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波纹管的连接件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种不锈钢波纹管的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不锈钢波纹管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0002]不锈钢波纹管作为一种柔性耐压管件安装于液体或气体输送系统中,用以补偿管道或机器、设备连接端的相互位移,吸收振动能量,能够起到减振、消音等作用,具有柔性好、质量轻、耐腐蚀、抗疲劳、耐高低温等多项特点。
[0003]小口径金属软管一般采用快速连接头连接,连接头内通常装有密封环,连接头将两个金属管口连通时密封环被两管口挤压变形,进而将两管口之间的缝隙封堵住,防止气体或液体从该缝隙溢出。
[0004]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或不小心碰到连接头时,可能会使连接头松动,密封环受到的挤压力降低,从而使气密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波纹管的连接件,连接件能保证连接处具备更好的气密性,并且连接处稳定性也更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不锈钢波纹管的连接件,包括内筒和外筒,在外筒内壁设有与外部接口配套的螺纹,在外筒外壁设有螺母,内筒为一段橡胶管,橡胶管的一端与不锈钢波纹管固定连接,橡胶管外壁靠近波纹管的一端设有带锥度的压紧环,压紧环具有大口和小口,且压紧环小口端靠近波纹管,外筒的内腔由圆柱腔和圆台腔构成,圆柱腔的直径大于圆台腔的最大直径,圆台腔端靠近不锈钢波纹管,圆台腔的锥度与压紧环的锥度相同,且圆台腔的内壁所与压紧环的外壁贴合,螺纹设于圆柱腔内壁。
[0008]进一步地,圆台腔的最小直径与压紧环的小口直径相等。
[0009]进一步地,橡胶管远离不锈钢波纹管的一端设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外径大于圆台腔的最小直径。
[0010]进一步地,压紧环外壁沿其周向嵌有至少两片表面光滑的弹性片,弹性片的两端分别指向压紧环的两端口。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同于传统连接头通过两管口挤压密封环获得气密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外筒内壁和外部连接管外壁挤压橡胶管获得气密性,这种方法更加可靠,且外筒拧得越紧,气密性越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内筒的外部示意图;
[0013]图2为外筒的外部示意图;
[0014]图3为外筒的剖视图;
[0015]图4位连接头的剖视图。
[0016]标记说明:1、内筒;2、压紧环;3、限位环;4、弹性片;5、外筒;6、螺母;7、圆柱腔;
8、圆台腔;9、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图1和图2,一种不锈钢波纹管的连接件,包括内筒I和外筒5,内筒I为一段橡胶管,橡胶管的一端与不锈钢波纹管固定连接,橡胶管与不锈钢波纹管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橡胶管的一端伸入不锈钢波纹管中,橡胶管外壁与不锈钢波纹管内壁通过强力胶粘合,在橡胶管的内部还有挤压环,挤压环和不锈钢波纹管将橡胶管紧紧挤压。在橡胶管外壁靠近波纹管的一端设有带锥度的压紧环2,且压紧环2小口端靠近波纹管。
[0018]参照图3和图4,外筒5的内腔由圆柱腔7和圆台腔8构成,且圆台腔8的小口端靠近波纹管,圆台腔8与压紧环2接触,且圆台腔8的锥度与压紧环2的锥度相等,圆台腔8的小口内径与压紧环2的小口外径相等。在圆柱腔7内壁设有与外部接口配套的螺纹9,在外筒5外壁设有螺母6。连接头与外部管口连接后,转动螺母6可使外筒5与内筒I发生相对运动,圆台腔8与压紧环2接触后,继续按原方向转动螺母6可使压紧环2被压得更紧。
[0019]参照图1,为了使连接固定时圆台腔8运动时不与压紧环2脱离,在橡胶管远离波纹管的一端设有限位环3,限位环3的外径大于圆台腔8的小口内径。此外,为了使橡胶管的强度更高,同时为了利于圆台腔8在压紧环2表面滑动,在压紧环2外壁嵌有至少两片表面光滑的弹性片4片,弹性片4沿压紧环2的锥面均匀分布,且弹性片4的两端分别指向压紧环2的两端口。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不锈钢波纹管的连接件,包括内筒和外筒,在外筒内壁设有与外部接口配套的螺纹,在外筒外壁设有螺母,其特征是:所述内筒为一段橡胶管,所述橡胶管的一端与不锈钢波纹管固定连接,所述橡胶管外壁靠近波纹管的一端设有带锥度的压紧环,所述压紧环具有大口和小口,且压紧环的小口端靠近波纹管,所述外筒的内腔由圆柱腔和圆台腔构成,所述圆柱腔的直径大于圆台腔的最大直径,所述圆台腔端靠近不锈钢波纹管,所述圆台腔的锥度与压紧环的锥度相同,且圆台腔的内壁所与压紧环的外壁贴合,所述螺纹设于圆柱腔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波纹管的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圆台腔的最小直径与压紧环的小口直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波纹管的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橡胶管远离不锈钢波纹管的一端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大于圆台腔的最小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波纹管的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压紧环外壁沿其周向嵌有至少两片表面光滑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两端分别指向压紧环的两端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波纹管的连接件,解决了传统垫环式连接头气密性不可靠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该连接件包括内筒和外筒,在外筒内壁设有与外部接口配套的螺纹,内筒为一段橡胶管,橡胶管的一端与不锈钢波纹管固定连接,橡胶管外壁靠近波纹管的一端设有带锥度的压紧环,压紧环具有大口和小口,压紧环的小口端靠近波纹管,外筒的内腔由圆柱腔和圆台腔构成,圆柱腔的直径大于圆台腔的最大直径,圆台腔端靠近不锈钢波纹管,圆台腔的锥度与压紧环的锥度相同,圆台腔的内壁所与压紧环的外壁贴合,螺纹设于圆柱腔内壁。连接头与外部管口连接后,靠拧动螺母可使外筒与内筒发生相对运动,从而挤压橡胶管,且挤压的松紧可通过旋转螺母来调节。
【IPC分类】F16L51/02
【公开号】CN204879237
【申请号】CN201520652067
【发明人】朱国贤, 魏强, 翁志强, 沈敬慈, 吴渭乐, 余超
【申请人】杭州恒通金属软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
一种低应力承力结构的约束型膨胀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膨胀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应力承力结构的约束型膨胀
-K-
T O
【背景技术】
[0002]金属波纹管膨胀节具有位移补偿、减振降噪和密封的特点,是现代受热管网和设备进行热补偿的关键部件之一。图1、图2所示的复式拉杆型膨胀节通常应用于补偿管道横向位移,膨胀节产生的压力推力通过膨胀节端管和与之焊接的八角板传递到拉杆上,从而实现约束膨胀节压力推力的效果;因此,由端管-八角板组成的组件强度和刚度对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如果端管-八角板组件的强度不足,发生屈服甚至断裂,将导致整个管道系统发生破坏;如果端管-八角板组件的刚度不足,发生过大变形,将导致膨胀节两端的支架或设备过载。
[0003]在工程应用中,尤其是在直径大以及高压、高温的拉杆型膨胀节设计中,端管-八角板组件通常采用八角板及加强筋板结构,以提高组件的强度和刚度;由于八角板直接与端管焊接,八角板根部是最大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叠加作用的部位,也是膨胀节受力结构件中温度应力最高的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八角板根部焊缝屈服和开裂,造成端管局部撕裂泄漏,导致灾难性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低应力承力结构的约束型膨胀节。
[0005]本实用新型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低应力承力结构的约束型膨胀节,所述的约束型膨胀节包括有进口端管、出口端管、波纹管和拉杆组件;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进口端管、出口端管连接;所述的进口端管、出口端管上均套置有环板;所述的环板由多块沿进口端管、出口端管圆周均布的弧形板组成;所述的弧形板焊接在所述的进口端管、出口端管上,且相邻两块弧形板之间具有用以释放端管周向膨胀和热应力的间隙;进口端管、出口端管上所述的环板均为对称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环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约束型膨胀节还设置有浮动环;所述的浮动环为两个,两个所述的浮动环分别套置在所述的进口端管、出口端管上,并位于进口端管、出口端管上两个所述环板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的浮动环为空心结构;所述浮动环的上部伸出进口端管、出口端管上两个所述环板之间间隙;所述环板上焊接有用以对浮动环进行定位的挡块;进口端管上所述浮动环与出口端管上所述浮动环之间由多根拉杆组件连接为一体,构成膨胀节压力推力的浮动式约束结构,所述的浮动式约束结构与多块弧形板构成的环板的低应力承力结构。
[0007]所述浮动环的外圆面上具有多个向外伸出的梯形凸台,且多个所述的梯形凸台沿圆周均布,所述的梯形凸台上具有用以拉杆组件穿过的通孔。
[000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应力承力结构的约束型膨胀节,与端管焊接的环板采用分瓣结构,约束拉杆的结构采用浮动结构,通过环板的分瓣结构和浮动环结构,降低了膨胀节的热应力,增强了整体强度和刚度,避免了结构件过度变形甚至开裂,从而提高了膨胀节及管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图2为现有技术中约束型膨胀节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进口端管,2、加强筋板,3、八角板组件,4、拉杆组件,5、波纹管,6、导流筒,7、中间管,8、装运组件,9、环板,10、浮动环,11、挡块,12、出口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0013]如图3、图4所示,一种低应力承力结构的约束型膨胀节,所述的约束型膨胀节包括有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波纹管5和拉杆组件4 ;该实施例中拉杆组件4的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说明;所述波纹管5的两端分别与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连接;所述的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上均套置有环板9 ;所述的环板9由多块沿进口端管、出口端管圆周均布的弧形板组成;所述的弧形板焊接在所述的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2上,且相邻两块弧形板之间具有间隙,用以释放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的周向膨胀和热应力;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上所述的环板9均为对称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环板9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约束型膨胀节还设置有浮动环10 ;所述的浮动环10为两个,两个所述的浮动环10分别套置在所述的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上,并位于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上两个所述环板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的浮动环10为空心结构;所述浮动环10的上部伸出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上两个所述环板之间间隙;所述环板9上焊接有用以对浮动环进行定位的挡块11 ;所述浮动环10的外圆面上具有四个向外伸出的梯形凸台,且四个所述的梯形凸台沿圆周均布,所述的梯形凸台上具有用以拉杆组件穿过的通孔;进口端管上所述浮动环与出口端管上所述浮动环之间由四根拉杆组件8连接为一体,构成膨胀节压力推力的浮动式约束结构,所述的浮动式约束结构与多块弧形板构成的环板的低应力承力结构,使膨胀节对与之相连的支架或设备无压力推力作用。
【主权项】
1.一种低应力承力结构的约束型膨胀节,所述的约束型膨胀节包括有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波纹管(5)和拉杆组件(4);所述波纹管(5)的两端分别与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上均套置有环板(9);所述的环板(9)由多块沿进口端管、出口端管圆周均布的弧形板组成;所述的弧形板焊接在所述的进口端管(I )、出口端管(2)上,且相邻两块弧形板之间具有用以释放端管周向膨胀和热应力的间隙;进口端管(I )、出口端管(12 )上所述的环板(9 )均为对称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环板(9)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约束型膨胀节还设置有浮动环(10);所述的浮动环(10)为两个,两个所述的浮动环(10)分别套置在所述的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上,并位于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上两个所述环板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的浮动环(10)为空心环状结构;所述浮动环(10)的上部伸出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上两个所述环板之间间隙;所述环板(9)上焊接有用以对浮动环进行定位的挡块(11);进口端管上所述浮动环与出口端管上所述浮动环之间由四根拉杆组件(8)连接为一体,构成膨胀节压力推力的浮动式约束结构,所述的浮动式约束结构与多块弧形板构成的环板的低应力承力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应力承力结构的约束型膨胀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环(10)的外圆面上具有多个向外伸出的梯形凸台,且多个所述的梯形凸台沿圆周均布,所述的梯形凸台上具有用以拉杆组件穿过的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膨胀节技术领域,提出一种低应力承力结构的约束型膨胀节。提出的一种低应力承力结构的约束型膨胀节包括有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波纹管(5)和拉杆组件(4);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上均套置有由多块弧形板组成的两个环板(9);设置有分别套置在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上的浮动环(10);浮动环(10)为空心环状结构;浮动环(10)的下部位于出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2)上两个环板之间的间隙内;进口端管、出口端管上浮动环由多根拉杆组件(8)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降低了膨胀节的热应力,增强了整体强度和刚度,避免了结构件过度变形甚至开裂,提高了膨胀节及管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IPC分类】F16L51/03
【公开号】CN204879238
【申请号】CN201520388669
【发明人】杨玉强, 王伟兵, 闫保和, 李世乾, 郑大远, 陈友恒, 张玉佳, 付强, 黄佳辰
【申请人】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9日
一种分叉管路用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补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叉管路用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
-K-
T O
【背景技术】
[0002]波纹管膨胀节是一种在管系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的位移补偿装置,可用于吸收管道附加位移,设备沉降位移及管道在热载荷下的热位移,轴向型、拉杆型及铰链型应用于直线介质流向场合,而弯管压力平衡型则应用于介质流向的改变处。
[0003]管系柔性设计的主体思路为通过设置管道支架,如主固定管架、中间固定管架等,对管系分段,再在简单管道走向中采用膨胀节等柔性件使得管道的应力状态满足规范应力;针对分叉管路的柔性设计,常规做法也是在分叉元件三通或四通处设置固定管架约束,从而将管系划分成多条分支管线,分别进行应力补偿设计;上述设计在一些高压、高温动力管道及大直径城镇供热管网管路分叉应用场合,由于管路压力引起的推力较大,设置固定管架往往不太方便或导致管架笨重,同时由于分叉元件自身的膨胀等因素使得分叉元件的热应力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分叉管路用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
[0005]本实用新型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分叉管路用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所述的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包括有进口端管、出口端管和用以约束管路中压力所产生盲板力的拉杆组件;所述进口端管与出口端管之间由分叉管件连接;所述的进口端管上连接有作为管路柔性补偿元件的波纹管I ;与进口端管对称设置的出口端管上连接有作为管路柔性补偿元件的波纹管II,且所述的波纹管II与波纹管I对称设置在分叉管件分叉端的两侧,用以对分叉管件分叉端的轴向位移与横向位移进行补偿;所述的波纹管1、波纹管II至少为一组。
[0007]所述的波纹管1、波纹管II均为一组。
[0008]所述的波纹管1、波纹管II均为两组。
[000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分叉管路用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叉管路分叉端产生的轴向位移和横向位移均可由本实用新型的膨胀节来实现双向位移补偿,分叉端轴向位移对于波纹管而言表现为横向位移,一端波纹管拉伸,一端波纹管压缩;膨胀节的拉杆结构件可以约束管线中压力所产生的盲板力,分叉端两侧的波纹管可以实现位移上的平衡和盲板力的平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膨胀节,在分叉端所产生的大位移补偿管路设计中,分叉元件处可以不设固定管架,鉴于分叉端两侧所对称设置的波纹管柔性元件,分叉元件可实现自由膨胀,从而使其在热态工作条件下的热应力处于较低水平;在位移反力上,本实用新型膨胀节与传统膨胀节表现出差异,分叉端产生的轴向位移反力是两侧波纹管横行刚度的两倍,同时分叉端产生的横向位移反力是两侧波纹管轴向刚度的两倍。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进口端管,2、波纹管I,3、导流筒,4、保护罩,5、中间管,6、装运杆,7、分叉管件,8、装运凸耳,9、装运螺母,10、拉杆,11、球、锥面垫圈,12、拉杆螺母,13、波纹管II,
14、出口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还可用于其它形式的分叉管路中。
[0017]如图1所示,一种分叉管路用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所述的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为包括有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4和用以约束管路中压力所产生盲板力的拉杆组件;所述进口端管I与出口端管14之间由分叉管件7连接;所述的进口端管I上连接有作为管路柔性补偿元件的波纹管I 2 ;与进口端管I对称设置的出口端管14上连接有作为管路柔性补偿元件的波纹管II 13,且所述的波纹管II 13与波纹管I 2对称设置在分叉管件分叉端的两侧;结合膨胀节拉杆10等结构件,膨胀节可实现管道压力所产生盲板力的平衡和位移补偿,由于分叉元件的两端均为柔性元件波纹管,因此分叉元件可以实现自由膨胀,降低膨胀节在热态工作条件下的热应力;所述的波纹管I 2、波纹管II 13均为两组,这种结构可以补偿较大的分叉端轴向位移;波纹管I 2与波纹管II 13通过设置拉杆组件,所述的拉杆组件包括有拉杆10、球、锥面垫圈11和拉杆螺母12,来实现约束管路中压力所产生的盲板力。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波纹管I 2、波纹管II 13均为一组,此种结构可用于分叉端的轴向、横向热位移较小的场合。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分叉管件7为四通结构,此种结构可以有效补偿四通端的轴向与横向位移。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波纹管I 2、波纹管II 13均为一组,所述的分叉管件7为拉拔三通结构,拉拔三通采用圆弧过渡的方式使得在热态下,三通应力分布均匀。
[0021 ]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该实施例中,所述分叉管件7为斜三通结构,可以应用在非垂直分叉管路设计中。
【主权项】
1.一种分叉管路用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所述的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包括有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4)和用以约束管路中压力所产生盲板力的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端管(I)与出口端管(14)之间由分叉管件(7)连接;所述的进口端管(I)上连接有作为管路柔性补偿元件的波纹管I (2);与进口端管(I)对称设置的出口端管(14)上连接有作为管路柔性补偿元件的波纹管II (13),且所述的波纹管II (13)与波纹管I (2)对称设置在分叉管件分叉端的两侧;所述的波纹管I (2)、波纹管II (13)至少为一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叉管路用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纹管I (2)、波纹管II (14)均为一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叉管路用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纹管I (2)、波纹管II (14)均为两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叉管路用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叉管件((7))为三通结构或四通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补偿领域,提出一种分叉管路用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提出的一种分叉管路用位移补偿波纹管膨胀节包括有进口端管(1)、出口端管(14)和拉杆组件;进口端管(1)与出口端管(14)之间由分叉管件(7)连接;进口端管(1)上连接有作为管路柔性补偿元件的波纹管Ⅰ(2);出口端管(14)上连接有作为管路柔性补偿元件的波纹管Ⅱ(13),且波纹管Ⅱ(13)与波纹管Ⅰ(2)对称设置在分叉管件分叉端的两侧;波纹管Ⅰ(2)、波纹管Ⅱ(13)至少为一组。本实用新型补偿了分叉管路分叉端产生的轴向位移和横向位移,并约束了管线中压力所产生的盲板力,实现了位移上的平衡和盲板力的平衡。
【IPC分类】F16L41/02, F16L51/03
【公开号】CN204879239
【申请号】CN201520527587
【发明人】李 杰, 陈友恒, 李世乾, 张玉佳, 付强
【申请人】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1日
全外压旁通压力平衡型补偿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外压旁通压力平衡型补偿器,具体说是一种结构比普通压力平衡补偿器更为紧凑的压力平衡型膨胀节。它应用于不宜设置固定支架的高空直管线或大直径管线中且安装距离较短的管道连接。
【背景技术】
