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加工用硬质合金钻头的制作工艺流程

不锈钢加工用硬质合金钻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头,尤其是涉及一种不锈钢加工用硬质合金钻头。
【背景技术】
[0002]在加工不锈钢,常见的加工问题有:易发生加工硬化、切肩易卷曲缠绕、切肩温度增高从而导致工具寿命缩短,以及易发生溶着。不锈钢材料由于表面光洁度高和抗腐蚀性能好等特点,常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但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等类似材料韧性大、热强度高,加工时刀具易磨损,在高温下极易与刀具材料“亲和”,产生严重的粘刀现象,在粗糙度方面达不到要求,出现塑孔、毛刺、放边等现象。并且,钻头安装是否到位缺乏提示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锈钢加工用硬质合金钻头O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不锈钢加工用硬质合金钻头,具有内冷孔(5)的钻头包括刀柄部分(I)、刀体部分
(2),所述刀体部分前端设置有切削部分,所述切削部分具有波浪形切削刃结构(3),该波浪形切削刃结构的主切削刃与副后刀面之间具有由直线过渡结构构成的刃尖(4)。
[0006]所述内冷孔的截面呈梯形结构。
[0007]该产品能在高进给的加工情况下,依旧实现稳定的加工和良好的工具寿命。具体而言,其具有如下优点:
[0008](I)重现锋利性的波浪型切削刃从而能减少加工硬化、提高刀具寿命。波浪型切削刃对比直刃型切削刃有更好的切削性能。
[0009](2)特殊的刃尖设计能降低与加工材料的摩擦面积,从而减少横刃部发生的摩擦热量。
[0010](3)新型的梯形内冷油孔形状通过增大冷却油的喷出量来降低切削热,提高排肩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不锈钢加工用硬质合金钻头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不锈钢加工用硬质合金钻头中底刃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4]如图1-2所示,不锈钢加工用硬质合金钻头,具有内冷孔5的钻头包括刀柄部分1、刀体部分2,所述内冷孔的截面呈梯形结构,通过优化内冷孔的形状,解决传统圆形内冷孔冷却油流量不足的缺点。所述刀体部分前端设置有切削部分,所述切削部分具有波浪形切削刃结构3,该波浪形切削刃结构的主切削刃与副后刀面之间具有由直线过渡结构构成的刃尖4,特殊的刃尖设计能降低与加工材料的摩擦面积。
[0015]锋利性的切削刃与传统的切肩刃加工后孔口硬度更低,该波浪形切削刃结构包括呈弧形状的主切削刃以及S形的横刃,通过上述结构共同构成了波浪形切削刃结构3。
[0016]在光线较暗或者夜间环境下,钻头是否安装到位直接关系到钻头的工作稳定性、可靠性,鉴于此,该钻头的刀柄设置有用于指示刀柄是否安装到位的超晶格涂层结构,超晶格涂层结构涂设区域为刀柄完全伸入装夹体部分的区域,如果夜间等环境下能够发现超晶格涂层结构的折射光现象,则证明安装存在问题,必须重新安装。超晶格材料在经过光线短暂照射后,能够在无光照的情况下持续发光,这一特性有力的增强了其指示性能。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不锈钢加工用硬质合金钻头,具有内冷孔(5)的钻头包括刀柄部分(I)、刀体部分(2),所述刀体部分前端设置有切削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分具有波浪形切削刃结构(3),该波浪形切削刃结构的主切削刃与副后刀面之间具有由直线过渡结构构成的刃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加工用硬质合金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孔的截面呈梯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不锈钢加工用硬质合金钻头,具有内冷孔(5)的钻头包括刀柄部分(1)、刀体部分(2),所述刀体部分前端设置有切削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分具有波浪形切削刃结构(3),该波浪形切削刃结构的主切削刃与副后刀面之间具有由直线过渡结构构成的刃尖(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产品能在高进给的加工情况下,依旧实现稳定的加工和良好的工具寿命。
【IPC分类】B23B51/06, B23B51/00
【公开号】CN204686127
【申请号】CN201520389866
【发明人】杨文标
【申请人】奥斯机(上海)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5月30日
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机,具体地说是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
【背景技术】
[0002]研宄发现,以包覆一定量金属Co的A1203_TiC陶瓷纳米混合粉体为起始粉料,采取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的Co包覆A1203/T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韧性。众所周知,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为基体与各种纤维复合的一类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主要用作高温及耐磨制品。陶瓷基体可为氮化硅、碳化硅等高温结构陶瓷。这些先进陶瓷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刚度、相对重量较轻、抗腐蚀等优异性能,而其致命的弱点是具有脆性,处于应力状态时,会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导致材料失效。而采用高强度、高弹性的纤维与基体复合,则是提高陶瓷韧性和可靠性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纤维能阻止裂纹的扩展,从而得到有优良韧性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表面包覆一层金属,以改变基体材料的界面电子结构和强韧性能,则能更好的提高基体材料的强韧性,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0003]目前,我国在进行特种装备的机械加工,如船用超厚甲板的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在特定的部位进行超深钻孔,现有的钻机由于受到钻头强度的和韧性的限制还不能够实现一站式的钻孔作业,而是采用两面对钻的方式进行作业,这样就需要对工件进行反复的吊装和装夹,工艺复杂,钻孔对中性差。
