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模具钢刀具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博主:adminadmin 2022-10-21 03:55:01 条评论
摘要:本发明涉热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H13模具钢刀具的复合热处理工艺。背景技术:盾构机施工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铁、铁路、水电等重大工程的隧道掘进。盾构机在全断面硬岩...

  本发明涉热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H13模具钢刀具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H13模具钢刀具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背景技术:

  盾构机施工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铁、铁路、水电等重大工程的隧道掘进。盾构机在全断面硬岩施工或者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施工时,多采用盘形滚刀,工作时盘形滚刀刀圈在盾构机推力下压入岩体使岩石破碎。盘形滚刀作为破岩工具,不仅承受很大的径向破岩力,同时又受到岩石硬矿物相的剧烈磨损。因此滚刀质量直接影响盾构机的掘进速度,是隧道掘进最大的消耗件之一。

  滚刀的工作刃,即刀圈,在工作中受到的摩擦力、剪切力和冲击力相当大,刀圈的损坏方式主要有过早磨损、崩刃、断裂。

  目前刀圈常采用的材料为4Cr5MoSiV1、40CrNiMo、H13,但这些刀圈在硬岩和上软下硬岩层掘进中,存在耐磨性差或者容易断裂的问题。掘进硬岩和上软下硬岩层要求刀圈具备较好的韧性,以抵抗岩石的冲击,并尽可能提高材料本身的硬度,延长使用寿命。对于一般条件下制备的金属材料而言,硬度和韧性是一对矛盾,硬度提高势必降低材料的韧性,如刀圈整体硬度达到HRC59以上时,在掘进硬岩时刀圈会产生整体断裂、崩裂现象,而硬度低于HRC55,则刀圈不耐磨。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103572022A,授权公日号:2014年2月12日,该发明公开了一种H13型钢的热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步骤一,将采用径锻机锻造后的锻件钢材以10-200℃/min的冷却速度冷却至300℃以下,其中所述径锻机的停锻温度为900-950℃;步骤二,将经步骤一处理的锻件钢材在830~880℃条件下保温后再降温至700-760℃进行二级等温球化后冷却,所述二级等温球化是指先低温度球化然后升温进行高温度球化。采用该发明的方法对H13型钢进行热处理提高了锻件材组织的一次检验合格率;产品检验达到北美压铸协会模具材料标准NADCA207#中A4以上水平;生产周期缩短20小时以上;劳动成本及煤气消耗成本有了明显的降低。其不足之处在于,虽然通过该处理方法,可以提高锻件材组织的一次检验合格率,但是对H13钢的耐磨性并没有作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H13模具钢的耐磨性差,硬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13型钢的热处理方法。它可以提高H13模具钢的耐磨性和硬度。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H13模具钢刀具的复合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下料锻打辗环;

  B、球化退火;

  C、按图纸的设计要求,机械加工相关尺寸;

  D、稀土碳硼共渗复合热处理;

  E、氧氮硫+稀土表面处理;

  刀具在渗碳硼淬火回火或真空淬火回火后,清洗净化表面,进行氧氮硫+稀土共渗。

  优选地,所述的刀具是空心环状体,从外圆向中心呈梯形分布,外圆500mm,内孔280mm,高80mm。

  优选地,步骤C中机械加工刀具外形,并精加工至相应尺寸,内孔尺寸和端面留量0.2mm。

  优选地,步骤E中在井式气体渗氮炉内进行氧氮硫+稀土共渗。

  优选地,步骤C中,在真空炉内将刀具分别在680℃和820℃两段升温保温后,加热到950℃,开始炉中渗硼并同时添加0.4%的稀土元素,保温强渗碳硼3.5小时后,扩散1小时,炉温继续加热到1030℃保温30分钟后淬火,在560℃回火两次,即按标准工艺执行,硬度达到60HRC以上。

  优选地,步骤E中所用设备为离子氮化炉,稀土共渗中所用的共渗介质与用量:NH3氨气,400L/h;间断通入CS2-C2H5OH,其中C2H5OH与CS2的比例为2/1,混合气体流量为20L/h。

  优选地,步骤E中的稀土共渗中稀土含量为0.4%。

  优选地,步骤E中共渗炉压约2660Pa。

  优选地,热工参数为500±10℃,保温时间8h。

  优选地,共渗后炉冷至160℃出炉空冷,表面硬度958-1050HV,刀具寿命提高2-3倍,表面强度大,硬度高,耐磨耐疲劳,大大的提高刀具的使用价值,节约了成本,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H13模具钢刀具的复合热处理工艺,共渗后炉冷至160℃出炉空冷,表面硬度958-1050HV,刀具寿命提高2-3倍,表面强度大硬度高,耐磨耐疲劳,大大的提高刀具的使用价值,节约了成本,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

  (2)本发明的一种H13模具钢刀具的复合热处理工艺,在真空炉内将刀具分别在680℃和820℃两段升温保温后,加热到950℃,开始炉中渗硼并同时添加0.4%的稀土元素,保温渗硼3.5小时后,炉温继续加热到1030℃保温30分钟后淬火,在560℃回火两次,即按标准工艺执行,硬度达到60HRC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H13模具钢刀具的复合热处理工艺,针对的刀具是空心环状体,从外圆向中心呈梯形分布,外圆500mm,内孔280mm,高80mm,包括以下步骤:

  A、下料锻打辗环;

  B、球化退火;

  C、机械加工刀具外形,并精加工至相应尺寸,内孔尺寸和端面留量0.2mm;

  D、稀土渗硼复合热处理;

  在真空炉内将刀具分别在680℃和820℃两段升温保温后,加热到950℃,开始炉中渗碳硼并同时添加0.4%的稀土元素,保温强渗碳渗硼3.5小时后,扩散1小时,炉温继续加热到1030℃保温30分钟后淬火,在560℃回火两次,即按标准工艺执行,硬度达到60HRC以上;

  E、氧氮硫+稀土表面处理,刀具在真空热处理后,清洗净化表面,进行氧氮硫+稀土共渗,井式气体渗氮炉内进行氧氮硫+稀土共渗;所用设备为离子氮化炉,稀土共渗中所用的共渗介质与用量:NH3氨气,400L/h;间断通入CS2-C2H5OH,其中C2H5OH与CS2的比例为2/1,混合气体流量为20L/h,稀土共渗中稀土含量为0.4%,共渗炉压约2660Pa;

  热工参数为500±10℃,保温时间8h,共渗后炉冷至160℃出炉空冷,淬火后表面硬度958-1050HV,刀具寿命提高2-3倍,表面强度大硬度高,耐磨耐疲劳,大大的提高刀具的使用价值,节约了成本,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H13模具钢刀具的复合热处理工艺,工艺准备:下料锻打辗环+球化退火+机械加工刀具外形精加工至尺寸,内孔尺寸、端面留量0.2mm;

  化学热处理工艺1名称:稀土渗碳硼复合热处理;

  工艺:渗碳炉或真空炉内刀具分别在680℃和820℃两段升温保温后,加热到950℃,开始炉中渗硼并同时添加0.4%的稀土元素,保温强渗碳硼3.5小时后,扩散1小时,炉温继续加热到1030℃保温30分钟后(1030℃保温后淬火,560℃回火两次,即按标准工艺执行)硬度58-60HRC。

  化学热处理工艺2名称:氧氮硫+稀土表面处理;

  工件渗碳处理或真空热处理后,清洗净化表面,井式气体渗氮炉内进行氧氮硫+稀土共渗;

  工艺安排:刀具共渗前处理:淬火+回火后硬度58-60HRC。

  设备:离子氮化炉;

  共渗介质与用量:NH3氨气400L/h;间断通入CS2-C2H5OH,其中C2H5OH与CS2的比例为2/1;

  混合气体,20L/h;稀土0.4%;

  共渗炉压约2660Pa;

  热工参数:500℃±10℃,保温时间8h,共渗后炉冷至160℃出炉空冷,表面硬度958-1050HV,刀具寿命提高2-3倍,表面强度大,硬度高,耐磨耐疲劳,大大的提高刀具的使用价值,节约了成本,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H13模具钢刀具的复合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下料锻打辗环;

  B、球化退火;

  C、按图纸要求机械加工相关尺寸;

  D、稀土+碳硼共渗复合热处理:在真空炉内将刀具分别在680℃和820℃两段升温保温后,加热到950℃,开始炉中碳硼共渗工艺;并同时添加0.4%的稀土元素,保温碳硼共渗3.5小时后,扩散1小时,炉温继续加热到1030℃保温30分钟后淬火,在560℃回火两次,即按标准工艺执行,硬度达到60HRC以上;

  E、氧氮硫+稀土表面处理:刀具在步骤D稀土+碳硼共渗复合热处理后,清洗净化表面,进行氧氮硫+稀土共渗;所用设备为井式气体渗氮炉,稀土共渗中所用的共渗介质与用量:NH3氨气,400L/h,间断通入CS2-C2H5OH,其中C2H5OH与CS2的比例为2/1,混合气体流量为20L/h,稀土共渗中稀土含量为0.4%,共渗炉压为2660Pa,热工参数为500±10℃,保温时间为8h,共渗后炉冷至160℃出炉空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13模具钢刀具的复合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按设计要求机械加工至刀具的相应尺寸,或精加工至相应尺寸,在内孔尺寸和端面尺寸留量0.2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13模具钢刀具的复合处理工艺,属于热处理领域。第一,刀具的碳硼+稀土共渗。它包括以下步骤:A、下料锻打辗环;B、球化退火;C、按图机械加工至相关尺寸要求;D、在真空渗碳炉内将刀具分别在680℃和820℃两段升温保温,排气完成后,加热到950℃,开始炉中进行碳硼共渗,并同时添加0.4%的稀土元素,强渗3.5小时后,扩散1小时,炉温继续加热到1030℃保温30分钟后淬火,在560℃回火两次,即按标准工艺执行,表面硬度达到60HRC以上;第二;刀具的氧氮硫+稀土表面处理:刀具在渗碳淬火回火或真空淬火回火后,清洗净化表面,进行氧氮硫+稀土共渗。目的是进一步提高H13模具钢刀具的表面硬度和使用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技术研发人员:邰淼;韩文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鞍山市三江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2.31

  技术公布日: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