[0002]在不宜设置固定支架的高空直管线或大直径直管线中,多选用直管压力平衡型补偿器补偿轴向位移,以平衡压力所产生的推力。正常直管压力平衡的补偿器需要两种不同类型的波纹管,而且一种波纹管的平均直径约为另一种波纹管平均直径的1.4倍。因此该类直管压力平衡体积大,成本高。往往出现能补偿轴向位移但膨胀节长度过长,体积过大,成本过尚等情况。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全外压旁通压力平衡型补偿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导流筒依次插入左、右工作波纹管腔内,每个工作波纹管的左右两端均有接管,四个接管焊接在导流筒上;
[0005]它还包括拉杆机构,拉杆机构的左、右拉杆座分别固定在左、右工作波纹管的右端接管上;
[0006]右工作波纹管的外圈依次是支撑管和平衡波纹管,即这三个管形成三层套管结构;左圆环封堵在支撑管的左端口上,左圆环的内圆套在导流筒上,右工作波纹管的左端接管焊在左圆环上;右圆环封堵在平衡波纹管的右端接管端口上,右圆环的内圆套在支撑管的右端上,右圆环与接管和支撑管的连接处均为焊接固定;右工作波纹管的左端接管连接在拉杆机构的左拉杆座上,拉杆机构中的调位板的下端焊接在右工作波纹管的右端接管上,起到平衡工作波轴向位移的调位作用。
[0007]上述平衡波纹管的作用是补偿工作波纹管的位移。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由于平衡波纹管与右工作波纹管采用套管结构,所以在保证直管压力平衡补偿器的补偿性能的前提下,缩短了直管压力平衡型补偿器的安装长度,为比普通直管压力平衡补偿器长度缩短约1/3的长度。缩小体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它包括导流筒4依次插入左工作波纹管5和右工作波纹管14的腔内,左工作波纹管的两端有左接管2和右接管7 ;右工作波纹管的两端有左接管13和右接管20 ;四个接管焊接在导流筒上;
[0011]它还包括拉杆机构8,拉杆机构的左拉杆座9固定在左工作波纹管的右端接管7上,右拉杆座18固定在右工作波纹管的右端接管20上;
[0012]右工作波纹管的外圈依次是支撑管21和平衡波纹管11,即这三个管形成三层套管结构;左圆环12封堵在支撑管的左端口上,左圆环的内圆套在导流筒上,右工作波纹管的左端接管13焊在左圆环上;右圆环17封堵在平衡波纹管的右端接管15端口上,右圆环的内圆套在支撑管的右端上,右圆环与接管和支撑管的连接处均为焊接固定;右工作波纹管的左端接管10连接在拉杆机构的左拉杆座上,拉杆机构中的调位板16的下端焊接在右工作波纹管的右端接管上,起到平衡工作波轴向位移的调位作用。
[0013]上述平衡波纹管的作用是补偿工作波纹管的位移。
[0014]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法兰I和19与所补偿管道外层管道上的连接法兰连接。
[0015]图中3是焊环,用于将波纹管焊接在法兰上,6是波纹管的加强环。
【主权项】
1.一种全外压旁通压力平衡型补偿器,它包括导流筒依次插入左、右工作波纹管腔内,每个工作波纹管的左右两端均有接管,四个接管焊接在导流筒上; 它还包括拉杆机构,拉杆机构的左、右拉杆座分别固定在左、右工作波纹管的右端接管上;右工作波纹管的外圈依次是支撑管和平衡波纹管,即这三个管形成三层套管结构;左圆环封堵在支撑管的左端口上,左圆环的内圆套在导流筒上,右工作波纹管的左端接管焊在左圆环上;右圆环封堵在平衡波纹管的右端接管端口上,右圆环的内圆套在支撑管的右端上,右圆环与接管和支撑管的连接处均为焊接固定;右工作波纹管的左端接管连接在拉杆机构的左拉杆座上,拉杆机构中的调位板的下端焊接在右工作波纹管的右端接管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外压旁通压力平衡型补偿器,其要点是:导流筒依次插入左、右工作波纹管腔内,每个工作波纹管的左右两端均有接管,焊接在导流筒上;拉杆机构的左、右拉杆座分别固定在左、右工作波纹管的右端接管上;右工作波纹管的外圈依次是支撑管和平衡波纹管;左圆环封堵在支撑管的左端口上,左圆环的内圆套在导流筒上;右圆环封堵在平衡波纹管的右端接管端口上,右圆环的内圆套在支撑管的右端上;右工作波纹管的左端接管连接在拉杆机构的拉杆座上,调位板的下端焊接在右工作波纹管的右端接管上。其积极效果是:缩短了直管压力平衡型补偿器的安装长度,缩小体积,降低成本。
【IPC分类】F16L51/03
【公开号】CN204879240
【申请号】CN201520576013
【发明人】陈龙, 吴建伏, 姜兆栋, 孙丹, 佟林林, 江炎龙
【申请人】沈阳晨光弗泰波纹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4日
组合式大拉杆波纹补偿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它应用于栗、阀的进出口,需要减震和补偿热位移的各种机械设备配管上,有效地减震、降噪,并吸收管道热位移。
【背景技术】
[0002]在栗、阀的进出口处的管线多呈拐弯走向,在各种机械设备此处的配管中,需要减震、降噪和补偿管道热位移,以保护设备、管道,增长设备寿命、保证管道。为实现此目的,多使用老式橡胶软管连接。然此种软连接存在不环保、易老化、耐压不稳定、易脱层撕裂、爆破等不良因素。当遇到设备要求压力大,温度高,补偿量大的情况下,老式橡胶软连接或部分减震补偿器则无法在保证寿命的前提下实现该类补偿;能实现该类补偿的补偿器则又体积巨大,要求布置空间过大,增加了设备的附加成本。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大拉杆波纹补偿器,以取代橡胶软连接。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其特征是:所说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有两个,按L形布置,呈水平布置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的接管、弯管和呈垂直布置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的接管依次连接。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吸收来自设备各管线的轴向位移和横向位移、轴向震动及横向震动,节省管道布置空间,吸收位移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它包括两个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每个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是,左侧法兰3、左侧接管4、内衬筒5、左侧波纹管8、铠装环7、外护套6、中间管9、中间支撑板11、右侧波纹管12、右侧接管13和右侧法兰14依次连接,由大拉杆I和紧固件2连接左侧法兰3及右侧法兰14,在大拉杆I中间部位支撑板11的两侧焊接定位环10,以限定位移。
[0009]两个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按L形布置,其中一个是呈水平布置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20,另一个是呈垂直的布置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40,呈水平布置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的右侧接管13、弯管30和呈垂直布置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的上接管15依次连接。
【主权项】
1.一种组合式大拉杆波纹补偿器,它包括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其特征是:所说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有两个,按L形布置,呈水平布置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的接管、弯管和呈垂直布置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的接管依次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大拉杆波纹补偿器,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它包括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其特征是:所说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有两个,按L形布置,呈水平布置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的接管、弯管和呈垂直布置的大拉杆横向型波纹补偿器的接管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吸收来自设备各管线的轴向位移和横向位移、轴向震动及横向震动,节省管道布置空间,吸收位移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
【IPC分类】F16L51/03
【公开号】CN204879241
【申请号】CN201520577031
【发明人】张兴利, 刘杰, 李玉, 陈龙, 吴文东, 周桐
【申请人】沈阳晨光弗泰波纹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4日
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用于压铸、重力铸造、砂型铸造等条件的铝合金液的输送。
【背景技术】
[0002]伴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铸造和成形铝合金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今的铝液大多使用机械手配汤勺输送,因高温铝合金液浸蚀铁基材料,使用这种方式使铝液中有增铁风险,而且汤勺需频繁更换,不适应于大容量的输送,存在输送效率低等缺点。另一种铝液的输送方法是用开放的流槽,这种方法输送铝液会增加铝液的氧化与接触污染源的机会。也有使用封闭管道进行输送铝液,但这种方法铝液在输送过程热量损失大,在管道纵向及径向会产生温度差,导致铝液温度降低及内外温度不均而使后续板材的生产中易产生裂纹缺陷和性能差异,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用于补充铝液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并使铝液维持在一定的温度。
[000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防腐层、保温层和外防护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05]内防护层,其设置在防腐层和保温层之间;
[0006]加热电缆,所述加热电缆贴合缠绕在内防护层外侧;
[0007]电源控制系统,所述电源控制系统与加热电缆电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硅酸铝纤维。
[0009]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厚度为20mmo
[0010]优选的,所述内防护层为不锈钢管。
[0011]优选的,所述不锈钢管由两个半圆连接并将缝隙焊接。
[0012]优选的,还包括陶瓷连接球,其设置在所述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的端口并与防腐层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防腐层为陶瓷管。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1、由于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绕有加热电缆,所以铝液流动速度快,减少铝液在输送过程中的散热量,降低铝液纵向及径向产生的温度差,提高后续产品质量。
[0016]2、由于在防腐层外侧设置了内防护层,加热电缆贴合缠绕在内防护层外侧,所以一方面内防护层可以保护防腐层,另一方面防腐层和加热电缆不直接连接,留有空隙,更换时,只需要更换防腐层,操作、维修方便,节约了成本。
[0017]3、由于在加热电缆外周设置了保温层,保温层的材料硅酸铝纤维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所以可以进一步加强保温,减少铝液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招合金液电热传输管不意图;
[0019]图2为招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图1沿A-A的截面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陶瓷连接球;2加热电缆;3热电偶;4电源控制系统;5外防护层;6内防护层;7防腐层;8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3]为了方便说明并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说明所使用的方位词均以附图所展示的方位为准。
[0024]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上端为出口,下端为入口,包括陶瓷连接球1、加热电缆2、热电偶3、电源控制系统4、外防护层5、内防护层6、防腐层7及保温层8。防腐层7为陶瓷管,其入口端配螺纹与陶瓷连接球I配合安装,陶瓷连接球I用于与栗体配合连接并能快速拆卸。内防护层6为不锈钢管,其由两个半圆连接并将缝隙用氩焊焊接。由于内防护层6是不锈钢管,具有很好的刚性及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于保护内防腐层、承载加热电缆2及将加热电缆2的热量高效传递给铝液。加热电缆2沿径向贴合缠绕在内防护层6外壁上,且在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入口处以一定的梯度减少间隔排布,在出口处紧密排布。由于铝液在传输过程中散热速度逐渐加大,加热电缆2的这种排布方式与铝液散热方式相一致,可以使铝液受热均匀、流动性好、降低铝液纵向及径向产生的温度差。加热电缆2两端与电源控制系统4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源控制系统4的输入端与热电偶3连接。热电偶3分别安装于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的进、出口两端且热电偶3测量端设置在加热电缆2内。
[0025]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由内到外依次由防腐层7、内防护层6、加热电缆2、保温层8和外防护层5组成。防腐层7与内防护层6之间留有少量间隙,使得操作、维修方便,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叉不影响加热电缆2向内防腐层传热的效果。保温层8厚度为20mm且包扎在加热电缆的圆周上。外防护层5安装在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的最外部,用于保护内部管道。如图1所示,管道入口段向下弯曲并伸入铝液锅和栗体相联接。管道上端向斜上方翘起,端口用密封盖密封,出口设置在斜面下方并靠近密封盖的位置,这样一来,铝液始终维持在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出口下部,当压铸机需要铝液时,能在I秒以内的时间将铝液栗出,进入到被浇腔室。
[0026]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27]加热电缆2与电源控制系统4接通,在电源控制系统4上设定好要求的温度值,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两端的热电偶3的测量端即可实时测量并采集温度,反馈至电源控制系统4。电源控制系统4根据热电偶3反馈的温度信息调节输出电压向加热电缆2供电,加热电缆2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热,使管道维持一个不低于铝液流动性较好的温度。此时启动铝液栗让铝液沿高温管流入待浇注位置。温度的持续防止铝液在管内凝固。
[0028]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主权项】
1.一种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防腐层、保温层和外防护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防护层,其设置在防腐层和保温层之间; 加热电缆,所述加热电缆贴合缠绕在内防护层外侧; 电源控制系统,所述电源控制系统与加热电缆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硅酸铝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厚度为20_。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护层为不锈钢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由两个半圆连接并将缝隙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陶瓷连接球,其设置在所述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的端口并与防腐层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层为陶瓷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属于金属铸造技术领域。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防腐层、保温层和外防护层;还包括设置在防腐层和保温层之间的内防护层、均匀贴合缠绕在内防护层外侧的加热电缆、与加热电缆电连接电源控制系统;所述保温层为硅酸铝纤维,所述保温层厚度为20mm;所述内防护层为不锈钢管,所述不锈钢管以两个半圆方式包住防腐层并将缝隙焊接;还包括陶瓷连接球,其设置在所述铝合金液电热传输管的端口并与防腐层连接;所述防腐层为陶瓷管。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减少铝液在输送过程热量损失,提高产品质量。
【IPC分类】F16L59/02, F16L9/14, F16L53/00, F16L58/14
【公开号】CN204879242
【申请号】CN201520528469
【发明人】邱宪猛, 催波
【申请人】深圳市鼎正鑫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0日
聚氨酯切片输送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领域的机械,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切片输送管道。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市场上的涤纶POY有色丝,通过运输管道将聚氨酯切片运输到干燥箱内,在通过干燥箱预热后输送到螺杆挤压机,在通过螺杆挤压机作业后形成的各种涤纶POY有色丝。现有已知的生产线在整体结构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运输管道,只是为简单的运输作用,并无其他用途,本申请人就此提出改良,以满足现有市场上的POY有色丝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聚氨酯切片输送管道,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在实现聚氨酯切片运输的同时,可以同时实现加热作业,提高整体的聚氨酯切片生产作业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聚氨酯切片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通腔的管体,在所述管体的外部设有第一套管,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部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管体之间设有加热空腔,所述加热空腔与外部的加热栗连接,在所述加热空腔内设有多个温度检测器,所述管体的壁体上设有与所述加热空腔连接的通孔,在所述管体的内壁形成隔网;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设有保温层和隔热层,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上设有等间隔设置的LED灯,所述LED灯与所述温度检测器相对应设置。
[000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设置,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所述控制面板带有无线发射器、通信模块、数据存储器,还包括独立设置的报警器,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蓄电池、控制片、扬声器、LED灯珠、无线接收器和通信接收器;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带有磁性层。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包括内部形成通腔的管体,在所述管体的外部设有第一套管,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部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管体之间设有加热空腔,所述加热空腔与外部的加热栗连接,在所述加热空腔内设有多个温度检测器,所述管体的壁体上设有与所述加热空腔连接的通孔,在所述管体的内壁形成隔网;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设有保温层和隔热层,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上设有等间隔设置的LED灯,所述LED灯与所述温度检测器相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运输管道,在管体的外部设有第一套管,并在在第一套管与管体之间形成加热空腔,这样加热空腔内的热量就会通过管体壁上的通孔进入到运输管道内部,对运输过程中的聚氨酯切片进行加热处理,这样不仅实现运输聚氨酯切片,而且同时加热,也就减少了后续干燥箱内的干燥时间,甚至可以免去干燥箱,直接与螺杆挤压机进行连接,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9]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部设置的温度检测器,实现对管体内部温度进行控制与检测,并借助外部与之相连的LED灯可以显示温度是否在合适范围之内,若是低于或者高处了就通过LED灯进行报警提醒。
[0010]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独立设置的报警器,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蓄电池、控制片、扬声器、LED灯珠、无线接收器和通信接收器;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带有磁性层,这个报警器可以随意放置,同时也可以通过磁性层进行搁置在需要的地方,对于周围的工作人员可以起到声音和灯光的不同警示方式,非常直观并通知及时到位。
[0011]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在实现聚氨酯切片运输的同时,可以同时实现加热作业,提高整体的聚氨酯切片生产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独立警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6]如附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氨酯切片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通腔I的管体2,在所述管体2的外部设有第一套管3,在所述第一套管3的外部设有第二套管4,所述第一套管3与所述管体2之间设有加热空腔5,所述加热空腔5与外部的加热栗连接,在所述加热空腔5内设有多个温度检测器6,所述管体2的壁体上设有与所述加热空腔5连接的通孔7,在所述管体2的内壁形成隔网8 ;所述第二套管4与所述第一套管3之间设有保温层9和隔热层10,这个保温层9和隔热层10的设置,不仅可以防止第一套管3内部热量的散失,而且可以起到防止第二套管4外壁过热而影响、或者烫伤工作人员。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二套管4的外壁上设有等间隔设置的LED灯11,所述LED灯11与所述温度检测器6相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运输管道,在管体2的外部设有第一套管3,并在在第一套管3与管体2之间形成加热空腔5,这样加热空腔5内的热量就会通过管体2壁上的通孔7进入到运输管道内部,对运输过程中的聚氨酯切片进行加热处理,这样不仅实现运输聚氨酯切片,而且同时加热,也就减少了后续干燥箱内的干燥时间,甚至可以免去干燥箱,直接与螺杆挤压机进行连接,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7]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部设置的温度检测器6,实现对管体2内部温度进行控制与检测,并借助外部与之相连的LED灯11可以显示温度是否在合适范围之内,若是低于或者高处了就通过LED灯11进行报警提醒。
[0018]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面板12,所述所述控制面板12带有无线发射器13、通信模块14、数据存储器15,还包括所述独立设置的报警器20,其包括壳体20,在所述壳体20内部设有蓄电池21、控制片22、扬声器23、LED灯珠24、无线接收器25和通信接收器26 ;在所述壳体20的底部带有磁性层27,这个报警器20可以随意放置,同时也可以通过磁性层27进行搁置在需要的地方,对于周围的工作人员可以起到声音和灯光的不同警示方式,非常直观并通知及时到位。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控制面板12中的无线发射器12与报警器20内的无线接收器25相对应,通信模块14与通信接收器26相对应,实现双重信号传递模式,提高了报警提醒到位。
