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焊丝及制造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种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焊丝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焊接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氩弧焊丝及制造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核电事业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金属制造和 不锈钢行业的迅猛发展,对焊接工艺所用氩弧焊丝的产品技术要求也非常高。但是核电用 焊接材料普遍依靠进口,为了实现核电焊材的国产化,有必要研制能够替代进口核电焊材 的国产核电焊材。在核电领域中,双相不锈钢被广泛的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堆芯、堆内构 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一回路管道和冷却剂泵、蒸汽发生器和热交换器等设备中,且双相不 锈钢焊材使用量也非常巨大。双相不锈钢焊材的国产化能有利于国家节省成本,控制质量, 保证核电工程进度。双相不锈钢有以下性能特点:双相不锈钢在低应力下有良好的耐氯化 物应力腐蚀性能;含钼双相不锈钢有良好的耐孔蚀性能;具有良好的耐腐蚀疲劳和磨损腐 蚀性能;综合力学性能好;可焊性良好,热裂倾向小,一般焊前不需预热,焊后不需热处理。 广泛用于核电、炼油、化肥、造纸、石油、化工等耐海水耐高温浓硝酸等热交换器和冷淋器及 器件。
[0003] 目前国内核电关键设备制造及安装中用到的焊接材料以进口为主。使用的焊接材 料全部被国外公司所垄断,不仅价格昂贵,采购周期长,质量控制难,而且存在因政治原因 而被封锁的风险,不利于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国内核电大批量建设期间,迫切需要开展核 级焊接材料的国产化。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氩弧焊丝及制造方法,使其 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飞溅小,脱渣性能好,提高了双相不锈钢焊丝的焊接工艺性能,特别 是且具有优异的抗应力腐蚀开裂和抗点蚀能力,通过调整微量的合金元素,能够有效的控 制铁素体和奥氏体比列。
[0005]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焊丝,其成分及质量百分 配比为:(:0~0.03%,]\111〇.5~2.0%,510~0.90%,5 0~0.03%,?0~0.03%,0 21. 5 ~23. 5%,Ni 7. 5 ~9. 5%,Mo 2. 5 ~3. 5%,N 0· 08 ~0· 20%,Cu 0 ~0· 75%,余 量的Fe。
[0006] 作为优选,所述Cu的质量百分比为0. 10~0. 75%。
[0007] 作为优选,所述Si的质量百分比为0. 20~0. 90%
[0008] 根据上述的一种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焊丝的制造方法,其步骤为:
[0009] (1)将配方中含量的纯铁与Ni、Cr、Mo很难被氧化的元素混合,然后在真空感应炉 进行熔化,熔化期真空度控制在7. 83Pa以下,然后再向炉中加入配方中含量的Si、N、Cu,全 熔后充分搅拌;
[0010] (2)当熔炼温度至1580°C钢液平静时,停电抽至真空20~25分钟,再送电升温, 结膜熔清后,加入配方中含量的C进行精炼,精炼温度保持在1580°C~1600°C,精炼时间 25~30分钟;
[0011] (3)出钢前10分钟降温,充分均匀搅拌后充Ar320~420Pa,加入配方中含量的 Mn,再充分搅拌后,于1580°C出钢;
[0012] (4)钢液浇注在预抽真空下进行,开始时小流,钢液充满钢模模底后,适当加大流 速使钢液在模内平稳地上升,当浇至冒口线上时,细流填充;
[0013] (5)浇注完15分钟后充气破真空,拉开炉体,45分钟后钢锭可脱模空冷;
[0014] (6)将钢锭装入锻造炉中,炉中温度小于750°C,预热时间45min,然后加热温度达 到1130°C~1140°C,加热时间35min,保温时间20min,从锻造炉中取出进行锻造,制成钢 坯;
[0015] (7)钢坯装入锻造炉中,温度小于700°C,预热时间25min,然后加热温度达到 1125°C,加热时间30min,保温时间lOmin,取出钢坯,进行热轧开坯得到铸锭;
[0016] (8)铸锭经过表面清理后,先锻造成方还,将方坯轧制成Φ8. Omm盘条后,盘条采 用机械方法剥去热轧盘条表层附着的氧化皮,并使残存的氧化铁皮组织疏松,Φ8. Omm坯料 加热4h到600~650°C,保温2. 5h,缓冷2h出炉,加热保温期间充入氮气;
