的现象,甚至会导致衔接处断裂的问题,螺接由于两块钢结构均需要打孔,会导致孔位出现偏差,钢结构衔接不紧密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包括限位框架一、固定框架一、固定框架二和限位框架二,所述限位框架一的右端连接有固定框架一,所述固定框架一的右端设置有两个转轴一,两个所述转轴一右端均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右端均连接有转轴二,所述固定框架二左端与两个转轴二相连接,所述固定框架二右端连接有限位框架二,所述限位框架二、固定框架二结构与限位框架一、固定框架一镜像相同,所述限位框架一右壁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限位框架一内腔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向限位框架一中心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一,所述固定板一内侧设置有工型槽一,所述工型槽一底部贯穿限位框架一的左壁,所述工型槽一周围包裹有隔板一,所述工型槽一上侧和下侧均连接有贯穿隔板一的两组螺栓一,所述固定框架一右壁中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收纳装置,两个所述收纳装置底部均与相对应的转轴一相连接,所述固定框架一左壁上端设置有与固定装置相适配的内螺纹槽,所述固定框架一内腔设置有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二内侧设置有工型槽二,所述工型槽二周围包裹有隔板二,所述工型槽二上侧和下侧均连接有贯穿隔板二的两组螺栓二,所述固定框架二左壁中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底端均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与相对应的转轴二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框架一、固定框架一、固定框架二和限位框架二均为不锈钢圆柱体。

  优选的,两个所述收纳装置与两个相对应的滑槽大小相同,且收纳装置和相对应的滑槽合并后与相对应的转轴一、连接杆和转轴二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转轴一、转轴二、轴承、隔板一、隔板二均为高锰钢制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限位框架一、固定框架一、固定框架二、限位框架二相互的配合使两块钢结构得到固定。

  2)通过转轴一、转轴二、连接杆的相互配合使两块钢结构可根据现场施工需求转动角度。

  3)通过工型槽一、隔板一、螺栓一以及工型槽二、隔板二、螺栓二的配合使两块钢结构均只需打各自相对应的孔位即可,且容错率较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框架一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框架一右视图。

  图中:1限位框架一、2固定框架一、3固定框架二、4限位框架二、5转轴一、6转轴二、7连接杆、8固定装置、9轴承、10固定板一、11工型槽一、12隔板一、13螺栓一、14内螺纹槽、15固定板二、16工型槽二、17隔板二、18螺栓二、19收纳装置、20滑块、2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包括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二3和限位框架二4,通过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二3、限位框架二4相互的配合使两块钢结构得到固定,限位框架一1的右端连接有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一2的右端设置有两个转轴一5,两个转轴一5右端均连接有连接杆7,两个连接杆7右端均连接有转轴二6,通过转轴一5、转轴二6、连接杆7的相互配合使两块钢结构可根据现场施工需求转动角度,固定框架二3左端与两个转轴二6相连接,固定框架二3右端连接有限位框架二4,限位框架二4、固定框架二3结构与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镜像相同,限位框架一1右壁连接有固定装置8,固定装置8外壁设置有外螺纹,限位框架一1内腔设置有轴承9,轴承9向限位框架一1中心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一10,固定板一10内侧设置有工型槽一11,工型槽一11底部贯穿限位框架一1的左壁,工型槽一11周围包裹有隔板一12,工型槽一11上侧和下侧均连接有贯穿隔板一12的两组螺栓一13,通过工型槽一11、隔板一12、螺栓一13的配合使两块钢结构均只需打各自相对应的孔位即可,且容错率较大,固定框架一2右壁中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收纳装置19,两个收纳装置19底部均与相对应的转轴一5相连接,固定框架一2左壁上端设置有与固定装置8相适配的内螺纹槽14,固定框架一2内腔设置有固定板二15,固定板二15内侧设置有工型槽二16,工型槽二16周围包裹有隔板二17,工型槽二16上侧和下侧均连接有贯穿隔板二17的两组螺栓二18,通过工型槽二16、隔板二17、螺栓二18的配合使两块钢结构均只需打各自相对应的孔位即可,且容错率较大,固定框架二3左壁中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滑槽21,两个滑槽21底端均连接有滑块20,两个滑块20均与相对应的转轴二6相连接。

  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二3和限位框架二4均为不锈钢圆柱体,通过不锈钢圆柱体,使加强钢结构更加稳固且耐用。