[0019]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聚氨酯切片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通腔的管体,在所述管体的外部设有第一套管,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部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管体之间设有加热空腔,所述加热空腔与外部的加热栗连接,在所述加热空腔内设有多个温度检测器,所述管体的壁体上设有与所述加热空腔连接的通孔,在所述管体的内壁形成隔网;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设有保温层和隔热层,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上设有等间隔设置的LED灯,所述LED灯与所述温度检测器相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切片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带有无线发射器、通信模块、数据存储器,还包括独立设置的报警器,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蓄电池、控制片、扬声器、LED灯珠、无线接收器和通信接收器;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带有磁性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氨酯切片输送管道,包括内部形成通腔的管体,在所述管体的外部设有第一套管,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外部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管体之间设有加热空腔,所述加热空腔与外部的加热泵连接,在所述加热空腔内设有多个温度检测器,所述管体的壁体上设有与所述加热空腔连接的通孔,在所述管体的内壁形成隔网;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设有保温层和隔热层,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上设有等间隔设置的LED灯,所述LED灯与所述温度检测器相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在实现聚氨酯切片运输的同时,可以同时实现加热作业,提高整体的聚氨酯切片生产作业效率。
【IPC分类】F16L53/00, F16L55/00, F16L59/02
【公开号】CN204879243
【申请号】CN201520551782
【发明人】楼德荣
【申请人】楼德荣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8日
城市输送天然气用铜塑复合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输送天然气用铜塑复合管道。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城市输送天然气时,由于城市内气温较高,且人口密集,输送天然气时需要十分注意,避免天然气由于温度过热进而爆炸。目前的天然气输送管道通常使用隔热材料制成管道壁,以防止管道内部温度被外界温度影响,但是上述方式只能维持管道内部的问题,在发生升温情况时无法对管道内进行降温,天然气输送时安全性不高。因此,解决城市输送天然气管道无法对管道内进行降温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输送天然气用铜塑复合管道,通过在管道内设置通水层,在通水层中通入冷却水,对管道内部进行降温,防止管道内的温度达到危险值,并且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对管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提升管道使用的安全性能,解决了城市输送天然气管道无法对管道内进行降温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输送天然气用铜塑复合管道,包括管道外壁,所述管道外壁内部设置有输气管,所述管道外壁内侧设置有通水层,所述通水层紧贴管道外壁设置,所述输气管与通水层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通水层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在冷却水储存池上,所述出水口连接在热水回收池上,所述冷却水储存池和热水回收池之间安装有单向冷却管道,通过单向冷却管道将热水回收池中的热水冷却并导入冷却水储存池,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上设置有阀门,通过温度传感器对阀门进行控制。
[000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进水口、出水口、冷却水储存池和热水回收池每隔500米设置一组。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道外壁上方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道外壁为铜与隔热材料复合制造而成。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管道内设置通水层,在通水层中通入冷却水,对管道内部进行降温,防止管道内的温度达到危险值,并且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对管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提升管道使用的安全性能,并且设置报警装置,防止由于进水口或出水口发生故障导致温度无法下降造成的危险。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其中:1_管道外壁,2-输气管,3-通水层,4-温度传感器,5-进水口,6-出水口,
7-冷却水储存池,8-热水回收池,9-单向冷却管道,10-阀门,11-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城市输送天然气用铜塑复合管道,包括管道外壁1,所述管道外壁I内部设置有输气管2,所述管道外壁I内侧设置有通水层3,所述通水层3紧贴管道外壁I设置,所述输气管2与通水层3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通水层3上设置有进水口 5和出水口 6,所述进水口 5连接在冷却水储存池7上,所述出水口 6连接在热水回收池8上,所述冷却水储存池7和热水回收池8之间安装有单向冷却管道9,通过单向冷却管道9将热水回收池8中的热水冷却并导入冷却水储存池7,所述进水口 5和出水口 6上设置有阀门10,通过温度传感器4对阀门10进行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4、进水口 5、出水口 6、冷却水储存池7和热水回收池8每隔500米设置一组。所述管道外壁I上方设置有报警装置11,所述报警装置与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所述管道外壁I为铜与隔热材料复合制造而成。通过在管道内设置通水层3,在通水层3中通入冷却水,对管道内部进行降温,防止管道内的温度达到危险值,并且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4对管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提升管道使用的安全性能,并且设置报警装置11,防止由于进水口 5或出水口 6发生故障导致温度无法下降造成的危险。
【主权项】
1.一种城市输送天然气用铜塑复合管道,包括管道外壁(1),所述管道外壁(I)内部设置有输气管(2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外壁(I)内侧设置有通水层(3 ),所述通水层(3 )紧贴管道外壁(I)设置,所述输气管(2)与通水层(3)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通水层(3 )上设置有进水口( 5 )和出水口( 6 ),所述进水口( 5 )连接在冷却水储存池(7 )上,所述出水口(6)连接在热水回收池(8)上,所述冷却水储存池(7)和热水回收池(8)之间安装有单向冷却管道(9 ),通过单向冷却管道(9 )将热水回收池(8 )中的热水冷却并导入冷却水储存池(7 ),所述进水口( 5 )和出水口( 6 )上设置有阀门(10 ),通过温度传感器(4 )对阀门(10 )进行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输送天然气用铜塑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4)、进水口(5)、出水口(6)、冷却水储存池(7)和热水回收池(8)每隔500米设置一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输送天然气用铜塑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外壁(I)上方设置有报警装置(11),所述报警装置与温度传感器(4 )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城市输送天然气用铜塑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外壁(I)为铜与隔热材料复合制造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输送天然气用铜塑复合管道,包括管道外壁,管道外壁内部设置有输气管,管道外壁内侧设置有通水层,通水层紧贴管道外壁设置,输气管与通水层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水层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连接在冷却水储存池上,出水口连接在热水回收池上,冷却水储存池和热水回收池之间安装有单向冷却管道,进水口和出水口上设置有阀门。通过在管道内设置通水层,在通水层中通入冷却水,对管道内部进行降温,防止管道内的温度达到危险值,并且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对管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提升管道使用的安全性能,并且设置报警装置,防止由于进水口或出水口发生故障导致温度无法下降造成的危险。
【IPC分类】F16L55/00, F16L53/00
【公开号】CN204879244
【申请号】CN201520565989
【发明人】李承进, 王万荣, 孙秀娟, 白双成, 陶良庆, 倪鸣, 李仿皇
【申请人】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
一种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SCR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大气污染严重,其中汽车尤其是使用柴油机做动力的汽车是一个重要污染源。柴油机最主要的污染物是NOx,为减少NOx的排放,汽车行业使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就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即在含有NOx的尾气中喷入氨、尿素或者其他含氮化合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
[0003]由于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尿素水溶液会结晶,因此尿素管需要具有加热功能,用于对结晶的尿素解冻。目前的尿素管的两端装配接头,尿素管外缠绕有电阻丝,通过电阻丝对尿素管进行加热。但是,由于接头处没有电阻丝,导致接头处的温度上升慢,接头处的尿素解冻速度慢。另外,为了能够使尿素管与接头可靠连接,接头上的尿素管接口端采用竹节倒齿结构配合,这导致尿素管与尿素管接口端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台阶,在低温时存在尿素结晶和渗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尿素解冻速度,避免尿素结晶和渗漏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上设有尿素管接口端,所述接头本体外部设有螺旋凹槽,根据SCR系统要求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要求确定所需电阻丝的尺寸及密度并缠绕在螺旋凹槽中。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螺旋凹槽与接头本体一体注塑成型。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尿素管接口端内设有平滑的安装孔,安装时将尿素管插入安装孔中并通过激光焊焊接固定。
[000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尿素管接口端的轴线与接头本体的轴线垂直。
[000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接头本体的内孔中设有O型圈,当接头与SAE公端接头连接时,O型圈起到密封防泄漏作用。
[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接头本体的外部套设有卡子,当接头与SAE公端接头连接时,卡子起到固定、防脱的作用。
[00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在接头本体外部设置螺旋凹槽,可以将电阻丝缠绕在凹槽内,对接头处进行加热,有效提高了尿素的解冻速度;(2)将尿素管接口端由竹节倒齿形安装孔改为平滑的安装孔,将尿素管插入安装孔中并通过激光焊焊接固定,避免尿素管与尿素管接口端的连接处出现台阶,解决了因此而造成的尿素结晶和渗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尿素管接口端与尿素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与尿素管和SAE公端接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现有技术的尿素管接口端,2、现有技术的尿素管,3、台阶,4、接头本体,5、尿素管接口端,6、螺旋凹槽,7、安装孔,8、0型圈,9、卡子,10、尿素管,11、激光焊接区域,12、SAE公端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2、图3所示,一种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包括接头本体4,所述接头本体4的内孔中设有O型圈8,接头本体4的外部套设有卡子9,接头本体4上设有尿素管接口端5,所述尿素管接口端5的轴线与接头本体4的轴线垂直;所述接头本体4外部设有与其一体注塑成型的螺旋凹槽6,根据SCR系统要求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要求确定所需电阻丝的尺寸及密度并缠绕在螺旋凹槽6中;所述尿素管接口端5内设有平滑的安装孔7,安装时将尿素管8插入安装孔7中并通过激光焊焊接固定。
[001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包括接头本体(4),所述接头本体(4)上设有尿素管接口端(5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4 )外部设有螺旋凹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凹槽(6)与接头本体(4) 一体注塑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素管接口端(5)内设有平滑的安装孔(7)。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素管接口端(5)的轴线与接头本体(4)的轴线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4)的内孔中设有O型圈(8)。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4)的外部套设有卡子(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SCR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SCR系统尿素管电加热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上设有与尿素管连接的尿素管接口端,所述尿素管接口端的轴线与接头本体的轴线垂直;所述接头本体外部设有与其一体注塑成型的螺旋凹槽,根据SCR系统要求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要求确定所需电阻丝的尺寸及密度并缠绕在螺旋凹槽中;所述尿素管接口端内设有平滑的安装孔,安装时将尿素管插入安装孔中并通过激光焊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提升尿素解冻速度,避免尿素结晶和渗漏的问题。
【IPC分类】F16L53/00, F01N3/28
【公开号】CN204879245
【申请号】CN201520617467
【发明人】张胜凯, 孙振强, 李宁
【申请人】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7日
一种输油管连接部包裹用抱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油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输油管连接部包裹用抱板。
【背景技术】
[0002]食用油目前多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制作而成,食用油在加工时,不同的生产步骤在不同的罐体内进行,而食用油在各个罐体之间流动时,需要不同的输油管。使用较长的输油管时,为了方便加工,常采用分段加工方法,每段输油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或焊接等连接方式,这些连接处常常形成凸出结构。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凸出结构容易积累灰尘,受潮气或其他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腐蚀,有的凸出结构位于人行道附近,影响人们的安全。为了保护这些凸出的结构,同时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需要将这些部分进行包裹覆盖,传统采用焊接或铆接金属铁皮的方式进行包裹不易拆卸,且包裹成本过高,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油管连接部包裹用抱板。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种输油管连接部包裹用抱板,该装置包括左盖和与左盖配合使用的右盖,所述左盖和右盖均为半圆的弧形,左盖和右盖的后端通过铰接的方式相互连接,左盖、右盖的上、下两端均固连有对应于与左盖、右盖同轴的半圆卡环,左盖和右盖内侧壁上均安装有橡胶制成的衬套,所述衬套与对应的左盖或右盖之间均隔有压簧,左盖的前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有左拉板,所述左拉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右盖的前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有与左拉板配合的右拉板,所述有拉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左拉板上的通孔内穿有旋压杆,所述旋压杆的左端穿过左拉板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旋压杆的右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穿过右拉板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旋转盘。
[0006]所述左盖和右盖与对应的衬套之间均设有四根压簧,且所述的四根压簧分别对应位于对应的衬套的四个角处。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可相互配合的左盖和右盖将位于左盖和右盖内的铁皮压紧包裹在需要包裹的输油管的凸出部分上,节省了人力将锋利的铁皮卷起包裹,保护了人们的安全,提高了包裹效率。所述衬套位于左盖和右盖的内侧面上,在压簧的作用下,衬套对铁皮压紧程度高,且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可防止左盖和右盖相对于铁皮上下窜动,从而实现对铁皮上下两端更准确的压缩。
[0008]所述半圆卡环可将铁皮位于输油管的凸出部上下两端的部分压紧贴合在输油管上,从而将铁皮包裹在输油管的凸出部上。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使用时无需外加任何辅助材料,包裹后的铁皮拆卸方便,不会出现传统采用焊接的方式导致铁皮焊点处容易被腐蚀的情况,包裹后的铁皮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前侧立体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2]图3是图2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和创作特征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001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输油管连接部包裹用抱板,该装置包括左盖Ia和与左盖Ia配合使用的右盖lb,所述左盖Ia和右盖Ib均为半圆的弧形,以适应输油管或输油管上凸出部的外形,左盖Ia和右盖Ib的后端通过铰接的方式相互连接,左盖la、右盖Ib的上、下两端均固连有对应于与左盖la、右盖Ib同轴的半圆卡环2,使用时,所述半圆卡环2卡在铁皮的上端或下端,最终将铁皮压紧包裹在输油管的凸出部两端,从而将铁皮的中部固定包裹在输油管的凸出部上。所述左盖Ia和右盖Ib内侧壁上均安装有橡胶制成的衬套3,所述衬套3与对应的左盖Ia或右盖Ib之间均隔有四根压簧4,所述的四根压簧4分别位于对应的衬套3的四个角处,以便对衬套3具有稳定的支撑,所述左盖Ia的前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有左拉板5a,所述左拉板5a上设有通孔,所述右盖Ib的前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有与左拉板5a配合的右拉板5b,所述有拉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左拉板5a上的通孔内穿有旋压杆6,所述旋压杆6的左端穿过左拉板5a安装有防止旋压杆6从左拉板5a内脱出的限位块7,所述旋压杆6的右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穿过右拉板5b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旋转盘8。
[0015]使用时,将铁皮放在左盖Ia和右盖Ib之间,左盖Ia和右盖Ib套在输油管需要包裹铁皮的部位,将对应的半圆卡环2卡在铁皮的两端,橡胶制成的衬套3与铁皮之间的摩擦力大,且橡胶制成的衬套3弹性形变能力较强,对应的衬套3在压簧4的作用下将铁皮压紧在输油管需要包裹铁皮的部位上,然后将旋压杆6穿过左拉板5a和右拉板5b,将旋转盘8安装在旋压杆6的右端,转动旋压杆6,将右拉板5b旋至左拉板5a处,从而将左盖Ia与右盖Ib闭合,将铁皮收缩包裹在输油管的凸出部位上。
[001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输油管连接部包裹用抱板,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左盖和与左盖配合使用的右盖,所述左盖和右盖均为半圆的弧形,左盖和右盖的后端通过铰接的方式相互连接,左盖、右盖的上、下两端均固连有对应于与左盖、右盖同轴的半圆卡环,左盖和右盖内侧壁上均安装有橡胶制成的衬套,所述衬套与对应的左盖或右盖之间均隔有压簧,左盖的前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有左拉板,所述左拉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右盖的前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有与左拉板配合的右拉板,所述有拉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左拉板上的通孔内穿有旋压杆,所述旋压杆的左端穿过左拉板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旋压杆的右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穿过右拉板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旋转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输油管连接部包裹用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盖和右盖与对应的衬套之间均设有四根压簧,且所述的四根压簧分别对应位于对应的衬套的四个角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油管连接部包裹用抱板,该装置包括左盖和与左盖配合使用的右盖,左盖、右盖的上、下两端均固连有半圆卡环,左盖和右盖内侧壁上均安装有衬套,左盖的前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有左拉板,所述左拉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右盖的前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有与左拉板配合的右拉板,所述有拉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左拉板上的通孔内穿有旋压杆,所述旋压杆的左端穿过左拉板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旋压杆的右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穿过右拉板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旋转盘。本实用新型采用可相互配合的左盖和右盖将位于左盖和右盖内的铁皮压紧包裹在需要包裹的输油管的凸出部分上,节省了人力将锋利的铁皮卷起包裹,提高了包裹效率。