[0017] (9)退火处理后的坯料经过酸洗之后冷拔加工至Φ5. 0_,再次酸洗之后进一步 冷拔加工至Φ 4. Omm ;
[0018] (10)再次按照步骤(8)中退火和酸洗之后进一步冷拔加工至Φ2. 4mm,再次按照 步骤(8)中退火和酸洗之后进一步冷拔加工至Φ 2mm;
[0019] (11)将拉制合格的焊丝通过双相不锈钢氩弧焊丝抛光机进行抛光;
[0020] (12)将该抛光后的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氩弧焊丝通过不锈钢氩弧焊丝切割机 进行切丝,得到本产品。
[0021]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8)中加热保温期间充氮压力要大于0· 07Mpa。
[0022]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8)中在690~450°C之间冷却时应控制冷却速度为2~4°C / min〇
[0023] 具体对本发明的理化分析如下:
[0024] C用作提高焊丝和熔敷金属的强度。当外皮中C的含量增加时,焊接时的飞溅量也 增加。当含量超过〇.〇3wt%时,焊接时的飞溅量增多。因此,外皮中C的含量,相对于金属 外皮的总重量,限制为0. 03wt %以下。
[0025] Mn是去氧元素和奥氏体稳定化元素,其用于调整焊接金属的微细结构。当Mn含量 低于0. 5wt %时,不能充分莸得其效果。当Mn含量超过2. Owt %时,无法在耐点蚀性和强度 方面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Mn含量设在焊丝总重量的0. 5~2. Owt%范围内。。
[0026] Si是熔渣生成和焊接金属的强化元素。铁素体利用Si增加坚硬度、弹性系数和 张力,减少伸长度和冲击值。当Si含量低于0.20wt%时,得不到适当的强度。因此难以获 得到预期效果。当Si含量超过0.90%时,韧性减少的效果大于强度增加的效果。因此,Si 含量设在焊丝总质量的〇. 20~0. 90% wt%范围内。
[0027] S :在双相不锈钢中,硫是主要的有害杂质,它对焊缝的热塑性、耐蚀性均会产生不 利的影响,因此,一般硫的含量应限制在〇. 03%以下;对于尚强、尚初可控相变的钢,应将 硫含量限制在更低的水平。
[0028] P :是双相不锈钢中的有害杂质,一般规定钢中磷的含量要控制在0.03%以下。
[0029] Cr是焊接金属中的铁素体稳定化元素,其用于改善耐点蚀性、耐晶间腐蚀性和抗 裂性。当Cr含量低于21. 5wt%时,不能充分地获得这种效果。当Cr含量超过23. 5wt%时, σ相被析出和溴化,由此降低了韧性及伸长度。因此,Cr的含量设在焊丝总重量的21. 5~ 23. 5wt%范围内。
[0030] Ni是焊接金属中的奥氏体稳定化元素,其用
于避免在焊接金属部分中形成铁素体 相,并提高焊接金属的韧性,以及提高耐点蚀性、耐晶间腐蚀性和抗裂性。当Ni含量低于 7. 5wt%时,不能充分地获得其效果。当Ni含量超过9. 5wt%时,奥氏体的百分比变得过多, 由此在降低强度的同时,韧性的增加效果也接近其极限,也就是说其效果变得不明显。因此 将Ni含量设在焊丝总重量的7. 5~9. 5wt %范围内。
[0031] Mo用于改善焊接金属的耐点蚀性以及其在高强度和高温下的抗回火性。当Mo含 量低于2. 5wt%时,不能充分地莸得其效果。同时,当Mo含量超过3. 5wt%时,σ相被析出 和溴化,由此降低了韧性。因此,将Mo含量设在焊丝总重量的2. 5~3. 5wt%范围内。
[0032] N是固溶体强化元素,其用于提高焊接金属的强度,以及改善耐点蚀性。当N含量 低于0. 08wt%时,不能充分获得到其效果。当N含量超过0. 20wt%时,容易出现例如气孔 等焊接缺陷,并降低韧性使冲击值减少。而且,N含量超过0. 20wt%可导致生成焊接气孔和 时效硬化。因此N含量设在焊丝总重量的0. 08~0. 20wt %范围内。
[0033] Cu用于提高耐点蚀性,特别是提高耐酸腐蚀性。在低pH的环境中,例如含有H2SO4 或者硅化氢的环境,Cu可提高耐腐蚀性。然而,当Cu含量低于0.1 wt %时,不能充分地获得 其效果。另一方面,当Cu含量超过0. 75wt%时,抗张强度和屈服点增加,且韧性、伸长度和 表面收缩率的比例减少。因此,Cu含量设在焊丝总重量的0. 1~0. 75wt %范围内。
[0034] 有益效果: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备如下优点:对合金系中各合金元素 进行合理搭配,可使焊丝具有较好的工艺性能及机械性能,飞溅小,脱渣性能好,且具有优 异的抗应力腐蚀开裂和抗点蚀能力通过合金体系的设计,保证焊缝金属得到稳定的相比 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36] 一种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焊丝,其成份包括:0~0. 03% C,0. 5~2. 0% Mn, 0· 20 ~0· 90% Si,0 ~0· 03% S,0 ~0· 03% Ρ,21· 5 ~23. 5% Cr,7. 5 ~9. 5% Ni,2. 5 ~ 3. 5% Μο,0· 08 ~0· 20% N,0. 10 ~0· 75% Cu,余量的 Fe。
