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铁等温淬火-回火冷却工艺的制作工艺流程

专利名称:钢铁等温淬火-回火冷却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铁热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钢铁等温淬火-回火冷却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钢铁热处理耗能大、污染严重、工人劳动繁重、工艺落后、成本高;我国热处理理论水平不低,根本是如何用热处理理论指导热处理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保证零件的质量,使零件一个顶几个,这是热处理的关键;由于钢的淬透性问题没有突破,使大型工件 1/2T处的质量技术指标难以达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铁等温淬火-回火冷却工艺,该工艺节约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降低热处理成本,保护环境,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热处理质量,解决大型工件1/2T处强韧化热处理的淬透性难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是工艺为
(一)淬透性差的钢铁等温淬火加热温度EF按下列原则确定;
热处理难度系数N ^ 300mm,淬火加热温度EF确定比该钢号淬火加热温度高50°C 80 0C ;
热处理难度系数N < 300mm,淬火加热温度EF 确定比该钢号淬火加热温度高 20°C 50°C ;
(二)采用两次阶梯预热,减小因加热造成的内应力,为淬火水冷作准备;
当加热温度EF为800°C时,则阶梯预热温度AB和CD分别为400°C和600°C ;
当加热温度EF为950°C时,则阶梯预热温度AB和CD分别为500°C和700°C ;
当加热温度EF为800°C 950°C之间时,以此类推阶梯AB和⑶的预热温度;
(三)两次阶梯预热的升温速度OA和BC均为100°C 150°C/h ;从600°C 700°C升至800°C 950°C的升温速度DE为150°C 200°C /h ;
(四)淬火(预热)保温时间;
淬火(预热)保温时间按下列公式计算
T 总=Kz+Az (Ay) XDXK 式中T总一保温过程的总时间(mm);
Kz (Ky) 一淬火(预热)保温时间基数(min);
Az (Ay) 一淬火(预热)保温时间系数(min/mm);
D —工件有效厚度(mm);
K —工件装炉修正系数;
(五)确定出炉淬火在质量分数5% 10%NaCl水溶液中冷却时间FlGl。计算工件水冷时间公式
T=aXN式中T —工件水冷时间(min);
N —热处理难度系数(mm); a 一冷却系数(min/mm);
当N彡300mm,碳素钢a值取0. 005 0. 009mim/mm ;合金钢a值取0. 002
0.OOBmim/mm ;
当 N < 300mm,碳素钢 a 值取 0. 008 0. 02mim/mm ;合金钢 a 值取 0. 002 0. 015mim/
mm ;
(六)确定出水后回温到点H的温度为贝氏体转变点以上50°C 100°C,但须低于珠光体转变温度,即C-曲线弯折处温度;
当热处理难度系数N≥300mm,回温温度点H取上限;反之,取下限;
回温温度升到确定点H,立即入质量分数5% 10%NaCl水溶液中冷却,防止发生珠光体和上贝氏体的转变;
(七)确定第二次水冷时间H2I2;
当热处理难度系数N≥300mm,确定在质量分数5% 10%NaCl水溶液中冷却时间H2I2 为第一次水冷时间FlGl的50% 80% ;
当热处理难度系数N < 300mm,确定在5% 10%NaCl水溶液中冷却时间H2I2为第一次水冷时间FlGl的40% 70% ;
(A)确定第二次回温温度,实际是确定利用余热进行等温的温度;
当热处理难度系数N≥300mm,回温温度JK确定比Ms点高10°C 30°C ;
当热处理难度系数N < 300mm,回温温度JK确定比Ms点高20°C 40°C ;
(九)在上述确定的等温温度下,确定等温时间JlKl为贝氏体转变开始和终了线所需时间的50% 70%o回温温度停止上升,工件静置空冷,以确保在等温时间内,降温不低于Ms点,即开始计算等温时间;
(十)等温后,中、低碳钢、低合金钢采用质量分数5% 10%NaCl水溶液冷却;高碳钢、中合金钢采用快速空冷;高合金钢、高速钢采用空冷;以上冷却至室温,立即转入回火工序;
(十一)根据强度和硬度的要求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确定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
钢的回火温度与硬度的关系,可以在有关资料中查到,也可以通过试验确定;对于一些重要的结构零件,由于它们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回火温度不能仅仅根据硬度来确定;这时, 必须通过测定它们在不同温度下回火后的机械性能(强度、塑性、韧性)的试验来确定;
回火时间的确定;
回火保温时间随炉子类型、工件大小、装炉量多少和对工件的要求而定,其原则是保证透烧、均匀,并沿整个截面获得一致的机械性能;
回火保温时间可按经验公式确定 th=Kh + Ah X D 式中th —回火保温时间(min);
Kh —回火保温时间基数(min);
Ah —回火保温时间系数(min/mm);D —工件的有效厚度(mm);
回火保温时间基数Kh与回火保温时间系数Ah见表3 ; 表3回火保温时间基数Kh与回火保温时间系数Ah