【IPC分类】F16L55/00, F16L58/00
【公开号】CN204879246
【申请号】CN201520498330
【发明人】王光明
【申请人】安徽省光明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9日
焦炉地下室管道设备安装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炉地下室管道设备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焦炉地下室管道交换装置的安装施工中,以往的施工模式为“焦炉煤气主管开孔一一连接支管一一调节旋塞一一孔板盒一一交换旋塞一一三通短管”依次安装。对于6.25m捣固式焦炉中焦炉煤气主管一般放置于管沟的情况不做于考虑,但对焦炉煤气主管放置于地面上时,不能按惯常的安装顺序进行安装。焦炉煤气主管放置于地面上,当安装到孔板盒时,设备标高便会超出正常人身高,造成安装不便;且安装上述设备时,需要固定彼此间的纵向中心轴线,标高超出人的平视视线时易造成视觉误差,引起返工,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工期延误,增加安装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的焦炉地下室管道设备安装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焦炉地下室管道设备安装装置,包括人力叉车、支架和U型的托架,所述人力叉车为液压升降式叉车,人力叉车的液压系统的驱动端与人力叉车的叉臂相连,带动叉臂升降;所述支架设置在叉臂上,支架的顶部与托架的一端水平固定连接,托架的另一端悬空;托架的悬臂端为开口端,开口端托起焦炉管道设备配件。
[0005]按上述方案,所述支架的底部焊接有U型的卡块,卡块卡设在叉臂上,通过螺栓固定。
[0006]按上述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加强杆,加强杆的一端与托架连接,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支架连接。
[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支架由角钢焊接而成。
[0008]按上述方案,所述托架由角钢焊接而成。
[0009]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地下室等较为狭小的空间内,当安装配件的标高超过正常人身高时,进行焦炉煤气管道的安装;不需要重新订制升降装置,利用液压式人力叉车可调整管道设备配件如旋塞与上部法兰之间的连接空隙,安装精度高,操作方便快捷;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12]图3为本实施例与焦炉管道设备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施例支撑焦炉管道设备的安装示意图。
[0014]图中:1、支架;2、托架;3、卡块;4、人力叉车;41、叉臂;5、交换旋塞;6、孔板盒;7、调节旋塞;8、横排管;9、三通短管;10、焦炉煤气主管;11、支管;12、配重块;13、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地说明。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焦炉地下室管道设备安装装置,包括人力叉车4、支架I和U型的托架2,人力叉车4为液压升降式叉车,人力叉车4的液压系统的驱动端与人力叉车4的叉臂41相连,带动叉臂41升降;支架I由角钢焊接而成,支架I的底部焊接有卡块3 ;卡块3呈U型,卡设在叉臂41上,通过螺栓固定(使支架I与叉臂41连接成一个整体,支架I随叉臂41 一起升降);支架I的顶部与托架2的一端水平固定连接,托架2的另一端悬空;托架2由角钢焊接而成,托架2的悬臂端为开口端(开口端形成插槽,开口端的开口大小跟根据管道设备组件的大小调整),开口端托起焦炉管道设备组件。
[0017]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杆13,加强杆13的一端与托架2连接,加强杆13的另一端与支架I连接。
[001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在人力叉车4上放置配重块12 (本实例中采用旋塞作为配重块12),使支架I位于配重块12和托架2之间;然后,将人力叉车4的叉臂41升高约20mm?30mm,操作人员扶住人力叉车4的手柄,将已在地面上拼装好的焦炉地下室管道设备组件(调节旋塞7、孔板盒6、交换旋塞5组合件)用托架2托起;移动人力叉车4,将管道设备组件移动到三通短管9的法兰处;接着,降低叉臂41的高度,将交换旋塞5对准三通短管9法兰,拧紧螺栓螺母;最后,将所有管道设备组件的轴线调整至同一直线后,焊接与焦炉煤气主管10相连的支管11和调节旋塞7,完成组装。
[001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焦炉地下室管道设备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力叉车、支架和U型的托架,所述人力叉车为液压升降式叉车,人力叉车的液压系统的驱动端与人力叉车的叉臂相连,带动叉臂升降;所述支架设置在叉臂上,支架的顶部与托架的一端水平固定连接,托架的另一端悬空;托架的悬臂端为开口端,开口端托起焦炉管道设备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地下室管道设备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底部焊接有U型的卡块,卡块卡设在叉臂上,通过螺栓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地下室管道设备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杆,加强杆的一端与托架连接,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支架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地下室管道设备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角钢焊接而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地下室管道设备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由角钢焊接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焦炉地下室管道设备安装装置,包括人力叉车、支架和U型的托架,人力叉车为液压升降式叉车,人力叉车的液压系统的驱动端与人力叉车的叉臂相连,带动叉臂升降;支架设置在叉臂上,支架的顶部与托架的一端水平固定连接,托架的另一端悬空;托架的悬臂端为开口端,开口端托起焦炉管道设备组件;支架的底部焊接有U型的卡块,卡块卡设在叉臂上,通过螺栓固定;本装置还包括加强杆,加强杆的一端与托架连接,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支架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地下室等较为狭小的空间内,当安装配件的标高超过正常人身高时,进行焦炉煤气管道的安装;安装精度高,操作方便快捷;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IPC分类】F16L55/00, B66F9/075, B66F9/22
【公开号】CN204879247
【申请号】CN201520568547
【发明人】陈浩, 项广文
【申请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
一种户外安装用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体,特别是一种用于户外的安装管。
【背景技术】
[0002]安装在户外的管道,由于暴漏在户外环境下,户外的光热、雨水等环境对管体影响很大。例如,晴天时,户外的管体一侧受到光照,另一侧收不到光照,特别是在阳光强烈的时节,极易造成管体的受热不均,从而使管体两侧受到的热膨胀效应差别较大,造成管体弯曲变形等,危害管道的工作。再如,下雨天,淋在户外管体上的雨水沿着管体向下流,管体对雨水有汇聚作用,使管体上的雨水最终从管体的最下侧滴落到地面,造成滴落的雨水较集中,对地面的冲击较大,时间久了,使地面或地面上的设施损坏,从另一方面来说,户外管体对雨水的这种汇聚作用,对收集雨水有利,特别是对干旱的地区,如对这些雨水加以收集,集中利用,可化弊为利。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户外安装用管,本管装置具有减小管体两侧受光照强度差异,同时能收集管路上流下的雨水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户外安装用管,包括固定在户外的管体,所述的管体上设置有数根支架,支架一端固定在管体上,另一端沿管体方向支撑固定一圆弧形薄板,圆弧形薄板内壁设置有光反射层,反射层朝向管体背光侧,以便阳光照射在圆弧形薄板内壁设置设置的光反射层后再反射到管体上,使管体受光照均匀。所述的管体底部沿管体方向固定有水槽,以便水槽接受从管体上流下的雨水。
[0005]在上述的户外安装用管中,所述圆弧形薄板的一侧边缘与水槽的一侧边缘连接。
[0006]在上述的户外安装用管中,所述的水槽为圆弧形。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户外安装用管具有以下优点:
[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通过在在管体上固定圆弧形薄板,阳光照射在圆弧形薄板内壁设置设置的光反射层后再反射到管体上,减小管体两侧受光照强度差异,防止管体弯曲变形。在管体底部沿管体方向固定有水槽,接受从管体上流下的雨水,避免从管体上流下的雨水造成地面或地面上设施受到雨水集中冲击的破坏。同时水槽有利于雨水收集,集中利用,可化弊为利。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1 ] 图中,1、管体;2、支架;3、圆弧形薄板;4、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3]如图1、图2所示,一种户外安装用管,包括固定在户外的管体1,所述的管体I上设置有数根支架2,支架2 —端固定在管体上,另一端沿管体方向支撑固定一圆弧形薄板3,圆弧形薄板内壁设置有光反射层,如涂在薄板壁上的反光涂料,反射层朝向管体背光侧,以便阳光照射在圆弧形薄板内壁设置设置的光反射层后再反射到管体上,使管体受光照均匀。所述的管体底部沿管体方向固定有水槽4,以便水槽接受从管体上流下的雨水,所述的水槽为圆弧形。所述圆弧形薄板的一侧边缘与水槽的一侧边缘连接,支架分别支撑连接在圆弧形薄板和水槽的另两个边缘。
[00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通过在在管体上固定圆弧形薄板,阳光照射在圆弧形薄板内壁设置设置的光反射层后再反射到管体上,减小管体两侧受光照强度差异,防止管体弯曲变形。在管体底部沿管体方向固定有水槽,接受从管体上流下的雨水,避免从管体上流下的雨水造成地面或地面上设施受到雨水集中冲击的破坏。同时水槽有利于雨水收集,集中利用,可化弊为利。
[001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16]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1、管体;2、支架;3、圆弧形薄板;4、水槽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户外安装用管,包括固定在户外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上设置有数根支架,支架一端固定在管体上,另一端沿管体方向支撑固定一圆弧形薄板,圆弧形薄板内壁设置有光反射层,反射层朝向管体背光侧,所述的管体底部沿管体方向固定有水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安装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薄板的一侧边缘与水槽的一侧边缘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户外安装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槽为圆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户外安装用管,属于管道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体的受光照不均,从管体流下的雨水较集中,对地面及地面的设施的问题。本户外安装用管,包括固定在户外的管体,所述的管体上设置有数根支架,支架一端固定在管体上,另一端沿管体方向支撑固定一圆弧形薄板,圆弧形薄板内壁设置有光反射层,反射层朝向管体背光侧,所述的管体底部沿管体方向固定有水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具有减小管体两侧受光照强度差异,同时能收集管路上流下的雨水的优点。
【IPC分类】F16L57/02, F16L55/07, F16L55/00
【公开号】CN204879248
【申请号】CN201520577338
【发明人】郑祥清, 孔余华, 郑慧倩
【申请人】浙江沪新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4日
一种新型高效吹管消音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吹管消音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吹管消音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站锅炉机组的不断增大,300-1000MW机组将成为今后主机组。在火力机组完成安装或恢复性检修,投入运行前,为了确保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必须进行蒸汽吹管来清除过热器与再热器系统管道内部的锈皮,焊渣以及其它工业垃圾。为彻底清除管系内的杂物,吹管次数多达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并持续几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吹管时,强大的蒸汽湍流噪声是高速气流从管口中喷出,冲击和剪切周围静止的空气,引起喷口附近剧烈的气体扰动而产生的声级很高的空气动力性噪声,产生的噪声值高达130dB (A)及以上,机组容量越大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越大,其喷射噪声是连续的中高宽频带噪声,严重地影响周围十几平方公里范围内居民的生活、工作、学习,特别是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消除机组吹管造成的严重噪声危害,必须在吹管管道末端加装吹管消声器。对于吹管消声器可以看成是管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内部作声学处理后,可以减弱噪声的产生和传播,是解决上述机组吹管造成严重噪声危害的有效降噪设备。
[0003]吹管管道复杂,使其管道系统中蒸汽参数的确定是一个复杂问题,加之管道内蒸汽流速很高,且高速气流夹杂大量锈皮,焊渣以及其它工业垃圾,要达到一定的降噪效果,对消声器的设计和制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0004]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对消声器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管道内蒸汽流速很高,且高速气流夹杂大量锈皮,焊渣以及其它工业垃圾等问题,无法实现更好的降噪,所以提出一种新型高效吹管消音器。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新型高效吹管消音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中心设有一级控流管,一级控流管的左边进口处设有消声接管,右端出口处下方设有排污口,一级控流管的外部设有二级控流管;所述外壳的上部排汽出口设有栅格,栅格上设有出口栅格消声片,下部的外壳内部设有内消声片,所述外壳上部呈箱体结构,下部为半圆形机构,外壳上设有加强筋槽,外壳的底部两端设有底座,外壳底部中间设有疏水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控流管和二级控流管上设有小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控流管的小孔数量大于二级控流管的小孔数量。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采用不锈钢材料。
[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采用箱式结构,内设消声片,消声量大,降噪可达25dB_35dB。
[0013]2.能承受各种工业垃圾的猛烈撞击,并顺利排出,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也能正常工作,且不影响吹管道的蒸汽流量。
[0014]3.可适用于多种吹管方式,例如:稳压吹管、降压吹管、加氧吹管。
[0015]4.安装方便(一般需特定地基水平安装),分室内和室外吹管。
[0016]5.消声器壳体的支底座及和壳体的加强筋槽连接部件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结构设计合理,并能承受排汽反力、热胀推力、力矩以及夹带杂物的高速气流引起的振动力等各种附加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如图1、2和3所述,一种新型高效吹管消音器,包括外壳6,所述外壳6的中心设有一级控流管,一级控流管的左边进口处设有消声接管1,右端出口处下方设有排污口 5,一级控流管的外部设有二级控流管2 ;所述外壳6的上部排汽出口设有栅格,栅格上设有出口栅格消声片8,下部的外壳内部设有内消声片3,所述外壳6上部呈箱体结构,下部为半圆形机构,外壳6上设有加强筋槽9,外壳6的底部两端设有底座7,外壳6底部中间设有疏水口4 ;所述一级控流管和二级控流管2上设有小孔;所述一级控流管的小孔数量大于二级控流管2的小孔数量;所述外壳采用不锈钢材料。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高效吹管消音器,包括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的中心设有一级控流管,一级控流管的左边进口处设有消声接管(1),右端出口处下方设有排污口(5),一级控流管的外部设有二级控流管(2);所述外壳(6)的上部排汽出口设有栅格,栅格上设有出口栅格消声片(8 ),下部的外壳内部设有内消声片(3 ),所述外壳(6 )上部呈箱体结构,下部为半圆形机构,外壳(6)上设有加强筋槽(9),外壳(6)的底部两端设有底座(7),外壳(6 )底部中间设有疏水口( 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吹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控流管和二级控流管(2 )上设有小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吹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控流管的小孔数量大于二级控流管(2)的小孔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吹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采用不锈钢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高效吹管消音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中心设有一级控流管,一级控流管的左边进口处设有消声接管,右端出口处下方设有排污口,一级控流管的外部设有二级控流管;所述外壳的上部排汽出口设有栅格,栅格上设有出口栅格消声片,下部的外壳内部设有内消声片,所述外壳上部呈箱体结构,下部为半圆形机构,外壳上设有加强筋槽,外壳的底部两端设有底座,外壳底部中间设有疏水口;本实用新型采用箱式结构,内设消声片,消声量大,降噪可达25dB-30dB,消声器壳体的支底座及和壳体的加强筋槽连接部件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结构设计合理,并能承受排汽反力、热胀推力、力矩以及夹带杂物的高速气流引起的振动力等各种附加力。
【IPC分类】F16L55/033
【公开号】CN204879249
【申请号】CN201520536437
【发明人】谢其志
【申请人】连云港久盛电力辅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一种双通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通管。
【背景技术】
[0002]双通管是用于两管件之间的的连通作用,然而在使用的时候,将这边管件里的液体或者气体传到另一个管件内,需要承受剧烈冲击力,特别在双通管的两端连接处,因为强度不够从而导致破裂造成密封性能不够,也容易出现高压冲击,导致管身折断或者出现裂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缓冲性能强且不易折断的双通管。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通管,包括管体和置于管体两端的连接头,所述管体弯折成V字状,所述管体两侧上设有圆弧凹槽,所述管体包括缓冲部、承压部和急流部,所述缓冲部呈圆弧状置于承压部和急流部之间,所述缓冲部、承压部和急流部之间一体连接,所述承压部、缓冲部和急流部依次连成V字状。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管体弯折成V字状,并且管体包括缓冲部、承压部和急流部,缓冲部呈圆弧状置于承压部和急流部之间,缓冲部、承压部和急流部之间一体连接,通过一体连接保证整体的强度,并且通过承压部、缓冲部和急流部依次连成V字状,当液体冲击的时候,能够最先冲击承压部,利用承压部的斜向起到逆向阻碍作用,在利用缓冲部的圆弧状,来保证了的那个液体冲击的时候,能够通过圆弧进行弧形缓冲,使得在缓冲部得到一个转向角度的缓冲,然后通过沿急流部进行急流,保证了冲击的一瞬间能够得到缓冲,很好的保护了产品的强度,管体两侧上设有圆弧凹槽,通过两侧圆弧凹槽的设计,利用圆弧凹槽进行圆弧加强,保证管体整体的强度。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头与管体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连通连接头的加强头,所述加强头包括第一阶梯头和第二阶梯头,所述第一阶梯头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的圆弧槽,所述第一阶梯头的端头设有与连接头连通的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为圆台状,所述第二阶梯头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的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一端与第二阶梯头一体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头与管体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连通连接头的加强头,通过加强头的设置保证连接头在固定连接的时候的强度,且加强头包括第一阶梯头和第二阶梯头,所述第一阶梯头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的圆弧槽,通过等间隔的圆弧槽分布,通过圆弧槽的圆弧韧性,为第一阶梯头增加均横的强度,再加上第一阶梯头的端头设有与连接头连通的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为圆台状,通过圆台的侧壁为斜面,通过这样的设置保证了第一阶梯头在受到冲击力的时候,能够利用加强块进行斜向泻力,保证自身强度,第二阶梯头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的加强条,加强条一端与第二阶梯头一体连接,通过加强条对第二阶梯头进行强度均衡加强,并且配合第二阶梯头,通过加强条和第二阶梯头之间一体连接,通过加强条和第二阶梯头的连带作用,增加受力面积,从而使得整体得到加强。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弧凹槽的两端与连接头相连。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圆弧凹槽的两端与连接头相连,利用圆弧凹槽与连接头的连接,利用圆弧凹槽的圆弧韧性,来保证连接头和管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体整体强度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附图标记:101、管体;102、圆弧凹槽;201、连接头;301、急流部;302、缓冲部;303、承压部;401、第一阶梯头;4011、圆弧槽;402、第二阶梯头;4021、加强条;403、加强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3]—种双通管,包括管体101和置于管体101两端的连接头201,所述管体101弯折成V字状,所述管体101两侧上设有圆弧凹槽102,所述管体101包括缓冲部302、承压部303和急流部301,所述缓冲部302呈圆弧状置于承压部303和急流部301之间,所述缓冲部302、承压部303和急流部301之间一体连接,所述承压部303、缓冲部302和急流部301依次连成V字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管体101弯折成V字状,并且管体101包括缓冲部302、承压部303和急流部301,缓冲部302呈圆弧状置于承压部303和急流部301之间,缓冲部302、承压部303和急流部301之间一体连接,通过一体连接保证整体的强度,并且通过承压部303、缓冲部302和急流部301依次连成V字状,当液体冲击的时候,能够最先冲击承压部303,利用承压部303的斜向起到逆向阻碍作用,在利用缓冲部302的圆弧状,来保证了的那个液体冲击的时候,能够通过圆弧进行弧形缓冲,使得在缓冲部302得到一个转向角度的缓冲,然后通过沿急流部301进行急流,保证了冲击的一瞬间能够得到缓冲,很好的保护了产品的强度,管体1I两侧上设有圆弧凹槽1 2,通过两侧圆弧凹槽1 2的设计,利用圆弧凹槽102进行圆弧加强,保证管体101整体的强度。