[0004]因此,针对以上叙述,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钻头,再设计一种超长钻程的钻机,以满足实际生产作业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克服目前现有的钻机由于受到钻头强度的和韧性的限制还不能够实现一站式的钻孔作业而导致钻孔对中性差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包括架体、设置在架体下部的调平对中组件、设置在架体上部的竖直进给组件以及设置在竖直进给组件底端的钻扩头组件;
[0008]所述钻扩头组件包括电机以及可拆卸连接且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扩孔钻头和钻孔钻头,所述电机固定于竖直进给组件的底部,且电机轴竖直向下,所述电机的轴端通过夹持头与扩孔钻头的顶端相连。
[0009]具体的,所述调平对中组件包括调平地脚和导正板,所述调平地脚螺纹连接于架体底部的四个角上,所述导正板水平设置于架体内部,且导正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
[0010]更具体的,所述竖直进给组件包括伸入架体内部并与架体轴承连接的手轮,还包括设置在架体内部且与手轮相连的蜗杆、与蜗杆外嗤合的蜗轮、与蜗轮键连接的螺杆以及内壁开设有螺纹的进给缸体,所述螺杆的上部与架体轴承连接,螺杆的下部与进给缸体的内壁螺纹相配合,所述进给缸体与导正板的通孔相配合并沿着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下移动。
[0011]优先选择,所述扩孔钻头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垂直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轴线方向重合于扩孔钻头的中心轴线方向;
[0012]所述钻孔钻头的顶部开设有与上述中心轴相配合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轴线方向重合于钻孔钻头的中心轴线方向;
[0013]所述钻孔钻头的顶部配合设置在扩孔钻头的底部凹槽内,且通过环形均布的球头卡销可拆卸连接。
[0014]更具体的,所述陶瓷基复合材料为金属包覆型陶瓷基复合材料。
[0015]优先选择,所述架体的顶部外侧设置有防尘盖板。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架体下部设置调平对中组件、在架体上部设置竖直进给组件、在竖直进给组件底端设置钻扩头组件,工作时,只需将调平对中后的架体固定于工作表面,即可实现一站式的钻孔作业,方便快捷,操作简单;
[0018]同时,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扩孔钻头和钻孔钻头,使钻头本身具有较高的强韧性,避免在进行深度钻孔作业时因钻头强韧性能不够而难以完成一站式钻孔作业的问题;
[0019]另一方面,调平对中组件的设置,保证了钻扩头组件与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还保证了钻孔的对中性和位置精度;竖直进给组件的设置,使得电机在进行工作时,操作者只需要转动手轮就可以实现钻扩头组件的进给与退出,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20]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2是图1中标号A的放大结构剖视图。
[0022]图中,1、架体,2、电机,
[0023]3、扩孔钻头,3-1、凹槽,3-2、中心轴,
[0024]4、钻孔钻头,5、夹持头,6、调平地脚,7、导正板,
[0025]8、手轮,9、蜗杆,10、蜗轮,11、螺杆,12、进给缸体,
[0026]13、球头卡销,14、防尘盖板,15、工件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作以下详细说明。
[0028]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其结构包括架体1、设置在架体I下部的调平对中组件、设置在架体I上部的竖直进给组件以及设置在竖直进给组件底端的钻扩头组件;
[0029]所述钻扩头组件包括电机2以及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扩孔钻头3和钻孔钻头4,所述电机2固定于竖直进给组件的底部,且电机2轴竖直向下,所述电机2的轴端通过夹持头5与扩孔钻头3的顶端相连;
[0030]所述扩孔钻头3的底部开设有凹槽3_1,且凹槽3_1内垂直设置有中心轴3_2,所述中心轴3-2的轴线方向重合于扩孔钻头3的中心轴3-2线方向;
[0031]所述钻孔钻头4的顶部开设有与上述中心轴3-2相配合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轴线方向重合于钻孔钻头4的中心轴3-2线方向;
[0032]所述钻孔钻头4的顶部配合设置在扩孔钻头3的底部凹槽3-1内,且通过环形均布的球头卡销13可拆卸连接。
[0033]所述调平对中组件包括调平地脚6和导正板7,所述调平地脚6螺纹连接于架体I底部的四个角上,所述导正板7水平设置于架体I内部,且导正板7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
[0034]所述竖直进给组件包括伸入架体I内部并与架体I轴承连接的手轮8,还包括设置在架体I内部且与手轮8相连的蜗杆9、与蜗杆9外啮合的蜗轮10、与蜗轮10键连接的螺杆11以及内壁开设有螺纹的进给缸体12,所述螺杆11的上部与架体I轴承连接,螺杆11的下部与进给缸体12的内壁螺纹相配合,所述进给缸体12与导正板7的通孔相配合并沿着通孔的中心轴3-2线方向上下移动。
