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制燕尾榫木墙板连接节点的制作工艺流程

本发明主要属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木墙板节点,主要(但不排除其他)用于新建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结构墙与墙正交节点。
背景技术:
现代木结构属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建筑方式逐渐朝高度预制化、高度装配化方向发展。20世纪末问世的正交胶合木逐渐被广泛应用,不断刷新木结构高度,适合建造多高层木剪力墙结构,其装配化程度在不断改进中发展。正交胶合木具有强度高、刚度高、耐火性能好、尺寸稳定性好、保温和隔声性能好等优势,其诸多优势表明正交胶合木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正交胶合木墙与墙节点主要采用钉连接,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钉连接强度、刚度不稳定,耗能性能较弱,破坏模式离散性大;
(2)钉连接现场工作量大,费时费工,装配化程度不高。
钢制燕尾榫木墙板连接节点是一种新型的装配化节点,主要用在正交胶合木墙与墙正交节点上,承载力高、刚度高,耗能性能较好,破坏模式稳定,能够有效发挥群钉的延性,且装配化程度高,结合工厂预拼装和现场快速安装,满足建筑工业化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木墙板装配化节点,主要解决木剪力墙体系现场安装速度慢的问题,以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同时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出的钢制燕尾榫木墙板连接节点,由木墙板、榫端、卯端和木螺钉组成,其中:榫端由若干个木螺钉钉在木墙板甲的板面或端面形成,榫端上设有若干个螺钉孔;卯端由若干个木螺钉钉在木墙板乙的端面或板面形成,卯端上设有若干个螺钉孔;木墙板甲和木墙板乙正交对放,木墙板甲榫端吊装嵌入木墙板乙卯端,木墙板甲与木墙板乙通过榫端和卯端的咬合作用组装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木墙板甲和木墙板乙的材质均为正交胶合木。
本发明中,所述榫端和卯端的材质均为普通碳素结构钢。
本发明中,所述榫端和卯端的螺钉孔均为沉头孔。
本发明中,所述榫端或卯端螺钉孔的轴线方向与榫端或卯端背面的法线方向倾斜布置。
本发明中,所述榫端和卯端的咬合面有斜度,咬合突出端底部小、顶部大。
本发明中,所述木螺钉为沉头自攻木螺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可以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减少木剪力墙现场安装的人工工作量,同时本发明的承载力和刚度较高,耗能性能较好,能够起到围合建筑的作用。本发明的榫端和卯端采用轴线方向斜向设置的螺钉孔,木螺钉能够穿过不止一块层板,有效结合抗剪和抗拔两方向的力学性能,同时可防止层板脱胶。本发明的榫端和卯端采用有斜度的咬合面,咬合突出端底部小、顶部大,由小到大下落插入,能够避免榫端和卯端在安装过程中卡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完成安装的效果图;
图2为本发明预拼装前试插木螺钉的示意图;其中:(a)榫端结构图示,(b)卯端结构图示;
图3为榫端的三视图和轴测图;其中:(a)榫端的主视图,(b)榫端的侧视图,(c)榫端的俯视图,(d)榫端的轴测图;
图4为卯端的三视图和轴测图;其中:(a)卯端的主视图,(b)卯端的侧视图,(c)卯端的俯视图,(d)卯端的轴测图。
图中标号:1为木墙板甲、2为木墙板乙、3为钢制燕尾榫木墙板连接节点、4为榫端、5为卯端、6为木螺钉、7为螺钉孔、8为榫端或卯端的背面、9为咬合面、10为咬合突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钢制燕尾榫木墙板连接节点,包括木墙板甲1和木墙板乙2、榫端4、卯端5和木螺钉6,所述榫端4由木螺钉6钉在木墙板甲1上,卯端5由木螺钉6钉在木墙板乙2上,木墙板甲1和木墙板乙2正交对放,木墙板甲1榫端4吊装嵌入木墙板乙2卯端5,木墙板甲1和木墙板乙2通过榫端4和卯端5的咬合作用组装连接,榫端4和卯端5咬合后形成钢制燕尾榫木墙板连接节点3。
如图3和图4所示,榫端4和卯端5的螺钉孔7为沉头孔,螺钉孔7为木螺钉6的沉头面预留2mm螺孔间隙,螺钉孔7的轴线方向与榫端或卯端的背面8的法线方向倾斜布置,咬合面9有斜度,咬合突出端10底部小、顶部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