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高锰钢辙叉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博主:adminadmin 2022-12-03 06:44:01 条评论
摘要:本发明涉及了轨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高锰钢辙叉。背景技术:现有的交叉渡线大多是由多个辙叉拼接组合而成,然而在城市轨道当中,由于地形与原始建筑的原因,有些需要设置交叉渡线的区域却无法布置大间距交叉渡线,只...

  组合高锰钢辙叉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发明涉及了轨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高锰钢辙叉。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交叉渡线大多是由多个辙叉拼接组合而成,然而在城市轨道当中,由于地形与原始建筑的原因,有些需要设置交叉渡线的区域却无法布置大间距交叉渡线,只能布置小间距交叉渡线;而在小间距交叉渡线中,由于高锰钢的韧性差,高锰钢单开辙叉与高锰钢钝角辙叉无法拼接组合,不能制造出的小间距的高锰钢交叉渡线,只能采用合金钢钢轨拼接而成;然而合金钢的强度和耐磨性均不如高锰钢,钢轨磨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小间距交叉渡线中,高锰钢单开辙叉与高锰钢钝角辙叉无法拼接组合,不能制造出的小间距的高锰钢交叉渡线,只能采用合金钢钢轨拼接而成;然而合金钢的强度和耐磨性均不如高锰钢,钢轨磨损较大等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组合高锰钢辙叉。

  一种组合高锰钢辙叉,包括整铸板,所述整铸板设有辙叉槽,所述辙叉槽包括单开辙叉槽和钝角辙叉槽,所述单开辙叉槽包括ⅰ型单开辙叉槽和ⅱ型单开辙叉槽,所述ⅰ型单开辙叉槽和所述ⅱ型单开辙叉槽位于所述钝角辙叉槽的钝角的一侧,所述ⅰ型单开辙叉槽位于所述钝角辙叉槽的一个锐角端,所述ⅱ型单开辙叉槽位于所述钝角辙叉槽的另一个锐角端;所述ⅰ型单开辙叉槽的直股槽与所述ⅱ型单开辙叉槽的直股槽相连通且共线,所述ⅰ型单开辙叉槽的侧股槽与所述钝角辙叉槽对应的轨槽相连通且共线,所述ⅱ型单开辙叉槽的侧股槽与所述钝角辙叉槽对应的轨槽相连通且共线。

  优选的,所述ⅰ型单开辙叉槽的直股槽与所述ⅱ型单开辙叉槽的直股槽的槽宽相同,所述ⅰ型单开辙叉槽的侧股槽与所述钝角辙叉槽对应的轨槽的槽宽相同,所述ⅱ型单开辙叉槽的侧股槽与所述钝角辙叉槽对应的轨槽的槽宽相同。

  优选的,所述整铸板为无底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纵筋和横筋,所述横筋间隔设置在所述整铸板的底部,所述纵筋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整铸板的顶部,所述纵筋的底端与所述横筋固定连接;所述辙叉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所述纵筋。

  优选的,连接在所述辙叉槽槽底的所述纵筋为沿对应的轨槽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竖板。

  优选的,所述整铸板通过道钉螺栓固定安装在枕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整铸出的辙叉,用整体铸造代替拼接组合,不需考虑辙叉之间的拼接便可制造出一个完整的小间距的高锰钢交叉渡线,使得车辆可以平稳通过,增加了线路运行效率;

  2、本发明在连接位置设置了统一槽宽,避免了护轨开口段不同槽宽的过渡,提高了过车的平稳性;

  3、本发明在辙叉内部合理的布置纵筋和横筋,与实心的整铸板相比,既不影响辙叉的强度和性能,还减少了铸造时困难,减少了铸造缺陷出现的几率;

  4、在辙叉磨损需要下道时,由于本发明为整体结构,因此只需更换一个新的辙叉即可,使得更换更为便捷,成本相比更低;

  5、采用高锰钢材料制成的辙叉与合金钢制成的钢轨相比,耐磨性更好,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b-b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c-c的剖视图。

  其中,1-整铸板、2-辙叉槽、3-ⅰ型单开辙叉槽、4-ⅱ型单开辙叉槽、5-钝角辙叉槽、6-纵筋、7-横筋、8-道钉螺栓、9-枕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组合高锰钢辙叉,包括整铸板1,所述整铸板1设有辙叉槽2,所述辙叉槽2包括单开辙叉槽和钝角辙叉槽5,所述单开辙叉槽包括ⅰ型单开辙叉槽3和ⅱ型单开辙叉槽4,所述ⅰ型单开辙叉槽3和所述ⅱ型单开辙叉槽4位于所述钝角辙叉槽5的钝角的一侧,所述ⅰ型单开辙叉槽3位于所述钝角辙叉槽5的一个锐角端,所述ⅱ型单开辙叉槽4位于所述钝角辙叉槽5的另一个锐角端;所述ⅰ型单开辙叉槽3的直股槽与所述ⅱ型单开辙叉槽4的直股槽相连通且共线,所述ⅰ型单开辙叉槽3的侧股槽与所述钝角辙叉槽5对应的轨槽相连通且共线,所述ⅱ型单开辙叉槽4的侧股槽与所述钝角辙叉槽5对应的轨槽相连通且共线。

