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线钢球模具的制作工艺流程

博主:adminadmin 2022-10-21 14:55:01 条评论
摘要:专利名称:生产线钢球模具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球的制造模具,具体说涉及一种生产线钢球模具。背景技术:目前磨球行业技术模铸造球,还以手工模具铸造为主,使用这种模具铸造磨球,工人的劳动强度特别...

  专利名称:生产线钢球模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生产线钢球模具的制作工艺流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球的制造模具,具体说涉及一种生产线钢球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磨球行业技术模铸造球,还以手工模具铸造为主,使用这种模具铸造磨球,工人的劳动强度特别大,劳动效率却很低。为了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也可采用机械自动化模具,机械化自动模具为金属模具上、下模具覆砂,结构比较复杂,投资非常大,对生产规模的要求也很大。正常生产时,一条生产线只生产一种规格铸球,换规格就得更换模具,所以,这种生产线上使用的钢球模具,使用不方便,同时也增加了使用成本,所以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线钢球模具,该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机械化自动生产线生产铸球,每条线同时可适应各种规格铸球的生产,投资小,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线钢球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其结构要点为在所说的上摸体和下摸体内安装球碗,所说的上摸体的球碗内安装砂套。

  所说的上模体和下模体内过盈安装所说的球碗,采用固定销和定位螺栓固定。

  所说的砂套到模具的内浇道成30~60°夹角。

  所说的上模体和下模体为方形模体。上模体和下模体为方形,利于生产自动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模具采用上模下芯,下模无砂型,即可形成每条生产线多规格的生产。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在生产线上循环运动,模具合箱后,将制作好的砂套按方位直接下芯,即可到下一环节浇注,实现浇注—开箱—出铸球—合箱—下芯—浇注反复使用,形成生产机械化,而且不同规格的铸球,无须更换模具,降低了铸球的使用成本,可减小投资,对生产规模的要求也随之降低。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采用球碗与模具过盈配合,用固定销和螺栓固定,以利于球碗的更换。本实用新型上模下芯简单方便,上、下模不需翻转注砂;每条生产线可多元化生产;投资小,见效快;内浇道成30-60度夹角,近似顶铸,铸球质量有所提高,经此改进,一般小型铸球企业都能实现铸球机械化,节约并降低了劳动力,更适合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沙套,2.球碗,3.上模体,4.下模体,5.定位螺栓,6.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

  图1、图2所示,一种生产线钢球模具,包括方形上模体3和方形下模体4,在所说的上摸体和下摸体内过盈安装球碗2,采用固定销6和定位螺栓5固定,所说的上摸体的球碗内安装砂套1,该砂套到模具的内浇道成30~60°夹角。

  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线钢球模具,包括上模体(3)和下模体(4),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上摸体和下摸体内安装球碗(2),所说的上摸体的球碗内安装砂套(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钢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模体和下模体内过盈安装所说的球碗,采用固定销(6)和定位螺栓(5)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钢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砂套到模具的内浇道成30~60°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钢球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模体和下模体为方形模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线钢球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在所说的上模体和下模体内安装球碗,所说的上模体的球碗内安装砂套。本实用新型模具采用上模下芯,下模无砂型,形成每条生产线多规格的生产。本模具在生产线上循环运动,模具合箱后,将制作好的砂套按方位直接下芯,即可到下一环节浇注,实现浇注—开箱—出铸球—合箱—下芯—浇注反复使用,形成生产机械化,而且不同规格的铸球,无须更换模具,降低了铸球的使用成本,减小投资。本实用新型上模下芯简单方便,上、下模不需翻转注砂;每条生产线可多元化生产,铸球质量也有所提高,使得一般小型铸球企业都能实现铸球机械化,节约并降低了劳动力。

  文档编号B22C9/02GK2860674SQ20052012779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4日

  发明者姜庆志 申请人:姜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