[00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头201与管体101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连通连接头201的加强头,所述加强头包括第一阶梯头401和第二阶梯头402,所述第一阶梯头401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的圆弧槽4011,所述第一阶梯头401的端头设有与连接头201连通的加强块403,所述加强块403为圆台状,所述第二阶梯头402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的加强条4021,所述加强条4021 —端与第二阶梯头402 —体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头201与管体101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连通连接头201的加强头,通过加强头的设置保证连接头201在固定连接的时候的强度,且加强头包括第一阶梯头401和第二阶梯头402,所述第一阶梯头401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的圆弧槽4011,通过等间隔的圆弧槽4011分布,通过圆弧槽4011的圆弧韧性,为第一阶梯头401增加均横的强度,再加上第一阶梯头401的端头设有与连接头201连通的加强块403,所述加强块403为圆台状,通过圆台的侧壁为斜面,通过这样的设置保证了第一阶梯头401在受到冲击力的时候,能够利用加强块403进行斜向泻力,保证自身强度,第二阶梯头402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的加强条4021,加强条4021—端与第二阶梯头402 —体连接,通过加强条4021对第二阶梯头402进行强度均衡加强,并且配合第二阶梯头402,通过加强条4021和第二阶梯头402之间一体连接,通过加强条4021和第二阶梯头402的连带作用,增加受力面积,从而使得整体得到加强。
[00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弧凹槽102的两端与连接头201相连。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圆弧凹槽102的两端与连接头201相连,利用圆弧凹槽102与连接头201的连接,利用圆弧凹槽102的圆弧韧性,来保证连接头201和管体10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体整体强度得到提升。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双通管,包括管体和置于管体两端的连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管体弯折成V字状,所述管体两侧上设有圆弧凹槽,所述管体包括缓冲部、承压部和急流部,所述缓冲部呈圆弧状置于承压部和急流部之间,所述缓冲部、承压部和急流部之间一体连接,所述承压部、缓冲部和急流部依次连成V字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通管,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头与管体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连通连接头的加强头,所述加强头包括第一阶梯头和第二阶梯头,所述第一阶梯头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的圆弧槽,所述第一阶梯头的端头设有与连接头连通的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为圆台状,所述第二阶梯头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的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一端与第二阶梯头一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通管,其特征是:所述圆弧凹槽的两端与连接头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通管,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管体弯折成V字状,所述管体两侧上设有圆弧凹槽,所述管体包括缓冲部、承压部和急流部,所述缓冲部呈圆弧状置于承压部和急流部之间,所述缓冲部、承压部和急流部之间一体连接,所述承压部、缓冲部和急流部依次连成V字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度高、缓冲性能强且不易折断的双通管。
【IPC分类】F16L55/045
【公开号】CN204879250
【申请号】CN201520430478
【发明人】齐玉统, 戴明红, 尹元军, 丁海明, 范俊
【申请人】浙江万家友管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
一种储存料筒上的节流阀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储存料筒上的节流阀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购买物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多,各种液态货粉状产品已经采用工业化的生产,产品在生产后需要进行输送进一步加工或进行储存,所以我们需要能够用于输送节流作用的装置,而且传统的输送方式阀体拆卸繁琐,维修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节流作用、且阀体拆卸维修方便的储存料筒上的节流阀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5]—种储存料筒上的节流阀门,包括输入管、上底板、下底板、输出管、螺杆、阀体、联动件、手轮,所述的上底板上一体式设有输入管,下底板上一体式设置有输出管,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间隙配合密封式设置有阀体,且阀体侧面一体式设有若干定位环,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通过若干螺杆紧固,且其中四螺杆穿过定位环设置,阀体侧面连接有联动件,联动件上安装有手轮,封流盘在阀体内,且封流盘中线位置设有传动杆,一端转动式紧贴阀体内壁,另一端与联动件内的手轮齿轮啮合。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输入管、输出管与阀体表面均涂有防锈涂层。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阀体与上底板、下底板相接处垫有密封圈。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条件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节流作用,且阀体拆卸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一种储存料筒上的节流阀门,包括输入管1、上底板2、下底板3、输出管4、螺杆5、阀体6、联动件7、手轮8,所述的上底板2上一体式设有输入管1,下底板3上一体式设置有输出管4,上底板2与下底板3之间间隙配合密封式设置有阀体6,且阀体6侧面一体式设有若干定位环,上底板2与下底板3之间通过若干螺杆5紧固,且其中四螺杆5穿过定位环设置,阀体6侧面连接有联动件7,联动件7上安装有手轮8,封流盘在阀体6内,且封流盘中线位置设有传动杆,一端转动式紧贴阀体6内壁,另一端与联动件7内的手轮8齿轮啮合。所述的输入管1、输出管4与阀体6表面均涂有防锈涂层。所述的阀体6与上底板2、下底板3相接处垫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输入管1、输出管4与阀体6表面均涂有防锈涂层,不易损坏锈蚀,产品通过输入管I输入,通过手动转动手轮8即可带动阀体6内封流盘转动,使得阀体6执行流通与封闭动作,使得产品流出或停止,手动转动手轮8操作方便可控性好,且阀体6在上底板2与下底板3之间,通过螺杆5连接上底板2与下底板3将阀体6紧固,拆装方便,连接紧密。
【主权项】
1.一种储存料筒上的节流阀门,包括输入管(I)、上底板(2)、下底板(3)、输出管(4)、螺杆(5)、阀体(6)、联动件(7)、手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底板(2)上一体式设有输入管(1),下底板(3)上一体式设置有输出管(4),上底板(2)与下底板(3)之间间隙配合密封式设置有阀体(6),且阀体(6)侧面一体式设有若干定位环,上底板(2)与下底板(3)之间通过若干螺杆(5 )紧固,且其中四螺杆(5 )穿过定位环设置,阀体(6 )侧面连接有联动件(7 ),联动件(7 )上安装有手轮(8 ),封流盘在阀体(6 )内,且封流盘中线位置设有传动杆,一端转动式紧贴阀体(6)内壁,另一端与联动件(7)内的手轮(8)齿轮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存料筒上的节流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管(I)、输出管(4 )与阀体(6 )表面均涂有防锈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存料筒上的节流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6)与上底板(2)、下底板(3)相接处垫有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存料筒上的节流阀门,包括输入管、上底板、下底板、输出管、螺杆、阀体、联动件、手轮,所述的上底板上一体式设有输入管,下底板上一体式设置有输出管,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间隙配合密封式设置有阀体,且阀体侧面一体式设有若干定位环,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通过若干螺杆紧固,且其中四螺杆穿过定位环设置,阀体侧面连接有联动件,联动件上安装有手轮,封流盘在阀体内,且封流盘中线位置设有传动杆,一端转动式紧贴阀体内壁,另一端与联动件内的手轮齿轮啮合。所述的阀体与上底板、下底板相接处垫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条件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节流作用,且阀体拆卸维修方便。
【IPC分类】F16L55/07
【公开号】CN204879251
【申请号】CN201520446445
【发明人】赖筱颜
【申请人】浙江肽鲜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
一种管道清管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清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道清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清管器接收、发送装置是清管扫线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安装在管线两端用于发射及接受清管器。它主要是由快开盲板、大小筒体、异径接头、支座等部分构成。现有的油气集输场站用清管器接收、发送装置已比较成熟,但其不适于野外的管道施工。
[0003]申请号为:201220321447.5,名称为一种锻焊式抗硫化氢腐蚀的收球筒与发球筒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集输管道施工的收、发球筒,其在壳体上设有若干工艺接口,接管法兰与壳体上的工艺接口相连,再通过紧固件将接管法兰与外部仪表、管线相连接;排放口设在壳体的靠近快开盲板端处,并且开设在壳体的下方。其结构主要适用于油气场站的现场条件,而作为野外施工设备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在设备下端没有水泥墩或者钢结构支撑,有时需要直接放在泥土地或者砂地中,为野外施工带来不便,效率降低,而且采用下置式的排放口的结构,不能有效的排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油气田地面建设野外施工需要的管道清管装置,区别于油气集输场站用清管器接收、发送装置的工况,以解决现有的管道清管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道清管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一端为管道连接口,另一端设有快开盲板,筒体上设有介质进出口,所述筒体的侧壁开设有排污口 ;筒体的下方设有鞍座,鞍座包括底座和底座上的吊轴,吊轴沿筒体的径向设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弧形垫板,弧形垫板与筒体外壁相贴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分为大径段、小径段、以及连接在大径段和小径段之间的偏心锥筒;所述排污口位于大径段的侧壁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垫板与筒体相焊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垫板上开设有排气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吊轴水平设置,且吊轴的两端设有挡板。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进出口包括进气口、排气口、注水口和针型阀,针型阀上设有压力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连接有排污管。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施工现场工况,采用侧置式排水管结构,以及便于索套钢丝绳的非标准鞍座结构,有利于设备内介质的排泄,可以在设备直立放置的情况下,良好排污,也有利于野外施工吊装作业,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吊装方便,满足了油气田地面建设野外施工需要。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清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所示管道清管装置的A向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清管装置中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所示鞍座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9]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道清管装置,包括筒体2,筒体2的一端为管道连接口,另一端设有快开盲板I,筒体2上设有介质进出口,筒体2的侧壁开设有排污口 3 ;筒体2的下方设有鞍座4,鞍座4包括底座43和底座上的吊轴42,吊轴42沿筒体2的径向设置。
[0020]排污口 3位于筒体2外圆壁的一侧上,即位于整个装置的侧面,排污口 3处连接有排污管,实现良好的排污。介质进出口包括进气口 5、排气口 6、注水口 7和针型阀8,进气口
5、排气口 6和注水口 7自快开盲板I向管道连接口方向依次布设,针型阀8上设有压力表9。
[0021]底座43上还设有弧形垫板41,弧形垫板41与筒体2外壁相贴合。弧形垫板41与筒体2相焊接,弧形垫板41上开设有排气孔,其为平衡孔,以防止在焊接等连接过程中,在弧形垫板41与筒体2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
[0022]吊轴42水平设置,方便吊装,吊轴42可采用钢管,其两端设有挡板44,挡板44呈圆形。本清管装置在吊轴42的两端套索钢丝绳吊装,挡板44可防止钢丝绳脱出,筒体2的管道连接口与待清管工作的管道对接,筒体2的尺寸可根据不同规格的管道而定。鞍座4具体可为两个,实现对筒体良好的支撑,同时满足吊装的需要,也可根据具体筒体的规格情况,设置相应合适的数量。
[0023]筒体2分为大径段21、小径段23、以及连接在大径段21和小径段23之间的偏心锥筒22 ;排污口 3位于大径段21的侧壁上。两个鞍座4的弧形垫板41分别与筒体2的大径段21、小径段23相贴合。本装置主要采用钢板、钢管及锻件进行焊接组装。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管道清管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一端为管道连接口,另一端设有快开盲板,筒体上设有介质进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侧壁开设有排污口 ;筒体的下方设有鞍座,鞍座包括底座和底座上的吊轴,吊轴沿筒体的径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弧形垫板,弧形垫板与筒体外壁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分为大径段、小径段、以及连接在大径段和小径段之间的偏心锥筒;所述排污口位于大径段的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垫板与筒体相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管道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垫板上开设有排气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轴水平设置,且吊轴的两端设有挡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出口包括进气口、排气口、注水口和针型阀,针型阀上设有压力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连接有排污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清管装置,属于管道清管技术领域,包括筒体,筒体的一端为管道连接口,另一端设有快开盲板,筒体上设有介质进出口,所述筒体的侧壁开设有排污口;筒体的下方设有鞍座,鞍座包括底座和底座上的吊轴,吊轴沿筒体的径向设置。本装置有利于设备内介质的排泄,可以在设备直立放置的情况下,良好排污,也有利于野外施工吊装作业,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满足了油气田地面建设野外施工需要。
【IPC分类】F16L55/24, F16L55/07
【公开号】CN204879252
【申请号】CN201520671073
【发明人】杨昌平
【申请人】四川科宏石油天然气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日
一种密封管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管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密封管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因生锈、腐蚀导致管内出现铁肩,污染管内液体,且会出现泄漏现象,一方面污染了环境,另一方面浪费了液体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管件,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高密封,高过滤的特点。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密封管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进水口上开设有倒角和螺纹,所述管体内安装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上安装有堵头和滤网,所述堵头上安装有橡胶阻水层;所述堵头与隔热层之间开设有渣槽;所述管体内还安装有尼龙层和磁;所述磁铁的中心与渣槽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与隔热层一体制造而成。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高密封,高过滤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1
[0010]如图1所示的一种密封管件,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I的进水口上开设有倒角2和螺纹8,倒角用于方便安装,螺纹用于连接,所述管体I内安装有隔热层3,用于保护管体,所述隔热层3上安装有堵头4和滤网5,由于在两根管子连接的时候会存在间隙,故用堵头及橡胶阻水层进行密封,所述堵头4上安装有橡胶阻水层6 ;所述堵头4与隔热层3之间开设有渣槽7 ;所述管体I内还安装有尼龙层8和磁铁9 ;所述磁铁9的中心与渣槽7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磁铁用于讲管内金属铁肩吸附到渣槽内。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堵头4与隔热层3 —体制造而成。
[0012]本实施例的一种密封管件,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高密封,高过滤的特点。
【主权项】
1.一种密封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I ),所述管体(I)的进水口上开设有倒角(2)和螺纹(8),所述管体(I)内安装有隔热层(3),所述隔热层(3)上安装有堵头(4)和滤网(5),所述堵头(4)上安装有橡胶阻水层(6);所述堵头(4)与隔热层(3)之间开设有渣槽(7);所述管体(I)内还安装有尼龙层(8)和磁铁(9);所述磁铁(9)的中心与渣槽(7)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4)与隔热层(3)—体制造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管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进水口上开设有倒角和螺纹,所述管体内安装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上安装有堵头和滤网,所述堵头上安装有橡胶阻水层;所述堵头与隔热层之间开设有渣槽;所述管体内还安装有尼龙层和磁;所述磁铁的中心与渣槽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高密封,高过滤的特点。
【IPC分类】F16L55/10, C02F1/48
【公开号】CN204879253
【申请号】CN201520440843
【发明人】殷军林
【申请人】浙江申丰管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
防回流空气阻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回流空气阻断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制药机械行业中,排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有防止倒流、虹吸、逆透的装置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0003]1.S弯阻隔器,这种装置普遍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排水管路系统中,它便于排水,不需要压力,排水效果好,但是在S弯管里存在积水,增加了污染和回流的风险。
[0004]2.单向阀,单向阀又称止回阀,顾名思义止回能力比较强,但是实际应用,止回阀时靠弹簧的压力止回的,所以在没有压力的罐底部排水显然是不适用的。
[0005]3.空气隔断,空气隔断多用于洁净车间内,防止地漏中的污水返回到设备中,但是对于非洁净车间而言有可能导致不洁净的气体进入罐内。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回流空气阻断器。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防回流空气阻断器,包括壳体、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一端设有斜度,斜度一侧设有密封组件和活动盖板,所述密封组件设有至少一个流水口,所述活动盖板与密封组件相配合。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隔挡板,所述隔挡板与顶部封板相连,所述隔挡板为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
[0011]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回流时水流速度进一步得到控制,采用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能在各种环境使用。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水口内部设有密封组件和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与密封组件相配合。