[0035]优先选择,所述陶瓷基复合材料为表面包覆有金属Co的陶瓷基复合材料。
[0036]优先选择,所述架体I的顶部外侧设置有防尘盖板14。
[0037]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操作调平地脚6使架体I垂直于工件表面15,即钻扩头组件垂直于工件表面15,然后通过操作竖直进给组件对钻扩孔的位置进行确定,随之将调平地脚6固定于工件表面15,即可开始操控手轮8和电机2进行钻扩孔作业,方便快捷,钻扩孔精度高。
[00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设置在架体下部的调平对中组件、设置在架体上部的竖直进给组件以及设置在竖直进给组件底端的钻扩头组件; 所述钻扩头组件包括电机以及可拆卸连接且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扩孔钻头和钻孔钻头,所述电机固定于竖直进给组件的底部,且电机轴竖直向下,所述电机的轴端通过夹持头与扩孔钻头的顶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对中组件包括调平地脚和导正板,所述调平地脚螺纹连接于架体底部的四个角上,所述导正板水平设置于架体内部,且导正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进给组件包括伸入架体内部并与架体轴承连接的手轮,还包括设置在架体内部且与手轮相连的蜗杆、与蜗杆外嗤合的蜗轮、与蜗轮键连接的螺杆以及内壁开设有螺纹的进给缸体,所述螺杆的上部与架体轴承连接,螺杆的下部与进给缸体的内壁螺纹相配合,所述进给缸体与导正板的通孔相配合并沿着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下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孔钻头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垂直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轴线方向重合于扩孔钻头的中心轴线方向; 所述钻孔钻头的顶部开设有与上述中心轴相配合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轴线方向重合于钻孔钻头的中心轴线方向; 所述钻孔钻头的顶部配合设置在扩孔钻头的底部凹槽内,且通过环形均布的球头卡销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复合材料为金属包覆型陶瓷基复合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顶部外侧设置有防尘盖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钻头的钻扩一体机,包括架体、设置在架体下部的调平对中组件、设置在架体上部的竖直进给组件以及设置在竖直进给组件底端的钻扩头组件;所述钻扩头组件包括电机以及可拆卸连接且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扩孔钻头和钻孔钻头,所述电机固定于竖直进给组件的底部,电机的轴端通过夹持头与扩孔钻头的顶端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架体下部设置调平对中组件、在架体上部设置竖直进给组件、在竖直进给组件底端设置钻扩头组件,工作时,只需将调平对中后的架体固定于工作表面,即可实现一站式的钻孔作业;再加上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扩孔钻头和钻孔钻头,使钻头本身具有较高的强韧性,进一步实现一站式钻孔作业。
【IPC分类】B23B45/02, B23B45/14, B23B51/08
【公开号】CN204686128
【申请号】CN201520336978
【发明人】刘永辉
【申请人】山东交通学院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2日
一种用于加工侧向孔的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加工侧向孔的刀具。
【背景技术】
[0002]在机械加工零件时,有些工厂需要加工内部带沉孔的凹字形的零件,沉孔需要从凹字形的两端的内测开孔,由于凹字形零件之间的距离太小,很难实施普通的沉孔步骤,刀具不能够很好的垂直进入。
[0003]由于市场上有需求来生产这种零件,因此现有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0004]—、是把刀具倾斜一个角度,把带有角度的刀具慢慢深入需要开沉口的面,进行钻孔,此为要求精度极为不高,且必须要有开一个沉孔的情况下,且也不可能批量生产,对刀具的磨损极大。
[0005]二、是在模具成型时,用特制的柱塞堵住需要开的沉孔,在注塑成型完毕后,把特制的柱塞敲出,此时应该满足两根特制柱塞的长度之和必须要小于凹字形零件的槽口的宽度,才能使其顺利出模。
[0006]三、是在一半的凹字形零件上直接按照普通沉孔工艺打完沉孔,然后用焊接或者螺钉固定技术把原本两个半边的零件固定在一起,此技术的成本比较高,且影响整体的工艺美观。
【发明内容】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加工侧向孔的刀具,来解决现有的加工困难,成本高的问题。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用于加工侧向孔的刀具,包括钻头,所述的钻头端部设置有带有切削刀刃的刀头,所述的刀头通过受力轴连接至刀柄,还包括可套在所述的受力轴上并随其同步转动的沉头钻头。配套的刀具,使其使用起来无需再拆卸,节约了工人的时间,和生产成本。