[0037] 下面通过实施例1~5来进一步说明。
[0038] 表1为焊丝的组分分布(重量百分比% )
[0039]
【主权项】
1. 一种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焊丝,其特征在于:其成分及质量百分配比为:CO~ 0.03%,Mn0.5 ~2.0%,Si0 ~0.90%,S0 ~0.03%,P0 ~0.03%,Cr21.5 ~23.5%,Ni7. 5 ~9. 5%,Mo2. 5 ~3. 5%,N0? 08 ~0? 20%,Cu0 ~0? 75%,余量的Fe。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焊丝,其特征在于:所述Cu的质量 百分比为〇? 10~0.7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焊丝,其特征在于:所述Si的质量 百分比为0.20~0.90%。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焊丝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步骤为: (1) 将配方中含量的纯铁与Ni、Cr、Mo很难被氧化的元素混合,然后在真空感应炉进行 熔化,熔化期真空度控制在7. 83Pa以下,然后再向炉中加入配方中含量的Si、N、Cu,全熔后 充分搅拌; (2) 当熔炼温度至1580°C钢液平静时,停电抽至真空20~25分钟,再送电升温,结膜 熔清后,加入配方中含量的C进行精炼,精炼温度保持在1580°C~1600°C,精炼时间25~ 30分钟; (3) 出钢前10分钟降温,充分均匀搅拌后充Ar320~420Pa,加入配方中含量的Mn,再 充分搅拌后,于1580°C出钢; (4) 钢液浇注在预抽真空下进行,开始时小流,钢液充满钢模模底后,适当加大流速使 钢液在模内平稳地上升,当浇至冒口线上时,细流填充; (5) 浇注完15分钟后充气破真空,拉开炉体,45分钟后钢锭可脱模空冷; (6) 将钢锭装入锻造炉中,炉中温度小于750°C,预热时间45min,然后加热温度达到 1130°C~1140°C,加热时间35min,保温时间20min,从锻造炉中取出进行锻造,制成钢坯; (7) 钢坯装入锻造炉中,温度小于700°C,预热时间25min,然后加热温度达到1125°C, 加热时间30min,保温时间lOmin,取出钢还,进行热乳开还得到铸锭; (8) 铸锭经过表面清理后,先锻造成方坯,将方坯轧制成? 8.Omm盘条后,盘条采用机 械方法剥去热轧盘条表层附着的氧化皮,并使残存的氧化铁皮组织疏松,? 8.Omm坯料加热 4h到600~650°C,保温2. 5h,缓冷2h出炉,加热保温期间充入氮气; (9) 退火处理后的坯料经过酸洗之后冷拔加工至?5.0mm,再次酸洗之后进一步冷拔 加工至①4.Omm; (10) 再次按照步骤(8)中退火和酸洗之后进一步冷拔加工至?2.4mm,再次按照步骤 (8)中退火和酸洗之后进一步冷拔加工至?2mm。 (11) 将拉制合格的焊丝通过双相不锈钢氩弧焊丝抛光机进行抛光; (12) 将该抛光后的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氩弧焊丝通过不锈钢氩弧焊丝切割机进行 切丝,得到本产品。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焊丝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8)中加热保温期间充氮压力要大于0.07Mpa。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焊丝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8)中在690~450°C之间冷却时应控制冷却速度为2~4°C/min。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氩弧焊丝及其制造方法,其成分及质量百分配比为:C 0~0.03%,Mn 0.5~2.0%,Si 0~0.90%,S 0~0.03%,P 0~0.03%,Cr 21.5~23.5%,Ni 7.5~9.5%,Mo 2.5~3.5%,N 0.08~0.20%,Cu 0~0.75%,余量的Fe。本发明的核I级2209双相不锈钢氩弧焊丝对合金系中各合金元素进行合理搭配,可使焊丝具有较好的工艺性能及机械性能,飞溅小,脱渣性能好,且具有优异的抗应力腐蚀开裂和抗点蚀能力,通过合金体系的设计,保证焊缝金属得到稳定的相比例;本发明的双相不锈钢氩弧焊丝的制造方法,制成的焊丝强度高、塑性好。
【IPC分类】B23K35-30, B23K35-40
【公开号】CN104759784
【申请号】CN201510156110
【发明人】许祥平, 王锡岭, 杨骏, 杨家旺, 夏春智, 邹家生
【申请人】江苏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