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的制造方法[工艺流程]

博主:adminadmin 2022-11-16 13:06:01 条评论
摘要: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用于模具钢制造领域。【背景技术】[0002]模具钢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堆码。目前采用的堆码方式为机械手吊臂一个个起吊,然后进行堆放,操...

  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的制造方法

一种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的制造方法[工艺流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用于模具钢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模具钢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堆码。目前采用的堆码方式为机械手吊臂一个个起吊,然后进行堆放,操作较为复杂,花费时间长,员工劳动负荷大,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其可减轻员工劳动负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包括自动推板机、自动堆码机以及电器系统,所述自动推板机具有一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一平台,所述平台连接一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用于控制所述平台的竖直高度;所述平台内设有多个输送滚轮,所述输送滚轮水平设置,并垂直于所述平台,模具钢板可于所述输送滚轮上水平传动,所述平台上方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推板杆,所述推板杆水平设置,并于垂直于所述平台的方向上运动;所述自动堆码机具有一第二支架,所述自动堆码机设置于所述输送滚轮和所述推板杆的正前方,所述第二支架用于装设模具钢板;所述自动推板机和所述自动堆码机均由所述电器系统控制。

  [0007]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堆码机还包括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所述转动轴中部连接有转动油缸。

  [0008]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堆码机还包括一底架,所述转动轴和所述转动油缸均安装于所述底架内,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底架上方。

  [000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所述输送滚轮用于传输模具钢板,所述推板杆将模具钢板推送至所述自动堆码机上,所述自动推板机和所述自动堆码机均由所述电器系统控制,实现自动化生产,所述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通过上述结构可减轻员工劳动负荷,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包括自动推板机1、自动堆码机2以及电器系统。所述自动推板机I和所述自动堆码机2均由所述电器系统控制,所述电器系统为PLC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0016]如图1和图2,所述自动推板机I具有一第一支架11,所述第一支架11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一平台13,所述平台13连接一升降油缸12,所述升降油缸12用于控制所述平台13的竖直高度。

  [0017]如图1和图2,所述平台13内设有多个输送滚轮14,所述输送滚轮14水平设置,并垂直于所述平台13,模具钢板可于所述输送滚轮14上水平传动。

  [0018]如图1和图2,所述平台13上方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推板杆15,所述推板杆15水平设置,并于垂直于所述平台13的方向上运动,当模具钢板静止于多个输送滚轮14上时,两个所述推板杆15将模具钢板向正前方推送。所述自动堆码机2具有一第二支架21,所述自动堆码机2设置于所述输送滚轮14和所述推板杆15的正前方,所述第二支架21用于装设模具钢板,推板杆15直接将模具钢板推送至第二支架21上存放。

  [0019I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堆码机2还包括一转动轴24,所述转动轴24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1,所述转动轴24中部连接有转动油缸23。

  [0020]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堆码机2还包括一底架22,所述转动轴24和所述转动油缸23均安装于所述底架22内,所述第二支架21位于所述底架22上方,当所述第二支架21上堆满一层模具钢板后,控制转动油缸23运作,使得所述转动轴24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支架21进行旋转90°,然后可在所述第二支架21上堆放第二层模具钢板,依次循环堆放操作直到堆满六层为一个周期。

  [0021 ]当模具钢板输送至滚轮14时,电器系统控制推板杆15将模具钢板推到自动码堆机的第二支架21上,如此反复第一层装满12根后,电器系统下令转动自动码堆机到90度角后,自动推板机I根据后面的高度定位点自动升高平台13,再将第二支架21上的第二层如此循环装满第二层后,电器系统下令装第三层,如此反复循环直到装到第六层为一周期。

  [0022]综上所述,所述输送滚轮用于传输模具钢板,所述推板杆将模具钢板推送至所述自动堆码机上,所述自动推板机和所述自动堆码机均由所述电器系统控制,实现自动化生产,所述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通过上述结构可减轻员工劳动负荷,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推板机、自动堆码机以及电器系统,所述自动推板机具有一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一平台,所述平台连接一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用于控制所述平台的竖直高度; 所述平台内设有多个输送滚轮,所述输送滚轮水平设置,并垂直于所述平台,模具钢板可于所述输送滚轮上水平传动,所述平台上方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推板杆,所述推板杆水平设置,并于垂直于所述平台的方向上运动; 所述自动堆码机具有一第二支架,所述自动堆码机设置于所述输送滚轮和所述推板杆的正前方,所述第二支架用于装设模具钢板; 所述自动推板机和所述自动堆码机均由所述电器系统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堆码机还包括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所述转动轴中部连接有转动油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堆码机还包括一底架,所述转动轴和所述转动油缸均安装于所述底架内,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底架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包括自动推板机、自动堆码机以及电器系统,自动推板机具有一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一平台,平台连接一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用于控制平台的竖直高度;平台内设有多个输送滚轮,输送滚轮水平设置,并垂直于平台,模具钢板可于输送滚轮上水平传动,平台上方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推板杆,推板杆水平设置,并于垂直于平台的方向上运动;自动堆码机具有一第二支架,自动堆码机设置于输送滚轮和推板杆的正前方,第二支架用于装设模具钢板;自动推板机和自动堆码机均由电器系统控制。所述模具钢板自动堆码装置通过上述结构可减轻员工劳动负荷,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IPC分类】B65G57/03

  【公开号】CN205346336

  【申请号】CN201521080936

  【发明人】万春燕, 唐建军

  【申请人】湖北川冶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一种砖板分离码垛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砖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砖板分离码垛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砖坯生产过程中,砖坯的码垛工作都是人工自行夹砖堆垛的,这种方法不仅搬运量小,同时速度慢,效率低,不能很好的跟上生产的进度,除此以外,高强度的作业、恶劣的工作环境,给操作工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同时劳动力成本与日攀升,大量手工操作人员的聘用将有悖于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原则。另外,通过人工对砖坯进行码垛,砖坯码放整齐度不好,容易出现坍塌、倾斜等现象。

  [0003]现有码垛机的工作过程是将制砖机压出的砖坯及托板放置在木板架上,因此实际上码垛的是托板而不是一块块的砖坯,要想将单体砖坯码垛在养护小车上还需要人工进行码垛,该码垛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利于机械化生产。

  [0004]如本发明人在先申请的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4月11的中国专利CN202186750U公开了一种使用方便的码垛机,包括机架、夹砖装置、移动座、第一动力装置以及第二动力装置,该机架顶部设有直线导轨,该夹砖装置连接于使其上下运动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设置于移动座上,该移动座连接于使其在直线导轨上左右运动的第一动力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夹砖装置上下位移的拉线式位移传感器,该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固设于移动座上,并且其上的传感器绳索连接于夹砖装置上。通过夹砖装置夹取砖块,采用拉线式传感器来检测夹砖装置上下位移的进程,精准度高,节省了劳动成本。