[0010]作为优选,沉头钻头内部开设有孔,所述的受力轴与孔可配合使沉头钻头旋转,所述的刀头和受力轴的最大外径小于刀柄的直径,受力轴与刀柄的连接处呈阶梯状。受力轴的截面可以是少于等于8的多边形或者是带受力点的截面,阶梯处可以有效的定位好沉头钻头的位置。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沉头钻头外部设置有切削刀刃。用于打出沉孔和排泄废料。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对于凹字形工件的加工上,采取了这种配套式的钻头和沉头钻头,实现了一套多用的功能性,在运行过程中操作简单,运用两把刀具却不需要重新拆卸安装,定位精度高,打出来的通孔和沉孔的同轴度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沉头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沉头钻头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凹字形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8]一种用于加工侧向孔的刀具,包括钻头2,所述的钻头2端部设置有带有切削刀刃的刀头23,所述的刀头23通过受力轴22连接至刀柄21,还包括可套在所述的受力轴22上并随其同步转动的沉头钻头1,沉头钻头I内部开设有孔11,所述的受力轴22与孔11可配合使沉头钻头I旋转,所述的刀头23和受力轴22的最大外径小于刀柄21的直径,受力轴22与刀柄21的连接处呈阶梯状,所述的沉头钻头I外部设置有切削刀刃。
[0019]配合刀具的使用,不仅保留了钻头原有的功能,更增添了沉头钻头的功能,在同一个机床上运转,免去了拆卸刀具的时间,并且使得同轴度大大提高,节约生产成本。
[0020]针对一种用于加工侧向孔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加工。
[0021]I)把凹字形工件3侧向固定后,用划线工具划上定位点,打开机床,钻头2开始旋转,对准定位点后用钻头2慢慢打穿整个凹字形工件,形成通孔32。
[0022]2)当通孔32形成后,慢慢提升钻头2至凹字形工件3的槽口 33中间偏上处,用手把沉头钻头I的内孔11对准钻头2从下至上套上至阶梯轴处,阶梯轴处可有效的定位好沉头钻头I的位置,打开机床,在一个较低转速的状态下慢慢转动钻头2,使其一起旋转,在加大到想要的转速,按照设置好的深度要求,打出沉孔34。
[0023]3)当打完沉孔34时,解开固定好的凹字形工件3,使其整体翻转一百八十度,把需要开对称沉孔31的打孔面旋转至正下方,再次固定好凹字形工件(3)重复上述的步骤2,打出?/L孔31。
[0024]一个完整的需要对向沉孔的凹字形工件3就完成了。下一个凹字形工件3可以重复上述的I至3的步骤。
[0025]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加工侧向孔的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2),所述的钻头(2)端部设置有带有切削刀刃的刀头(23),所述的刀头(23)通过受力轴(22)连接至刀柄(21),还包括可套在所述的受力轴(22)上并随其同步转动的沉头钻头(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侧向孔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沉头钻头(I)内部开设有孔(11),所述的受力轴(22)与孔(11)可配合使沉头钻头(I)旋转,所述的刀头(23)和受力轴(22)的最大外径小于刀柄(21)的直径,受力轴(22)与刀柄(21)的连接处呈阶梯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侧向孔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头钻头(I)外部设置有切削刀刃。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加工侧向孔的刀具,包括钻头,所述的钻头端部设置有带有切削刀刃的刀头,所述的刀头通过受力轴连接至刀柄,还包括可套在所述的受力轴上并随其同步转动的沉头钻头。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对于凹字形工件的加工上,采取了这种配套式的钻头和沉头钻头,实现了一套多用的功能性,在运行过程中操作简单,运用两把刀具却不需要重新拆卸安装,定位精度高,打出来的通孔和沉孔的同轴度大。
【IPC分类】B23B51/10, B23B35/00
【公开号】CN204686129
【申请号】CN201520396414
【发明人】朱澎慧
【申请人】宁波市吉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一种短式手紧钻夹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紧钻夹头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手紧钻夹头中设有钻体、夹爪、螺母、旋转套,通过手动转动旋转套来带动螺母转动从而带动夹爪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而使钻夹头夹紧或松脱钻具。手紧钻夹头一般在旋转套的后方还设置后套或后盖,也即,传统的手紧钻夹头,其旋转套的后端处在钻夹头的整体长度的中部或中部略偏后。在某些场合,这种传统的手紧钻夹头太长,不便于和钻头等执行部件配套组成一个比较小的工具盒。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较传统手紧钻夹头长度更短的短式手紧钻夹头。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短式手紧钻夹头,包括钻体、夹爪、螺母、旋转套,所述螺母和夹爪螺纹连接,旋转套通过连接结构带动所述螺母转动而驱动夹爪前进和后退;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体缩短到其后端处在旋转套内;所述钻体的后部外圆被扩大到与所述旋转套的内表面相配而对旋转套的后部起到径向的支持稳定作用;所述钻夹头的后部敞开,从旋转套的后端到钻体的后端之间形成由旋转套所围成的供驱动装置的前部进入到旋转套后端内的容纳空间。
[0005]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套的长度缩短至所述夹爪在后退到极限时能伸出旋转套的后端外,且所述旋转套的后端内侧成圆锥面构型。
[000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的前部是指手枪电钻的电机前部。
