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注意事项

博主:adminadmin 2022-10-28 13:12:01 条评论
摘要: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加工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背景技术】[0002]工业上在去漆和除锈等场合都会用到钢丝轮,传统钢丝轮上的钢丝长度在制造时就已...

  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注意事项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加工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工业上在去漆和除锈等场合都会用到钢丝轮,传统钢丝轮上的钢丝长度在制造时就已经确定了。在实际使用时,钢丝如果较长,经常会出现钢丝散乱、折弯变形的现象;钢丝如果较短,会出现摩擦效果过强、难以控制的现象,因此一般情况下钢丝的长度是恰好符合使用要求的。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摩擦,钢丝长度很快又会变短,钢丝轮也要因此而更换。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钢丝轮更换频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它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钢丝轮的吃丝长度,延长了钢丝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更换频率,并可以反复使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包括卡套、调控环和螺栓,所述的卡套数量为二,左右对称分布,单体形状呈“ Ω ”形,卡在钢丝轮外部,卡套用于本装置的固定;所述的调控环套在钢丝轮外部,且位于卡套内,调控环用来调控吃丝长度。

  [0005]所述的卡套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与钢丝轮上的凸缘形成配合,从而使得本装置能稳定地固定在钢丝轮上,且卡套两端设置有螺栓孔,两个卡套通过螺栓彼此连接。

  [0006]所述的调控环外壁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外螺纹与内螺纹形成配合,使得调控环可以相对卡套径向移动,从而达到调控吃丝长度的目的,外螺纹径向高度大于内螺纹径向高度,使得调控环与卡套的连接更稳定,所述的调控环内径与钢丝轮上的凸缘内径大小相等,使得调控环的调控效果与直接改变钢丝长度的效果相同;每个卡套上对称设置有两对螺栓孔,使得连接更紧固。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I)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钢丝轮的吃丝长度,延长了钢丝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更换频率,并可以反复使用;

  [0009](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调控环内径与钢丝轮上的凸缘内径大小相等,使得调控环的调控效果与直接改变钢丝长度的效果相同;

  [0010](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容易,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的爆炸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去掉右边卡套后的右视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单个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中调控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6]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卡套;2.调控环;3.钢丝轮;4.螺栓;11.内螺纹;12.凹槽;13.螺栓孔;21.外螺纹;31.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8]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包括卡套1、调控环2和螺栓4,所述的卡套I数量为二,左右对称分布,单体形状呈“ Ω ”形,卡在钢丝轮3外部,卡套I用于本装置的固定;所述的调控环2套在钢丝轮3外部,且位于卡套I内,调控环2用来调控吃丝长度;

  [0019]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卡套I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11,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凹槽12,所述的凹槽12与钢丝轮3上的凸缘31形成配合,从而使得本装置能稳定地固定在钢丝轮3上,且卡套I两端设置有螺栓孔13,两个卡套I通过螺栓4彼此连接;

  [0020]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的调控环2外壁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21,所述的外螺纹21与内螺纹11形成配合,使得调控环2可以相对卡套I径向移动,从而达到调控吃丝长度的目的,外螺纹21径向高度大于内螺纹11的螺纹径向高度,使得调控环2与卡套I的连接更稳定,所述的调控环2内径与钢丝轮3上的凸缘31内径大小相等,使得调控环2的调控效果与直接改变钢丝长度的效果相同;每个卡套I上对称设置有两对螺栓孔13,使得连接更紧

  [002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两个卡套I卡在钢丝轮3的凸缘31上,使卡套I的内螺纹11端朝向钢丝伸出方向,然后用螺栓4将两个卡套I旋紧在一起,最后将调控环2的外螺纹21与卡套I的内螺纹11旋在一起,通过调节二者的旋入深度来调控钢丝轮3的吃丝长度。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包括卡套(1)、调控环(2)和螺栓(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套⑴数量为二,左右对称分布,单体形状呈“ Ω ”形,卡在钢丝轮(3)外部;所述的调控环(2)套在钢丝轮(3)外部,且位于卡套(I)内;其中: 所述的卡套(I)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11),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凹槽(12),所述的凹槽(12)与钢丝轮(3)上的凸缘(31)形成配合,且卡套(I)两端设置有螺栓孔(13),两个卡套(I)通过螺栓(4)彼此连接; 所述的调控环(2)外壁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21),所述的外螺纹(21)与内螺纹(11)形成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螺纹(21)径向高度大于内螺纹(11)径向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卡套(I)上对称设置有两对螺栓孔(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控环(2)内径与钢丝轮(3)上的凸缘(31)内径大小相等。

  【专利摘要】一种碗型钢丝轮吃丝长度调控装置,包括卡套、调控环和螺栓,卡套数量为二,左右对称分布,单体形状呈“Ω”形,卡在钢丝轮外部,卡套用于本装置的固定;调控环套在钢丝轮外部,且位于卡套内,用来调控吃丝长度;卡套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凹槽,凹槽与钢丝轮上的凸缘形成配合,从而使得本装置能稳定地固定在钢丝轮上,且卡套两端设置有螺栓孔,两个卡套通过螺栓彼此连接;调控环外壁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形成配合,使得调控环可以相对卡套径向移动,从而达到调控吃丝长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钢丝轮的吃丝长度,延长了钢丝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更换频率,并可以反复使用。

  【IPC分类】B24B27/033

  【公开号】CN204639872

  【申请号】CN201520165756

  【发明人】童旭东, 查文琴, 姜婷婷

  【申请人】安庆旭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3日

  一种除锈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零件除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煤矿井下经常使用大量的管件、螺丝、螺钉等零件,随着“修旧利废、节支降耗”的大力开展,需要对这些旧的零件进行回收利用,但是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除锈和刷漆。传统的除锈方法是工人使用钢刷慢慢地刷锈,工作效率低,既浪费了时间,又消耗了大量人力。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这就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除锈工具。考虑到角磨机是一种用于玻璃钢切削和打磨的手提式电动工具,主要用于切割、研磨及刷磨金属与石材等,可对其结构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适用于金属零件的除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锈装置,该除锈装置结构简单,对角磨机结构进行改进,使除锈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可保持现场工作环境的干净整洁,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同时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可推广应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肩收集桶和水平设置在铁肩收集桶顶部的架板,所述架板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与架板相垂直的管夹,所述管夹上固定安装有角磨机,所述角磨机的转动轴与架板垂直设置,所述角磨机的转动轴上安装有钢丝轮,所述铁肩收集桶的底部设有漏斗状的排肩口,所述排肩口上安装有塞子,所述铁肩收集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至少三个支座,所述铁肩收集桶的侧壁下端设有一对用于稳固铁肩收集桶的脚踏板组件。

  [0005]上述的一种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支杆和设置在支杆底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杆焊接在铁肩收集桶的底部。

  [0006]上述的一种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数量为三个。

  [0007]上述的一种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组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所述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均与铁肩收集桶的侧壁相垂直。

  [0008]上述的一种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肩收集桶上设置有挂钩。

  [0009]上述的一种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磨机的型号为TWS 6000。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除锈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使用效果好,可推广应用。

  [0012]2、本实用新型对角磨机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使其可用于管件、螺丝、螺钉等零件的除锈,同时无需工人手持角磨机进行,只需一名工人即可完成整个除锈工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时间。

  [0013]3、本实用新型设有铁肩收集桶可用来将除锈过程中的碎铁肩进行收集,不至于碎铁肩散落一地而使现场工作环境脏乱,同时铁肩收集桶的底部设有漏斗状的排泄口,有利于除锈工作完成后将桶内的铁肩排出,构思巧妙,给工人带来更多便利。

  [0014]4、本实用新型在铁肩收集桶的侧壁下端设有一对脚踏板组件,有利于在除锈工作时稳固铁肩收集桶,使碎铁肩掉落桶内,也有利于工人在工作过程中腿部的伸展,防止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腿部蜷缩而产生的僵硬,更利于工人的健康。

  [0015]5、本实用新型的铁肩收集桶也可作为工具箱进行整理,用于放置将一些小零件、

  工具等。

  [0016]6、本实用新型的铁肩收集桶、支座、架板、脚踏板组件和底座等均采用废旧的钢板、钢筋等零件进行加工组装,节省了制作成本,有利于推广应用。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I 一角磨机;2—架板;3—铁肩收集桶;

  [0021]4 一支座;4-1 一支杆;4-2—支撑板;

  [0022]5一脚踏板组件;5-1—第一直板;5-2—第二直板;

  [0023]6—管夹;7—钢丝轮;8—塞子;

  [0024]9 一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铁肩收集桶3和水平设置在铁肩收集桶3顶部的架板2,所述架板2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与架板2相垂直的管夹6,所述管夹6上固定安装有角磨机1,所述角磨机I的转动轴与架板2垂直设置,所述角磨机I的转动轴上安装有钢丝轮7,所述铁肩收集桶3的底部设有漏斗状的排肩口,所述排肩口上安装有塞子8,所述铁肩收集桶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至少三个支座4,所述铁肩收集桶3的侧壁下端设有一对用于稳固铁肩收集桶的脚踏板组件5。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支座4包括支杆4-1和设置在支杆4-1底部的支撑板4_2,所述支杆4-1焊接在铁肩收集桶3的底部。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支座4的数量为三个。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组件5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一直板5-1和第二直板5-2,所述第一直板5-1和第二直板5-2均与铁肩收集桶3的侧壁相垂直,所述第一直板5-1和第二直板5-2之间留有可供脚部穿过的距离,其中第一直板5-1可用于工人双脚的踩踏,第二直板5-2可用于脚背从后向前勾定。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铁肩收集桶3上设置有挂钩9,所述挂钩9可用来悬挂打扫铁肩收集桶3内部的小刷子。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角磨机I的型号为TWS 6000。

  [0031]使用时,首先将整个除锈装置搬运到工作现场,将角磨机I接通电源;然后工人坐在除锈装置旁边两脚踩住脚踏板组件5,打开角磨机I的开关,角磨机I的转动轴开始转动,固定安装在转动轴上的钢丝轮7也开始转动;最后工人将管件、螺丝、螺钉等零件靠近与钢丝轮7接触,钢丝轮7开始对零件进行除锈,除锈过程中工人不断旋转或翻转零件,使零件每个部位都被除锈,其中产生的碎铁肩将掉落收集在铁肩收集桶3内。若除锈工作完成后,在铁肩收集桶3的底部放置簸箕,打开铁肩收集桶3底部排肩口上的塞子8,并使用小刷子将碎铁肩排出到簸箕上,最后将其倾倒垃圾桶内。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肩收集桶(3)和水平设置在铁肩收集桶(3)顶部的架板(2),所述架板(2)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与架板(2)相垂直的管夹¢),所述管夹(6)上固定安装有角磨机(I),所述角磨机(I)的转动轴与架板(2)垂直设置,所述角磨机(I)的转动轴上安装有钢丝轮(7),所述铁肩收集桶(3)的底部设有漏斗状的排肩口,所述排肩口上安装有塞子(8),所述铁肩收集桶(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至少三个支座(4),所述铁肩收集桶(3)的侧壁下端设有一对用于稳固铁肩收集桶的脚踏板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包括支杆(4-1)和设置在支杆(4-1)底部的支撑板(4-2),所述支杆(4-1)焊接在铁肩收集桶(3)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的数量为三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组件(5)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一直板(5-1)和第二直板(5-2),所述第一直板(5-1)和第二直板(5-2)均与铁肩收集桶(3)的侧壁相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肩收集桶(3)上设置有挂钩(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磨机(I)的型号为TWS.6000 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锈装置,包括铁屑收集桶和水平设置在铁屑收集桶顶部的架板,所述架板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与架板相垂直的管夹,所述管夹上固定安装有角磨机,所述角磨机的转动轴与架板垂直设置,所述角磨机的转动轴上安装有钢丝轮,所述铁屑收集桶的底部设有漏斗状的排屑口,所述排屑口上安装有塞子,所述铁屑收集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至少三个支座,所述铁屑收集桶的侧壁下端设有一对用于稳固铁屑收集桶的脚踏板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除锈自动化程度高,可保持施工现场工作环境的整洁,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同时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可推广应用。

  【IPC分类】B24B27/033, B24B23/00, B24B55/06

  【公开号】CN204639873

  【申请号】CN201520267333

  【发明人】刘宁川, 候树强, 冯弘, 景志义, 贺海鸿, 王建辉, 朱晓君, 陈晓露, 李新会, 王福军, 张红卫, 杜少敏, 冯加宇

  【申请人】陕西彬长大佛寺矿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

  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圆柱试块两端圆面的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用于对小圆柱试块两端圆面及柱体去除氧化层作业,由于没有专用的去除氧化层设备,主要是通过人工研磨来去除小圆柱试块表面的氧化层。因此,不仅容易操作人员的手受到伤害;而且,研磨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其通过研磨装置对小圆柱试块两端圆面及柱体试块氧化层的进行研磨去除,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了人工研磨容易伤到手的不安全问题;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研磨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工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研磨装置,其中,研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滑轨、安装在滑轨一侧的横移气缸、活动安装在滑轨上的滑块、安装在滑块上的旋转锉,与横移气缸相对的另一侧工作台上安装有一纵移气缸,纵移气缸的上面安装有一升降气缸;其中,横移气缸的伸缩杆与滑块相连,用以推动滑块前后移动;旋转锉上夹持有一用于安装需用要研磨的小圆柱试块的治具,治具的前、后分别设有一前移砂布和固定砂布,治具的上方还设有一能够上下移动的砂布。