  [0005]与此同时,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叠板机是通过相应的机械结构、电机、变频器等或利用油缸、液压站及相应的机械结构等来替代人工把每板混凝土砌块叠起来。

  [0006]故在进行砖块码垛以及砖板堆码时,通常需采用两台机器进行分别堆码,生产投入较大,并且人工投入成本增大,工人劳动强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砖块、砖板分别堆码需投入较大的设备以及人工成本、工人劳动强度高的技术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砖板分离码垛装置,包括有机架以及分别与电气系统电性连接的输送机、码垛组件、码板组件、升降机构、行走架,所述行走架可活动的架设在机架上,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行走架上,所述码垛组件、码板组件分别安装在两个升降机构上,所述输送机的输出端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行走方向。

  [0009]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固设在所述行走架上,所述升降油缸的输出端安装有链轮,并设有链条套设在所述链轮上,所述链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行走架上,另一端连接有可沿所述行走架上下移动的升降架。

  [0010]优选的,所述码垛组件包括回转机构以及连接在所述回转机构下方的码垛夹,所述码垛夹包括水平设置呈方形排布的四个夹砖件,所述夹砖件分别连接有用于向中心施加夹紧力的油缸。

  [0011]优选的,所述回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上端的旋转油缸,所述旋转油缸连接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设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码垛夹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上。

  [0012]优选的,所述输送机上安装有对中油缸。

  [001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行走架进行位移,分别通过码垛组件以及码板组件进行砖块以及砖板的堆码,并可同时进行堆码,机械化程度高且使用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节省了劳动成本;升降机构在升降油缸的输出端安装链轮,以调节升降架的升降,升降架的行程为升降油缸的两倍,缩短了行程,在原有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缩短了行走时间,提高了效率;且通过回转机构,在砖块堆码时,可根据砖块不同的样式来控制码垛夹的旋转,堆叠时可使砖块交叉放置,提高了砖踩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码垛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8]机架1、行走架11、输送机2、对中油缸21、码垛组件3、码垛夹31、夹砖件311、码板组件4、夹板件41、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A、升降机构5B、升降油缸51、链轮52、链条53、升降架54、回转机构6、旋转油缸61、旋转轴6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砖板分离码垛装置,包括有机架I以及分别与电气系统电性连接的输送机2、码垛组件3、码板组件4、升降机构5、行走架11,所述行走架11可活动的架设在机架I上,通过机架I上的导轨实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升降机构5设置在所述行走架11上,所述码垛组件3、码板组件4分别安装在升降机构5A、5B上,所述输送机2的输出端设置在所述机架I的中部,所述输送机2的输送方向垂直于所述行走架11的行走方向,所述输送机2上安装有对中油缸21;

  [0021]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油缸51,所述升降油缸51固设在所述行走架上11,所述升降油缸51的输出端安装有链轮52,并设有链条53套设在所述链轮52上,所述链条5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行走架11上,另一端连接有可沿所述行走架11上下移动的升降架54,通过升降油缸51推动链轮52,链条53—端固定在行走架11上,另一端拉动所述升降架54,使得升降架54的行程为升降油缸51的两倍,缩短行程的同时在原有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缩短了升降架54的彳丁走时间,提尚了效率;

  [0022]所述码垛组件3包括回转机构6以及连接在所述回转机构下方的码垛夹31,所述码垛夹31包括水平设置呈方形排布的四个夹砖件311,所述夹砖件311分别连接有用于向中心施加夹紧力的油缸;所述码板组件4包括对称设置的夹板件41,所述夹板件分别连接有用于向中心施加夹紧力的油缸;

  [0023]所述回转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架54上端的旋转油缸61,所述旋转油缸61连接一旋转轴62,所述旋转轴62穿设在所述升降架54上,所述码垛夹31连接在所述旋转轴62上,所述旋转油缸61带动所述旋转轴62旋转,可旋转角度为90度,在砖块堆码时,可根据砖块不同的样式来控制码垛夹31整体旋转,实现砖块在堆叠时交叉放置。

  [0024]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在起始位置,码垛组件位于机架中部,输送机上的对中油缸作用,进行对中,使其输出端对准机架中部,叉车将养护好的砖垛放置在输送机的输送链条上,输送机将砖垛向机架传输,传输到位后,码垛组件由升降机构驱动下降,通过夹砖件夹紧砖垛,夹紧后码垛组件上升;此时行走架移动,使码板组件移至输送机的输出端上方,位置对正后,码垛组件下降到位,将夹起的砖垛置于用于放置在码垛位上,上升复位,同时码板组件下降,夹起由输送机传输过来的砖板,上升复位;而后行走架复位,码垛组件回复至输送机输出端的上方,此时码板组件将砖板放置在码板位,之后上升复位,由此完成一个动作周期,此后进行该动作的循环。

  [0025]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砖板分离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以及分别与电气系统电性连接的输送机、码垛组件、码板组件、升降机构、行走架,所述行走架可活动的架设在机架上,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行走架上,所述码垛组件、码板组件分别安装在两个升降机构上,所述输送机的输出端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行走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板分离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固设在所述行走架上,所述升降油缸的输出端安装有链轮,并设有链条套设在所述链轮上,所述链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行走架上,另一端连接有可沿所述行走架上下移动的升降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砖板分离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垛组件包括回转机构以及连接在所述回转机构下方的码垛夹,所述码垛夹包括水平设置呈方形排布的四个夹砖件,所述夹砖件分别连接有用于向中心施加夹紧力的油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砖板分离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上端的旋转油缸,所述旋转油缸连接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设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码垛夹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砖板分离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上安装有对中油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砖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砖板分离码垛装置,包括有机架以及分别与电气系统电性连接的输送机、码垛组件、码板组件、升降机构、行走架,所述行走架可活动的架设在机架上,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行走架上,所述码垛组件、码板组件分别安装在两个升降机构上,所述输送机的输出端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行走方向,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固设在所述行走架上,所述升降油缸的输出端安装有链轮,并设有链条套设在所述链轮上,所述链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行走架上,另一端连接有可沿所述行走架上下移动的升降架。本实用新型用于砖块以及砖板的分离并实现同时码垛。

  【IPC分类】B65G57/03

  【公开号】CN205346337

  【申请号】CN201521131483

  【发明人】傅炳煌, 傅鑫源

  【申请人】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翻转横移一体式码垛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横移一体式码垛机,属于冶金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钢铁企业在进行型钢(槽钢、工字钢、角钢、T型导轨等)生产时,针对部分大小规格不等的型钢进行收集,需在后道精整区域进行码垛。