  两个收纳装置19与两个相对应的滑槽21大小相同,且收纳装置19和相对应的滑槽21合并后与相对应的转轴一5、连接杆7和转轴二6大小一致,达到收纳转轴一5、连接杆7和转轴二6的作用。

  转轴一5、转轴二6、轴承9、隔板一12、隔板二17均为高锰钢制品,通过高锰钢在强冲击磨料磨损条件下,有优异的抗磨性能的特点,使转轴一5、转轴二6、轴承9、隔板一12、隔板二17更加耐用。

  工作原理:

  将需要连接的两块钢结构按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二3、限位框架二4所需位置打出相对应的孔位,将限位框架一1通过工型槽一11插入第一块钢结构,将四个靠近左侧的孔位与隔板一12上的四个孔位对齐,螺接四个螺栓一13,使限位框架一1固定于第一块钢结构右端,将固定框架一2通过工型槽二16插入第一块钢结构,将四个靠近右侧的孔位与隔板二17上的四个孔位对齐,螺接四个螺栓二18,通过轴承9转动限位框架一1,通过固定装置8上的外螺纹与内螺纹槽14的配合,使限位框架一1和固定框架一2相互固定,第二块钢结构以相同的原理安装在固定框架二3、限位框架二4内,通过转轴一5、转轴二6、连接杆7的相互配合,使两块钢结构可根据现场施工需求转动角度,如果两块钢结构需要紧密衔接,将滑块20通过滑槽21滑动至上端,通过收纳装置19和滑槽21的配合将转轴一5、转轴二6、连接杆7收纳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包括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二(3)和限位框架二(4),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一(1)的右端连接有固定框架一(2),所述固定框架一(2)的右端设置有两个转轴一(5),两个所述转轴一(5)右端均连接有连接杆(7),两个所述连接杆(7)右端均连接有转轴二(6),所述固定框架二(3)左端与两个转轴二(6)相连接,所述固定框架二(3)右端连接有限位框架二(4),所述限位框架二(4)、固定框架二(3)结构与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镜像相同,所述限位框架一(1)右壁连接有固定装置(8),所述固定装置(8)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限位框架一(1)内腔设置有轴承(9),所述轴承(9)向限位框架一(1)中心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一(10),所述固定板一(10)内侧设置有工型槽一(11),所述工型槽一(11)底部贯穿限位框架一(1)的左壁,所述工型槽一(11)周围包裹有隔板一(12),所述工型槽一(11)上侧和下侧均连接有贯穿隔板一(12)的两组螺栓一(13),所述固定框架一(2)右壁中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收纳装置(19),两个所述收纳装置(19)底部均与相对应的转轴一(5)相连接,所述固定框架一(2)左壁上端设置有与固定装置(8)相适配的内螺纹槽(14),所述固定框架一(2)内腔设置有固定板二(15),所述固定板二(15)内侧设置有工型槽二(16),所述工型槽二(16)周围包裹有隔板二(17),所述工型槽二(16)上侧和下侧均连接有贯穿隔板二(17)的两组螺栓二(18),所述固定框架二(3)左壁中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滑槽(21),两个所述滑槽(21)底端均连接有滑块(20),两个所述滑块(20)均与相对应的转轴二(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二(3)和限位框架二(4)均为不锈钢圆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收纳装置(19)与两个相对应的滑槽(21)大小相同,且收纳装置(19)和相对应的滑槽(21)合并后与相对应的转轴一(5)、连接杆(7)和转轴二(6)大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一(5)、转轴二(6)、轴承(9)、隔板一(12)、隔板二(17)均为高锰钢制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包括限位框架一、固定框架一、固定框架二和限位框架二,限位框架一的右端连接有固定框架一,固定框架一的右端设置有两个转轴一,两个转轴一右端均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右端均连接有转轴二,固定框架二左端与两个转轴二相连接,固定框架二右端连接有限位框架二,通过限位框架一、固定框架一、固定框架二、限位框架二相互的配合使两块钢结构得到固定,通过转轴一、转轴二、连接杆的相互配合使两块钢结构可根据现场施工需求转动角度,通过工型槽一、隔板一、螺栓一以及工型槽二、隔板二、螺栓二的配合使两块钢结构均只需打各自相对应的孔位即可,且容错率较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邹梅红;吕峰;李胜群;董青青;杨晨;高惠;孙健;李金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安捷信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8

  技术公布日: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