[0013]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出水口设有类似于出水口的密封组件和活动盖板,大大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回流机率。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口位于出水口上方。
[0015]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当出水口出现回流时,由于进水口位于出水口上方,可以有效避免进水口产生回流现象。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组件为耐腐蚀的聚四氟乙烯材料。
[0017]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产品是使用的可靠性,增加使用寿命。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为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
[0019]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能在各种环境使用。
[00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排污阀。
[0021]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壳体底部残留的污水进行及时的排出。
[00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挡板底部与壳体底部之间设有多层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为网状孔结构。
[0023]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进行水交换时,可以起到过滤的效果。
[00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部封板设有可视化的视镜。
[0025]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实时的观察水流情况,便于检修和维护。
[002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将进水口一端设有斜度,斜度一侧设有密封组件和活动盖板,活动盖板受到重力作用与密封组件紧密配合。通过斜度把容器内的水排出去,特别当容器高温灭菌后需要冷却时,有效的与出口进行密封,防止外界的被污染的水和不洁净气体倒流到容器中。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部封板中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0031]1-进水口 ;2_顶部封板;3_壳体;4_出水口 ;5_排污阀;6_密封组件;7_活动盖板;8_出水口密封;9_隔挡板;10_过滤板;11_视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防回流空气阻断器,包括壳体3、进水口 I和出水口 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 I 一端设有斜度,斜度一侧设有密封组件6和活动盖板7,所述密封组件6设有至少一个流水口,所述活动盖板7与密封组件6相配合。
[0034]活动盖板通过自身的重力与密封组件配合,将密封组件的流水口的堵住,活动盖板与进水口或者壳体通过铰接连接,由于进水口具有斜度,水流可以很轻松的将活动盖板打开,从而水流进入罐体,当产生回流时,由于活动盖板重力作用和斜度的原因,水流只会将进水口进行封堵,实现有效可靠的防回流。
[0035]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隔挡板9,所述隔挡板9与顶部封板2相连,所述隔挡板9为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
[0036]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回流时水流速度进一步得到控制,采用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能在各种环境使用。
[0037]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所述出水口 4内部设有出水口密封8,密封组件和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与密封组件相配合。
[0038]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出水口设有类似于出水口的密封组件和活动盖板,大大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回流机率。
[0039]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所述进水口位于出水口上方。
[0040]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当出水口出现回流时,由于进水口位于出水口上方,可以有效避免进水口产生回流现象。
[0041]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所述密封组件为耐腐蚀的聚四氟乙烯材料。
[0042]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产品是使用的可靠性,增加使用寿命。
[0043]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所述壳体为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
[0044]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能在各种环境使用。
[0045]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排污阀。
[0046]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壳体底部残留的污水进行及时的排出。
[0047]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所述隔挡板底部与壳体底部之间设有多层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为网状孔结构。
[0048]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进行水交换时,可以起到过滤的效果。
[0049]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所述顶部封板设有可视化的视镜11。
[0050]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实时的观察水流情况,便于检修和维护。
[005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将进水口一端设有斜度,斜度一侧设有密封组件和活动盖板,活动盖板受到重力作用与密封组件紧密配合。通过斜度把容器内的水排出去,特别当容器高温灭菌后需要冷却时,有效的与出口进行密封,防止外界的被污染的水和不洁净气体倒流到容器中。
[005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防回流空气阻断器,包括壳体、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一端设有斜度,斜度一侧设有密封组件和活动盖板,所述密封组件设有至少一个流水口,所述活动盖板与密封组件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流空气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隔挡板,所述隔挡板与顶部封板相连,所述隔挡板为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流空气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内部设有密封组件和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与密封组件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流空气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于出水口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回流空气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为耐腐蚀的聚四氟乙烯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流空气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流空气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排污阀。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回流空气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板底部与壳体底部之间设有多层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为网状孔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回流空气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封板设有可视化的视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回流空气阻断器,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处理领域,包括壳体、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一端设有斜度,斜度一侧设有密封组件和活动盖板,所述密封组件设有至少一个流水口,所述活动盖板与密封组件相配合。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将进水口一端设有斜度,斜度一侧设有密封组件和活动盖板,活动盖板受到重力作用与密封组件紧密配合。通过斜度把容器内的水排出去,特别当容器高温灭菌后需要冷却时,有效的与出口进行密封,防止外界的被污染的水和不洁净气体倒流到容器中。
【IPC分类】F16L55/10
【公开号】CN204879254
【申请号】CN201520493148
【发明人】宋金裕
【申请人】南通海发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9日
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中弯管的水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球墨铸铁管的水压测试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中弯管的水压工装。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在球墨铸管行业,管件均需要经过水压试验来验证管件的合格性。一般而言,对于球墨铸铁管中的弯管在进行水压试验时,通常在弯管一端的承口处安装盲板,而在另一端承口处通以高压的水流。通过受力分析可知,弯管的拐弯处作为主要受力部位,在高压水流的冲击下,弯管的拐弯处极易发生形变,导致弯管两端的承口发生变形(成为椭圆形),这样工人在完成水压试验后,又要对弯管的两个承口采用反复较圆和着色等手段来实现对弯管进行修复,从而大大增大了工作量,并且又对弯管本身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球墨铸铁管中的弯管在进行水压试验时,弯管两端的承口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工人必须采用反复较圆和着色等手段对弯管进行修复,而在修复的同时又对弯管本身的质量造成影响的问题,为此提供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中弯管的水压工装。
[000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中弯管的水压工装,其特征是:具有立式布置的钢结构基座,在基座上设有开口朝上布置且横截面呈扇形的豁口,豁口由左侧平整斜面和右侧弧形斜面构成,在平整斜面上放置有胶圈,在弧形斜面上放置有胶垫。
[000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豁口的前、后两端分别焊装有若干根加强筋。
[000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座呈立方体结构。
[0007]本实用新型在对球墨铸铁管的弯管进行水压测试时,操作简单方便,不必在弯管一端的承口处安装盲板,确保了弯管在进行水压试验过程中受力的均匀性,从而避免了弯管因高压而导致承口的变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消除了弯管的质量隐患,适用于各类弯管进行不同压力等级的水压测试试验。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水压测试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 一基座,2—豁口,3—平整斜面,4 一弧形斜面,5—胶圈,6—胶垫,7—弯管,8一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具有立式布置的钢结构基座1,基座I呈立方体结构,在基座I上设有开口朝上布置且横截面呈扇形的豁口 2,豁口 2由左侧平整斜面3和右侧弧形斜面4构成(弧形斜面4向下拱),在平整斜3面上放置有胶圈5,在弧形斜面4上放置有胶垫6。当对球墨铸铁管的弯管7在进行水压测试时,直接将弯管7放置在豁口 2中,其中弯管7呈立式布置,弯管7上端的承口水平朝上布置,弯管7下端的承口与胶圈5对齐,弯管7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得弯管7下端的承口与胶圈5实现密封,弯管7拐弯处的外管壁背靠在豁口 2右侧弧形斜面4上的胶垫6上;然后使用水压机对弯管7上端的承口进行垂直施压。由弯管7上述的布置结构可知,弯管7进行水压试验时,在整体上受力均匀,并且不会出现弯管7由于拐弯处发生形变而导致弯管7两端的承口发生变形的现象。
[0012]本实施例中所述豁口 2的前、后两端分别焊装有若干根加强筋8,加强筋8确保了基座I在整体结构上的稳固性。
[0013]本实施例中胶垫6作为缓冲垫,用以增大弯管7拐弯处的外管壁的受力面积,防止弯管7的拐弯处在水压机施加的垂直压力作用下与弧形斜面4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形变。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中弯管的水压工装,其特征是:具有立式布置的钢结构基座,在基座上设有开口朝上布置且横截面呈扇形的豁口,豁口由左侧平整斜面和右侧弧形斜面构成,在平整斜面上放置有胶圈,在弧形斜面上放置有胶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中弯管的水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豁口的前、后两端分别焊装有若干根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中弯管的水压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基座呈立方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中弯管的水压工装,具有立式布置的钢结构基座,在基座上设有开口朝上布置且横截面呈扇形的豁口,豁口由左侧平整斜面和右侧弧形斜面构成,在平整斜面上放置有胶圈,在弧形斜面上放置有胶垫;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确保了弯管在进行水压试验过程中受力的均匀性,从而避免了弯管因高压而导致承口的变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消除了弯管的质量隐患,适用于各类弯管进行不同压力等级的水压测试试验。
【IPC分类】G01N3/12, F16L55/10, F16L3/02
【公开号】CN204879255
【申请号】CN201520580906
【发明人】赵德刚, 蔡小洲, 陈冬山
【申请人】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5日
防松高压油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松高压油塞,其主要应用于高压大流量液压系统之中。
【背景技术】
[0002]在高压大流量液压系统中,由于系统压力高、流量大、液压冲击力大,导致在油路块上的油塞(工艺孔堵头)容易松动,从而产生漏油,这在液压系统中是大忌;现有的防松结构大多结构复杂,容易损坏,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多重防松结构,从而确保油塞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松动的一种防松高压油塞。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油塞(I)旋接在油路块(2)上,所述油塞(I)外套设有抵触在油路块(2)上的挡环(3),挡环(3)固定设置在油路块(2)上;所述挡环(3)包括有压紧在油塞(I)上表面上的压板(31);所述压板(31)下表面凸出设置有凸环(32),所述凸环(32)形成对油塞(I)侧面的阻挡。
[0005]所述挡环(3 )侧面开设有若干横向贯通的通孔(33 ),所述通孔(33 )处穿设有螺杆
(4)并抵紧在油塞(I)的侧面。
[0006]所述油塞(I)侧面设有和所述螺杆(4)对应设置的螺孔(11)。
[0007]所述凸环(32 )和油塞(I)之间设置弹性垫(5 )。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挡环、压板的设置,压板从上部对油塞形成紧密的压制,而压板又通过挡环紧密的固定在油路块上,因此其防松效果得到有力保证,且本实用新型设置凸环,凸环的设置形成了对油塞的阻挡,使得工作过程中油塞不会产生侧向移动;
[0009]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在挡环侧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螺杆抵紧在油塞的侧面,这样一能防止油塞的转动,二能防止油塞的轴向移动,三能阻止油塞的侧向移动,因此进一步提高了防松效果;
[0010]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在油塞侧面设置和螺杆对应的螺孔,这样避免了螺杆和油塞之间的滑动,进一步提高了防松效果;
[0011]4)本实用新型在凸环和油塞之间设置弹性垫,由于弹性垫的存在,能使其和油塞及凸环的接触更为紧密,进一步提高了防松效果。
[00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对各部件的合理设置,取得了多重的防松效果,具备很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I为油塞、2为油路块、3为挡环、4为螺杆、5为弹性垫;
[0015]11为螺孔、31为压板、32为凸环、33为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实用新型的油塞I旋接在油路块2上,所述油塞I外套设有抵触在油路块2上的挡环3,挡环3旋紧在油路块2上;所述挡环3包括有压紧在油塞I上表面上的压板31 ;所述压板31下表面凸出设置有凸环32,所述凸环32形成对油塞I侧面的阻挡。
[0017]所述挡环3侧面开设有若干横向贯通的通孔33,所述通孔33处穿设有螺杆4并抵紧在油塞I的侧面。
[0018]所述油塞I侧面设有和所述螺杆4对应设置的螺孔11。
[0019]所述凸环32和油塞I之间设置弹性垫5。
[00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首先旋紧挡环3,将挡环3固定在油路块2上,并将压板31紧密抵触在油塞I上,然后将螺杆4穿过通孔33,并通过螺孔11将螺杆抵紧在油塞I的侧面上,从而实现对油塞I的紧固。
【主权项】
1.防松高压油塞,其特征在于,油塞(I)旋接在油路块(2)上,所述油塞(I)外套设有抵触在油路块(2)上的挡环(3),挡环(3)固定设置在油路块(2)上;所述挡环(3)包括有压紧在油塞(I)上表面上的压板(31);所述压板(31)下表面凸出设置有凸环(32),所述凸环(32 )形成对油塞(I)侧面的阻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高压油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环(3)侧面开设有若干横向贯通的通孔(33),所述通孔(33)处穿设有螺杆(4)并抵紧在油塞(I)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松高压油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塞(I)侧面设有和所述螺杆(4)对应设置的螺孔(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高压油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32)和油塞(I)之间设置弹性垫(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松高压油塞。油塞(1)旋接在油路块(2)上,所述油塞(1)外套设有抵触在油路块(2)上的挡环(3),挡环(3)固定设置在油路块(2)上;所述挡环(3)包括有压紧在油塞(1)上表面上的压板(31);所述压板(31)下表面凸出设置有凸环(32),所述凸环(32)形成对油塞(1)侧面的阻挡。本实用新型通过挡环、压板的设置,压板从上部对油塞形成紧密的压制,而压板又通过挡环紧密的固定在油路块上,因此其防松效果得到有力保证,且本实用新型设置凸环,凸环的设置形成了对油塞的阻挡,使得工作过程中油塞不会产生侧向移动。
【IPC分类】F16L55/11
【公开号】CN204879256
【申请号】CN201520413632
【发明人】孙鑫, 端武治, 刘俊
【申请人】扬州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6日
一种高效过滤密封管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过滤密封管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密封管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因生锈、腐蚀导致管内出现铁肩,污染管内液体,产生各种细菌,金属渣体无法避免,且会出现泄漏现象,一方面污染了环境,另一方面浪费了液体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过滤密封管件,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消毒功能、高密封、高过滤的特点。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高效过滤密封管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进水口上开设有倒角和螺纹,所述管体内安装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上安装有堵头和滤网,所述堵头上安装有橡胶阻水层;所述堵头与隔热层之间开设有渣槽;所述管体内还安装有尼龙层和磁;所述磁铁的中心与渣槽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所述隔热层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滤网上安装有吸附球;所述隔热层上还安装有加热棒;所述隔热层还开设有波浪纹。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与隔热层一体制造而成。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磁铁与管体嵌入式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消毒功能、高密封、高过滤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
[0011]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效过滤密封管件,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I的进水口上开设有倒角2和螺纹8,倒角用于方便安装,螺纹用于连接,所述管体I内安装有隔热层3,用于保护管体,所述隔热层3上安装有堵头4和滤网5,由于在两根管子连接的时候会存在间隙,故用堵头及橡胶阻水层进行密封,所述堵头4上安装有橡胶阻水层6 ;所述堵头4与隔热层3之间开设有渣槽7 ;所述管体I内还安装有尼龙层8和磁铁9 ;所述磁铁9的中心与渣槽7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磁铁用于讲管内金属铁肩吸附到渣槽内;所述隔热层3内开设有空腔10,使得在冷水进入后,使隔热层有收缩空间,起到保护管体的效果;所述滤网5上安装有吸附球11,用于吸附非金属的小颗粒;所述隔热层10上还安装有加热棒12,起到高温消毒的作用;所述隔热层10还开设有波浪纹13,用于减缓流速,起到过滤彻底与消毒彻底的效果。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堵头4与隔热层3 —体制造而成。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磁铁9与管体I嵌入式连接。
[0014]本实施例的一种高效过滤密封管件,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消毒功能、高密封、高过滤的特点。
【主权项】