  [0006]所述工作台的上面安装有一将研磨装置扣装在内的长方形机壳,机壳上设有一上、下料的电动门;上、下料的电动门分别与两启动开关相连。

  [0007]所述横移气缸、纵移气缸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立板上,第一、第二立板分别安装在工作台的前后两侧;而升降气缸则安装在位于纵移气缸上面的第二立板上;其中,升降气缸的伸缩杆上安装有一升降砂布。

  [0008]所述滑块的前面安装有第三立板,固定砂布固定在该立板上。

  [0009]所述治具为圆柱形,圆柱的圆周设有数个贯穿孔。

  [0010]所述贯穿孔为非实孔,孔的四分之一设在治具外面。

  [0011]所述旋转锉为气动旋转锉。

  [0012]所述横移气缸、升降气缸、纵移气缸分别与各自的电磁阀相连,电磁阀分别与启动开关相连,急停开关与总电源相连。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通过研磨装置对小圆柱试块两端圆面及柱体试块氧化层的进行研磨去除,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了人工研磨容易伤到手的不安全问题;而且,还提高了六倍的研磨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工作原理图。

  [0017]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0018]1.启动开关、2.启动开关、3.急停开关、4.电动门、5.旋转锉、6.滑块、7.横移气缸、8.治具、9.前移砂布、10.固定砂布、11.升降砂布、12.升降气缸、13.纵移气缸、14.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一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工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研磨装置,其中,研磨装置包括:一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滑轨14、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安装在滑轨14 一侧的横移气缸7、采用活动配合方式安装在滑轨14上的滑块6、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安装在滑块6上的旋转锉5,与横移气缸7相对的另一侧工作台上安装有一纵移气缸13,纵移气缸13的上面安装有一升降气缸12 ;其中,横移气缸7的伸缩杆与滑块6相连,用以推动滑块6前后移动,旋转锉5上夹持有一用于安装需用要研磨的小圆柱试块的治具8,治具8的前、后分别设有一前移砂布9和固定砂布10,治具8的上方还设有一能够上下移动的砂布。

  [0020]上述工作台的上面安装有一将研磨装置扣装在内的长方形机壳,机壳上设有一上、下料的电动门4,上、下料的电动门4分别与启动开关(1、2)相连,同时按下启动开关(1、2)后,上、下料的电动门4关闭。

  [0021]上述横移气缸7、纵移气缸13分别安装在两个立板上,两个立板分别安装在工作台的前后两侧;而升降气缸12则安装在位于纵移气缸13上面的立板上,;其中,升降气缸12的伸缩杆上安装有一升降砂布11。

  [0022]上述滑块6的前面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安装有一立板,固定砂布10固定在该立板上。

  [0023]上述治具8为圆柱形,圆柱的圆周设有数个贯穿孔。(本实施例:贯穿孔为六个)。使用时,把六个圆柱试块同时放入六个孔洞内,同时按下启动开关(1、2)后,上、下料的电动门4自动关闭,此时,旋转锉5后移,前移砂布9前移,而升降砂布11下移,同时把六个圆柱试块的氧化层磨掉。

  [0024]上述贯穿孔为非实孔,孔的四分之一设在治具8外面。

  [0025]上述旋转锉5为气动旋转锉5。

  [0026]上述横移气缸7、升降气缸12、纵移气缸13分别与各自的电磁阀相连,电磁阀分别与启动开关(1、2)相连;急停开关3与总电源相连。

  [00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28]使用时,通过上、下料的电动门4,把六个圆柱试块放入治具8中的孔里。启动开关(1,2)使上、下料的电动门4自动关闭。此时,移动气缸7带动旋转锉5后移,贴上固定砂布10,同时,纵移气缸13推动前移砂布9前移,并贴上治具8,升降气缸12带动上升砂布11下移贴上治具8的外圆,旋转锉5开始旋转,同时带动治具8共同旋转,试块在小孔里受上升砂布η摩擦,进行自转可把圆柱体表面氧化层磨掉。试块两端圆面利用旋转锉5转动与前移砂布9,固定砂布10同时摩擦,把圆面氧化层磨掉。20秒后试块研磨好后,旋转锉5停止旋转,前移砂布9,固定砂布10回归原位,移动气缸7推动旋转锉5恢复原位。上、下料的电动门4自动开启,取出试块完成一次循环。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工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研磨装置,其中,研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滑轨、安装在滑轨一侧的横移气缸、活动安装在滑轨上的滑块、安装在滑块上的旋转锉,与横移气缸相对的另一侧工作台上安装有一纵移气缸,纵移气缸的上面安装有一升降气缸;其中,横移气缸的伸缩杆与滑块相连,用以推动滑块前后移动;旋转锉上夹持有一用于安装需用要研磨的小圆柱试块的治具,治具的前、后分别设有一前移砂布和固定砂布,治具的上方还设有一能够上下移动的砂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上面安装有一将研磨装置扣装在内的长方形机壳,机壳上设有一上、下料的电动门;上、下料的电动门分别与两启动开关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气缸、纵移气缸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立板上,第一、第二立板分别安装在工作台的前后两侧;而升降气缸则安装在位于纵移气缸上面的第二立板上;其中,升降气缸的伸缩杆上安装有一升降砂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前面安装有第三立板,固定砂布固定在该立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为圆柱形,圆柱的圆周设有数个贯穿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为非实孔,孔的四分之一设在治具外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锉为气动旋转锉。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气缸、升降气缸、纵移气缸分别与各自的电磁阀相连,电磁阀分别与启动开关相连,急停开关与总电源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试块氧化层的去除研磨设备,包括:一工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研磨装置,其中,研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滑轨、安装在滑轨一侧的横移气缸、活动安装在滑轨上的滑块、安装在滑块上的旋转锉,与横移气缸相对的另一侧工作台上安装有一纵移气缸,纵移气缸的上面安装有一升降气缸;其中,横移气缸的伸缩杆与滑块相连,用以推动滑块前后移动;旋转锉上夹持有一治具,治具的前、后分别设有一前移砂布和固定砂布,治具的上方还设有一能够上下移动的砂布。本实用新型通过研磨装置对小圆柱试块两端圆面及柱体试块氧化层的进行研磨去除,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了人工研磨容易伤到手的不安全问题;而且,还提高了六倍的研磨效率。

  【IPC分类】B24B27/033, B24B7/16

  【公开号】CN204639874

  【申请号】CN201520313261

  【发明人】陈友三, 陈常彬, 林政德, 赵永凯

  【申请人】天津新伟祥工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5日

  一种双轴刷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刷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轴刷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工件对其完成粗加工后,一般还需要继续对工件的两个孔或者两个斜孔进行精加工处理,现有的处理方法采用的是人工处理,操作工人直接通过手持毛刷对工件的孔或者斜孔一个个进行加工,这样的处理方式加工效率低下,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刷光精度不能保证,无法满足企业的产量和加工精度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刷光精度高,且加工效率高的双轴刷光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轴刷光装置,包括伸缩气缸、气缸支架、定位支架、导向杆、滑座、电机、箱体、主轴、主动齿轮、副转动轴、从动齿轮、转接轴、刀柄、刀杆和钢毛刷;所述伸缩气缸设置在气缸支架上;所述定位支架设置在气缸支架一侧;所述导向杆设置在定位支架内;所述伸缩气缸前端与滑座相连;所述滑座可滑动的设置在导向杆上;所述滑座上设有依次相连的电机和箱体;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与箱体内的主轴相连;所述主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位于主轴两侧的副转动轴上的从动齿轮相连;所述副转动轴与转接轴相连;所述刀柄可伸缩的设置在转接轴上;所述刀柄内设有刀杆;所述刀杆前端设有钢毛刷。

  [0005]优选的,所述箱体两侧还设有压盖;所述主轴与箱体之间依次设有平面轴承、隔套和球轴承。

  [0006]优选的,所述刀柄一侧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限位销;所述刀柄下端通过弹簧与转接轴相连。

  [000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双轴刷光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自动对两个孔进行刷光去毛的处理,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减少了人工操作,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满足了企业生产的发展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09]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轴刷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轴刷光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3为附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2]其中:1、伸缩气缸;2、气缸支架;3、滑座;4、导向杆;5定位支架;6、主动齿轮;7、电机;8、箱体;9、主轴;10、平面轴承;11、隔套;12、球轴承;13、转接轴;14、刀柄;15、弹簧;16、限位销;17、钢毛刷;18、压盖;19、刀杆;20、副转动轴;21、从动齿轮;22、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4]如附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轴刷光装置,包括伸缩气缸1、气缸支架2、定位支架5、导向杆4、滑座3、电机7、箱体8、主轴9、主动齿轮6、副转动轴20、从动齿轮21、转接轴13、刀柄14、刀杆19和钢毛刷17 ;所述伸缩气缸I设置在气缸支架2上;所述定位支架5设置在气缸支架2 —侧;所述导向杆4设置在定位支架2内;所述伸缩气缸I前端与滑座3相连;所述滑座3可滑动的设置在导向杆4上;所述滑座3上设有依次相连的电机7和箱体8 ;所述电机7的传动轴与箱体8内的主轴9相连;所述主轴9上设有主动齿轮6 ;所述主动齿轮6与位于主轴9两侧的副转动轴20上的从动齿轮21相连;所述副转动轴20与转接轴13相连;所述刀柄14可伸缩的设置在转接轴13上;所述刀柄14内设有刀杆19 ;所述刀杆19前端设有钢毛刷17 ;所述箱体8两侧还设有压盖18 ;所述主轴9与箱体8之间依次设有平面轴承10、隔套11和球轴承12 ;所述刀柄14 一侧设有限位孔22 ;所述限位孔22内设有限位销16 ;所述刀柄14下端通过弹簧15与转接轴13相连。

  [0015]如附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轴刷光装置,当其开始工作时,首先滑座上的电机开启,电机的传动轴旋转驱动主轴旋转,主轴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运动,从而驱动主轴两侧的副转动轴旋转,副转动轴旋转驱动转接轴旋转,转接轴上设有刀柄,这样就带动了刀柄上的钢毛刷进行自动旋转,接着伸缩气缸开启,伸缩气缸的前端驱动滑座在导向杆上进行前后移动,当滑座移动到适当位置时,刀柄上的钢毛刷就自动对工件中的两个孔同时进行刷光处理,提高了加工效率。

  [0016]如上所述的双轴刷光装置,其中刀柄通过限位孔、限位销和弹簧可伸缩的设置在转接轴上,这样即使钢毛刷碰撞到物体,也能自动收缩回来,避免钢毛刷受到损伤,保证了刷光工作的正常进行。

  [0017]本实用新型的双轴刷光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自动对两个孔进行刷光去毛的处理,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满足了企业生产的发展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001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双轴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气缸、气缸支架、定位支架、导向杆、滑座、电机、箱体、主轴、主动齿轮、副转动轴、从动齿轮、转接轴、刀柄、刀杆和钢毛刷;所述伸缩气缸设置在气缸支架上;所述定位支架设置在气缸支架一侧;所述导向杆设置在定位支架内;所述伸缩气缸前端与滑座相连;所述滑座可滑动的设置在导向杆上;所述滑座上设有依次相连的电机和箱体;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与箱体内的主轴相连;所述主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位于主轴两侧的副转动轴上的从动齿轮相连;所述副转动轴与转接轴相连;所述刀柄可伸缩的设置在转接轴上;所述刀柄内设有刀杆;所述刀杆前端设有钢毛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两侧还设有压盖;所述主轴与箱体之间依次设有平面轴承、隔套和球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一侧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限位销;所述刀柄下端通过弹簧与转接轴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轴刷光装置,所述伸缩气缸设置在气缸支架上;所述定位支架设置在气缸支架一侧;所述导向杆设置在定位支架内;所述伸缩气缸前端与滑座相连;所述滑座可滑动的设置在导向杆上;所述滑座上设有依次相连的电机和箱体;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与箱体内的主轴相连;所述主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位于主轴两侧的副转动轴上的从动齿轮相连;所述副转动轴与转接轴相连;所述刀柄可伸缩的设置在转接轴上;所述刀柄内设有刀杆;所述刀杆前端设有钢毛刷,本实用新型的双轴刷光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自动对两个孔进行刷光去毛处理,大大节省了加工时间,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企业生产的发展需求。

  【IPC分类】B24B27/033, B24B47/20, B24B47/12

  【公开号】CN204639875

  【申请号】CN201520364747

  【发明人】曹廷龙, 顾德胜, 刘天华, 刘斌, 洪萍

  【申请人】江苏胜德龙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日

  一种单轴刷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刷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单轴刷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工件对其完成粗加工后,一般还需要继续对工件的一些孔或者斜孔进行精加工处理,现有的处理方法采用的是人工处理,操作工人直接通过手持毛刷对工件的孔和面进行刷光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效率低下,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刷光精度不能保证,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加工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刷光精度高的单轴刷光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轴刷光装置,包括伸缩气缸、气缸支架、滑座、导向杆、前支架、后支架、电机、箱体、主轴、平面轴承、隔套、球轴承、转接轴、刀柄、刀杆和钢毛刷;所述伸缩气缸设置在气缸支架上;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相对固定设置在气缸支架一侧;所述导向杆设置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所述伸缩气缸前端与滑座相连;所述滑座可滑动的设置在导向杆上;所述滑座上设有依次相连的电机和箱体;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与设置在箱体内的主轴相连;所述主轴与箱体之间依次设有平面轴承、隔套和球轴承;所述主轴与转接轴相连;所述刀柄可伸缩的设置在转接轴上;所述刀柄内设有刀杆;所述刀杆前端设有钢毛刷。