  [0003]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是纯人工手动码垛装置和先翻转后横移码垛装置两种形式。纯人工手动码垛装置完全靠人力对型钢进行码垛,这是非常耗人力和效率低下的一种码垛装置;先翻转后横移码垛装置虽然能实现全自动码垛,但是该设备的两个装置需要紧密配合分段控制其效率还是不能够满足自动型钢生产线,码垛节奏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翻转横移一体式码垛机,它能够满足不同规格的型钢码垛,大大提高了型钢码垛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码垛效率。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翻转横移一体式码垛机,它包括固定机架,所述固定机架上设置有两条导轨,所述左右两条导轨外侧均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端连接设置有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上设置有前后两个连接支座,所述连接支座上设置有移动滚轮,所述移动支架前侧设置有多个翻转机构。

  [0006]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左右两个轴承座,所述左右两个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上设置有电磁铁,所述连接支架上穿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通过电机进行驱动,所述驱动轴与翻转轴之间通过链轮机构相连接。

  [0007]所述链轮机构上设置有张紧机构。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09]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横移一体式码垛机,它代替了原先的人工手动码垛和先翻转后横移码垛装置,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大了型钢码垛效率和全自动码垛的灵活性,提高了型钢码垛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横移一体式码垛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13]其中:

  [0014]固定机架I

  [0015]导轨2

  [0016]液压缸3

  [0017]移动支架4

  [0018]连接支座5

  [0019]移动滚轮6

  [0020]翻转机构7

  [0021]连接支架7.1

  [0022]轴承座7.2

  [0023]翻转轴7.3

  [0024]电磁铁7.4

  [0025]驱动轴7.5

  [0026]链轮机构7.6

  [0027]张紧机构7.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翻转横移一体式码垛机,它包括固定机架1,所述固定机架I上设置有两条导轨2,所述左右两条导轨2外侧均设置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活塞杆端连接设置有移动支架4,所述移动支架4上设置有前后两个连接支座5,所述连接支座5上设置有移动滚轮6,所述移动支架4前侧设置有多个翻转机构7;

  [0030]所述翻转机构7包括连接支架7.1,所述连接支架7.1上设置有左右两个轴承座7.2,所述左右两个轴承座7.2之间设置有翻转轴7.3,所述翻转轴7.3上设置有电磁铁7.4,所述连接支架7.1上穿装有驱动轴7.5,所述驱动轴7.5通过电机进行驱动,所述驱动轴7.5与翻转轴7.3之间通过链轮机构7.6相连接,所述链轮机构7.6上设置有张紧机构7.7。

  [0031]需要码垛的型钢需要通过码垛收集链进行集排,集排后的型钢产品,直接输送到分组码垛链末端,如果型钢不需要翻转,集排托料机构将集排后的型钢托起至电磁铁下方,电磁铁得电吸料然后平移至垂直升降台上方,电磁铁失电放料;如果型钢需要翻转180°,集排托料机构将集排后的型钢托起至平移电磁铁上方,电磁铁翻转180°接料,接完料电磁铁再翻转180°,然后再将型钢平移至垂直升降台上方,电磁铁失电放料;垂直升降台每码一层,根据乳件高度向下走一个步距,保证每次卸料电磁铁与垂直升降台之间的距离均为乳件所需空间;根据码垛层数码垛完毕后,垂直升降台降到最低处,直接将钢材层落至打捆辊道上。

  [0032]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翻转横移一体式码垛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机架(1),所述固定机架(I)上设置有两条导轨(2),所述左右两条导轨(2)外侧均设置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活塞杆端连接设置有移动支架(4),所述移动支架(4)上设置有前后两个连接支座(5),所述连接支座(5)上设置有移动滚轮(6),所述移动支架(4)前侧设置有多个翻转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横移一体式码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7)包括连接支架(7.1),所述连接支架(7.1)上设置有左右两个轴承座(7.2),所述左右两个轴承座(7.2 )之间设置有翻转轴(7.3),所述翻转轴(7.3 )上设置有电磁铁(7.4),所述连接支架(7.1)上穿装有驱动轴(7.5),所述驱动轴(7.5)通过电机进行驱动,所述驱动轴(7.5)与翻转轴(7.3 )之间通过链轮机构(7.6)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转横移一体式码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机构(7.6)上设置有张紧机构(7.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横移一体式码垛机,属于冶金机械技术领域。它包括固定机架(1),所述固定机架(1)上设置有两条导轨(2),所述左右两条导轨(2)外侧均设置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活塞杆端连接设置有移动支架(4),所述移动支架(4)上设置有前后两个连接支座(5),所述连接支座(5)上设置有移动滚轮(6),所述移动支架(4)前侧设置有多个翻转机构(7)。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横移一体式码垛机,它代替了原先的人工手动码垛和先翻转后横移码垛装置,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大了型钢码垛效率和全自动码垛的灵活性,提高了型钢码垛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IPC分类】B65G57/08

  【公开号】CN205346338

  【申请号】CN201620062646

  【发明人】刘成龙, 乔宏国, 荣彬彬

  【申请人】江阴东辰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一种石膏板堆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膏板堆垛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膏板堆板机。

  【背景技术】

  [0002]石膏板是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材料,它是一种重量轻、强度较高、厚度较薄、加工方便以及隔音绝热和防火等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是当前着重发展的新型轻质板材之一,石膏板已广泛用于住宅、办公楼、商店、旅馆和工业厂房等各种建筑物的内隔墙、墙体覆面板(代替墙面抹灰层)、天花板、吸音板、地面基层板和各种装饰板等,在石膏板生产中,对生产后的石膏板堆放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堆板机,在堆放石膏板时,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将石膏板损坏,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膏板堆板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膏板堆板机,包括上支板、第一连杆调节器、第一上连杆、第一挡板杆、下拐臂、第一拐臂调节器、第二连杆调节器、第二上连杆、第二挡板杆、第二拐臂调节器、左支杆、右支杆、固定底座、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平衡辊,所述上支板左侧安装第一连杆调节器,所述第一连杆调节器上安装第一上连杆,所述第一上连杆通过第一挡板杆与下拐臂固定连接,所述下拐臂安装在第一拐臂调节器上,所述上支板右侧安装第二连杆调节器,所述第二连杆调节器上安装第二上连杆,所述第二上连杆通过第二挡板杆与第二拐臂调节器连接,所述上支板下侧固定左支杆和右支杆,所述左支杆和右支杆固定在固定底座上,所述固定底座内安装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所述左支杆和右支杆之间安装平衡辊。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上连杆和下拐臂调节角度为0-90°之间。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上连杆、第一挡板杆和下拐臂采用铰链接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拐臂调节器和第二拐臂调节器上均安装若干根下拐臂,且每根拐臂的长度不同。

  [0008]优选的,所述左支杆和右支杆两杆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堆垛石膏板的宽度。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石膏板堆板机结构简单、稳固,运作平稳,可调控度高,第一上连杆和下拐臂调节角度为0-90°之间,这样能够保证石膏板可以平稳的在该堆板机上堆放,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拐臂,对堆放的石膏板进行调整,左支杆和右支杆两杆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堆垛石膏板的宽度,这样石膏板正好的堆放到其中。