[0007]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紧钻夹头,可以不设置后套而不影响钻夹头结构的稳定性,且,手紧钻夹头的驱动装置可以一直伸入到旋转套的范围内,而且夹爪在后退时可利用钻夹头外的空间,因此,可以将手紧钻夹头做得尽可能的短,且能够减少其连接到手枪电钻后的手枪电钻总长度,便于手枪电钻和钻头等执行部件配套组成一个比较小的工具盒。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的半剖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的钻体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的旋转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短式手紧钻夹头,包括钻体1、夹爪3、螺母4、旋转套2,所述螺母4和夹爪3螺纹连接,旋转套2通过连接结构带动所述螺母4转动而驱动夹爪3前进和后退;所述钻体I缩短到其后端10处在旋转套2内;所述钻体I的后部外圆11被扩大到与所述旋转套的内表面21相配而对旋转套2的后部起到径向的支持稳定作用,这样,在钻夹头的后部可以不设置后套,有助于将钻夹头做短,旋转套2无论在前部还是后部都依靠钻体I获得径向的支持和稳定;所述钻夹头的后部敞开,从旋转套2的后端20到钻体的后端10之间形成由旋转套2所围成的供驱动机械的前部进入到旋转套的后端20内的容纳空间200。
[0012]所述旋转套2的长度缩短至所述夹爪3在后退到极限时能伸出旋转套的后端20夕卜,且所述旋转套的后端内侧22成圆锥面构型。
[0013]所述驱动装置的前部是指手枪电钻的电机前部。附图标号12为钻体的用于和驱动轴连接的孔,所述驱动轴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
【主权项】
1.一种短式手紧钻夹头,包括钻体、夹爪、螺母、旋转套,所述螺母和夹爪螺纹连接,旋转套通过连接结构带动所述螺母转动而驱动夹爪前进和后退;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体缩短到其后端处在旋转套内;所述钻体的后部外圆被扩大到与所述旋转套的内表面相配而对旋转套的后部起到径向的支持稳定作用;所述钻夹头的后部敞开,从旋转套的后端到钻体的后端之间形成由旋转套所围成的供驱动装置的前部进入到旋转套后端内的容纳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式手紧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的长度缩短至所述夹爪在后退到极限时能伸出旋转套的后端外,且所述旋转套的后端内侧成圆锥面构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短式手紧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前部是指手枪电钻的电机前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短式手紧钻夹头,包括钻体、夹爪、螺母、旋转套,螺母和夹爪螺纹连接,旋转套通过连接结构带动螺母转动而驱动夹爪前进和后退;钻体缩短到其后端处在旋转套内;钻体后部外圆被扩大到与旋转套的内表面相配而对旋转套的后部起到径向的支持稳定作用;钻夹头的后部敞开,从旋转套的后端到钻体的后端之间形成由旋转套所围成的供驱动装置的前部进入到旋转套后端内的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可以不设置后套而不影响钻夹头的稳定性,驱动装置可伸入旋转套的范围内,夹爪后退时可利用钻夹头外的空间,因此可以将手紧钻夹头做得尽可能的短,能够减少其连接到手枪电钻后的手枪电钻总长度,便于手枪电钻和钻头等部件配套组成一个较小的工具盒。
【IPC分类】B23B51/12, B23B45/02
【公开号】CN204686130
【申请号】CN201520296137
【发明人】周文华, 许岩兴
【申请人】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5月8日
一种安全钻夹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钻夹头,特别是一种不易脱落、安全性能尚的钻夹头。
【背景技术】
[0002]钻夹头是机械加工领域常使用到的一种工具,用于夹紧钻头,通常由钻体、夹爪、钻夹套、和后盖等组成。三个夹爪分别装设在钻体的三个滑道内,通过转动钻夹套使夹爪上的外螺纹与钻夹套上的内螺纹相配合实现夹爪的斜向移动,精确地自动定心并夹紧钻具,通常一个钻夹头可以装有不同的钻具(如中心钻、钻头、铰刀、丝锥等),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钻具能够夹紧不松动,大多是通过定位螺钉紧固的,钻夹套的松动脱落会直接导致钻头的脱落飞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0003]我国专利(公告号:CN203956168U ;公告日:2014_11_26)公开了一种防松动钻夹头,包括外套和钻体,外套套接在钻体上且能够相对于钻体转动,外套上设有螺母,螺母套设在钻体上且能够沿钻体周向转动,钻体内沿周向分布有若干个斜孔,斜孔的轴线与钻体的轴线呈锐角,斜孔内穿设有能沿斜孔轴线滑动的夹爪,夹爪上设有外螺纹且外螺纹与螺母相啮合,钻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棘齿,外套与钻体之间还设有螺母套,螺母套一部分套设在螺母上,螺母套另一部分上设有弹片,弹片位于螺母套和棘齿之间且能够抵紧棘齿。
[0004]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套与螺母套以及螺母直接采用过盈配合实现固连,容易出现外套脱落,造成安全事故;另外该技术方案中螺母设置在螺母套内与夹爪相啮合,通过转动外套带动螺母套转动,再通过螺母套的转动带动螺母转动实现夹爪的伸缩的,在这一传动过程中,螺母套与螺母容易产生相对滑动,不能有效实现夹爪的调节。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钻夹头,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钻夹头的安全性并有效保证钻夹头中夹爪调节时的力矩传递。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安全钻夹头,所述安全钻夹头包括钻夹套和柱状的钻体,所述钻夹套套设在所述钻体上且能够绕钻体转动,所述钻体上沿周向分布有若干朝向钻体下端倾斜的滑道,每个所述滑道内均设有能够在滑道内滑动的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夹套内还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套设在所有夹爪外且通过螺纹与所有夹爪连接,所述螺母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钻夹套的内壁上具有凸键,所述凸键卡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钻体的上端还固设有后盖,所述钻夹套的上端能够抵靠在所述后盖上。