  [0005]优选的,所述箱体两侧还设有压盖。

  [0006]优选的,所述刀柄一侧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限位销;所述刀柄下端通过弹簧与转接轴相连。

  [000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08]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单轴刷光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自动完成对孔以及斜孔刷光去毛的处理,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满足了企业生产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轴刷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2为附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2]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轴刷光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1、伸缩气缸;2、气缸支架;3、滑座;4、导向杆;5、前支架;6、后支架;7、电机;8、箱体;9、主轴;10、平面轴承;11、隔套;12、球轴承;13、转接轴;14、刀柄;15、弹簧;16、限位销;17、钢毛刷;18、压盖;19、刀杆;20、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如附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单轴刷光装置,包括伸缩气缸1、气缸支架2、滑座3、导向杆4、前支架5、后支架6、电机7、箱体8、主轴9、平面轴承10、隔套11、球轴承12、转接轴13、刀柄14、刀杆19和钢毛刷17 ;所述伸缩气缸I设置在气缸支架2上;所述前支架5和后支架6相对固定设置在气缸支架2 —侧;所述导向杆4设置在前支架5和后支架6之间;所述伸缩气缸I前端与滑座3相连;所述滑座3可滑动的设置在导向杆4上;所述滑座3上设有依次相连的电机7和箱体8 ;所述电机7的传动轴与设置在箱体8内的主轴9相连;所述主轴9与箱体8之间依次设有平面轴承10、隔套11和球轴承12 ;所述主轴9与转接轴13相连;所述刀柄14可伸缩的设置在转接轴13上;所述刀柄14内设有刀杆19 ;所述刀杆19前端设有钢毛刷17;所述箱体8两侧还设有压盖18;所述刀柄14 一侧设有限位孔20 ;所述限位孔20内设有限位销16 ;所述刀柄14下端通过弹簧15与转接轴13相连。

  [0016]如附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单轴刷光装置,当其开始工作时,首先滑座上的电机开启,电机的传动轴旋转驱动主轴旋转,主轴驱动专接轴旋转,由于转接轴上设有刀柄,这样就带动了刀柄上的钢毛刷自动旋转,接着伸缩气缸开启,伸缩气缸的前端驱动滑座在导向杆上进行前后移动,根据需要使滑座移动到适当的位置,然后刀柄上的钢毛刷就自动对工件中的孔和斜孔进行刷光处理;同时由于刀柄通过限位孔、限位销和弹簧可伸缩的设置在转接轴上,这样即使钢毛刷碰撞到物体,也能自动收缩回来,避免单轴刷光装置卡设,保证了正常的加工需求。

  [0017]本实用新型的单轴刷光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自动完成对孔以及斜孔的刷光去毛处理,同时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满足了企业生产的发展需求。

  [001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单轴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气缸、气缸支架、滑座、导向杆、前支架、后支架、电机、箱体、主轴、平面轴承、隔套、球轴承、转接轴、刀柄、刀杆和钢毛刷;所述伸缩气缸设置在气缸支架上;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相对固定设置在气缸支架一侧;所述导向杆设置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所述伸缩气缸前端与滑座相连;所述滑座可滑动的设置在导向杆上;所述滑座上设有依次相连的电机和箱体;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与设置在箱体内的主轴相连;所述主轴与箱体之间依次设有平面轴承、隔套和球轴承;所述主轴与转接轴相连;所述刀柄可伸缩的设置在转接轴上;所述刀柄内设有刀杆;所述刀杆前端设有钢毛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轴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两侧还设有压盖。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轴刷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一侧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限位销;所述刀柄下端通过弹簧与转接轴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轴刷光装置,所述伸缩气缸设置在气缸支架上;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相对固定设置在气缸支架一侧;所述导向杆设置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所述伸缩气缸前端与滑座相连;所述滑座可滑动的设置在导向杆上;所述滑座上设有依次相连的电机和箱体;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与设置在箱体内的主轴相连;所述主轴与箱体之间依次设有平面轴承、隔套和球轴承;所述主轴与转接轴相连;所述刀柄可伸缩的设置在转接轴上;所述刀柄内设有刀杆;所述刀杆前端设有钢毛刷,本实用新型的单轴刷光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自动完成对孔以及斜孔刷光去毛的处理,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满足了企业生产的发展需求。

  【IPC分类】B24B5/48, B24B29/00

  【公开号】CN204639876

  【申请号】CN201520366078

  【发明人】曹廷龙, 顾德胜, 刘天华, 刘斌, 洪萍

  【申请人】江苏胜德龙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日

  一种旋转式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典家具生产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给木材磨光、抛光的旋转式抛光机。

  【背景技术】

  [0002]在古典家具生产过种中,为增加家具的美观性,往往需要对木材进行雕花,在雕花过程中,因为木材本身的纤维组成,造成了雕花后的木材都会产生飞边与毛刺,而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打磨抛光。根据雕花图案复杂程度不同,打磨抛光的工时往往要占用生产总工时1/5以上,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并且人工打磨抛光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粉尘污染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旋转式抛光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打磨抛光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式抛光机,包括:机床基座、回转工作台和进行抛光加工的抛光模组;

  [0006]所述回转工作台包括旋转工作台、升降平台和滑动平台,所述机床基座上水平设置有第一滑轨,滑动平台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正交的第二滑轨,滑动平台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轨上,升降平台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滑轨上,所述升降平台设有Z轴升降装置,所述旋转工作台包括竖直设置于Z轴升降装置上的转轴、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转轴顶端的放置台面。

  [000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抛光模组包括进行精抛加工的精抛模组和进行粗抛加工的粗抛模组,所述机床基座上设置有横跨回转工作台上方的龙门架,精抛模组和粗抛模组分别通过独立升降装置设置于龙门架的两侧。

  [0008]其中,所述粗抛模组包括多组打磨头,所述打磨头包括轴承和设置于轴承上的整体式砂布或片状式砂布轮;所述多组打磨头设置于两相对设置的回转盘之间,回转盘连接于转位驱动电机,打磨头的轴承传动连接于打磨头驱动装置。

  [0009]其中,所述打磨头的轴承上设置有从动摩擦轮,所述打磨头驱动装置设置有连接于驱动电机的主动摩擦轮,所述主动摩擦轮由推动装置控制压紧或离开所述从动摩擦轮。

  [0010]其中,所述转位驱动电机为步进或伺服电机。

  [0011]其中,所述Z轴升降装置为步进或伺服电机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固设于滑动平台上,驱动装置的推杆朝上,旋转工作台设置于推杆末端。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抛光机其回转工作台可实现X、Y、Z、A四轴运动,抛光时工件随回转工作台X、Y、Z轴运动时,只需要再渐近地旋转90°即可完成整个抛光工作,加工过程无需人工去改变工件的放置方向,抛光的效率高,操作简单,并且抛光机的结构及电气控制简单。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式中旋转式抛光机的机械结构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式中粗抛模组的机械结构图。

  [0015]标号说明:

  [0016]1、龙门架;2、抛光模组;3、旋转工作台;4、第二滑轨;5、第一滑轨;6、机床基座;

  7、Z轴升降电机;8、升降平台;9、滑动平台;10、驱动电机;11、推动装置;12、主动摩擦轮;13、主动摩擦轮驱动电机;14、从动摩擦轮;15、转位驱动电机;16、打磨头;17、轴承座;18、制动器;19、机架;20、回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8]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旋转式抛光机的机械结构图。所述旋转式抛光机,包括:机床基座6、龙门架1、回转工作台和进行抛光加工的抛光模组2。

  [0019]所述回转工作台包括旋转工作台3、升降平台8和滑动平台9,所述机床基座6上水平设置有第一滑轨5,滑动平台9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5正交的第二滑轨4,滑动平台9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轨5上,升降平台8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滑轨4上,所述升降平台8设有Z轴升降装置,所述Z轴升降装置由Z轴升降电机7驱动升降,所述旋转工作台3包括竖直设置于Z轴升降装置上的转轴、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10以及设置于转轴顶端的放置台面。优选的,所述Z轴升降装置为步进或伺服电机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固设于滑动平台9上,驱动装置的推杆朝上,旋转工作台设置于推杆末端。

  [0020]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工作台可实现X、Y、Z、A四轴运动,抛光时工件在回转工作台上实现X、Y、Z三轴运动时只需再渐进地旋转90°即可完成整个抛光工作,无需手动去调整工件的放置方向,不存在二次装夹定位误差问题,抛光的效率高,并且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抛光机机械结构及电气控制简单,操作及维护简单,不需要编程工作。

  [002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抛光模组2包括进行精抛加工的精抛模组和进行粗抛加工的粗抛模组,所述机床基座6上设置有横跨回转工作台上方的龙门架1,精抛模组和粗抛模组分别通过独立升降装置设置于龙门架的两侧。其中,粗抛模组设置于工件前进方向的前端,精抛模组设置于精抛模组的后端,进行抛光时,先由粗抛模组将工件表面的飞边、毛刺等磨平,然后再经过精抛模组进行抛光处理,从而只需一次工序即可实现打磨与抛光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工件加工效率。

  [0022]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方式,所述粗抛模组包括多组打磨头16,所述打磨头包括轴承和设置于轴承上的整体式砂布或片状式砂布轮,其中,不同打磨头上设置不同的粗精度的砂布或砂布轮;所述多组打磨头16设置于两相对设置的回转盘20之间,所述回转盘20平行的固定于一回转轴上,所述回转轴设置于机架19上,回转轴的端部还设置有制动器18,回转盘20通过回转轴传动连接于转位驱动电机15,其中,转位驱动电机15与回转轴之间还设置有减速机构。优选的,所述回转盘驱动电机为步进或伺服电机。两回转盘20相对应的设置有多对轴承座17,所述打磨头16的轴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回转盘上的轴承座17上,使打磨头可在两回转盘间自动转动。打磨头旋转驱动装置与打磨头传动连接驱动打磨头旋转。打磨头组旋转时可快速将工件表面大的颗粒处理干净,回转盘由驱动电机按程序驱动,使打磨头可绕中轴旋转并定位,从而切换不同的打磨头进行打磨。

  [0023]其中,所述打磨头16的轴承上设置有从动摩擦轮14,所述打磨头驱动装置设置有连接于主动摩擦轮驱动电机13的主动摩擦轮12,所述主动摩擦轮12由推动装置11控制压紧或离开所述从动摩擦轮14。所述推动装置11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等,所述主动摩擦轮12及主动摩擦轮驱动电机可摆动的设置于机架上,气缸或液压缸的一端固定于机架,另一端连接于主动摩擦轮,通过控制气缸或液压缸伸缩即可控制主动摩擦轮与从动摩擦轮的压紧与分呙。

  [0024]因此,通过推动装置11与打磨头转位装置相配合控制,可使主动摩擦轮12与不同的打磨头16传动连接,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切换不同的打磨头对工件进行打磨。

  [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打磨头16的个数为三组,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打磨头的个数可根据需要而定,如两个,或三个以上。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旋转式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基座、回转工作台和进行抛光加工的抛光模组; 所述回转工作台包括旋转工作台、升降平台和滑动平台,所述机床基座上水平设置有第一滑轨,滑动平台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正交的第二滑轨,滑动平台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轨上,升降平台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滑轨上,所述升降平台设有Z轴升降装置,所述旋转工作台包括竖直设置于Z轴升降装置上的转轴、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转轴顶端的放置台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模组包括进行精抛加工的精抛模组和进行粗抛加工的粗抛模组,所述机床基座上设置有横跨回转工作台上方的龙门架,精抛模组和粗抛模组分别通过独立升降装置设置于龙门架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抛模组包括多组打磨头,所述打磨头包括轴承和设置于轴承上的整体式砂布或片状式砂布轮; 所述多组打磨头设置于两相对设置的回转盘之间,回转盘连接于转位驱动电机,打磨头的轴承传动连接于打磨头驱动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头的轴承上设置有从动摩擦轮,所述打磨头驱动装置设置有连接于驱动电机的主动摩擦轮,所述主动摩擦轮由推动装置控制压紧或离开所述从动摩擦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位驱动电机为步进或伺服电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升降装置为步进或伺服电机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设于滑动平台上,驱动装置推杆朝上,旋转工作台设置于推杆末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抛光机,包括:机床基座、回转工作台和进行抛光加工的抛光模组;所述回转工作台包括旋转工作台、升降平台和滑动平台,所述机床基座上水平设置有第一滑轨,滑动平台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正交的第二滑轨,滑动平台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轨上,升降平台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滑轨上,升降平台设有Z轴升降装置,旋转工作台包括竖直设置于Z轴升降装置上的转轴、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转轴顶端的放置台面。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抛光机抛光效率高。