  【附图说明】

  [00?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D

  [0011]图中:1、上支板,2、第一连杆调节器,3、第一上连杆,4、第一挡板杆,5、下拐臂,6、第一拐臂调节器,7、第二连杆调节器,8、第二上连杆,9、第二挡板杆,10、第二拐臂调节器,

  11、左支杆,12、右支杆,13、固定底座,14、第一电动机,15、第二电动机,16、平衡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膏板堆板机,包括上支板1、第一连杆调节器2、第一上连杆3、第一挡板杆4、下拐臂5、第一拐臂调节器6、第二连杆调节器

  7、第二上连杆8、第二挡板杆9、第二拐臂调节器10、左支杆11、右支杆12、固定底座13、第一电动机14、第二电动机15和平衡辊16,上支板I左侧安装第一连杆调节器2,第一连杆调节器2上安装第一上连杆3,第一上连杆3通过第一挡板杆4与下拐臂5固定连接,第一上连杆3和下拐臂5调节角度为0-90°之间,这样设置,能够保证石膏板可以平稳的在该堆板机上堆放,第一上连杆3、第一挡板杆4和下拐臂5采用铰链接固定,这样设置,结构更加稳固,并且运作调节更加方便,下拐臂5安装在第一拐臂调节器6上,上支板I右侧安装第二连杆调节器7,第二连杆调节器7上安装第二上连杆8,第二上连杆8通过第二挡板杆9与第二拐臂调节器10连接,第一拐臂调节器6和第二拐臂调节器10上均安装若干根下拐臂5,且每根拐臂的长度不同,这样设置,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拐臂,对堆放的石膏板进行调整,上支板I下侧固定左支杆11和右支杆12,左支杆11和右支杆12两杆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堆垛石膏板的宽度,这样设置,石膏板正好的堆放到其中,左支杆11和右支杆12固定在固定底座13上,固定底座13内安装第一电动机14和第二电动机15,左支杆11和右支杆12之间安装平衡辊16。

  [0014]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石膏板堆板机进行石膏板堆放时,左支杆11和右支杆12为笼架壁结构,且两杆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堆垛石膏板的宽度,这样设置,石膏板正好的堆放到其中,且堆放的石膏板可通过平衡辊16进行底部平衡调整,第一上连杆3、第一挡板杆4和下拐臂5对石膏板两侧进行位置校正,第一上连杆3和下拐臂5调节角度为0-90°之间,这样能够保证石膏板可以平稳的在该堆板机上堆放,第一上连杆3、第一挡板杆4和下拐臂5采用铰链接固定,这样结构更加稳固,并且运作调节更加方便,第一拐臂调节器6和第二拐臂调节器10上均安装若干根下拐臂5,且每根拐臂的长度不同,这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拐臂,对堆放的石膏板进行调整,第一电动机14和第二电动机15为该堆板机提供动力来源。

  [001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石膏板堆板机,包括上支板(I)、第一连杆调节器(2)、第一上连杆(3)、第一挡板杆(4)、下拐臂(5)、第一拐臂调节器(6)、第二连杆调节器(7)、第二上连杆(8)、第二挡板杆(9)、第二拐臂调节器(10)、左支杆(11)、右支杆(12)、固定底座(13)、第一电动机(14)、第二电动机(15)和平衡辊(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板(I)左侧安装第一连杆调节器(2),所述第一连杆调节器(2)上安装第一上连杆(3),所述第一上连杆(3)通过第一挡板杆(4)与下拐臂(5)固定连接,所述下拐臂(5)安装在第一拐臂调节器(6)上,所述上支板(I)右侧安装第二连杆调节器(7),所述第二连杆调节器(7)上安装第二上连杆(8),所述第二上连杆(8)通过第二挡板杆(9)与第二拐臂调节器(10)连接,所述上支板(I)下侧固定左支杆(11)和右支杆(12),所述左支杆(I I)和右支杆(12)固定在固定底座(13)上,所述固定底座(13)内安装第一电动机(14)和第二电动机(15),所述左支杆(11)和右支杆(12)之间安装平衡辊(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膏板堆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连杆(3)和下拐臂(5)调节角度为0-9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膏板堆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连杆(3)、第一挡板杆(4)和下拐臂(5)采用铰链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膏板堆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拐臂调节器(6)和第二拐臂调节器(10)上均安装若干根下拐臂(5),且每根拐臂的长度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膏板堆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杆(11)和右支杆(12)两杆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堆垛石膏板的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膏板堆板机,包括上支板、第一连杆调节器、第一上连杆、第一挡板杆、下拐臂、第一拐臂调节器、第二连杆调节器、第二上连杆、第二挡板杆、第二拐臂调节器、左支杆、右支杆、固定底座、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平衡辊,所述第一连杆调节器上安装第一上连杆,所述第一上连杆通过第一挡板杆与下拐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调节器上安装第二上连杆,所述第二上连杆通过第二挡板杆与第二拐臂调节器连接,所述上支板下侧固定左支杆和右支杆,所述左支杆和右支杆固定在固定底座上,所述左支杆和右支杆之间安装平衡辊。该石膏板堆板机结构简单、稳固,运作平稳,可调控度高。

  【IPC分类】B65G57/20

  【公开号】CN205346339

  【申请号】CN201521024307

  【发明人】曹希成

  【申请人】贵溪市法拉第建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一种书帖自动码放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搬运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书帖自动码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各大书刊印刷厂的书刊生产线,在印刷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生产流程的限制,必须将每帖印页分别码垛、分摞,然后通过人工打包后再送到装订生产线上,进行配页装订成书。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各种书帖数量的不同,码垛的数量也不同,而当整本书印刷结束后,需要人工将众多的页垛进行放气、打捆处理,以便进入下一工序,即装订生产线。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工作效率不高。

  [0003]虽然目前国外已经有类似的自动化生产线,但是,其转运存储的过程还是依靠人工驾驶叉车完成。而且,这些全自动化的设备与国内现有的设备,由于工作流程、生产工艺的不同,根本无法直接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书帖自动码放装置,使得生产线上出来的书帖能够实现自动高效的码放。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书帖自动码放装置,包括:传送带、翻转器、机械手和固定架;所述传送带为水平放置;所述翻转器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输出端,所述翻转器能够带动书帖由竖直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翻转器的上方,另一端设置于用于放置书帖的货盘的上方;所述机械手通过所述导轨与所述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机械手包括水平驱动机构和垂直驱动机构,且所述垂直驱动机构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夹住书帖的夹子。