  所述ⅰ型单开辙叉槽3的直股槽与所述ⅱ型单开辙叉槽4的直股槽的槽宽相同,所述ⅰ型单开辙叉槽3的侧股槽与所述钝角辙叉槽5对应的轨槽的槽宽相同,所述ⅱ型单开辙叉槽4的侧股槽与所述钝角辙叉槽5对应的轨槽的槽宽相同。

  所述整铸板1为无底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纵筋6和横筋7,所述横筋7间隔设置在所述整铸板1的底部,所述纵筋6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整铸板1的顶部,所述纵筋6的底端与所述横筋7固定连接;所述辙叉槽2的槽底固定连接有所述纵筋6。

  连接在所述辙叉槽2槽底的所述纵筋6为沿对应的轨槽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竖板。

  所述整铸板1通过道钉螺栓8固定安装在枕木9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辙叉槽2与所述整铸板1一体制成;所述整铸板上设有用于减小有害空间的翼板。

  工作过程及原理:在城市轨道当中,由于地形与原始建筑的原因,有些需要设置交叉渡线的区域却无法布置交叉渡线;而对于小间距交叉渡线而言,由于高锰钢的单开辙叉与高锰钢的钝角辙叉拼接组合不便,因此难以组合出适用于上述环境的高锰钢小间距交叉渡线;本发明的高锰钢辙叉采用整体铸造的方式,跳过了单开辙叉与钝角辙叉的拼接,可根据地形,因地制宜的直接制造出一个完整的整体渡线辙叉。

  首先根据地形设计交叉渡线,然后根据设计的渡线制造模型,从而制造出砂型,然后将熔炼好的金属溶液浇注进砂型内,冷却后取出成品即可。

  基上所述,现有的交叉渡线大多是由多个辙叉拼接组合而成,然而在城市轨道当中,由于地形与原始建筑的原因,有些需要设置交叉渡线的区域却无法布置大间距交叉渡线,只能布置小间距交叉渡线;而在小间距交叉渡线中,由于高锰钢的韧性差,高锰钢单开辙叉与高锰钢钝角辙叉无法拼接组合,不能制造出的小间距的高锰钢交叉渡线,只能采用合金钢钢轨拼接而成;然而合金钢的强度和耐磨性均不如高锰钢,钢轨磨损较大。

  本发明整铸出的辙叉,用整体铸造代替拼接组合,不需考虑辙叉之间的拼接便可制造出一个完整的小间距交叉渡线,使得车辆可以平稳通过,增加了线路运行效率;本发明在连接位置设置了统一槽宽,避免了护轨开口段不同槽宽的过渡,提高了过车的平稳性;本发明在辙叉内部合理的布置纵横筋7,在不影响辙叉强度和性能的同时,还减少了铸造时困难,减少了铸造缺陷出现的几率;在辙叉磨损需要下道时,由于本发明为整体结构,因此只需更换一个新的辙叉即可,使得更换更为便捷,成本相比更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高锰钢辙叉,涉及了轨道技术领域;辙叉槽包括单开辙叉槽和钝角辙叉槽,单开辙叉槽包括Ⅰ型单开辙叉槽和Ⅱ型单开辙叉槽,Ⅰ型单开辙叉槽和Ⅱ型单开辙叉槽位于钝角辙叉槽的钝角的一侧,Ⅰ型单开辙叉槽位于钝角辙叉槽的一个锐角端,Ⅱ型单开辙叉槽位于钝角辙叉槽的另一个锐角端;Ⅰ型单开辙叉槽的直股槽与Ⅱ型单开辙叉槽的直股槽相连通且共线,Ⅰ型单开辙叉槽的侧股槽与钝角辙叉槽对应的轨槽相连通且共线,Ⅱ型单开辙叉槽的侧股槽与钝角辙叉槽对应的轨槽相连通且共线;本发明整铸出的辙叉,用整体铸造代替拼接组合,不需考虑辙叉之间的拼接。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新;蔡韶峰;江峰;夏仕敏;吴健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中铁科吉富轨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