1.一种高效过滤密封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I)的进水口上开设有倒角(2)和螺纹(8),所述管体(I)内安装有隔热层(3),所述隔热层(3)上安装有堵头(4)和滤网(5),所述堵头(4)上安装有橡胶阻水层(6);所述堵头(4)与隔热层(3)之间开设有渣槽(7);所述管体(I)内还安装有尼龙层(8)和磁铁(9);所述磁铁(9)的中心与渣槽(7)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所述隔热层(3)内开设有空腔(10);所述滤网(5)上安装有吸附球(11);所述隔热层(10)上还安装有加热棒(12);所述隔热层(10)还开设有波浪纹(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过滤密封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4)与隔热层(3)—体制造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过滤密封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9)与管体(I)嵌入式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过滤密封管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进水口上开设有倒角和螺纹,所述管体内安装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上安装有堵头和滤网,所述堵头上安装有橡胶阻水层;所述堵头与隔热层之间开设有渣槽;所述管体内还安装有尼龙层和磁;所述磁铁的中心与渣槽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所述隔热层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滤网上安装有吸附球;所述隔热层上还安装有加热棒;所述隔热层还开设有波浪纹;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消毒功能、高密封、高过滤的特点。
【IPC分类】F16L55/11, F16L59/02, B01D35/04
【公开号】CN204879257
【申请号】CN201520440349
【发明人】殷军林
【申请人】浙江申丰管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
快拆移动式模具水孔的堵塞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模具的零配件,具体说是一种快拆移动式模具水孔的堵塞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塑胶模具和塑料模具领域中,不论是整套模具或局部模具零配件中,都要设置水路或者油路的冷却或加温系统,而通常都会将这些系统的水路设计成全部互通或局部互通或者局部分流等设计,或者水路孔为较深的盲孔,而在加工这些水孔的时候可以选择从一头钻或者两头同时钻以保证同心,而后再将其中一头再堵成盲孔。
[0003]而堵孔时通常采取的方式是用补铜焊、氩弧焊、激光焊的方式堵成盲孔;或者用未热处理的材料或红铜料敲配堵住。
[0004]按照以上堵孔的方式加工,一是耗时耗力耗成本;二是盲孔或深孔易钻偏破孔造成不良;三是补孔时容易造成不良需要重补,影响交货期;四是补焊容易造成产品变形导致不良;五用热处理材料堵孔会导致热处理后产品有硬度等变化不好再修改,补焊固定住后使用时要调整设计时不容易修改。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单可靠,安装方便的快拆移动式模具水孔的堵塞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拆移动式模具水孔的堵塞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定模底板、前密封圈、前推板垫圈、后密封圈、后推板垫圈、精密止动垫圈;还包括顶紧螺栓,所述顶紧螺栓可从精密止动垫圈插入至定模底板中紧固。
[0007]作为优选,所述定模底板为圆柱台阶体,所述的前密封圈安装在台阶体上,且定模底板I的内部设置有与顶紧螺栓相匹配的内螺纹孔。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精密止动垫圈为锥形垫圈,其小端面抵在后推板垫圈上,大端面抵在紧固螺栓的螺帽上。在顶紧螺栓的挤压过程中,主要靠精密止动垫圈挤压后推板垫圈,因此将精密止动垫圈设置成锥形结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精密止动垫圈外还套有一弹簧片。所述的弹簧片既可以作为防水堵塞的作用也可以用来限制精密止动垫圈的变形量
[0010]作为优选,所述定模底板与前密封圈以及前推板垫圈与后密封圈相接触面上还设有挤压锯齿。通过设置挤压锯齿可以有效的挤压密封圈,使其产生形变,完成堵塞功能。[0011 ]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螺栓为十字螺栓。
[00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通过对紧固螺栓的旋紧,配合精密止动垫圈的锥形设计对弹簧圈和两个密封圈进行挤压,使弹簧圈和密封圈凸出卡死在水孔的孔壁上从而实现堵塞水孔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两个密封圈和一个弹簧圈,大大提升了防水渗漏功能,而且本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锁紧螺栓的松动可拆分,可以轻松的移动位置,因此可以更改水孔的深度以及水路分流情况,不用破坏和改变水孔内部结构,使用方便,安装可靠,失效率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定模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前推板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后推板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精密止动塾圈的结构不意图;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紧固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0023]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快拆移动式模具水孔的堵塞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定模底板1、前密封圈2、前推板垫圈3、后密封圈4、后推板垫圈5、精密止动垫圈6 ;还包括顶紧螺栓7,所述顶紧螺栓7可从精密止动垫圈6插入至定模底板I中紧固。
[0024]其中,定模底板I为圆柱台阶体,所述的前密封圈2安装在台阶体上,且定模底板I的内部设置有与顶紧螺栓7相匹配的内螺纹孔8。
[0025]其中,精密止动垫圈7为锥形垫圈,其小端面抵在后推板垫圈5上,大端面抵在紧固螺栓7的螺帽上。在顶紧螺栓7的挤压过程中,主要靠精密止动垫圈7挤压后推板垫圈5,因此将精密止动垫圈7设置成锥形结构。
[0026]其中,精密止动垫圈7外还套有一弹簧片9。所述的弹簧片9既可以作为防水堵塞的作用也可以用来限制精密止动垫圈7的变形量
[0027]其中,定模底板I与前密封圈2以及前推板垫圈3与后密封圈4相接触面上还设有挤压锯齿10。通过设置挤压锯齿10可以有效的挤压密封圈,使其产生形变,完成堵塞功會K。
[0028]其中,紧固螺栓7为十字螺栓。
[0029]本实用新型的堵塞装置在设计时根据所要堵住的水孔的外径而设计,通常比水孔的外径小0.05-0.10mm,这样首先能将本装置放入至水孔中,在堵塞水孔时将本装置装配完成,紧固螺栓旋紧到一定的程度,然后将定模底板放入至水孔中,并且可以使用定位量具定位将本装置送至准确的深度在锁紧螺栓。
[0030]本实用新型在锁紧时主要是紧固螺栓的锁紧和紧密止动垫圈的锥形设计,通过锁紧螺栓首先挤压紧密止动垫圈,紧密止动垫圈的外部扩展,将弹簧片挤压在水孔内壁上,并且随着紧固螺栓的旋紧,紧密止动垫圈挤压后密封圈,后密封圈挤压后推板垫圈,这样一直往前挤压,使前、后密封圈产生形变,贴紧在水孔的内壁上,从而完成堵塞功能。
[0031]通过对锁紧螺栓的放松,又可以将本装置从水孔内拿出,可以轻松的改变位置,使用非常的方便。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快拆移动式模具水孔的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定模底板(I)、前密封圈(2)、前推板垫圈(3)、后密封圈(4)、后推板垫圈(5)、精密止动垫圈(6);还包括顶紧螺栓(7 ),所述顶紧螺栓(7 )可从精密止动垫圈(6 )插入至定模底板(I)中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拆移动式模具水孔的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底板(I)为圆柱台阶体,所述的前密封圈(2)安装在台阶体上,且定模底板(I)的内部设置有与顶紧螺栓(7 )相匹配的内螺纹孔(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拆移动式模具水孔的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密止动垫圈(7)为锥形垫圈,其小端面抵在后推板垫圈(5)上,大端面抵在紧固螺栓(7)的螺帽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快拆移动式模具水孔的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密止动垫圈(7)外还套有一弹簧片(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拆移动式模具水孔的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底板(I)与前密封圈(2)以及前推板垫圈(3)与后密封圈(4)相接触面上还设有挤压锯齿(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拆移动式模具水孔的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7)为十字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拆移动式模具水孔的堵塞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定模底板、前密封圈、前推板垫圈、后密封圈、后推板垫圈、精密止动垫圈;还包括顶紧螺栓,所述顶紧螺栓可从精密止动垫圈插入至定模底板中紧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通过对紧固螺栓的旋紧,配合精密止动垫圈的锥形设计对弹簧圈和两个密封圈进行挤压,使弹簧圈和密封圈凸出卡死在水孔的孔壁上从而实现堵塞水孔的目的,使用方便,安装可靠,失效率低。
【IPC分类】F16L55/11
【公开号】CN204879258
【申请号】CN201520634384
【发明人】黄国峰
【申请人】铭振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管接头快速堵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管接头快速堵头。
【背景技术】
[0002]进气歧管是汽油机进气系统的主体部件,进气系统决定着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各充气均匀性,对发动机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疑义;进气歧管时固定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上,是形状复杂的中空制品,承受气缸盖燃烧室燃料燃烧传递的热和振动;目前国内外轿车汽油机90%都采用熟料进气歧管,熟料进气歧管的重量只是铝制进气歧管的40%,减轻了发动机整机重量;而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生产的塑料进气歧管进行一些列的检测,其中进气歧管的气密性检测是重要检测项,即在一定的压力下,检测水道及气道是否有泄漏,而进气歧管上一般设置有管接头,在检测时需要对管接头进行封堵,而现有技术中的封堵件安装过程复杂而且安装工艺较高,大大增加了封堵时间并且封堵效果不好,尤其在管接头端面不平整时,容易造成封堵面泄漏,气密性检测不准确,增大劳动强度,影响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3]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管接头快速堵头,能够提高堵头安装和拆卸效率,并且加强对进气歧管上管接头的封堵效果,保证封堵处不易泄漏,提高气密性检测的精度,并且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管接头快速堵头,能够提高堵头安装和拆卸效率,并且加强对进气歧管上管接头的封堵效果,保证封堵处不易泄漏,提高气密性检测的精度,并且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0005]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快速堵头,包括中间设置有过孔的垫板、穿过所述过孔与垫板滑动配合的拔杆、与拔杆的前端面固定连接的压块和一端与拔杆的后端铰接的摇臂,所述压块与垫板之间外套于拔杆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摇臂通过杠杆原理驱动所述拔杆轴向运动并使压块轴向压紧橡胶圈使其膨胀。
[0006]进一步,所述橡胶圈与垫板之间设置有外套于拔杆的衬套,所述衬套的一端与垫板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拔杆与摇臂通过螺栓铰接,所述摇臂的铰接端端面为半圆弧面,所述铰接端上的铰接点到所述半圆弧面顶点的距离小于半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0008]进一步,所述铰接点不处于摇臂的对称轴线上。
[0009]进一步,所述铰接端端面沿轴向向内凹陷形成用于嵌入拔杆的通槽,所述螺栓横向穿过所述摇臂和拔杆并将摇臂和拔杆铰接。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管接头快速堵头,通过利用摇臂对拔杆施加一个轴向向外的拉力,所述压板向后移动并且挤压橡胶圈,使得位于压块与垫板之间的橡胶圈被挤压而膨胀,实现对管接头的封堵;而摇臂上设置有支点,通过杠杆原理可以轻松实现对拔杆施加较大的拉力,保证橡胶圈形变较大,密封效果好,提高气密性检测的精度,并且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
[0014]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管接头快速堵头,包括中间设置有过孔的垫板1、穿过所述过孔与垫板I滑动配合的拔杆2、与拔杆2的前端面固定连接的压块3和一端与拔杆2的后端铰接的摇臂4,所述压块3与垫板I之间外套于拔杆2设置有橡胶圈5,所述摇臂4通过杠杆原理驱动所述拔杆2轴向运动并使压块3轴向压紧橡胶圈5使其膨胀;所述橡胶圈5为O型密封圈,所述垫板I为长方形且一端为弧形,过孔设置于弧形端,安装时方便用手固定垫板I且弧形端占地小,适于狭窄空间;使用时,将压块3和橡胶圈5插入管接头,而垫板I正压于管接头的端口面,向内表示从拔杆2指向压块3的方向;通过利用摇臂4对拔杆2施加一个轴向向外的拉力,所述压板向后移动并且挤压橡胶圈5,使得位于压块3与垫板I之间的橡胶圈5被挤压而膨胀,实现对管接头的封堵;而摇臂4上设置有支点,通过杠杆原理可以轻松实现对拔杆2施加较大的拉力,保证橡胶圈5形变较大,密封效果好,提高气密性检测的精度,并且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0016]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圈5与垫板I之间设置有外套于拔杆2的衬套6,所述衬套6的一端与垫板I固定连接;衬套6与垫板I的可以采用焊接固定,通过衬套6可增加橡胶圈5插入管接头深度,封堵固定也更加稳定,避免堵头松动。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拔杆2与摇臂4通过螺栓7铰接,所述摇臂4的铰接端端面为半圆弧面,所述铰接端上的铰接点到所述半圆弧面顶点的距离小于半圆弧面的曲率半径;铰接点为设置于摇臂4上用于螺栓7穿过的铰接孔的位置,在未打动拔杆2前,所述摇臂4垂直于垫板1,当转动摇臂4使摇臂4平行于垫板1,橡胶圈5被挤压膨胀,通过上述杠杆结构即可实现省力挤压橡胶圈5,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铰接点不处于摇臂4的对称轴线上,通过将铰接点设置于摇臂4的对称轴线外,使得当将摇臂4朝不同方向旋转并使摇臂4平行垫板I时,由于在摇臂4上阻力臂不同,使得橡胶圈5被轴向挤压的距离不同,可针对不同管径的管接头或不同封堵压力需求而选择摇臂4旋转方向,增加所述堵头的适用性。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铰接端端面沿轴向向内凹陷形成用于嵌入拔杆2的通槽8,所述螺栓7横向穿过所述摇臂4和拔杆2并将摇臂4和拔杆2铰接;通过将所述拔杆2嵌入摇臂4铰接端,便于铰接用的螺栓7安装和固定,同时使得所述螺栓7受力平衡稳定,保证拔杆2在所述过孔中所受摩擦力小。
[002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管接头快速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设置有过孔的垫板、穿过所述过孔与垫板滑动配合的拔杆、与拔杆的前端面固定连接的压块和一端与拔杆的后端铰接的摇臂,所述压块与垫板之间外套于拔杆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摇臂通过杠杆原理驱动所述拔杆轴向运动并使压块轴向压紧橡胶圈使其膨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快速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与垫板之间设置有外套于拔杆的衬套,所述衬套的一端与垫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快速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杆与摇臂通过螺栓铰接,所述摇臂的铰接端端面为半圆弧面,所述铰接端上的铰接点到所述半圆弧面顶点的距离小于半圆弧面的曲率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头快速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点不处于摇臂的对称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快速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端端面沿轴向向内凹陷形成用于嵌入拔杆的通槽,所述螺栓横向穿过所述摇臂和拔杆并将摇臂和拔杆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接头快速堵头,包括中间设置有过孔的垫板、穿过所述过孔与垫板滑动配合的拔杆、与拔杆的前端面固定连接的压块和一端与拔杆的后端铰接的摇臂,所述压块与垫板之间外套于拔杆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摇臂通过杠杆原理驱动所述拔杆轴向运动并使压块轴向压紧橡胶圈使其膨胀;通过利用摇臂对拔杆施加一个轴向向外的拉力,所述压板向后移动并且挤压橡胶圈,使得位于压块与垫板之间的橡胶圈被挤压而膨胀,实现对管接头的封堵;而摇臂上设置有支点,通过杠杆原理可以轻松实现对拔杆施加较大的拉力,保证橡胶圈形变较大,密封效果好,提高气密性检测的精度,并且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IPC分类】F16L55/11
【公开号】CN204879259
【申请号】CN201520639549
【发明人】黄薛嫔
【申请人】重庆科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4日
一种多功能管帽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管帽。
[0003]【背景技术】:
[0004]管帽是焊接在管端或装在管端外螺纹上以盖堵管子的管件,用来封闭管路,作用与管堵相同。现有的管帽结构过于简单,在管件需要连接其他管件时,往往只能将原有的管帽换成管接头,这样不但浪费材料,在操作上也十分麻烦。而且现有的管帽没有其他功能,在很多场合中都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0005]
【发明内容】
: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水质净化功能、固定牢固、能够与其他管件相连,而且能够实现手动控制流体通断的管帽。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8]—种多功能管帽,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端、延伸段和管帽本体,所述连接端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管帽本体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口 ;所述管帽本体内开设有球形的腔室,所述管帽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腔室也相连通;所述凹槽内安装有过滤支架,所述过滤支架穿过腔室与第二连接口相连;所述凹槽内螺合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和过滤支架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连接端、延伸段和管帽本体内开设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一连接口相连,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第一流体通道以及腔室相连通;所述延伸段上安装有截止阀。
[0009]所述连接端、延伸段和管帽本体为一体制造而成,且所述连接端、延伸段和管帽本体上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管件支架,所述管件支架与第一连接口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口开设在固定座的底面上。
[0010]所述腔室内壁喷涂有纳米银抗菌层。
[0011]所述延纳米银抗菌层上均匀开设有半圆形的凸起。
[0012]所述过滤支架上开设有过滤入口,所述过滤入口与第二连接口相连。
[0013]所述管帽本体与密封盖之间的管帽本体上粘接有缓冲圈。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管帽,通过纳米银抗菌层和过滤支架可以净化水质;在当做管接头使用时,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可以与管件连接;在当做管帽接头使用时,可以手动操控截止阀封闭流体通道,放置流体泄漏;固定座使管帽可以与墙体连接,固定座上安装有管件支架,管件支架用于支撑固定管件。
[0015]【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管帽,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端1、延伸段2和管帽本体3,所述连接端I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 11,所述管帽本体3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口 12。所述管帽本体3内开设有球形的腔室4,所述腔室4内壁喷涂有纳米银抗菌层41,所述延纳米银抗菌层41上均匀开设有半圆形的凸起42。凸起42可以增加流体与纳米银抗菌层41的接触面积,提高水质净化的能力。
[0020]所述管帽本体3的顶部开设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与腔室4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 12与腔室4也相连通;所述凹槽31内安装有过滤支架5,所述过滤支架5穿过腔室4与第二连接口 12相连。所述过滤支架5上开设有过滤入口 51,所述过滤入口 51与第二连接口 12相连。过滤支架5可以从凹槽31出安装和取出,便于过滤支架5的清理。
[0021]所述凹槽31内螺合安装有密封盖7,所述密封盖7和过滤支架5之间安装有密封圈71。所述管帽本体3与密封盖7之间的管帽本体3上粘接有缓冲圈8。密封圈71可以放置流体泄漏,也可以避免密封盖7与过滤支架5的直接接触。所述连接端1、延伸段2和管帽本体3内开设有第一流体通道21和第二流体通道22,所述第一流体通道21与第一连接口 11相连,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2与第一流体通道21以及腔室4相连通;所述延伸段2上安装有截止阀6。
[0022]所述连接端1、延伸段2和管帽本体3为一体制造而成,且所述连接端1、延伸段2和管帽本体3上安装有固定座9。所述固定座9上开设有固定孔91,所述固定座9上安装有管件支架92,所述管件支架92与第一连接口 1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口 12开设在固定座9的底面上。固定座9可以通过固定孔91与墙体相连,对管帽进行加固。