  【IPC分类】B24B47/04, B24B29/02

  【公开号】CN204639877

  【申请号】CN201520371202

  【发明人】翁强, 刘清建, 尤涛, 王太勇

  【申请人】福建省天大精诺信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一种轮毂光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的抛光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轮毂光饰机。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轮毂在烤漆前需要进行表面光饰处理。以前的汽车轮毂采用手工抛光、布轮抛光等方法,加工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380752U,公开日2014年I月8日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轮毂抛光装置,其主要结构是横导轨上滑移配合有大溜板;大溜板上固定有竖导轨,竖导轨上滑移配合有小溜板,小溜板上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通过竖向的主轴连接柔性抛光布轮,柔性抛光布轮的旋转方向与工作台的旋转方向相反;支撑台外侧置有盛装磨料液的磨料槽。该轮毂抛光装置采用柔性抛光布轮能够横向往复行走和纵向进给。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布轮的进给要在轮毂表面,这对布轮的进给控制要求较高,需要复杂精确的控制系统,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对轮毂的表面光饰无法做到简单控制、高效光整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控制简单、加工效率高的轮毂光饰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毂光饰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立柱,立柱横向设置横臂,横臂上设有伺服电机控制的升降系统,横臂上还设有行星轮系的转动系统,转动系统底部连接夹持轮毂的夹紧装置,底座前端设有震动电机控制的震动系统,震动系统上方设有研磨桶;所述行星轮系的转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主轴,主轴下端设有主轴盘,主轴盘上方设有固定的太阳轮,所述太阳轮中间为供主轴穿过的通孔,太阳轮通过太阳轮螺栓固定在主轴支架上,主轴盘的边缘设有穿过主轴盘的行星轴,行星轴和主轴盘间通过推力轴承连接,行星轴的上端设有齿轮和太阳轮啮合,行星轴的下端连接所述夹紧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一:采用行星式转动系统,结合伺服电机控制的升降系统,实现了轮毂在抛光材料中公转、自转、上下往复运动相协调的打磨方式,对轮毂全面的抛光,打磨效果好。轮毂在研磨桶中抛光,控制简单。

  [0007]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二:伺服电机控制轮毂上下进给,速度和位置都比较精确,打磨效率高。

  [0008]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三:研磨桶底部加上震动系统,打磨料在震动状态下比较蓬松,轮毂进给省力,震动同时辅助提高研磨效果。

  [0009]作为优选,升降系统包括立柱和横臂交接处设有竖直向的滑轨,横臂上设有引导升降杆,横臂的升降运动受伺服电机控制。

  [0010]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系统选用单轴伺服驱动器,带有一个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额定功率为3.5 kffo相比于液压的升降系统,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可操作性强,控制精确。

  [0011]作为优选,震动系统包括连接在底座前端的震动支架,所述震动支架的四个角上设有弹簧和研磨桶底部连接,震动支架中间设有震动电机。

  [0012]作为优选,研磨桶侧面设有排液口。

  [0013]作为优选,夹紧装置包括盘形壳体,壳体下端设有卡爪,壳体内设有电磁阀,卡爪通过电磁阀气动控制。

  [0014]本实用新型伺服电机驱动的升降系统、行星轮系的转动系统、启动夹紧装置、震动系统均可集成于PLC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控制方便。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对轮毂的表面光整比较全面高效,而且全系统控制简单、自动化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8]图3是行星轮系的转动系统的剖视图。

  [0019]图中:底座1、立柱2、横臂3、伺服电机41、滑轨42、引导升降杆43、轮毂5、夹紧装置6、震动电机71、震动支架72、弹簧73、研磨桶8、排液口 81、驱动电机91、减速机92、主轴93、主轴支架931、主轴盘94、太阳轮95、太阳轮螺栓951、行星轴96、齿轮9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1]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轮毂光饰机,包括梯形的底座1,底座I前方延伸有两个底脚。底座I上设有立柱2,立柱2横向设置有横臂3。横臂3上设有伺服电机41控制的升降系统,横臂3上还设有行星轮系的转动系统,底座I前端两个底脚上设有震动电机71控制的震动系统,震动系统上方设有研磨桶8。研磨桶8侧面设有排液口 81。

  [0022]如图3所示,行星轮系的转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91、减速机92、主轴93,主轴93下端设有主轴盘94,主轴盘94上方设有固定的太阳轮95。太阳轮95中间为供主轴穿过的通孔,太阳轮95通过太阳轮螺栓951固定在主轴支架931上。主轴盘94的边缘设有穿过主轴盘的行星轴96,行星轴96和主轴盘94间通过推力轴承连接,行星轴96的上端设有齿轮97和太阳轮95啮合,行星轴96的下端连接夹紧装置6,夹紧装置6夹持有轮毂5。夹紧装置6包括盘形壳体,壳体下端设有卡爪,壳体内设有电磁阀,卡爪通过电磁阀气动控制。

  [0023]升降系统包括立柱2和横臂3交接处设有竖直向的滑轨42,横臂3上设有引导升降杆43,横臂3的升降运动受伺服电机41控制。伺服控制系统选用单轴伺服驱动器,带有一个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额定功率为3.5 kW。

  [0024]震动系统包括连接在底座I前端的震动支架72,震动支架72的四个角上设有弹簧73和研磨桶8底部连接,震动支架72中间设有震动电机71。

  [0025]工作过程:将待加工的轮毂安装到夹紧装置上,研磨桶内放置研磨料。启动驱动电机,使得转动系统带动轮毂旋转,即轮毂公转和自转同步进行。此处,主轴旋转带动主轴盘旋转,行星轴受推力轴承作用,跟随主轴盘实现公转。行星轴在公转时,由于行星轴上设有齿轮,并且齿轮和太阳轮啮合,所以行星轴在公转时,同时自转。震动电机启动,研磨桶开始震动。伺服电机控制横臂升降,进入研磨桶内实现表面光饰。

  【主权项】

  1.一种轮毂光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底座(I)上设有立柱(2),立柱(2)横向设置横臂(3 ),横臂(3 )上设有伺服电机(41)控制的升降系统,横臂(3 )上还设有行星轮系的转动系统,转动系统底部连接夹持轮毂(5)的夹紧装置(6),底座(I)前端设有震动电机(71)控制的震动系统,震动系统上方设有研磨桶(8); 所述行星轮系的转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91)、减速机(92 )、主轴(93 ),主轴(93 )下端设有主轴盘(94),主轴盘(94)上方设有固定的太阳轮(95),所述太阳轮(95)中间为供主轴穿过的通孔,太阳轮(95)通过太阳轮螺栓(951)固定在主轴支架(931)上,主轴盘(94)的边缘设有穿过主轴盘的行星轴(96),行星轴(96)和主轴盘(94)间通过推力轴承连接,行星轴(96)的上端设有齿轮(97)和太阳轮(95)啮合,行星轴(96)的下端连接所述夹紧装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光饰机,其特征在于,升降系统包括立柱(2)和横臂(3)交接处设有竖直向的滑轨(42),横臂(3)上设有引导升降杆(43),横臂(3)的升降运动受伺服电机(41)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毂光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选用单轴伺服驱动器,带有一个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额定功率为3.5kW。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光饰机,其特征在于,震动系统包括连接在底座(I)前端的震动支架(72),所述震动支架(72)的四个角上设有弹簧(73)和研磨桶(8)底部连接,震动支架(72 )中间设有所述震动电机(7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光饰机,其特征在于,研磨桶(8)侧面设有排液口(8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光饰机,其特征在于,夹紧装置(6)包括盘形壳体,壳体下端设有卡爪,壳体内设有电磁阀,卡爪通过电磁阀气动控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毂光饰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立柱,立柱横向设置横臂,横臂上设有伺服电机控制的升降系统,横臂上还设有行星轮系的转动系统,转动系统底部连接夹持轮毂的夹紧装置,底座前端设有震动电机控制的震动系统,震动系统上方设有研磨桶;所述行星轮系的转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主轴,主轴下端设有主轴盘,主轴盘上方设有固定的太阳轮,主轴盘的边缘设有穿过主轴盘的行星轴,行星轴的上端设有齿轮和太阳轮啮合,行星轴的下端连接所述夹紧装置。本实用新型对轮毂的表面光整比较全面高效,而且全系统控制简单、自动化高。

  【IPC分类】B24B29/04

  【公开号】CN204639878

  【申请号】CN201520335780

  【发明人】嵇兴林

  【申请人】浙江湖磨抛光磨具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2日

  一种用于冷却辊的抛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冷却辊的抛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冷却辊抛磨装置是冶金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部件,在冷却辊制带过程中抛光轮主要是通过不锈钢钢丝与辊面之间的摩擦来对冷却辊表面进行抛磨,从而抛磨掉冷却辊表面在制带过程中残渣的钢渣,从而延长冷却辊的使用寿命,提高制带的合格率。

  [0003]现有的许多抛光技术设备和抛光材质不稳定导致抛光效果不是太理想。鉴于在冷却辊甩带制带过程中对于抛光轮的使用消耗很大,普通抛光轮的抛光材质根本不能满足冷却辊在高温下的制带要求,冷却辊抛光现在普遍都是采用千叶轮,由于千叶轮材质不均匀、千叶轮扇叶在运动时由于长短不一,很容易造成抛磨后的冷却辊表面的光洁度不平整,粗糙度值不均匀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冷却辊的抛磨装置,其在冷却辊的表面采用上、下抛光轮进行排管,且采用耐磨耐高温的抛磨材料,不但抛磨掉钢液残渣,保证冷却辊表面的粗糙度,而且降低成本,延长了冷却辊的使用寿命。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冷却辊的抛磨装置,包括上、下两个抛光轮及传动机构,所述上抛光轮包括上套筒及套装在所述上套筒外部的上刷辊,所述下抛光轮包括下套筒及套装在所述下套筒外部的下刷辊,所述上、下抛光轮在所述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同向旋转,所述刷棍采用直径为0.03?0.5mm的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冷却辊表面采用上、下抛光轮进行抛磨,采用采用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作为抛磨材料,既能够抛磨掉冷却辊表面的钢液残渣,保证了所制带材表面不会因为钢液的存在而产生气孔,又能够保证冷却辊表面的粗糙度值,从而使所制带材的表面光滑整洁,达到延长冷却辊的使用寿命,节省成本的目的。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轮、定位导向轮、上传动轴及下传动轴,所述定位导向轮安装在所述上传动轴与下传动轴之间,所述上套筒固定套装在上传动轴上,所述下套筒固定套装在下传动轴上,所述主传动轮、上传动轴、定位导向轮及下传动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传动机构可以通过电机提供动力,主传动轮在电机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上下抛光轮转动对冷却辊的表面进行抛磨;定位导向轮目的是调整皮带的方向,使得上下抛光轮在电机作用下同向旋转,可根据调整电机的转速及转向来实现不同的抛磨效果。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刷棍采用直径为0.03?0.2mm的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抛光轮采用抛磨材料比较细腻,粗糙度较低的抛磨钢丝对冷却辊表面进行抛磨,及时抛磨掉冷却辊表面的钢液残渣保证冷却辊表面整洁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刷辊采用直径为0.2?0.5mm的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下层采用抛磨材料比较粗糙,抛磨材质力度比较大的抛磨钢丝,可抛磨掉冷却辊表面的杂质,同时还能满足冷却辊在制带过程中对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套筒采用硬质塑料。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上、下刷辊支撑强度的同时,减轻了抛磨装置的重量,降低其成本。

  [0016]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刷辊可采用千叶轮,而所述下刷辊采用直径为0.03?0.5mm的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千叶轮可快速抛磨掉冷却辊表面的钢液残渣保证冷却辊表面整洁度;而下刷辊除了上述可以去除钢液残渣也还可以满足冷却辊表面的粗糙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抛光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上抛光轮;2、下抛光轮;3、上传动轴;4、下传动轴;5、主传动轴;6、定位导向轮、皮带;8、冷却辊;9、刷辊;10、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冷却辊的抛磨装置,包括上抛光轮1、下抛光轮2及传动机构,所述上抛光轮I包括上套筒及套装在所述上套筒外部的上刷辊,所述下抛光轮包括下套筒及套装在所述下套筒外部的下刷辊,所述上、下抛光轮在所述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同向旋转,所述刷棍9采用直径为0.03?0.5mm的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抛光轮具体是在套筒的表面植有不锈钢钢丝制成。

  [0022]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轮5、定位导向轮6、上传动轴3及下传动轴4,所述定位导向轮6安装在所述上传动轴3与下传动轴4之间,所述上套筒固定套装在上传动轴3上,所述下抛光轮的套筒固定套装在下传动轴4上,所述主传动轮5、上传动轴3、定位导向轮6及下传动轴4之间通过皮带7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可以通过电机提供动力,主传动轮5在电机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上、下抛光轮转动对冷却辊的表面进行抛磨;定位导向轮6目的是调整皮带的方向,使得上下抛光轮在电机作用下同向旋转,可根据调整电机的转速及转向来实现对冷却辊不同的抛磨效果。

  [0023]所述上刷辊采用直径为0.03?0.2mm的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上抛光轮采用抛磨材料比较细腻,粗糙度较低的抛磨钢丝对冷却辊表面进行抛磨,及时抛磨掉冷却辊表面的钢液残渣保证冷却辊表面整洁度。