  [0006]优选的,所述书帖自动码放装置还包括码垛装置和打捆装置;所述码垛装置和所述打捆装置沿书帖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码垛装置用于将书帖依次叠放在一起,并在书帖的上下端设置有盖板;所述打捆装置用于将码好的书帖通过绳子或绑带捆住。

  [0007]进一步,所述传送带为滚轴式传送带。

  [0008]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输出端设置有到位传感器,所述到位传感器与所述翻转器连接,用于当检测到书帖传送到位时启动所述翻转器。

  [0009]进一步,所述固定架为衍架式结构,且所述导轨沿书帖的传送方向设置。

  [0010]进一步,所述翻转器沿书帖传送方向的两侧依次设置有活动的夹板和固定的挡板,且所述翻转器的下侧设置有挡杆。

  [0011]进一步,所述夹子沿书帖横向放置的位置对称设置。

  [0012]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书帖自动码放装置能够代替人工,实现书帖的自动码放,也即将已打捆完成的处于竖直放置的书帖转为水平放置,且整齐地码放于用于放置书帖的货盘中,大大提高了书帖码放的效率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书帖自动码放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书帖自动码放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书帖自动码放装置应用于书刊的生产过程中,在书刊的生产过程中,印刷完成的书帖在装订之前,需要进行码垛、打捆,并在货盘中码放整齐后才能运送到装订生产线上。本发明利用自动化的机械设备代替人工的码放操作,实现书帖的高效码放。所述书帖自动码放装置包括:传送带1、翻转器2、机械手3和固定架4。

  [0016]所述书帖自动码放装置通过所述传送带I与印刷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或者所述传送带I直接为书刊印刷装置中的传送带。使用时,通常将所述传送带I水平放置,且使得所述传送带I沿传送方向的输出端设置于所述固定架4的一侧。所述翻转器2垂直设置于所述传送带I的输出端,所述翻转器2与所述传送带I相互对齐,使得所述传送带I上的书帖能够移动到所述翻转器2上,且所述翻转器2能够带动书帖由竖直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所述固定架4上设置有导轨41,所述导轨4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翻转器2的上方,另一端设置于用于放置书帖的货盘的上方;所述机械手3通过所述导轨41与所述固定架4滑动连接,所述机械手包括水平驱动机构和垂直驱动机构31,且所述垂直驱动机构3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夹住书帖的夹子32;所述水平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机械手沿所述导轨41滑动,所述垂直驱动机构31能够驱动所述夹子32上下运动。

  [0017]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所述书帖自动码放装置通过所述翻转器2将书帖由竖直状态变为水平放置,又通过所述机械手3将书帖依次运输到货盘中,使得书帖的码放由人工搬运变为自动化机械操作,不仅大大提高了书帖码放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提高了生产线上的安全性,为实现书刊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提供的良好的基础。

  [001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翻转器2沿书帖传送方向的两侧,依次设置有活动的夹板22和固定的挡板21,当书帖传送到所述翻转器2上时,所述夹板22能够向内转动,与所述挡板21—起将书帖的两侧固定住。同时,在所述翻转器2的下侧设置有挡杆;所述翻转器能够由竖直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

  [0019]打捆完成的书帖从所述传送带I逐渐传送到所述翻转器2上,然后所述翻转器2上的所述夹板22将书帖固定,并且所述翻转器2由竖直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也即使得书帖也翻转为水平放置。随后,所述机械手3用所述夹子32夹住书帖,并通过水平驱动机构和垂直驱动机构31将书帖运送到导轨另一侧的货盘中,实现书帖的自动码放。这样,使得书帖在翻转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也即提高了所述书帖自动码放装置的可靠性。

  [0020]作为另一个较佳地实施例,所述固定架4为衍架式结构,且所述导轨41沿所述传送带I的传送方向设置,所述导轨4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翻转器2的上方,另一端设置于用于放置书帖的货盘的上方。所述机械手3通过所述导轨41与所述固定架4滑动连接。所述夹子32沿书帖横向放置的位置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夹子32能够向内夹紧,通过书帖的两端将书帖固定住。这样书帖可以直接沿输送方向依次码放,且所述固定架4为衍架式结构能够减少对其余装置的干扰。

  [0021]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书帖自动码放装置还包括码垛装置7和打捆装置6;所述码垛装置7和所述打捆装置6沿书帖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传送带I上。所述码垛装置7通过在所述书帖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压紧固定的盖板,用于将书帖依次叠放在一起,且通过盖板使得书帖的两端压实。所述打捆装置6用于将码垛完成的书帖通过绳子或绑带捆住,保证书帖在运输和装订的过程中不会散开。这样,通过将所述码垛装置7和所述打捆装置6依次设置于所述传送带I上,能够实现书帖的码垛、打捆和码放操作实现流水线式的操作流程,且将码垛、打捆和码放操作设置于同一传送带上,能够保证操作的连续和可靠,最终进一步提高了所述书帖自动码放装置的效率和稳定性。

  [0022]更进一步地实施例,所述传送带I为滚轴式传送带。也即,所述传送带I由多组并列放置的滚轴组成,通过滚轴的滚动实现书帖的传输。这样,一方面,所述滚轴式传送带具有更好的传输稳定性,另一方面,所述滚轴式传送带的滚轴之间具有间隙,有利于所述码垛装置7、所述打捆装置6和所述翻转器2的设置。例如:所述码垛装置7可以通过滚轴间隙在书帖的下端面设置有盖板。又如:所述翻转器2下端的挡杆能够设置于滚轴间隙中,而不会产生干涉。

  [0023]在本发明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I的输出端设置有到位传感器(图中未显示),所述到位传感器与所述翻转器2连接,当所述到位传感器检测到书帖已经传输到位时,启动所述翻转器2,使得书帖由竖直放置转变为水平放置。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翻转器2准确实现书帖的翻转,提高了所述书帖自动码放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4]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书帖自动码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翻转器、机械手和固定架;所述传送带为水平放置;所述翻转器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输出端,所述翻转器能够带动书帖由竖直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翻转器的上方,另一端设置于用于放置书帖的货盘的上方;所述机械手通过所述导轨与所述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机械手包括水平驱动机构和垂直驱动机构,且所述垂直驱动机构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夹住书帖的夹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帖自动码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码垛装置和打捆装置;所述码垛装置和所述打捆装置沿书帖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码垛装置用于将书帖依次叠放在一起,并在书帖的上下端设置有盖板;所述打捆装置用于将码好的书帖通过绳子或绑带捆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帖自动码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为滚轴式传送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帖自动码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输出端设置有到位传感器,所述到位传感器与所述翻转器连接,用于当检测到书帖传送到位时启动所述翻转器。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书帖自动码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为衍架式结构,且所述导轨沿书帖的传送方向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书帖自动码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器沿书帖传送方向的两侧依次设置有活动的夹板和固定的挡板,且所述翻转器的下侧设置有挡杆。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书帖自动码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沿书帖横向放置的位置对称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书帖自动码放装置,包括:传送带、翻转器、机械手和固定架;传送带为水平放置;翻转器设置于传送带的输出端;固定架沿传送方向设置有导轨,导轨的一端设置于翻转器的上方,另一端设置于货盘的上方;机械手通过导轨与固定架滑动连接;翻转器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夹板和挡板,且翻转器的下侧设置有挡杆;翻转器能够由竖直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机械手包括水平驱动机构和垂直驱动机构,且垂直驱动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夹子。所述书帖自动码放装置能够代替人工,实现书帖的自动码放,也即将已打捆完成的处于竖直状态的书帖变成水平放置,且整齐地码放于放置书帖的货盘中,大大提高了书帖码放的效率和准确性。