[0008]其原理如下:现有钻夹头中通常都是钻夹套的内壁与螺母的外侧壁直接过盈配合,由于加工中尺寸的波动、安装的工装夹具的错误使用、或者是零部件的多次使用而造成磨损都会出现钻夹套的脱落,从危害最小来说,钻夹头失去功能,不能使用,产品报废,从危害大来说,钻夹套脱落飞出造成安全事故,危险性很大。本技术方案从安全性考虑,对钻夹套进行限位,使之与钻体、螺母、夹爪保持稳固配合,提高安全性。
[0009]本钻夹头可用于各种场合的钻头夹具中,本钻夹头的钻体一端的夹爪是用来夹持住钻头等钻具的,钻体的另一端用来安装动力装置输出轴的,这样就能带动本钻体的转动,再带动钻头的转动,从而实现钻具的正常工作。钻夹套套接在钻体上且能够相对于钻体转动,螺母安装在钻夹套内,其与夹爪上的外螺纹配合形成螺纹传动机构。使用时,手拧钻夹套,带动螺母转动,通过螺纹传动,使钻夹头的夹爪在钻体的滑道内斜向前进或后退,从而使夹爪组合成的夹具能够张开或闭合,达到松开或夹紧钻头的目的。多个夹爪同步移动,能够精准控制中心,使用非常方便。本技术方案中在螺母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槽,在钻夹套的内壁上设置凸键,凸键卡接在凹槽中,凸键与螺母的凹槽配合传递扭力,其传递扭力的结构强度更大,同时凸键与螺母的凹槽相抵靠,两者相互限位,而螺母是与夹爪相啮合的,这样能够对钻夹套轴向定位;后盖在上端也对钻夹套轴向定位,两者相配合,最终保证钻夹套不会上下跳动或脱落,提高了安全性。
[0010]在上述的安全钻夹头中,所述凹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钻体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凸键与所述凹槽对应。钻夹套通过均勾间隔分布的凸键和凹槽配合将力矩传递给螺母,能够保证力矩传递的均匀,也能保证钻夹套轴向限位的受力均匀,提高可靠性。
[0011]在上述的安全钻夹头中,所述钻夹套的内壁上开设有环状的卡圈槽,所述卡圈槽内卡接有卡圈,所述卡圈与所述螺母的上端面之间还设有垫圈和轴承,所述垫圈抵靠在所述卡圈上,所述轴承的一侧抵靠在所述螺母的上端面上,所述轴承的另一侧与所述垫圈相抵靠。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卡圈、垫圈、轴承和螺母,卡圈的内径小于垫圈的外径,垫圈抵靠在卡圈上最终使钻夹套与螺母相互限位,进一步防止钻夹套的脱落。作为其他方案,卡圈可以与钻夹套制成一体的。
[0012]在上述的安全钻夹头中,所述钻体的外侧壁上具有环状的凸缘,所述螺母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凸缘相对应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抵靠在所述凸缘的上表面。螺母与钻体保持轴向稳定,不滑动,实现对夹爪稳定调节。
[0013]在上述的安全钻夹头中,所述钻夹套的内壁上开设有透空槽,所述钻夹套的下端连接有环形套,所述环形套上端面具有向上的卡键,所述卡键卡接在所述透空槽内。环形套通过卡键连接在钻夹套的下端,与钻体配合对钻夹套下端形成密封,防尘并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0014]在上述的安全钻夹头中,所述钻体的下端套设有环形圈,所述环形圈与所述钻体过盈配合;所述钻夹套靠近下端的内壁上设有环状的凸起,所述环形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凸起的内径。这样环形圈就能够抵靠在凸起的下端面上,对钻夹套形成轴向限位作用,防止钻夹套相对于钻体滑动或脱落。
[0015]在上述的安全钻夹头中,所述钻体的下端具有倒角,所述环形圈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倒角相对应的倾斜面。这样环形圈形成与钻体的倒角相适应的缩口,不但提高了环形圈与钻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牢固性,也能防止环形圈向钻体的上端窜动。
[0016]在上述的安全钻夹头中,所述钻体的上端具有连接孔,所述后盖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钻体的上端穿过所述通孔。该连接孔用于钻夹设备主轴连接本钻夹头,连接孔内可以设置内螺纹,本技术方案中钻体上端穿过后盖与设备主轴连接;作为其它方案,钻体上端不穿过后盖,通孔与连接孔正相对设置,主轴能够穿过后盖上的通孔螺接在连接孔内。
[0017]在上述的安全钻夹头中,所述螺母包括螺母半圈一和螺母半圈二,所述螺母半圈一和螺母半圈二能够相连形成环状,所述螺母半圈一和螺母半圈二的外侧壁上套设有螺母套;所述螺母半圈一和螺母半圈二的外侧壁上部分均与所述螺母套的内壁相贴靠;所述螺母半圈一和螺母半圈二的外侧壁下部分均与所述钻夹套的内壁过盈配合。该螺母为分开式螺母,目的是为了便于装配,分开式螺母由螺母套紧固,螺母套不受外力作用,始终能保持螺母为一整体,从而使钻夹头的功能保持稳定;通过螺母半圈一和螺母半圈二与钻夹套的过盈配合连接能够防止钻夹套的跳动,保持使用的稳定性,另外也能够为钻夹套带动螺母转动提供一定的摩擦力,使之传递力矩。
[0018]在上述的安全钻夹头中,滑道为斜槽或者斜孔,滑道的数量为三个,沿钻体周向均匀分布,夹爪的数量也为三个,钻体的滑道与夹爪一一对应设置。钻体的下端中心还具有中心孔,滑道朝向该中心孔倾斜设置,滑道中的夹爪能够朝向该中心孔移动靠拢,对钻具形成夹持。
[0019]钻体上还可以设置卡簧,该卡簧与钻夹套的下端面相抵靠,形成限位。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技术方案中在螺母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槽,在钻夹套的内壁上设置凸键,凸键卡接在凹槽中,凸键与螺母的凹槽相抵靠,螺母与夹爪相啮合,使得螺母对钻夹套形成轴向限位,防止钻夹套的脱落。
[0022]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钻夹套的凸键和螺母的凹槽配合将力矩传递给螺母,能够防止打滑,保证传递扭力的效率,其传递扭力的结构强度更大,且能够保证力矩传递的均匀平