  [0024]所述下刷辊采用直径为0.2?0.5mm的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下层采用抛磨材料比较粗糙,抛磨材质力度比较大的抛磨钢丝,可抛磨掉冷却辊表面的杂质,同时还能满足冷却辊在制带过程中对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0025]所述套筒10采用硬质塑料。保证上、下刷辊支撑强度的同时,减轻了抛磨装置的重量,降低其成本。

  [0026]本实用新型电机启动,带动主传动轮转动,主传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上下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上下抛光轮转动对冷却辊进行抛磨,可以根据冷却辊制带过程及辊面粗糙度的要求来适时调整抛光轮的转速及转向,从而实现不同的抛光效果,达到延长冷却辊的使用寿命,节省成本的目的。

  [0027]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刷辊可采用千叶轮,而所述下刷辊采用直径为0.03?0.5mm的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千叶轮可快速抛磨掉冷却辊表面的钢液残渣保证冷却辊表面整洁度;而下刷辊除了上述可以去除钢液残渣也还可以满足冷却辊表面的粗糙度的要求。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冷却辊的抛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个抛光轮及传动机构,所述上抛光轮包括上套筒及套装在所述上套筒外部的上刷辊,所述下抛光轮包括下套筒及套装在所述下套筒外部的下刷辊,所述上、下抛光轮在所述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同向旋转,所述刷辊采用直径为0.03?0.5mm的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辊的抛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轮、定位导向轮、上传动轴及下传动轴,所述定位导向轮安装在所述上传动轴与下传动轴之间,所述上套筒固定套装在上传动轴上,所述套筒固定套装在下传动轴上,所述主传动轮、上传动轴、定位导向轮及下传动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冷却辊的抛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刷辊采用直径为0.03?0.2mm的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冷却辊的抛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刷辊采用直径为0.2?0.5mm的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冷却辊的抛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采用硬质塑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冷却辊的抛磨装置,其包括上、下两个抛光轮及传动机构,上抛光轮包括上套筒及上刷辊,下抛光轮包括下套筒及下刷辊,上、下抛光轮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同向旋转,刷辊采用直径为0.03~0.5mm的耐磨耐高温的不锈钢钢丝,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轮、定位导向轮、上传动轴及下传动轴,定位导向轮安装在上传动轴与下传动轴之间,上套筒固定套装在上传动轴上,套筒固定套装在下传动轴上,主传动轮、上传动轴、定位导向轮及下传动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抛磨掉冷却辊表面的钢液残渣,又能够保证冷却辊表面的粗糙度值,从而使所制带材的表面光滑整洁,达到延长冷却辊的使用寿命,节省成本的目的。

  【IPC分类】B24B27/00, B24B29/04

  【公开号】CN204639879

  【申请号】CN201520355332

  【发明人】唐明明, 王肇飞, 张宗宁, 张倩倩, 史戈平, 姚志强

  【申请人】烟台万隆真空冶金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8日

  一种木珠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打磨机领域,具体是一种木珠抛光机。

  【背景技术】

  [0002]对于佛珠的打磨通常是使用抛光机,现有的木珠抛光机虽然能够实现木珠的抛光,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尤其是抛光过程中,珠子的正圆问题、抛光下来的木肩不能及时清理的问题、不同木珠直径需要更换不同深度的抛光盘的问题、在抛光过程中木珠在抛光盘和压盘之间的缝隙飞溅的问题、多个木珠抛光时造成卡死损坏的问题使得打磨效果非常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珠抛光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木珠抛光机,包括电机、底盘、固定盘和竖杆,所述底盘设于电机的上方,且电机传动连接底盘,通过电机的转动,使得底盘转动;所述竖杆固定在电机的一侧,且竖杆上活动套接有连接件A和连接件B,且连接件B设于连接件A的正上方,所述连接件A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盘,且固定盘的结构为上下开口的圆筒状;通过将固定盘固定放置在底盘的上方,且固定盘与底盘留有缝隙,可以防止木珠在打磨时,四出飞溅,同时缝隙可以排渣;所述连接件A和连接件B上均设有调紧旋钮,通过调节调紧旋钮的松紧度,从而使得连接件A或连接件B围绕竖杆转动;所述连接件B的一侧连接横杆,且横杆的另一端连接压盖;所述固定盘的内壁上设有对称设置的半圆柱突起,通过半圆柱突起可以改变木珠在加工时的运动轨迹,防止木珠出现堵塞的现象;所述固定盘上设有打磨层。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磨层采用砂纸或者羊绒毛布制成。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盘采用金属或者工程塑料制成。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盘结构为圆形,压盖结构为圆形,且压盖的直径等于固定盘的直径。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造价低廉,独特的半圆凸起设计可以有效的改变木珠的运动轨迹,可以防止木珠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挤在一起的现象,避免了木珠的损坏和卡机的现象,同时也整体提高了打磨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木珠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电机、2-底盘、3-固定盘、4-连接件A、5-竖杆、6-调紧旋钮、7-连接件B、8-横杆、9-压盖、10-半圆柱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木珠抛光机,包括电机1、底盘2、固定盘3和竖杆5,所述底盘2设于电机I的上方,且电机I传动连接底盘2,通过电机I的转动,使得底盘2转动;所述竖杆5固定在电机I的一侧,且竖杆5上活动套接有连接件A4和连接件B7,且连接件B7设于连接件A4的正上方,所述连接件A4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盘3,且固定盘3的结构为上下开口的圆筒状;通过将固定盘3固定放置在底盘2的上方,且固定盘3与底盘2留有缝隙,可以防止木珠在打磨时,四出飞溅,同时缝隙可以排渣;所述连接件A4和连接件B7上均设有调紧旋钮6,通过调节调紧旋钮6的松紧度,从而使得连接件A4或连接件B7围绕竖杆5转动;所述连接件B7的一侧连接横杆8,且横杆8的另一端连接压盖9 ;所述固定盘3的内壁上设有对称设置的半圆柱突起10,通过半圆柱突起10可以改变木珠在加工时的运动轨迹,防止木珠出现堵塞的现象;所述固定盘3上设有打磨层。

  [0014]所述

  [0015]所述打磨层采用砂纸或者羊绒毛布制成。

  [0016]所述固定盘3采用金属或者工程塑料制成。

  [0017]所述底盘2结构为圆形,压盖9结构为圆形,且压盖9的直径等于固定盘3的直径。

  [00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通过调节连接件A4,将固定盘3固定放置在底盘2的上方一侧,使得固定盘3与底盘2不同心,木珠在打磨时会有一个侧向旋转加向前旋转,解决木珠椭圆的问题,此时将木珠倒在底盘2,然后调节连接件B7,将压盖9正压在固定盘3上,然后开启电机I即可。

  [001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木珠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底盘、固定盘和竖杆,所述底盘设于电机的上方,且电机传动连接底盘;所述竖杆固定在电机的一侧,且竖杆上活动套接有连接件A和连接件B,且连接件B设于连接件A的正上方,所述连接件A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盘,且固定盘的结构为上下开口的圆筒状;所述连接件A和连接件B上均设有调紧旋钮;所述连接件B的一侧连接横杆,且横杆的另一端连接压盖;所述固定盘的内壁上设有对称设置的半圆柱突起;所述固定盘上设有打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珠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层采用砂纸或者羊绒毛布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珠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采用金属或者工程塑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珠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结构为圆形,压盖结构为圆形,且压盖的直径等于固定盘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珠抛光机,包括电机、底盘、固定盘和竖杆,所述底盘设于电机的上方,且电机传动连接底盘;所述竖杆固定在电机的一侧,且竖杆上活动套接有连接件A和连接件B,且连接件B设于连接件A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造价低廉,独特的半圆凸起设计可以有效的改变木珠的运动轨迹,可以防止木珠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挤在一起的现象,避免了木珠的损坏和卡机的现象,同时也整体提高了打磨效率。

  【IPC分类】B24B29/04

  【公开号】CN204639880

  【申请号】CN201520378240

  【发明人】赵亚新

  【申请人】赵亚新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日

  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锈钢管的抛光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不锈钢管内抛光机大都为如下结构。主要包括一导轨、一置于导轨上的动力装置和架设在导轨上的夹管。动力装置具有一个配合不锈钢管旋转的旋转轴和位于旋转轴端侧的抛光面,在驱动动力装置顺沿导轨行进时旋转轴穿接在焊管内,在旋转的同时利用抛光面研磨抛光焊管内壁,以获得较为光亮的壁面。但是这种设备由于抛光面是随旋转轴以高速旋转的方向研磨焊管内壁,因此从微观来看,该抛光面会在焊管内壁,沿周径形成抛光痕,但是,在流体沿轴向流经不锈钢管时恰好与流体流向呈垂直向的抛光痕,就形成流体窜流时的阻力,使流体流速减缓。

  [0003]改进的,也有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633508,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管内抛光机,包括有一机架、一传动装置及一抛光装置。该机架可供数接管横置在上方。该传动装置具有一枢置在机架一端的主动轮、一枢置在机架另一端的从动轮,及一可驱动主动轮的伺服马达。该抛光装置具有一穿经接管且分别与主动轮、从动轮固接的钢索及一固定在钢索中间位置的抛光梭子。借此,当主动轮带动钢索左、右移动,就可以利用抛光梭子于接管内直线行进,使接管内壁产生与流体流向同方向的搪磨抛光痕。但是该类抛光机的结构复杂,利用主动轮从动轮来带动钢索,在高速情况下,抖动厉害,这样对内壁的磨削抛光效果会明显下降,而且抛光梭子没有压紧装置,在接管内运动时和管壁接触不紧密导致磨削量太小,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磨削效率高、磨痕对流体阻力小的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包括设备的底座,底座上设有夹持不锈钢管端部的旋转机构和支撑在不锈钢管底部的钢管支撑机构,底座上还设有螺杆进给装置,所述螺杆进给装置包括螺杆、螺杆电机和位移套管,所述螺杆末端设有螺杆支撑座,螺杆平行设置在待抛光不锈钢管侧面,所述位移套管套接在螺杆上,位移套管侧向连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伸入不锈钢管管内的抛光杆。

  [0007]本实用新型中:

  [0008]1、采用螺杆进给移动抛光杆,螺杆进给装置和不锈钢管旋转机构相分离,结构稳定,钢管位移抛光稳定;

  [0009]2、螺杆旋转时,位移套管因为连着抛光杆,不能跟随螺杆方向旋转,使得位移套管向螺杆前进方向反向移动,实现抛光杆的移动,此时,抛光杆作为抵抗旋转受力部件,必有和不锈钢管紧密接触面,该接触面即为抛光接触部,紧压状态下,抛光磨削量大,效率高;

  [0010]3、该抛光结构,抛光杆一次进给抛光不锈钢管所有部位,无需换方向,操作方便。

  [0011]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三爪卡盘,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连接三爪卡盘转动。

  [0012]作为优选,所述钢管支撑机构包括若干个连接在底座上的钢管支撑座,钢管支撑座上设有承接不锈钢管的鞍形面,鞍形面上设有可转动的滚轮。考虑到不锈钢管较长,较重,在不锈钢管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底座承重。

  [0013]作为优选,所述抛光杆长度长于不锈钢管。一次进给,抛光完成。

  [0014]作为优选,所述螺杆长度长于不锈钢管,螺杆在不锈钢管轴向距离上错开分布。缩短螺杆长度,节省成本和重量。

  [0015]作为优选,放置螺杆的底座侧边设有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对应螺杆的首末两端各设一个。限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抛光位置,使得抛光杆处于正常抛光区域。抛光杆离开不锈钢管会发生安全事故。

  [0016]作为优选,所述螺杆支撑座连接在底座上,螺杆支撑座上端面为鞍形面。

  [0017]作为优选,螺杆外设有保护罩,保护罩一端铰接在底座上,保护罩另一端设有供连接杆移动的向下开口的长槽。隔离灰尘和抛光铁肩,起保护作用。

  [0018]作为优选,沿不锈钢管轴向设置的钢管支撑座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不锈钢管中间部位和不锈钢管另一端部。

  [0019]作为优选,连接杆和抛光杆之间设有增强连接强度的同心的套管连接块作为连接装置。抛光杆受转动作用力和不锈钢管摩擦,由于其本身长度较长,连接处易不牢固或者滑脱,同心的套管连接块增强连接强度,防止连接滑脱产生安全事故。

  [002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螺杆进给方式,抛光作业过程中不锈钢管和抛光设备接触稳定,抛光效果好、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钢管支撑座的截面视图。

  [0023]图中:底座1、螺杆21、螺杆电机22、位移套管23、螺杆支撑座24、连接杆3、抛光杆4、驱动电机51、三爪卡盘52、钢管支撑座61、滚轮62、限位传感器7、套管连接块8、不锈钢管9。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5]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包括设备的底座1,底座I上设有夹持不锈钢管9端部的旋转机构和支撑在不锈钢管9底部的钢管支撑机构。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51和三爪卡盘52,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连接三爪卡盘52转动,三爪卡盘52卡住不锈钢管9 一端。钢管支撑机构包括两个连接在底座I上的钢管支撑座61,两个钢管支撑座61沿不锈钢管轴向分别设置在不锈钢管的中间部位和不锈钢管另一端部。钢管支撑座61上设有承接不锈钢管9的鞍形面,鞍形面上设有可转动的滚轮62,如图2所示。