[0023]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管帽,通过纳米银抗菌层和过滤支架可以净化水质;在当做管接头使用时,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可以与管件连接;在当做管帽接头使用时,可以手动操控截止阀封闭流体通道,放置流体泄漏;固定座使管帽可以与墙体连接,固定座上安装有管件支架,管件支架用于支撑固定管件。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管帽,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端(I)、延伸段(2)和管帽本体(3 ),所述连接端(I)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 11),所述管帽本体(3 )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口(12);所述管帽本体(3)内开设有球形的腔室(4),所述管帽本体(3)的顶部开设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与腔室(4)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12)与腔室(4)也相连通;所述凹槽(31)内安装有过滤支架(5 ),所述过滤支架(5 )穿过腔室(4)与第二连接口( 12 )相连;所述凹槽(31)内螺合安装有密封盖(7),所述密封盖(7)和过滤支架(5)之间安装有密封圈(71);所述连接端(1)、延伸段(2)和管帽本体(3)内开设有第一流体通道(21)和第二流体通道(22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21)与第一连接口( 11)相连,所述第二流体通道(22 )与第一流体通道(21)以及腔室(4 )相连通;所述延伸段(2 )上安装有截止阀(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1)、延伸段(2)和管帽本体(3)为一体制造而成,且所述连接端(1)、延伸段(2)和管帽本体(3)上安装有固定座(9);所述固定座(9)上开设有固定孔(91),所述固定座(9)上安装有管件支架(92),所述管件支架(92)与第一连接口(1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口(12)开设在固定座(9)的底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4)内壁喷涂有纳米银抗囷层(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延纳米银抗菌层(41)上均匀开设有半圆形的凸起(4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支架(5)上开设有过滤入口(51),所述过滤入口(51)与第二连接口(12)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管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帽本体(3)与密封盖(7)之间的管帽本体(3)上粘接有缓冲圈(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管帽,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端、延伸段和管帽本体,所述连接端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管帽本体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管帽本体内开设有球形的腔室,所述管帽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腔室也相连通;所述凹槽内安装有过滤支架,所述过滤支架穿过腔室与第二连接口相连;所述凹槽内螺合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和过滤支架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延伸段上安装有截止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管帽,通过纳米银抗菌层和过滤支架可以净化水质;截止阀可以实现流体的通断;固定座使管帽可以与墙体连接,固定座上安装有管件支架,管件支架用于支撑固定管件。
【IPC分类】F16L55/115, F16L29/00
【公开号】CN204879260
【申请号】CN201520421416
【发明人】黄潮钢
【申请人】浙江家家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
压力预警封帽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装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预警封帽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压力预警封帽一种带内螺纹的注塑件,其主要用于蒸发器或冷凝器等部件的管接头处,其主要起密封以及气压指示作用。目前的压力预警封帽主要通过弹性伸缩圈和帽座在介质压力下压紧连接以达到其密封效果,然而在该密封处通常会因为存在异物以及装配不良等原因而使密封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压力预警封帽密封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的压力预警封帽及使用该压力预警封帽的空调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压力预警封帽,所述压力预警封帽包括
[0006]帽座;所述帽座内部设置有贯通所述帽座的空腔;以及
[0007]弹性伸缩圈,所述弹性伸缩圈设置在所述空腔中,且所述弹性伸缩圈的边缘镶嵌注塑在所述帽座中。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包括第一段腔体和第二段腔体,所述弹性伸缩圈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段腔体中的伸出部和位于所述伸出部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的边缘镶嵌注塑在所述帽座中。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出部与所述帽座的内壁间隙配合。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与所述伸出部连接的中心部和位于所述中心部外周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镶嵌注塑在所述帽座中,所述中心部位于所述空腔中。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部上远离所述伸出部的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表面与所述中心部的第一表面平滑过渡。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中心位于所述空腔的中心线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为半球形。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部的与所述伸出部连接的第二表面上环绕所述伸出部设置有环形凹槽。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预警封帽还包括压力显示针,所述压力显示针设置在所述弹性伸缩圈上且所述压力显示针能够伸出所述空腔。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显示针位于所述空腔的中心线上。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帽座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帽座和下帽座,所述弹性伸缩圈的边缘镶嵌注塑成型于所述上帽座或下帽座上,且所述弹性伸缩圈位于所述上帽座和所述下帽座之间。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帽座和所述下帽座过盈配合。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帽座包括上主体部和凸出于所述上主体部的上凸出部,所述上主体部与所述下帽座连接,且所述上凸出部的中心线与所述上主体部的中心线重合。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主体部整体呈圆台形,所述上凸出部位于所述圆台形上主体部的表面积较小的上表面上;
[0021]所述上凸出部整体呈圆柱状,所述上凸出部的外缘与所述圆台形上主体部的所述上表面的外缘重合。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帽座包括柱状的下主体部和位于所述下主体部下方的环形底盘,所述下主体部与所述上帽座连接,且所述下主体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形底盘的外径。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主体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主体部的外壁上,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环形底盘上。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预警封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性伸缩圈下方的压紧圈,所述压紧圈的上表面与所述弹性伸缩圈接触,所述压紧圈的边缘压紧在所述帽座的内壁上。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圈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空腔的中心线重合。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预警封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紧圈下方的环形密封垫,所述环形密封垫的上表面与所述压紧圈压紧,且所述环形密封垫的外壁压紧在所述帽座的内壁上。
[002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压力预警封帽。
[00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预警封帽将弹性伸缩圈的边缘镶嵌注塑在帽座中,使弹性伸缩圈与帽座之间形成永久性连接,这样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预警封帽的密封处不会发生密封失效的问题,提升了压力预警封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预警封帽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所示的压力预警封帽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3为图1所示的压力预警封帽的剖视示意图;
[0032]图4为图1所示的压力预警封帽的帽座的剖视示意图;
[0033]图5为图1所示的压力预警封帽的弹性伸缩圈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预警封帽及空调器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预警封帽,其包括帽座100、弹性伸缩圈200、压紧圈300和环形密封垫400。如图1所示,帽座100是中空的形状,帽座100的内部设置有贯通整个帽座100的空腔,弹性伸缩圈200、压紧圈300和环形密封垫400均安装在空腔中。其中压紧圈300设置在弹性伸缩圈200的下方,环形密封垫400设置在压紧圈300的下方,在空腔的侧壁上的压紧圈的下方的位置上设置有内螺纹,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预警封帽可以通过该内螺纹固定在蒸发器、冷凝器等设备的管接头上。
[0037]其中,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伸缩圈200的边缘是镶嵌注塑在帽座100中的,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伸缩圈是采用镶嵌注塑工艺镶嵌在帽座100中的,由此弹性伸缩圈200与帽座100之间为永久性密封,不会出现密封失效的问题,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压力预警封帽的密封效果。由于弹性伸缩圈与帽座之间为永久性密封,因此弹性伸缩圈与压紧圈无需过盈配合,弹性伸缩圈不需要压紧圈压紧,这样减少了弹性伸缩圈与压紧圈的配合尺寸要求,降低了其加工要求。
[0038]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中的帽座100中的空腔包括第一段腔体101和第二段腔体102,从图4所示的方位来看,第二段腔体102在第一段腔体101的下方,且第二段腔体102的直径明显大于第一段腔体101的直径。参见图3和图5,相应的,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伸缩圈200包括位于第一段腔体101中的伸出部210和位于伸出部210下方的底座220,底座220的边缘镶嵌注塑在帽座100中。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伸缩圈能够根据弹性伸缩圈下方的部分第二空腔中的气体压力不同而进行不同程度的伸缩变化,弹性伸缩圈200的伸出部210随着弹性伸缩圈的伸缩可以伸出空腔或位于空腔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压力预警封帽不需要设置压力显示针。本实施中给的伸出部一方面能够保证弹性伸缩圈的密封性,另一方面伸出部可以起到以往的压力显示针的作用,根据伸出部的位置可以判断内部压力与外界压力的大小关系;再者设置在第一段腔体中的伸出部还能够保证弹性伸缩圈的伸缩方向,从而保证其使用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伸缩圈为一体成型结构,伸出部与底座连为一体,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的压力显示针脱落的隐患,同时减少了压力显示针的装配工序。
[00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力预警封帽可以包括压力显示针,此时弹性伸缩圈可以不包括伸出部,此时压力显示针设置在弹性伸缩圈上且压力显示针能够随着弹性伸缩圈上下移动从而位于空腔或伸出空腔,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压力显示针的位置判断内部压力与外界压力的大小。一般的,当压力显示针伸出压力预警封帽时说明内部压力大于外界压力。最好压力显示针位于空腔的第一段腔体的中心线上。
[0040]进一步的,参见图3,伸出部210与帽座100的内壁(即第一段腔体101的壁)之间间隙配合。这样能够方便伸出部的上下移动。
[0041]更优的,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的底座220包括与伸出部210连接的中心部221和位于中心部外周侧的延伸部222,延伸部222镶嵌注塑在帽座100中,中心部221位于空腔中。本实施例中的中心部221、伸出部210的中心线与第一段腔体的中心线重合。这样设置能够保证底座220的平稳伸缩,从而保证压力显示结果的稳定性。
[0042]更进一步的,参见图5,所述中心部221上远离所述伸出部210的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凸出部223,所述凸出部223的表面与所述中心部221的第一表面平滑过渡。设置凸出部能够使得弹性伸缩圈更好的反应腔体内的压力变化,使得整个压力预警封帽更加灵敏。
[0043]更优的,参见图5,所述凸出部223上设置有凹陷部224,所述凹陷部224的中心位于所述空腔的中心线上。设置凹陷部224能够避免内部压力过大对弹性伸缩圈的冲击力过大,设置凹陷部后可以增加整个底座的受力面积。其中,凹陷部224可以为各种形状,最好为半球形。
[00
44]较佳的,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中心部221的与所述伸出部210连接的第二表面上环绕所述伸出部210设置有环形凹槽225。设置环形凹槽能够使得伸出部的伸缩更加灵活。
[0045]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伸缩圈是一体成型的。
[0046]本实用新型中的帽座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设置。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的帽座10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帽座110和下帽座120,弹性伸缩圈200的边缘可以注塑成型在上帽座110上,也可以注塑成型在下帽座120上。将帽座100分体设置能够方便弹性伸缩圈的成型。上帽座110和下帽座120之间为过盈配合能够更好的保护弹性伸缩圈,同时能够达到更好的气压检测作用。
[0047]较优的,参见图4,上帽座110包括上主体部111和凸出于上主体部的上凸出部112,其中上凸出部112位于上主体部111的上方,上主体部111与下帽座120连接,上凸出部112的中心线与上主体部111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上主体部111整体呈圆台形,该圆台形的外表面为曲面。上凸出部112位于上主体部111的表面积较小的上表面上,上凸出部112整体呈圆柱状,且上凸出部112的外缘与圆台形上主体部111的上表面的外缘重合。本实施例中的上主体部111的上表面是指如图4所示的位于上方的面积较小的表面。将上座设计为这种形状能够方便上帽座和下帽座的装配,同时保证上帽座和下帽座之间连接紧密。
[0048]较佳的,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的下帽座120包括柱状的下主体部121和位于下主体部121下方的环形底盘122,其中下主体部121与上帽座110连接,且下主体部121的外径小于环形底盘122的外径。环形底盘122的外径较大能够保证整个压力预警封帽安装时平稳。
[0049]更优的,参见图1,所述下主体部12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加强筋123,所述加强筋12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主体部121的外壁上,所述加强筋12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环形底盘122上。设置加强筋123能够增强下帽座的强度,使得一方面整个压力预警封帽的体积较小,占地空间小。
[0050]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的上帽座是一体成型的,下帽座也是一体成型的。
[0051]较佳的,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的压力预警封帽的压紧圈300位于弹性伸缩圈200的下方,压紧圈300的上表面与弹性伸缩圈200接触,压紧圈300的边缘压紧在帽座100最好是下帽座120的内壁上。
[0052]更优的,参见图3,压紧圈300上设有通孔310,通孔310的中心线与空腔的中心线重合。
[0053]较佳的,环形密封垫400设置在所述压紧圈300的下方,所述环形密封垫400的上表面与所述压紧圈压紧,且所述环形密封垫400压紧在所述帽座100的内壁上。
[0054]制造时,本实施例中的压力预警封帽的上帽座120、下帽座130以及压紧圈300的材质可以为聚甲醛,而弹性伸缩圈200和环形密封垫400的材质为复合橡胶(优选氯丁橡胶和氯醇橡胶的混合物)。
[005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压力预警封帽,该压力预警封帽可以安装在蒸发器或冷凝器的管接头处。
[00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预警封帽包括 帽座(100);所述帽座(100)内部设置有贯通所述帽座(100)的空腔;以及 弹性伸缩圈(200),所述弹性伸缩圈(200)设置在所述空腔中,且所述弹性伸缩圈(200)的边缘镶嵌注塑在所述帽座(100)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包括第一段腔体(101)和第二段腔体(102),所述弹性伸缩圈(20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段腔体(101)中的伸出部(210)和位于所述伸出部(210)下方的底座(220),所述底座(220)的边缘镶嵌注塑在所述帽座(100)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210)与所述帽座(100)的内壁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20)包括与所述伸出部(210)连接的中心部(221)和位于所述中心部(221)外周侧的延伸部(222),所述延伸部(222)镶嵌注塑在所述帽座(100)中,所述中心部(221)位于所述空腔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221)上远离所述伸出部(210)的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凸出部(223),所述凸出部(223)的表面与所述中心部(221)的第一表面平滑过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23)上设置有凹陷部(224) 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224)的中心位于所述空腔的中心线上,所述凹陷部(224)为半球形。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221)的与所述伸出部(210)连接的第二表面上环绕所述伸出部(210)设置有环形凹槽(22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预警封帽还包括压力显示针,所述压力显示针设置在所述弹性伸缩圈(200)上且所述压力显示针能够伸出所述空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显示针位于所述空腔的中心线上。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座(10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帽座(I1)和下帽座(120),所述弹性伸缩圈(200)的边缘镶嵌注塑成型于所述上帽座(110)或下帽座(120)上,且所述弹性伸缩圈(200)位于所述上帽座(110)和所述下帽座(120)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帽座(110)和所述下帽座(120)过盈配合。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帽座(110)包括上主体部(111)和凸出于所述上主体部(111)的上凸出部(112),所述上主体部(111)与所述下帽座(120)连接,且所述上凸出部(112)的中心线与所述上主体部(111)的中心线重合。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部(111)整体呈圆台形,所述上凸出部(112)位于所述圆台形上主体部(111)的表面积较小的上表面上; 所述上凸出部(112)整体呈圆柱状,所述上凸出部(112)的外缘与所述圆台形上主体部(111)的所述上表面的外缘重合。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帽座(120)包括柱状的下主体部(121)和位于所述下主体部(121)下方的环形底盘(122),所述下主体部(121)与所述上帽座(110)连接,且所述下主体部(121)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形底盘(122)的外径。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部(12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加强筋(123),所述加强筋(12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主体部(121)的外壁上,所述加强筋(12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环形底盘(122)上。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预警封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性伸缩圈(200)下方的压紧圈(300),所述压紧圈(300)的上表面与所述弹性伸缩圈(200)接触,所述压紧圈(300)的边缘压紧在所述帽座(100)的内壁上。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圈(300)上设置有通孔(310),所述通孔(310)的中心线与所述空腔的中心线重合。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预警封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紧圈(300)下方的环形密封垫(400),所述环形密封垫(400)的上表面与所述压紧圈(300)压紧,且所述环形密封垫(400)的外壁压紧在所述帽座(100)的内壁上。2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预警封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预警封帽及空调器,所述压力预警封帽包括帽座;所述帽座内部设置有贯通所述帽座的空腔;以及弹性伸缩圈,所述弹性伸缩圈设置在所述空腔中,且所述弹性伸缩圈的边缘镶嵌注塑在所述帽座中。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预警封帽将弹性伸缩圈的边缘镶嵌注塑在帽座中,使弹性伸缩圈与帽座之间形成永久性连接,这样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预警封帽的密封处不会发生密封失效的问题,提升了压力预警封帽的密封效果。
【IPC分类】F16L55/115, G01L19/10
【公开号】CN204879261
【申请号】CN201520540541
【发明人】古湘龙, 翟浩春, 王存磊, 赵晓博
【申请人】格力电器(芜湖)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2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