  【IPC分类】B65G57/20

  【公开号】CN205346340

  【申请号】CN201620103171

  【发明人】赵伟, 曹少中

  【申请人】北京印刷学院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日

  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抬升系统,属于货箱存储、运输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货物输送或存储时,由于空间或效率的需求,经常需要将货物堆叠在一起后存储或运输,现有小型货箱的堆叠方式都是采用人工堆放,效率极低,尤其是对于运输行业来说,无法及时快速地将货物堆叠极大地影响其工作效率,同时,人工劳动强度非常大,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以解决目前货箱在转运或存储时需进行堆垛,否则极为占用空间,而现有堆叠方式效率过低,对于小型货箱还需要人工堆叠,劳动强度过大等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包括电机、传动链条、齿轮、升降板和沿竖向设置的导向杆,两个升降板正对设置,两个升降板的内侧均设置有位于相同水平高度处的箱体承托部,每个升降板均对应设置有导向杆,升降板滑动设置于所对应的导向杆上,每个升降板均对应设置有沿竖向传动的传动链条,且升降板与其所对应的传动链条固定连接,传动链条的上下两端均分别对应设置有齿轮,每个传动链条所对应的其中一个齿轮均由电机驱动。

  [0005]优选地,每个升降板对应设置有一个传动链条,两个传动链条下端所对应的齿轮均由电机同步驱动;

  [0006]驱动部分的进一步优选结构为:两个传动链条下端所对应的齿轮均设置于同一转轴上,转轴与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

  [0007]电机优选为带变频器的一体机,节约占地空间,调试和使用更为安全;

  [0008]优选地,导向杆上均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升降板均固定于所对应导向杆上的滑块上,位于滑块上下两端的导向杆上还分别套设有垫圈;

  [0009]为保证升降板滑动更为稳固,每个导向杆上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两个滑块均与所对应的升降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每个升降板的外侧均对应设置有两个导向杆,滑动导向更为稳固;

  [0011]优选地,还包括有控制单元,升降板向上运动的最高设定位置处对应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和电机均与控制单元相连,传感器用于检测升降板的抬升是否达到设定的上限位置,并通过控制单元经电机控制升降板的升降和静止;

  [0012]出于安全考虑,进一步优选机构为,所述升降板向上运动的极限位置处还对应设置有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也与控制单元相连,当升降板运到到向上运动的极限位置处时触碰限位开关,限位开关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切断电机电源。

  [0013]使用时,在两升降板之间设置箱体输送系统,用以输送箱体,再在该箱体抬升系统的上方对应设置有箱体夹持机构,由箱体抬升系统将运输到两升降板之间的箱体抬升后,由箱体夹持机构夹持固定,抬升机构恢复原位再次进行后续箱体的抬升,箱体叠放后,箱体夹持机构夹持底部箱体,依此循环实现箱体堆叠,待叠放完成后,提升两升降板至底部箱体的下端,箱体夹持机构取消夹持,两升降板4带动堆叠箱体下降并由箱体输送系统运走即可,实现箱体的机械化堆叠。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是该箱体抬升系统能够自动快速地将箱体抬升和下降,只需在该箱体抬升系统的上方对应设置固定箱体的机构,即可依次将箱体抬升并堆叠,最后再将堆叠后的箱体统一降下后运走,使用十分方便,且抬升、堆叠的效率极高,相比现有手动堆叠等方式大大堤高了堆叠效率,无需人工,推进自动化设备的推广,减少堆叠劳动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堆叠箱体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带有箱体输送系统和箱体夹持机构);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未堆叠箱体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带有箱体输送系统和箱体夹持机构);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不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0020]其中10表示箱体输送系统,11表示箱体夹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2]实施例:

  [0023]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包括电机1、传动链条2、齿轮3、升降板4、沿竖向设置的导向杆5、转轴6、控制单元7、传感器8和限位开关9,两个升降板4正对设置,两个升降板4的内侧均设置有位于相同水平高度处的箱体承托部41,每个升降板4的外侧均对应设置有两个导向杆5,每个导向杆5上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51,位于两个滑块51上下两端的导向杆5上还分别套设有垫圈52,两个滑块51均与所对应的升降板4固定连接,每个升降板4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沿竖向传动的传动链条2,且升降板4与其所对应的传动链条2固定连接,传动链条2的上下两端均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齿轮3,两个传动链条2下端所对应的齿轮3均设置于同一转轴6上,转轴6与电机I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电机I为带变频器的一体机;

  [0024]升降板4向上运动的最高设定位置处对应设置有传感器8,升降板4向上运动的极限位置处还对应设置有限位开关9,传感器8、限位开关9和电机I均与控制单元7相连。

  【主权项】

  1.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包括电机(I)、传动链条(2)、齿轮(3)、升降板(4)和沿竖向设置的导向杆(5),两个升降板(4)正对设置,两个升降板(4)的内侧均设置有位于相同水平高度处的箱体承托部(41),每个升降板(4)均对应设置有导向杆(5),升降板(4)滑动设置于所对应的导向杆(5)上,每个升降板(4)均对应设置有沿竖向传动的传动链条(2),且升降板(4)与其所对应的传动链条(2)固定连接,传动链条(2)的上下两端均分别对应设置有齿轮(3 ),每个传动链条(2 )所对应的其中一个齿轮(3 )均由电机(I)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升降板(4)对应设置有一个传动链条(2),两个传动链条(2)下端所对应的齿轮(3)均由电机(I)同步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传动链条(2)下端所对应的齿轮(3 )均设置于同一转轴(6 )上,转轴(6 )与电机(I)的驱动轴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机(I)为带变频器的一体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导向杆(5)上均滑动设置有滑块(51),所述升降板(4)均固定于所对应导向杆(5)上的滑块(51)上,位于滑块(51)上下两端的导向杆(5)上还分别套设有垫圈(5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导向杆(5)上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51),两个滑块(51)均与所对应的升降板(4)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升降板(4)的外侧均对应设置有两个导向杆(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控制单元(7),升降板(4)向上运动的最高设定位置处对应设置有传感器(8),传感器(8)和电机(I)均与控制单元(7)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4)向上运动的极限位置处还对应设置有限位开关(9),限位开关(9)也与控制单元(7)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抬升系统,包括电机、传动链条、齿轮、升降板和沿竖向设置的导向杆,两个升降板正对设置,两个升降板的内侧均设置有位于相同水平高度处的箱体承托部,每个升降板均对应设置有导向杆,升降板滑动设置于所对应的导向杆上,每个升降板均对应设置有沿竖向传动的传动链条,且升降板与其所对应的传动链条固定连接,传动链条的上下两端均分别对应设置有齿轮,每个传动链条所对应的其中一个齿轮均由电机驱动。以解决目前货箱在转运或存储时需进行堆垛,否则极为占用空间,而现有堆叠方式效率过低,对于小型货箱还需要人工堆叠,劳动强度过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属于货箱存储、运输领域。