  [0026]底座I上还设有螺杆进给装置,螺杆进给装置包括螺杆21、螺杆电机22和位移套管23。螺杆21末端设有螺杆支撑座24,螺杆支撑座24连接在底座I上,螺杆支撑座上端面为鞍形面。螺杆21平行设置在待抛光的不锈钢管侧面,螺杆21长度长于不锈钢管,螺杆21在不锈钢管轴向距离上错开分布。位移套管23套接在螺杆21上,位移套管23侧向连有连接杆3,连接杆3另一端连接有伸入不锈钢管管内的抛光杆4。连接杆3和抛光杆4之间设有增强连接强度的同心的套管连接块8作为连接装置。抛光杆4长度长于不锈钢管。

  [0027]放置螺杆的底座I侧边设有限位传感器7,所述限位传感器7对应螺杆的首末两端各设一个。螺杆21外设有保护罩,保护罩一端铰接在底座上,保护罩另一端设有供连接杆移动的向下开口的长槽。保护罩没有在图中画出。

  [0028]主要操作为将不锈钢管9夹持在三爪卡盘52上,抛光杆一小段伸入不锈钢管内。然后通过驱动电机实现不锈钢管自转。然后螺杆电机转动,抛光杆前进打磨不锈钢管内孔。位移套管23至限位传感器处,螺杆电机反向转动,抛光杆又循序退出,至另一个限位传感器处,实现一个来回,完成抛光。

  【主权项】

  1.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的底座(1),底座(I)上设有夹持不锈钢管端部的旋转机构和支撑在不锈钢管底部的钢管支撑机构,底座(I)上还设有螺杆进给装置,所述螺杆进给装置包括螺杆(21)、螺杆电机(22)和位移套管(23),所述螺杆(21)末端设有螺杆支撑座(24),螺杆(21)平行设置在待抛光的不锈钢管侧面,所述位移套管(23)套接在螺杆(21)上,位移套管(23)侧向连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 )另一端连接有伸入不锈钢管管内的抛光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51)和三爪卡盘(52),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连接三爪卡盘(52)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支撑机构包括若干个连接在底座(I)上的钢管支撑座(61 ),钢管支撑座(61)上设有承接不锈钢管的鞍形面,鞍形面上设有可转动的滚轮(6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杆(4)长度长于不锈钢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1)长度长于不锈钢管,螺杆(21)在不锈钢管轴向距离上错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放置螺杆的底座(I)侧边设有限位传感器(7),所述限位传感器(7)对应螺杆的首末两端各设一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支撑座(24)连接在底座(I)上,螺杆支撑座上端面为鞍形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螺杆(21)外设有保护罩,保护罩一端铰接在底座上,保护罩另一端设有供连接杆移动的向下开口的长槽。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沿不锈钢管轴向设置的钢管支撑座(61)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不锈钢管中间部位和不锈钢管另一端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连接杆(3)和抛光杆(4)之间设有增强连接强度的同心的套管连接块(8)作为连接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内孔抛光设备,包括设备的底座,底座上设有夹持不锈钢管端部的旋转机构和支撑在不锈钢管底部的钢管支撑机构,底座上还设有螺杆进给装置,所述螺杆进给装置包括螺杆、螺杆电机和位移套管,所述螺杆末端设有螺杆支撑座,螺杆平行设置在待抛光不锈钢管侧面,所述位移套管套接在螺杆上,位移套管侧向连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伸入不锈钢管管内的抛光杆。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杆进给方式,抛光作业过程中不锈钢管和抛光设备接触稳定,抛光效果好、效率高。

  【IPC分类】B24B47/12, B24B29/08, B24B47/20, B24B41/06

  【公开号】CN204639881

  【申请号】CN201520097279

  【发明人】唐鲸华

  【申请人】安吉中元管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1日

  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抛光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由于不锈钢管其圆形的截面结构,传统的抛光机器无法进行抛光作业。现有的抛光设备也大都存在抛光不全面,轴向运动和旋转结合不稳定等问题。

  [0003]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79920.2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管的抛光装置,它包括抛光轮、电机、穿孔和转轴;电机上安装有四个转轴,四个转轴在电机上的连接位置的中心点设有供不锈钢管穿过的穿孔;每个转轴上的安装有至少2个抛光轮,抛光轮围成正方形且互相之间存有间隔。虽然该装置结构简单、电能损耗小,但是其抛光轮围成正方形的结构对圆形不锈钢管的抛光还是会存在遗漏之处,而且其抛光方式容易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深度划痕。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锈钢管抛光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抛光全面且抛光作业时进给稳定的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包括设备的底座,底座上设有夹持不锈钢管端部的旋转机构和夹持不锈钢管另一端部的钢管支撑机构,底座上还设有螺杆进给装置,所述螺杆进给装置包括螺杆、螺杆电机和位移套管,所述螺杆末端设有螺杆支撑座,螺杆平行设置在待抛光不锈钢管侧面,所述位移套管套接在螺杆上,位移套管侧向连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抛光套环,所述抛光套环为中空环形结构,抛光套环内层设有抛光清洁材料。

  [0007]本实用新型中:

  [0008]1、采用螺杆进给移动抛光套环,螺杆进给装置和不锈钢管旋转机构相分离,结构稳定,钢管位移抛光稳定;

  [0009]2、螺杆旋转时,位移套管因为连着抛光套环,不能跟随螺杆方向旋转,使得位移套管向螺杆前进方向反向移动,实现抛光套环的移动,此时,抛光套环作为抵抗旋转受力部件,必有和不锈钢管紧密接触面,该接触面即为抛光接触部,紧压状态下,抛光磨削量大,效率尚;

  [0010]3、由上述第二点可知,抛光套环内径无需和不锈钢管大小紧密配合,抛光套环内径可适当大些,用于抛光不同直径的不锈钢管;

  [0011]4、该抛光结构,抛光套环材料面积占比远小于不锈钢管,节约材料。

  [0012]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端三爪卡盘,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连接驱动端三爪卡盘转动。

  [0013]作为优选,所述钢管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可活动调节的钢管支撑座和卡接不锈钢管的支撑端三爪卡盘,支撑端三爪卡盘转动连接钢管支撑座,钢管支撑座通过滑轨沿不锈钢管轴向可调节移动。可移动的钢管支撑座便于安装和拆卸不锈钢管。

  [0014]作为优选,放置不锈钢管的底座侧边设有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对应不锈钢管的首末两端各设一个。限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抛光位置,使得抛光套环处于正常抛光区域,不和端部碰撞。

  [0015]作为优选,底座上螺杆进给装置所在区域和不锈钢管抛光区之间设有分隔板相隔离,分隔板中间设有容纳所述连接杆移动通过的腰形槽。防止抛光时飞溅物溅至螺杆,损坏螺杆牙纹。

  [0016]作为优选,底座上设有隔离罩,所述隔离罩设置为由分隔板向两边打开结构。隔离灰尘和抛光铁肩,起保护作用。

  [0017]作为优选,所述螺杆支撑座连接在底座上,螺杆支撑座上端面为鞍形支撑面。

  [00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螺杆进给方式,抛光作业过程中不锈钢管和抛光设备接触稳定,抛光效果好、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底座1、螺杆21、螺杆电机22、位移套管23、螺杆支撑座24、连接杆3、抛光套环4、驱动电机51、驱动端三爪卡盘52、钢管支撑座61、支撑端三爪卡盘62、滑轨63、限位传感器7、分隔板8、不锈钢管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2]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包括设备的底座1,底座I上设有夹持不锈钢管9端部的旋转机构和夹持不锈钢管9另一端部的钢管支撑机构。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51和驱动端三爪卡盘52,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连接驱动端三爪卡盘52转动。钢管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可活动调节的钢管支撑座61和卡接不锈钢管9的支撑端三爪卡盘62,支撑端三爪卡盘62转动连接钢管支撑座61,钢管支撑座61通过滑轨63沿不锈钢管轴向可调节移动。

  [0023]底座I上还设有螺杆进给装置,螺杆进给装置包括螺杆21、螺杆电机22和位移套管23。螺杆21末端设有螺杆支撑座24,螺杆支撑座24连接在底座上,螺杆支撑座24上端面为鞍形支撑面。螺杆21平行设置在待抛光的不锈钢管侧面。位移套管23套接在螺杆21上,位移套管23侧向连有连接杆3,连接杆3另一端连接抛光套环4,抛光套环4为中空环形结构,抛光套环4内层设有抛光清洁材料。

  [0024]放置不锈钢管的底座I侧边设有限位传感器7,限位传感器7对应不锈钢管的首末两端各设一个。底座I上螺杆进给装置所在区域和不锈钢管抛光区之间设有分隔板8相隔离,分隔板8中间设有容纳连接杆3移动通过的腰形槽。底座上设有隔离罩,隔离罩设置为由分隔板向两边打开结构,图中没有画出。

  [0025]操作时,不锈钢管9 一端卡接在驱动端三爪卡盘52上,不锈钢管9另一端卡接在支撑端三爪卡盘62上,支撑端三爪卡盘62通过钢管支撑座61沿滑轨63调节距离。不锈钢管穿过抛光套环4。驱动电机51启动使得不锈钢管9自转。螺杆转动,使得抛光套环4和不锈钢管9紧密接触摩擦,并在不锈钢管上滑动。抛光套环4前进至限位传感器7处时,螺杆电机22驱动螺杆21反向转动,实现不锈钢管的表面抛光。

  【主权项】

  1.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的底座(I),底座(I)上设有夹持不锈钢管端部的旋转机构和夹持不锈钢管另一端部的钢管支撑机构,底座上还设有螺杆进给装置,所述螺杆进给装置包括螺杆(21)、螺杆电机(22)和位移套管(23),所述螺杆(21)末端设有螺杆支撑座(24),螺杆(21)平行设置在待抛光的不锈钢管侧面,所述位移套管(23 )套接在螺杆(21)上,位移套管(23 )侧向连有连接杆(3 ),所述连接杆(3 )另一端连接抛光套环(4),所述抛光套环(4)为中空环形结构,抛光套环(4)内层设有抛光清洁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51)和驱动端三爪卡盘(52),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连接驱动端三爪卡盘(52 )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可活动调节的钢管支撑座(61)和卡接不锈钢管的支撑端三爪卡盘(62),支撑端三爪卡盘(62)转动连接钢管支撑座(61),钢管支撑座(61)通过滑轨(63)沿不锈钢管轴向可调节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放置不锈钢管的底座(I)侧边设有限位传感器(7),所述限位传感器(7)对应不锈钢管的首末两端各设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底座(I)上螺杆进给装置所在区域和不锈钢管抛光区之间设有分隔板(8)相隔离,分隔板(8)中间设有容纳所述连接杆(3)移动通过的腰形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有隔离罩,所述隔离罩设置为由分隔板向两边打开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支撑座(24)连接在底座上,螺杆支撑座(24)上端面为鞍形支撑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进给式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包括设备的底座,底座上设有夹持不锈钢管端部的旋转机构和夹持不锈钢管另一端部的钢管支撑机构,底座上还设有螺杆进给装置,所述螺杆进给装置包括螺杆、螺杆电机和位移套管,所述螺杆末端设有螺杆支撑座,螺杆平行设置在待抛光不锈钢管侧面,所述位移套管套接在螺杆上,位移套管侧向连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抛光套环,所述抛光套环为中空环形结构,抛光套环内层设有抛光清洁材料。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杆进给方式,抛光作业过程中不锈钢管和抛光设备接触稳定,抛光效果好、效率高。

  【IPC分类】B24B29/08, B24B41/06

  【公开号】CN204639882

  【申请号】CN201520097280

  【发明人】唐鲸华

  【申请人】安吉中元管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1日

  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材料的抛光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由于不锈钢管其圆形的截面结构,传统的抛光机器无法进行抛光作业。现有的抛光设备也大都存在抛光不全面,轴向运动和旋转结合不稳定等问题。

  [0003]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79920.2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管的抛光装置,它包括抛光轮、电机、穿孔和转轴;电机上安装有四个转轴,四个转轴在电机上的连接位置的中心点设有供不锈钢管穿过的穿孔;每个转轴上的安装有至少2个抛光轮,抛光轮围成正方形且互相之间存有间隔。虽然该装置结构简单、电能损耗小,但是其抛光轮围成正方形的结构对圆形不锈钢管的抛光还是会存在遗漏之处,而且其抛光方式容易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深度划痕。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圆形的不锈钢管抛光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抛光全面、轴向进给稳定的不锈钢管抛光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包括设备的底座,底座上设有夹持不锈钢管端部的旋转机构和夹持不锈钢管另一端部的钢管支撑机构,底座上沿不锈钢管轴向还滑动连接有抛光部件,所述抛光部件包括进给底座和连接在进给底座上通过马达实现自转的左抛光轮、右抛光轮、上抛光轮、下抛光轮,左抛光轮和右抛光轮分别夹持在不锈钢管的左右两侧,上抛光轮和下抛光轮分别夹持在不锈钢管的上下两侧,左抛光轮、右抛光轮、上抛光轮和下抛光轮均设有相同结构的调节其与不锈钢管距离的位移结构。