It, O
[0023]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卡接在钻夹套上的卡圈、抵靠在卡圈上的垫圈、轴承和螺母,并使卡圈的内径小于垫圈的外径从而使钻夹套能够与螺母相互限位,进一步防止钻夹套的脱落。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安全钻夹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安全钻夹头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安全钻夹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安全钻夹头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安全钻夹头中螺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安全钻夹头中钻夹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钻体;11、连接孔;12、滑道;13、中心孔;14、凸缘;15、倒角;2、钻夹套;21、卡圈槽;22、凸起;23、凸键;24、透空槽;3、螺母;31、凹槽;32、螺母半圈一 ;33、螺母半圈二 ;34、台阶面;4、螺母套;5、卡圈;6、后盖;61、通孔;7、夹爪;8、环形套;81、卡键;9、环形圈;91、倾斜面;la、垫圈;lb、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2]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安全钻夹头包括钻夹套2和柱状的钻体1,钻夹套2套设在钻体I上且能够绕钻体I转动,钻体I上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三个朝向钻体I下端倾斜的滑道12,滑道12为斜槽或者斜孔,本例中采用斜槽,每个滑道12内均设有一个能够在该滑道12内滑动的夹爪7,夹爪7上具有不
完整的外螺纹,该外螺纹位于夹爪7的一侧并与螺母3的内螺纹相配合,钻夹套2与夹爪7之间还设有与夹爪7相螺接的螺母3,螺母3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槽31,钻夹套2的内壁上具有凸键23,凸键23卡接在凹槽31内,凹槽31的数量为三个且沿钻体I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凸键23与凹槽31 —一对应;钻体I的上端还固设有后盖6,钻夹套2的上端能够抵靠在后盖6上,钻体I的上端具有连接孔11,后盖6上开设有通孔61,钻体I的上端穿过通孔61。
[0033]本实施例中的钻夹头可以用于各种场合的钻头夹具中,本钻夹头的钻体I下端伸出的夹爪7是用来夹持住钻头等钻具的,钻体I的上端通过连接孔11用来安装动力装置输出轴的,连接孔11内设置内螺纹,钻体I上端穿过后盖6与动力装置输出轴连接,带动本钻体I的转动,再带动钻头的转动,从而实现钻具的正常工作。钻夹套2套接在钻体I上且能够相对于钻体I转动,螺母3安装在钻夹套2内并与夹爪7上的外螺纹配合形成螺纹传动机构。本实施例中的滑道12的数量为三个,夹爪7的数量也为三个,钻体I的滑道12与夹爪7 —一对应设置,钻体I的下端中心具有中心孔13,滑道12朝向该中心孔13倾斜设置,滑道12中的夹爪7能够朝向该中心孔13移动靠拢,对钻具形成夹持。使用时,手拧钻夹套2,带动螺母3转动,通过螺纹传动,使钻夹头的夹爪7在钻体I的滑道12内斜向前进或后退,从而使夹爪7组合成的夹具能够张开或闭合,达到松开或夹紧钻头的目的。多个夹爪7同步移动,能够精准控制中心,使用非常方便。本技术方案中在螺母3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槽31,在钻夹套2的内壁上设置凸键23,凸键23卡接在凹槽31中,通过钻夹套2上的凸键23与螺母3的凹槽31相抵靠,两者相互限位,加上螺母3与夹爪7相啮合以及后盖6在上端对钻夹套2轴向限位,这样能够对钻夹套2轴向定位,保证钻夹套2不会上下跳动或脱落,提高了安全性;另外,凸键23与凹槽31配合传递扭力,其传递扭力的结构强度更大,钻夹套2通过均匀间隔分布的凸键23和凹槽31配合将力矩传递给螺母3,能够保证力矩传递的均匀,也能保证钻夹套2轴向限位的受力均匀,提高可靠性。
[0034]如图2、图4和图6所示,钻夹套2的内壁上开设有环状的卡圈槽21,卡圈槽21内卡接有卡圈5,卡圈5与螺母3的上端面之间还设有垫圈Ia和轴承lb,垫圈Ia抵靠在卡圈5上,轴承Ib的一侧抵靠在螺母3的上端面上,轴承Ib的另一侧与垫圈Ia相抵靠;钻体I的外侧壁上具有环状的凸缘14,螺母3的内壁上具有与凸缘14相对应的台阶面34,台阶面34抵靠在凸缘14的上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卡圈5、垫圈la、轴承Ib和螺母3,卡圈5的内径小于垫圈Ia的外径,垫圈Ia抵靠在卡圈5上最终使钻夹套2与螺母3相互限位,进一步防止钻夹套2的脱落。螺母3的台阶面34与钻体I的凸缘14相抵靠使得螺母3与钻体I保持轴向稳定,不滑动,实现对夹爪7稳定调节。
[0035]如图2和图4所示,钻夹套2的内壁上开设有透空槽24,钻夹套2的下端连接有环形套8,环形套8上端面具有向上的卡键81,卡键81卡接在透空槽24内,环形套8通过卡键81连接在钻夹套2的下端,与钻体I配合对钻夹套2下端形成密封。
[0036]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钻体I的下端套设有环形圈9,环形圈9与钻体I过盈配合;钻夹套2靠近下端的内壁上设有环状的凸起22,环形圈9的外径大于凸起22的内径;钻体I的下端具有倒角15,环形圈9的内壁具有与倒角15相对应的倾斜面91。环形圈9能够抵靠在凸起22的下端面上,对钻夹套2形成轴向限位作用,防止钻夹套2相对于钻体I滑动或脱落;并且环形圈9形成与钻体I的倒角15相适应的缩口,不但提高了环形圈9与钻体I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牢固性,也能防止环形圈9向钻体I的上端窜动。