  【IPC分类】B65G57/30

  【公开号】CN205346341

  【申请号】CN201620066058

  【发明人】黄政斐

  【申请人】苏州琨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

  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加持机构,属于箱体堆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货物输送或存储时,由于空间或效率的需求,经常需要将货物堆叠在一起后存储或运输,现有小型货箱的堆叠方式都是采用人工堆放,效率极低,尤其是对于运输行业来说,无法及时快速地将货物堆叠极大地影响其工作效率,同时,人工劳动强度非常大,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夹持机构,以解决目前货箱在转运或存储时需进行堆垛,否则极为占用空间,而现有堆叠方式效率过低,对于小型货箱还需要人工堆叠,劳动强度过大等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座、夹爪、横向气缸和竖向气缸,夹爪包括摆臂和用于承托箱体边缘的承托部,摆臂铰接于固定座上,摆臂的一端为楔形结构,横向气缸和竖向气缸对应设置于摆臂楔形结构端的两侧,且横向气缸和竖向气缸的伸缩端均指向摆臂的楔形结构端,承托部设置于摆臂的另一端上。

  [0005]优选地,承托部为横杆结构,且承托部与摆臂相垂直;

  [0006]承托部的进一步优选结构为:承托部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至少两个卡位凸起,且卡位凸起均设置于承托部上背向摆臂楔形结构端的一侧;

  [0007]优选地,所述摆臂为曲形结构。

  [0008]上述夹持机构的使用方法如下:

  [0009]选用两个结构相同的上述夹持机构,两个夹持机构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个夹持机构中的承托部正对设置,根据所堆叠的箱体调整两个夹持机构之间的距离;

  [0010]将箱体置于两个夹持机构之间并抬升至与两个夹持机构相同水平高度处,通过横向气缸和竖向气缸控制摆臂摆动,使两个夹持机构中的承托部对应卡在箱体两侧外缘的正下方,即实现箱体的卡位;

  [0011 ]需要堆叠箱体时,将后续箱体移动至两个夹持机构中间的下方,抬升后续箱体至与两个夹持机构相同水平高度处,此过程中后续箱体会将先前卡位的箱体顶起,即先前卡位的箱体叠放于后续箱体上,再调整两个夹持机构中的承托部使其对应卡在后续箱体两侧外缘的正下方,即实现后续箱体的卡位;

  [0012]依次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箱体堆叠至所需高度或层数,实现箱体堆叠;

  [0013]堆叠后需要移走堆叠箱体时,只需使用升降/移动平台运动至最底层箱体的底部以承托堆叠箱体的重量,通过横向气缸和竖向气缸控制摆臂摆动,使两个夹持机构中的承托部取消对箱体的卡位,即可将堆叠箱体移走。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是利用该夹持机构能够实现快速堆叠,与相应的升降系统、控制系统及输送系统配合效果更好,能够实现箱体的自动化堆叠,相比现有手动堆叠大大堤高了堆叠效率,无需人工,推进自动化设备的推广,减少堆叠劳动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堆叠箱体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单个夹持机构的侧视图;

  [0017]其中,附图标记5指堆叠的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9]实施例:

  [0020]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座1、夹爪2、横向气缸3和竖向气缸4,夹爪2包括曲形结构的摆臂21和用于承托箱体边缘的承托部22,摆臂21铰接于固定座I上,摆臂21的一端为楔形结构,横向气缸3和竖向气缸4对应设置于摆臂21楔形结构端的两侧,且横向气缸3和竖向气缸4的伸缩端均指向摆臂21的楔形结构端,承托部22设置于摆臂21的另一端上,承托部22为横杆结构,且承托部22与摆臂21相垂直,承托部22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至少两个卡位凸起23,且卡位凸起23均设置于承托部22上背向摆臂21楔形结构端的一侧。

  [0021 ]该夹持机构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2]选用两个结构相同的上述夹持机构,两个夹持机构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个夹持机构中的承托部22正对设置,根据所堆叠的箱体调整两个夹持机构之间的距离;

  [0023]将箱体置于两个夹持机构之间并抬升至与两个夹持机构相同水平高度处,通过横向气缸3和竖向气缸4控制摆臂21摆动,使两个夹持机构中的承托部22对应卡在箱体两侧外缘的正下方,即实现箱体的卡位;

  [0024]需要堆叠箱体时,将后续箱体移动至两个夹持机构中间的下方,抬升后续箱体至与两个夹持机构相同水平高度处,此过程中后续箱体会将先前卡位的箱体顶起,即先前卡位的箱体叠放于后续箱体上,再调整两个夹持机构中的承托部22使其对应卡在后续箱体两侧外缘的正下方,即实现后续箱体的卡位;

  [0025]依次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箱体堆叠至所需高度或层数,实现箱体堆叠;

  [0026]堆叠后需要移走堆叠箱体时,只需使用升降/移动平台运动至最底层箱体的底部以承托堆叠箱体的重量,通过横向气缸3和竖向气缸4控制摆臂21摆动,使两个夹持机构中的承托部22取消对箱体的卡位,即可将堆叠箱体移走。

  【主权项】

  1.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I)、夹爪(2)、横向气缸(3)和竖向气缸(4),夹爪(2)包括摆臂(21)和用于承托箱体边缘的承托部(22),摆臂(21)铰接于固定座(I)上,摆臂(21)的一端为楔形结构,横向气缸(3)和竖向气缸(4)对应设置于摆臂(21)楔形结构端的两侧,且横向气缸(3)和竖向气缸(4)的伸缩端均指向摆臂(21)的楔形结构端,承托部(22)设置于摆臂(21)的另一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承托部(22)为横杆结构,且承托部(22)与摆臂(21)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承托部(22)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至少两个卡位凸起(23),且卡位凸起(23)均设置于承托部(22)上背向摆臂(21)楔形结构端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21)为曲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座、夹爪、横向气缸和竖向气缸,夹爪包括摆臂和用于承托箱体边缘的承托部,摆臂铰接于固定座上,摆臂的一端为楔形结构,横向气缸和竖向气缸对应设置于摆臂楔形结构端的两侧,且横向气缸和竖向气缸的伸缩端均指向摆臂的楔形结构端,承托部设置于摆臂的另一端上。以解决目前货箱在转运或存储时需进行堆垛,否则极为占用空间,而现有堆叠方式效率过低,对于小型货箱还需要人工堆叠,劳动强度过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属于货箱存储、运输领域。