  [0007]本实用新型左抛光轮、右抛光轮成对设置,上抛光轮、下抛光轮成对设置,通过四个抛光轮的自转,实现其与不锈钢管间的摩擦抛光。同时进给底座沿不锈钢管轴向运动,实现不锈钢管轴向上的相对摩擦,抛光比较全面,不锈钢管自转和抛光轮轴向运动的驱动结构分离设置,运动结构稳定。抛光轮通过位移结构,可以紧贴不锈钢光,抛光效率高,同时可移动又方便不锈钢管的放入和取出。

  [0008]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端三爪卡盘,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连接驱动端三爪卡盘转动。

  [0009]作为优选,钢管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可活动调节的钢管支撑座和卡接不锈钢管的支撑端三爪卡盘,支撑端三爪卡盘转动连接钢管支撑座,钢管支撑座通过滑轨沿不锈钢管轴向可调节移动。可移动的钢管支撑座便于安装和拆卸不锈钢管。

  [0010]作为优选,所述进给底座和底座间设置进给轨道,进给底座上设有走轮,走轮通过设置的进给电机驱动。

  [0011]作为优选,左抛光轮和马达间的传动轴上套接有连接轴套,连接轴套外设有与其垂直的位移杆,位移杆设置在进给底座上的卡槽结构内,卡槽结构侧边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固定螺杆,位移杆、卡槽结构和固定螺杆构成左抛光轮的位移结构,右抛光轮、上抛光轮、下抛光轮的位移结构和左抛光轮相同。

  [0012]作为优选,左抛光轮、右抛光轮、上抛光轮、下抛光轮的轮侧面为弧形凹进形状。弧形凹进的轮侧面有利于和不锈钢管贴合,提高抛光质量。

  [0013]作为优选,放置不锈钢管的底座侧边设有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对应不锈钢管的首末两端各设一个。限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抛光位置,使得进给底座处于正常抛光区域,不和端部碰撞。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对不锈钢管的抛光面积全面,抛光质量好,抛光作业过程中轴向进给稳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左抛光轮及其位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底座1、进给底座21、进给轨道22、左抛光轮31、右抛光轮32、上抛光轮33、下抛光轮34、驱动电机41、驱动端三爪卡盘42、钢管支撑座51、支撑端三爪卡盘52、滑轨53、限位传感器6、马达311、卡槽结构312、固定螺杆3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9]如图1、图2所不的实施例中,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包括设备的底座1,底座I上设有夹持不锈钢管端部的旋转机构和夹持不锈钢管另一端部的钢管支撑机构。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1和驱动端三爪卡盘42,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连接驱动端三爪卡盘42转动。钢管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在底座I上的可活动调节的钢管支撑座51和卡接不锈钢管的支撑端三爪卡盘52,支撑端三爪卡盘52转动连接钢管支撑座51,钢管支撑座51通过滑轨53沿不锈钢管轴向可调节移动。

  [0020]底座I上沿不锈钢管轴向还滑动连接有抛光部件,抛光部件包括进给底座21和连接在进给底座上通过马达实现自转的左抛光轮31、右抛光轮32、上抛光轮33、下抛光轮34。进给底座21和底座I间设置进给轨道22,进给底座21上设有走轮,走轮通过设置的进给电机驱动。左抛光轮31和右抛光轮32分别夹持在不锈钢管的左右两侧,上抛光轮33和下抛光轮34分别夹持在不锈钢管的上下两侧,左抛光轮31、右抛光轮32、上抛光轮33和下抛光轮34均设有相同结构的调节其与不锈钢管距离的位移结构。位移结构以左抛光轮31为例,如图2所示,左抛光轮31和驱动其转动的马达311间的传动轴上套接有连接轴套,连接轴套外设有与其垂直的位移杆,位移杆设置在进给底座上的卡槽结构312内,卡槽结构312侧边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固定螺杆313,固定螺杆313可以将位移杆和卡槽间夹紧,右抛光轮32、上抛光轮33、下抛光轮34的位移结构和左抛光轮相同。左抛光轮31、右抛光轮32、上抛光轮33、下抛光轮34的轮侧面为弧形凹进形状。放置不锈钢管的底座I侧边设有限位传感器6,限位传感器6对应不锈钢管的首末两端各设一个。

  【主权项】

  1.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的底座(I ),底座(I)上设有夹持不锈钢管端部的旋转机构和夹持不锈钢管另一端部的钢管支撑机构,底座(I)上沿不锈钢管轴向还滑动连接有抛光部件,所述抛光部件包括进给底座(21)和连接在进给底座上通过马达实现自转的左抛光轮(31)、右抛光轮(32 )、上抛光轮(33 )、下抛光轮(34 ),左抛光轮(31)和右抛光轮(32)分别夹持在不锈钢管的左右两侧,上抛光轮(33)和下抛光轮(34)分别夹持在不锈钢管的上下两侧,左抛光轮(31)、右抛光轮(32)、上抛光轮(33)和下抛光轮(34)均设有相同结构的调节其与不锈钢管距离的位移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1)和驱动端三爪卡盘(42),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连接驱动端三爪卡盘(42)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钢管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在底座(I)上的可活动调节的钢管支撑座(51)和卡接不锈钢管的支撑端三爪卡盘(52),支撑端三爪卡盘(52)转动连接钢管支撑座(51 ),钢管支撑座(51)通过滑轨(53)沿不锈钢管轴向可调节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底座(21)和底座(I)间设置进给轨道(22 ),进给底座(21)上设有走轮,走轮通过设置的进给电机驱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左抛光轮(31)和驱动其转动的马达(311)间的传动轴上套接有连接轴套,连接轴套外设有与其垂直的位移杆,位移杆设置在进给底座上的卡槽结构(312)内,卡槽结构(312)侧边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固定螺杆(313),位移杆、卡槽结构(312 )和固定螺杆(313)构成左抛光轮的位移结构,右抛光轮(32)、上抛光轮(33)、下抛光轮(34)的位移结构和左抛光轮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左抛光轮(31)、右抛光轮(32)、上抛光轮(33)、下抛光轮(34)的轮侧面为弧形凹进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放置不锈钢管的底座(I)侧边设有限位传感器(6 ),所述限位传感器(6 )对应不锈钢管的首末两端各设一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包括设备的底座,底座上设有夹持不锈钢管端部的旋转机构和夹持不锈钢管另一端部的钢管支撑机构,底座上沿不锈钢管轴向还滑动连接有抛光部件,所述抛光部件包括进给底座和连接在进给底座上通过马达实现自转的左抛光轮、右抛光轮、上抛光轮、下抛光轮,左抛光轮和右抛光轮分别夹持在不锈钢管的左右两侧,上抛光轮和下抛光轮分别夹持在不锈钢管的上下两侧,左抛光轮、右抛光轮、上抛光轮和下抛光轮均设有相同结构的调节其与不锈钢管距离的位移结构。本实用新型对不锈钢管的抛光面积全面,抛光质量好,抛光作业过程中轴向进给稳定。

  【IPC分类】B24B29/08, B24B47/12, B24B41/06, B24B47/20

  【公开号】CN204639883

  【申请号】CN201520097647

  【发明人】唐鲸华

  【申请人】安吉中元管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1日

  一种不锈钢管外壁抛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抛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绣钢管外壁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对钢管的抛光工艺不仅提高钢管的美观,而且可减小腐蚀生锈从而延长钢管的使用寿命,目前对钢管抛光的工艺中多是固定轮与抛光轮一一对应,或者两个抛光轮一一对应对一根钢管进行抛光并牵引钢管发生为位移,相同时间下的加工效益比较低;钢管抛光过程中产生一些废渣堆积在导向轨上,量多时影响钢管的转动,也容易对钢管产生刮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绣钢管外壁抛光装置,可实现一次性对两根钢管进行抛光,大大提高了加工速率,同时在可移动导向轨之间设有废渣收集器,能够及时清理废渣,清洁生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管外壁抛光装置,包括机架、电机、减速机、固定轮、抛光轮、导向轨,所述电机通过三角带带动抛光轮转动,所述电机与所述抛光轮之间连接有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轮,抛光轮与固定轮之间设有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位于抛光轮与固定轮的两侧,左右导向轨之间设有废渣槽,所述机架顶面上设有滑槽,所述导向轨可沿滑槽移动。

  [0005]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底部设有延伸柄,所述延伸柄宽度与所述滑槽宽度相等。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顶部设有弧形导向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深度小于导向槽半径。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抛光轮的轴向相同。

  [0009]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0010]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抛光轮两侧设有两个固定轮,可实现一次性对两根钢管进行相反方向的抛光,大大提高了加工速率;

  [0011]2、在可移动导向轨之间设有废渣收集器,能够及时清理废渣,避免影响钢管的转动,避免废渣堆积刮伤钢管。

  [0012]3、导向轨上设有弧形导向槽便于对钢管进行定位,也可减小与导向槽内壁的转动摩擦,同时导向轨顶部设有滚轮,进一步减小了转动摩擦对钢管抛光速率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0016]其中:1.机架、2.底板、3.电机支撑座、4.电机、5.三角带、6.减速机、7.转动轴、8.固定轮、9.抛光轮、10.导向轨、101.导向槽、102.延伸柄、11.固定座、12.滚轮、13.废渣槽、14.滑槽、15.减速机支撑座、16.固定轮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18]如图1、图2、图3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锈钢管外壁抛光装置,包括机架11、电机4、减速机6、固定轮8、抛光轮9、导向轨10,机架I中空,所述电机4位于机架I的底板2上,并固定在电机支撑座3上,所述电机4与所述抛光轮9之间连接有减速机6,所述抛光轮9与所述减速机6位于机架I顶板上,并分别固定在固定轮支撑座16和减速机支撑座15上,使得固定轮8与抛光轮9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电机4通过三角带6带动转动轴7转动,所述抛光轮9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轮8,抛光轮9与固定轮8之间设有导向轨1,所述导向轨10位于抛光轮9与固定轮8的两侧,左、右导向轨10之间设有废渣槽13,所述机架I顶面上设有滑槽14,所述导向轨10可沿滑槽14移动。

  [001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10底部设有延伸柄102,所述延伸柄102宽度与所述滑槽14宽度相等。

  [0020]为了便于对钢管进行定位,也可减小与导向槽101内壁的转动摩擦,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10顶部设有弧形导向槽101。

  [0021]为了不影响钢管与抛光轮9和固定轮8的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101深度小于导向槽101半径。

  [0022]为了进一步减小钢管的转动摩擦对钢管转速的影响,所述导向轨10上设有固定座11,所述固定座11中间设有滚轮12,所述滚轮12与所述抛光轮9的轴向相同,当抛光轮9对钢管进行抛光并带动钢管转动时,滚轮12可同时促进钢管的转动,提高抛光效率。

  [002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不锈钢管外壁抛光装置,包括机架(1)、电机(4)、减速机(6)、固定轮(8)、抛光轮(9)、导向轨(10),所述电机(4)通过三角带(5)带动抛光轮(9)转动,所述电机⑷与所述抛光轮(9)之间连接有减速机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轮(9)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轮(8),抛光轮(9)与固定轮⑶之间设有导向轨(10),所述导向轨(10)位于抛光轮(9)与固定轮(8)的两侧,左右导向轨(10)之间设有废渣槽(13),所述机架顶面上设有滑槽(14),所述导向轨(10)可沿滑槽(14)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管外壁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10)底部设有延伸柄(101),所述延伸柄(101)宽度与所述滑槽(14)宽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管外壁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10)顶部设有弧形导向槽(1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锈钢管外壁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02)的深度小于导向槽(102)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管外壁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10)上设有滚轮(12),所述滚轮(12)与抛光轮(9)轴向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锈钢管外壁抛光装置,包括机架、电机、减速机、固定轮、抛光轮、导向轨,所述电机通过三角带带动抛光轮转动,所述电机与所述抛光轮之间连接有减速机,所述抛光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轮,抛光轮与固定轮之间设有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位于抛光轮与固定轮的两侧,左右导向轨之间设有废渣槽,所述机架顶面上设有滑槽,所述导向轨可沿滑槽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用一个抛光轮可同时对两个钢管进行相反方向的抛光,提高了工作效率。

  【IPC分类】B24B29/08, B24B41/06, B24B55/06

  【公开号】CN204639884

  【申请号】CN201520135060

  【发明人】吴利锋, 解欣

  【申请人】天津杰锋钢管工贸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0日

  一种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凡是两端开口并具有中空的断面,而且其长度与断面周长之比较大的钢材,都可以称为钢管,当长度与断面周长之比较小时,可称为管段或管形配件,它们都属于管材产品的范畴,其中不锈钢钢管是一种中空的长条圆形钢材,主要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医疗、食品、轻工、机械仪表等工业输送管道以及机械结构部件等。另外,在折弯、抗扭强度相同时,重量较轻,所以也广泛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和工程结构,也常用作生产各种常规武器、枪管、炮弹等。不锈钢管按生产方式分为无缝管和焊管两大类,无缝钢管又可分为热轧管,冷轧管、冷拔管和挤压管等,冷拔、冷轧是钢管的二次加工;焊管分为直缝焊管和螺旋焊管等,不管采用哪种成型工艺,不锈钢管在成型后均需要对其外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为此也出现了系列对不锈钢管进行抛光的设备。