[0037]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螺母3包括螺母半圈一 32和螺母半圈二33,螺母半圈一 32和螺母半圈二 33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螺母3,螺母半圈一 32和螺母半圈二 33的外侧壁上套设有螺母套4,以保持环状螺母3的稳定性;螺母半圈一 32和螺母半圈二 33的外侧壁上部分均与螺母套4的内壁相贴靠;螺母半圈一 32和螺母半圈二 33的外侧壁下部分均与钻夹套2的内壁过盈配合;设置分开式螺母3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装配,分开式螺母3由螺母套4紧固,螺母套4不受外力作用,始终能保持螺母3为一整体,从而使钻夹头的功能保持稳定;通过螺母半圈一 32和螺母半圈二 33与钻夹套2的过盈配合连接能够防止钻夹套2的跳动,保持使用的稳定性,另外也能够为钻夹套2带动螺母3转动提供一定的摩擦力,使之传递力矩。
[003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9]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1、钻体;11、连接孔;12、滑道;13、中心孔;14、凸缘;15、倒角;2、钻夹套;21、卡圈槽;22、凸起;23、凸键;24、透空槽;3、螺母;31、凹槽;32、螺母半圈一 ;33、螺母半圈二 ;34、台阶面;4、螺母套;5、卡圈;6、后盖;61、通孔;7、夹爪;8、环形套;81、卡键;9、环形圈;91、倾斜面;la、垫圈;lb、轴承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安全钻夹头,所述安全钻夹头包括钻夹套(2)和柱状的钻体(I),所述钻夹套(2)套设在所述钻体(I)上且能够绕钻体(I)转动,所述钻体(I)上沿周向分布有若干朝向钻体(I)下端倾斜的滑道(12),每个所述滑道(12)内均设有能够沿滑道(12)轴向滑动的夹爪(7),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夹套(2)内还设有螺母(3),所述螺母(3)套设在所有夹爪(7)外且通过螺纹与所有夹爪(7)连接,所述螺母(3)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槽(31),所述钻夹套(2)的内壁上具有凸键(23),所述凸键(23)卡接在所述凹槽(31)内;所述钻体(I)的上端还固设有后盖(6),所述钻夹套(2)的上端能够抵靠在所述后盖(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夹套(2)的内壁上开设有环状的卡圈槽(21),所述卡圈槽(21)内卡接有卡圈(5),所述卡圈(5)与所述螺母(3)的上端面之间还设有垫圈(Ia)和轴承(Ib),所述垫圈(Ia)抵靠在所述卡圈(5)上,所述轴承(Ib)的一侧抵靠在所述螺母(3)的上端面上,所述轴承(Ib)的另一侧与所述垫圈(Ia)相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体(I)的外侧壁上具有环状的凸缘(14),所述螺母(3)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凸缘(14)相对应的台阶面(34),所述台阶面(34)抵靠在所述凸缘(14)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夹套(2)的内壁上开设有透空槽(24),所述钻夹套(2)的下端连接有环形套(8),所述环形套(8)上端面具有向上的卡键(81),所述卡键(81)卡接在所述透空槽(24)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体(I)的下端套设有环形圈(9),所述环形圈(9)与所述钻体(I)过盈配合;所述钻夹套(2)靠近下端的内壁上设有环状的凸起(22),所述环形圈(9)的外径大于所述凸起(22)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安全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体(I)的下端具有倒角(15),所述环形圈(9)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倒角(15)相对应的倾斜面(9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体(I)的上端具有连接孔(11),所述后盖(6)上开设有通孔(61),所述钻体(I)的上端穿过所述通孔(6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3)包括螺母半圈一(32)和螺母半圈二(33),所述螺母半圈一(32)和螺母半圈二(33)能够相连形成环状,所述螺母半圈一(32)和螺母半圈二(33)的外侧壁上套设有螺母套(4);所述螺母半圈一(32)和螺母半圈二(33)的外侧壁的上部分均与所述螺母套(4)的内壁相贴靠;所述螺母半圈一(32)和螺母半圈二(33)的外侧壁的下部分均与所述钻夹套(2)的内壁过盈配入口 ο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钻体(I)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凸键(23)与所述凹槽(31) —一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钻夹头,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提高钻夹头的安全性并有效保证钻夹头中夹爪调节时的力矩传递的技术问题。本改良结构的安全钻夹头,包括钻夹套和柱状的钻体,所述钻夹套套设在所述钻体上且能够绕钻体转动,所述钻体上沿周向分布有若干朝向钻体下端倾斜的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能够在滑道内滑动的夹爪,所述钻夹套与所述夹爪之间还设有与所述夹爪相螺纹连接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钻夹套的内壁上具有凸键,所述凸键卡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钻体的上端还固设有后盖,所述钻夹套的上端能够抵靠在所述后盖上。本改良结构的安全钻夹头安全性能高且力矩传递均匀平稳。
【IPC分类】B23B51/12
【公开号】CN204686131
【申请号】CN201520339816
【发明人】王乾, 邵进荣, 陈龙
【申请人】浙江超力机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2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