  【IPC分类】B65G57/30

  【公开号】CN205346342

  【申请号】CN201620066066

  【发明人】黄政斐

  【申请人】苏州琨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

  用于箱体叠放系统的限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位系统,属于货箱的存储和运输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货物输送或存储时,由于空间或效率的需求,经常需要将货物堆叠在一起后存储或运输,现有小型货箱的堆叠方式都是采用人工堆放,效率极低,尤其是对于运输行业来说,无法及时快速地将货物堆叠极大地影响其工作效率,同时,人工劳动强度非常大,费时费力,为此设计了一种小型箱体堆叠系统,但该系统需设计相应的限位系统为其自动化提供基础。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箱体叠放的箱体限位系统,为箱体堆叠系统自动化实现提供基础。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用于箱体叠放系统的限位系统,所述箱体叠放系统包括滚筒输送系统、箱体抬升系统和设置于箱体抬升系统上方的箱体卡位系统,所述限位系统包括升降式限位机构,升降式限位机构的升降挡板设置于滚筒输送系统中相邻两滚筒之间,且该相邻两滚筒之间还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滚筒上方箱体的第一传感器,箱体抬升系统处还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箱体抬升系统中升降部件是否复位的第二传感器,箱体卡位系统上方的箱体堆叠上限位置处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箱体的第三传感器,所述升降式限位机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滚筒输送系统、箱体抬升系统和箱体卡位系统也与控制单元相连。

  [0005]所述箱体抬升系统的上升上限位置处还对应设置有第四传感器,第四传感器也与控制单元相连,箱体抬升系统的升降部件上升至上限位置处时,第四传感器传递信号给控制单元以控制箱体抬升系统的升降部件下降,防止损坏设备或货物。

  [0006]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均为红外传感器;

  [0007]当滚筒输送系统上输送箱体时,启动升降式限位机构使升降挡板的上端升至滚筒输送系统的上方,箱体运送到升降挡板处时被挡住,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箱体并发出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滚筒输送系统停止输送,控制单元启动箱体抬升系统将箱体抬升至箱体卡位系统处卡紧固定,箱体抬升系统复位,此时,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箱体抬升系统恢复原位并将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启动滚筒输送系统,滚筒输送系统重新工作并继续输送箱体,依次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实现箱体在箱体卡位系统处的堆叠,当箱体堆叠至上限位置处时,第三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箱体抬升系统将堆叠后的箱体由箱体卡位系统处取下并回落至滚筒输送系统上,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箱体,控制单元控制升降挡板回落,堆叠后的箱体随滚筒输送系统送出,完成箱体堆營。

  [000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是该限位系统能够快速检测箱体、升降式限位机构等是否达到指定位置或极限位置,从而及时向控制单元发出信号,以进行后续步骤或采取自动补救措施,为箱体堆叠系统的全自动化提供检测及控制基础,配合相应的滚筒输送系统、箱体抬升系统和箱体卡位系统后,相比现有手动堆叠大大堤高了堆叠效率,无需人工,推进自动化设备的推广,减少堆叠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箱体堆叠系统中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 ]图3是图2中滚筒输送系统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3]实施例:

  [0014]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箱体叠放系统的限位系统,所述箱体叠放系统包括滚筒输送系统1、箱体抬升系统2和设置于箱体抬升系统2上方的箱体卡位系统3,所述限位系统包括升降式限位机构4,升降式限位机构4的升降挡板41设置于滚筒输送系统I中相邻两滚筒之间,且该相邻两滚筒之间还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滚筒上方箱体的第一传感器5,箱体抬升系统2处还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箱体抬升系统2中升降台/板是否复位的第二传感器6,箱体卡位系统3上方的箱体堆叠上限位置处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箱体的第三传感器7,所述箱体抬升系统2的上升上限位置处对应设置有第四传感器9,第四传感器9也与控制单元8相连,箱体抬升系统2的升降部件上升至上限位置处时,第四传感器9传递信号给控制单元8以控制箱体抬升系统2的升降部件下降,所述滚筒输送系统1、箱体抬升系统2和箱体卡位系统3以及升降式限位机构4、第一传感器5、第二传感器6、第三传感器7和第四传感器9均与控制单元8相连,上述传感器均为红外传感器。

  【主权项】

  1.用于箱体叠放系统的限位系统,所述箱体叠放系统包括滚筒输送系统(I)、箱体抬升系统(2)和设置于箱体抬升系统(2)上方的箱体卡位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系统包括升降式限位机构(4),升降式限位机构(4)的升降挡板(41)设置于滚筒输送系统(I)中相邻两滚筒之间,且该相邻两滚筒之间还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滚筒上方箱体的第一传感器(5),箱体抬升系统(2)处还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箱体抬升系统(2)中升降部件是否复位的第二传感器(6),箱体卡位系统(3)上方的箱体堆叠上限位置处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箱体的第三传感器(7),所述升降式限位机构(4)、第一传感器(5)、第二传感器(6)和第三传感器(7)均与控制单元(8)相连,所述滚筒输送系统(1)、箱体抬升系统(2)和箱体卡位系统(3)也与控制单元(8)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系统的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抬升系统(2)的上升上限位置处还对应设置有第四传感器(9),第四传感器(9)也与控制单元(8)相连,箱体抬升系统(2)的升降部件上升至上限位置处时,第四传感器(9)传递信号给控制单元(8)以控制箱体抬升系统(2)的升降部件下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体叠放系统的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5)、第二传感器(6)、第三传感器(7)和第四传感器(9)均为红外传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箱体叠放系统的限位系统,限位系统包括升降式限位机构,升降式限位机构的升降挡板设置于滚筒输送系统中相邻两滚筒之间,且该相邻两滚筒之间还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滚筒上方箱体的第一传感器,箱体抬升系统处还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箱体抬升系统中升降部件是否复位的第二传感器,箱体卡位系统上方的箱体堆叠上限位置处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箱体的第三传感器,升降式限位机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滚筒输送系统、箱体抬升系统和箱体卡位系统也与控制单元相连。为箱体堆叠系统自动化实现提供基础。本实用新型属于货箱的存储和运输领域。

  【IPC分类】B65G57/32

  【公开号】CN205346343

  【申请号】CN201620066051

  【发明人】黄政斐

  【申请人】苏州琨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