  [0003]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200820186686.8)公开了一种钢管用抛光机,其包括:主电机,主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用于夹住钢管端部的三爪卡盘;三爪卡盘的前端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用于打磨钢管的砂轮机组,工作时,三爪卡盘夹住钢管的末端部并在主电机的作用下,使钢管自转;所述的一对砂轮机组的砂轮向内旋转并对钢管外壁进行打磨抛光,同时在砂轮的牵引下钢管向前发生位移,从而确保了钢管表面抛光的均匀性;在对钢管抛光接近一半时,将钢管掉头装夹好,继续打磨抛光,从而完成对整个钢管的打磨抛光,该抛光机需要通过主电机驱动钢管转动,同时小车需要移动实现钢管的轴向移动,不但自动化程度低,且需要多个动力源,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本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能够在抛光时驱动不锈钢管自动转动并沿轴向移动,自动化程度高。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抛光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不锈钢管沿轴向通过的送料通道,所述机架在送料通道的一侧沿送料通道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抛光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驱动轴和若干驱动轮,所述机架在送料通道另一侧沿送料通道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若干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上述驱动轮固连在转动轴的一端,且驱动轮轮面与抛光轮轮面相对,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且驱动轴轴向与送料通道长度方向相平行,上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均与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机架与调节板之间设有能够调节转动轴轴向与驱动轴轴向之间夹角的调节件。

  [0006]抛光轮沿送料通道长度方向均匀排列,每个抛光轮均与一个动力电机相联接,驱动轮的数量与抛光轮数量一致,且相对设置,不锈钢管由送料通道的一端进入,不锈钢管的侧壁预先与端部的驱动轮轮面相抵靠,由于在调节件调节后,转动轴处于倾斜状态,且转动轴朝向输送方向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因此在驱动轮转动时,驱动轮的轮面与不锈钢管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分别产生向下的切向分力和沿不锈钢管轴向的轴向分力,上述的切向分力能够驱动不锈钢管自动转动,从而使得抛光轮能够对不锈钢管的一周进行循环抛光,而轴向分力则能够推动不锈钢管沿轴向移动,使得不锈钢管逐渐进入送料通道并与其他驱动轮相抵靠,最终整个不锈钢管通过送料通道,当然通过调节件能够调节转动轴的倾斜角度,即调节切向分力和轴向分力的大小,以调节不锈钢管的转动速度和移动速度,从而使得该驱动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不锈钢管的不同抛光需求,同时在抛光过程中,一个驱动轮与一个抛光轮相对,即不锈钢管一侧在抛光时,相对一侧有驱动轮进行定位,抛光质量更好。

  [0007]在上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中,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栓,所述机架上沿送料通道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竖直设置的安装板,上述调节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且调节板的板面与送料通道轴向平行,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弧形导向槽,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垂直固连在调节板板面上,另一端穿过导向槽且在穿出端螺接有调节螺母。一个安装架与一个抛光轮相对,用于安装驱动轮,而弧形的导向槽与销轴同轴心设置,即旋松调节螺栓后能够使调节板绕销轴摆动,以调节转动轴的倾斜角度,结构简单,当然调节件也可以是调节板直接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板上,而调节板与安装板之间则通过该螺栓与螺母相固定连接。

  [0008]在上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中,所述安装架还具有移动板,上述安装板垂直固连在移动板上,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条形槽,该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送料通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机架上竖直固连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穿过条形槽且穿出端螺接有定位螺母。即安装架的横截面呈T形,条形槽与定位螺栓相配合,用于调节移动板沿送料通道宽度方向的位置,即调节抛光轮与驱动轮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型号尺寸的不锈钢管。

  [0009]在上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中,所述调节板侧面上具有两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均固连有轴承,上述转动轴连接在两轴承上,且驱动轮位于两连接座之间。连接座焊接在调节板侧面上,通过轴承与转动轴相连,结构稳定。

  [0010]在上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中,所述移动板上均具有安装座,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所述机架上还固连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与驱动轴的一端相连接。即驱动轴安装在若干个安装座上,避免驱动轴变形,保证驱动轴的同轴度。

  [0011]在上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中,所述驱动轴上沿轴向固连有若干主动轮,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均固连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相连接。即一根驱动轴能够驱动若干个转动轴转动,结构紧凑,成本降低。

  [0012]在上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中,所述传动带包括若干长条状的橡胶带,该若干橡胶带通过螺钉首尾依次连接,且相邻两橡胶带之间能够相对转动。由于转动轴相对驱动轴倾斜,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在调节后会发生改变,传动带通过橡胶带拼接而成,整个驱动带能够在一定角度内扭转,实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传动连接。

  [0013]在上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中,所述驱动轮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使得驱动轮与不锈钢管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15]1、由于转动轴处于倾斜状态,因此在驱动轮转动时,驱动轮的轮面与不锈钢管产生向下的切向分力和沿不锈钢管轴向的轴向分力,切向分力能够驱动不锈钢管自动转动,从而使得抛光轮能够对不锈钢管的一周进行循环抛光,而轴向分力则能够推动不锈钢管沿轴向移动,自动化程度高。

  [0016]2、由于通过调节件能够调节转动轴的倾斜角度,即调节切向分力和轴向分力的大小,以调节不锈钢管的转动速度和移动速度,从而使得该驱动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不锈钢管的不同抛光需求。

  [0017]3、由于一个驱动轮与一个抛光轮相对,即不锈钢管一侧在抛光时,相对一侧有驱动轮进行定位,抛光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送料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送料装置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0020]图3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1]图4是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2]图中,1、机架;11、送料通道;2、抛光轮;3、驱动轮;31、转动轴;32、从动轮;4、驱动轴;41、驱动电机;42、主动轮;5、调节板;51、调节螺栓;52、调节螺母;53、连接座;54、轴承;6、安装架;61、安装板;611、导向槽;612、销轴;62、移动板;621、条形槽;622、定位螺栓;623、定位螺母;624、安装座;7、传动带;71、橡胶带;72、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抛光机包括机架1,机架I上设有送料通道11,机架I在送料通道11的一侧沿送料通道11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抛光轮2,抛光轮2均匀排列,每个抛光轮2均与一个动力电机相联接。送料装置包括驱动轴4和若干驱动轮3,机

  架I在送料通道11另一侧沿送料通道11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若干调节板5,调节板5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1,驱动轮3固连在转动轴31的一端,且驱动轮3轮面与抛光轮2轮面相对,即驱动轮3的数量与抛光轮2数量一致,且相对设置,驱动轴4转动连接在机架I上且驱动轴4轴向与送料通道11长度方向相平行,转动轴31的另一端均与驱动轴4传动连接,机架I与调节板5之间设有能够调节转动轴31轴向与驱动轴4轴向之间夹角的调节件。不锈钢管由送料通道11的一端进入,不锈钢管的侧壁预先与端部的驱动轮3轮面相抵靠,由于在调节件调节后,转动轴31处于倾斜状态,且转动轴31朝向输送方向的一端高于另一端,驱动轮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因此在驱动轮3转动时,驱动轮3的轮面与不锈钢管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分别产生向下的切向分力和沿不锈钢管轴向的轴向分力,上述的切向分力能够驱动不锈钢管自动转动,从而使得抛光轮2能够对不锈钢管的一周进行循环抛光,而轴向分力则能够推动不锈钢管沿轴向移动,使得不锈钢管逐渐进入送料通道11并与其他驱动轮3相抵靠,最终整个不锈钢管通过送料通道11,当然通过调节件能够调节转动轴31的倾斜角度,即调节切向分力和轴向分力的大小,以调节不锈钢管的转动速度和移动速度,从而使得该驱动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不锈钢管的不同抛光需求,同时在抛光过程中,一个驱动轮3与一个抛光轮2相对,即不锈钢管一侧在抛光时,相对一侧有驱动轮3进行定位,抛光质量更好。

  [0025]具体来说,结合图3、图4所示,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栓51,机架I上沿送料通道11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安装架6,一个安装架6与一个抛光轮2相对,用于安装驱动轮3,安装架6具有竖直设置的安装板61,调节板5通过销轴612转动连接在安装板61上,且调节板5的板面与送料通道11轴向平行,安装板61上开设有弧形导向槽611,而弧形的导向槽611与销轴612同轴心设置,调节螺栓51的一端垂直固连在调节板5板面上,另一端穿过导向槽611且在穿出端螺接有调节螺母52,即旋松调节螺栓51后能够使调节板5绕销轴612摆动,以调节转动轴31的倾斜角度,结构简单,当然调节件也可以是调节板5直接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板61上,而调节板5与安装板61之间则通过该螺栓与螺母相固定连接。安装架6还具有移动板62,安装板61垂直固连在移动板62上,移动板62上开设有条形槽621,该条形槽621的长度方向与送料通道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机架I上竖直固连有定位螺栓622,定位螺栓622穿过条形槽621且穿出端螺接有定位螺母623,即安装架6的横截面呈T形,条形槽621与定位螺栓622相配合,用于调节移动板62沿送料通道11宽度方向的位置,即调节抛光轮2与驱动轮3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型号尺寸的不锈钢管。

  [0026]调节板5侧面上具有两连接座53,连接座53焊接在调节板5侧面上,连接座53上均固连有轴承54,转动轴31连接在两轴承54上,且驱动轮3位于两连接座53之间,通过轴承54与转动轴31相连,结构稳定。移动板62上均具有安装座624,驱动轴4转动连接在安装座624上,机架I上还固连有驱动电机41,该驱动电机41与驱动轴4的一端相连接,即驱动轴4安装在若干个安装座624上,避免驱动轴4变形,保证驱动轴4的同轴度。驱动轴4上沿轴向固连有若干主动轮42,转动轴31的一端均固连有从动轮32,主动轮42与从动轮32之间通过传动带7相连接,即一根驱动轴4能够驱动若干个转动轴31转动,结构紧凑,成本降低。由于转动轴31相对驱动轴4倾斜,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在调节后会发生改变,因此传动带7包括若干长条状的橡胶带71,该若干橡胶带71通过螺钉72首尾依次连接,且相邻两橡胶带71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传动带7通过橡胶带71拼接而成,整个驱动带能够在一定角度内扭转,实现主动轮42与从动轮32之间的传动连接。

  [002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8]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机架1、送料通道11、抛光轮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抛光机包括机架(I),所述机架(I)上设有用于不锈钢管沿轴向通过的送料通道(11),所述机架(I)在送料通道(11)的一侧沿送料通道(11)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抛光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驱动轴(4)和若干驱动轮(3),所述机架(I)在送料通道(11)另一侧沿送料通道(11)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若干调节板(5),所述调节板(5)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1),上述驱动轮(3)固连在转动轴(31)的一端,且驱动轮(3)轮面与抛光轮(2)轮面相对,所述驱动轴(4)转动连接在机架(I)上且驱动轴(4)轴向与送料通道(11)长度方向相平行,上述转动轴(31)的另一端均与驱动轴(4)传动连接,所述机架(I)与调节板(5)之间设有能够调节转动轴(31)轴向与驱动轴(4)轴向之间夹角的调节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栓(51),所述机架(I)上沿送料通道(11)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安装架¢),所述安装架(6)具有竖直设置的安装板(61),上述调节板(5)通过销轴(612)转动连接在安装板(61)上,且调节板(5)的板面与送料通道(11)轴向平行,所述安装板¢1)上开设有弧形导向槽(611),所述调节螺栓(51)的一端垂直固连在调节板(5)板面上,另一端穿过导向槽(611)且在穿出端螺接有调节螺母(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6)还具有移动板(62),上述安装板¢1)垂直固连在移动板¢2)上,所述移动板¢2)上开设有条形槽¢21),该条形槽¢21)的长度方向与送料通道(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机架(I)上竖直固连有定位螺栓¢22),所述定位螺栓(622)穿过条形槽(621)且穿出端螺接有定位螺母(6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5)侧面上具有两连接座(53),所述连接座(53)上均固连有轴承(54),上述转动轴(31)连接在两轴承(54)上,且驱动轮(3)位于两连接座(5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62)上均具有安装座¢24),所述驱动轴(4)转动连接在安装座(624)上,所述机架(I)上还固连有驱动电机(41),该驱动电机(41)与驱动轴(4)的一端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4)上沿轴向固连有若干主动轮(42),所述转动轴(31)的一端均固连有从动轮(32),所述主动轮(42)与从动轮(32)之间通过传动带(7)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7)包括若干长条状的橡胶带(71),该若干橡胶带(71)通过螺钉(72)首尾依次连接,且相邻两橡胶带(71)之间能够相对转动。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不锈钢管抛光机自动化程度低,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抛光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送料通道,送料装置包括驱动轴和若干驱动轮,机架在送料通道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调节板,调节板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驱动轮固连在转动轴的一端,转动轴的另一端均与驱动轴传动连接,机架与调节板之间设有调节件。本不锈钢管抛光机的送料装置能够在抛光时驱动不锈钢管自动转动并沿轴向移动,自动化程度高。

  【IPC分类】B24B29/08, B24B41/00

  【公开号】CN204639885

  【申请号】CN201520247491

  【发明人】狄宇杰

  【申请人】浙江双森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