权利要求
1.一种钢铁等温淬火-回火冷却工艺,其特征是工艺为(一)淬透性差的钢铁等温淬火加热温度EF按下列原则确定;热处理难度系数N ^ 300mm,淬火加热温度EF确定比该钢号淬火加热温度高50°C 80 0C ;热处理难度系数N < 300mm,淬火加热温度EF确定比该钢号淬火加热温度高20°C 50 0C ;(二)采用两次阶梯预热,减小因加热造成的内应力,为淬火水冷作准备;当加热温度EF为800°C时,则阶梯预热温度AB和CD分别为400°C和600°C ;当加热温度EF为950°C时,则阶梯预热温度AB和CD分别为500°C和700°C ;当加热温度EF为800°C 950°C之间时,以此类推阶梯AB和⑶的预热温度;(三)两次阶梯预热的升温速度OA和BC均为100°C 150°C/h ;从600°C 700°C升至800°C 950°C的升温速度DE为150°C 200°C /h ;(四)淬火(预热)保温时间;淬火(预热)保温时间按下列公式计算T 总=Kz+Az (Ay) XDXK 式中T总一保温过程的总时间(mm);Kz (Ky) 一淬火(预热)保温时间基数(min);Az (Ay) 一淬火(预热)保温时间系数(min/mm);D —工件有效厚度(mm);K —工件装炉修正系数;(五)确定出炉淬火在质量分数5% 10%NaCl水溶液中冷却时间FlGl;计算工件水冷时间公式T=aXN 式中T —工件水冷时间(min);N —热处理难度系数(mm); a 一冷却系数(min/mm);当N≥300mm,碳素钢a值取0. 005 0. 009mim/mm ;合金钢a值取0. 002 0.OOBmim/mm ;当 N < 300mm,碳素钢 a 值取 0. 008 0. 02mim/mm ;合金钢 a 值取 0. 002 0. 015mim/mm ;(六)确定出水后回温到点H的温度为贝氏体转变点以上50°C 100°C,但须低于珠光体转变温度,即C-曲线弯折处温度;当热处理难度系数N彡300mm,回温温度点H取上限;反之,取下限;回温温度升到确定点H,立即入质量分数5% 10%NaCl水溶液中冷却,防止发生珠光体和上贝氏体的转变;(七)确定第二次水冷时间H2I2 ;当热处理难度系数N彡300mm,确定在质量分数5% 10%NaCl水溶液中冷却时间H2I2 为第一次水冷时间FlGl的50% 80% ;当热处理难度系数N < 300mm,确定在5% 10%NaCl水溶液中冷却时间H2I2为第一次水冷时间FlGl的40% 70% ;(A)确定第二次回温温度,实际是确定利用余热进行等温的温度;当热处理难度系数N彡300mm,回温温度JK确定比Ms点高10°C 30°C ;当热处理难度系数N < 300mm,回温温度JK确定比Ms点高20°C 40°C ;(九)在上述确定的等温温度下,确定等温时间JlKl为贝氏体转变开始和终了线所需时间的50% 70% ;回温温度停止上升,工件静置空冷,以确保在等温时间内,降温不低于Ms 点,即开始计算等温时间;(十)等温后,中、低碳钢、低合金钢采用质量分数5% 10%NaCl水溶液冷却;高碳钢、中合金钢采用快速空冷;高合金钢、高速钢采用空冷;以上冷却至室温,立即转入回火工序;(十一)根据强度和硬度的要求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确定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钢的回火温度与硬度的关系,可以在有关资料中查到,也可以通过试验确定;对于一些重要的结构零件,由于它们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回火温度不能仅仅根据硬度来确定;这时, 必须通过测定它们在不同温度下回火后的机械性能(强度、塑性、韧性)的试验来确定;回火时间的确定;回火保温时间随炉子类型、工件大小、装炉量多少和对工件的要求而定,其原则是保证透烧、均匀,并沿整个截面获得一致的机械性能;回火保温时间可按经验公式确定 th=Kh + Ah X D 式中th —回火保温时间(min);Kh —回火保温时间基数(min);Ah —回火保温时间系数(min/mm);D —工件的有效厚度(mm);回火保温时间基数Kh与回火保温时间系数Ah见表3 ;表3回火保温时间基数Kh与回火保温时间系数Ah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铁等温淬火-回火冷却工艺,其特征是NaCl水溶液温度控制在18°C 38 °C。
全文摘要
一种钢铁等温淬火-回火冷却工艺,用创新思维定义“热处理难度系数”,重新定义“贝氏体转变等温淬火冷却方式”,颠覆“传统单一的冷却方式”。从而颠覆传统钢的淬透性理论,建立崭新的钢的淬透性理论,大大提高了钢的淬透性。钢奥氏体化后,在水中冷却而未冷透,通过回温增大钢表面与水的能量差,来提高再次水冷速度,从而提高钢的淬透性。再回温,利用余热进行等温。进行中高温回火,为避免第二类回火脆性采用水冷而未冷透,又通过回温,利用余热进行二次贝氏体淬火和自回火处理。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节约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降低热处理成本,保护环境,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热处理质量,解决大型工件1/2T处强韧化热处理的淬透性难题,工序合并,节能减排。
文档编号C21D11/00GK102605145SQ20121010503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2日
发明者王长文 申请人:王长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