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高压压铸模具典型早期失效案例的分析与对策(研磨抛光材料 图 ,模具 抛光材料,抛光材料)

今天给各位分享铝合金高压压铸模具典型早期失效案例的分析与对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研磨抛光材料 图 ,模具 抛光材料,抛光材料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铝合金高压压铸模具典型早期失效案例的分析与对策
上图中,侧面主浇道横截面积A=825mm2;分岔成B,E两个分支浇道,其B+E的浇道的横截面积是1317mm2;这样,液体铝合金在浇道流动的过程中压力下降,其内部形成负压的空洞。
E的分支浇道,又进一步分支成C+F;E的横截面积是:750mm2;C+F横截面积是:1032mm2;液体铝合金的压力进一步下降,其内部产生负压的空洞。
左侧图片为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其显示模具材料的表面被空蚀的负压气泡爆破出的孔洞。
右侧图片显示:模具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即氮化处理加表面涂层处理无法阻止空蚀坑的形成。
通常,模具材料的使用硬度是470HV,而涂层的硬度是2200HV;提高表面硬度,无法解决空蚀问题。
唯一的解决方案是:修改浇道设计,按照设计原则进行模具设计。
新的模具设计基本原则:1.从料饼开始,主浇道的横截面积在通往内浇口的路径中,处于压缩状态。
3.浇口形状:扇形浇口,锥形切线浇口,凿子浇口。
5.任何顶针与模具表面平行,不可以突出或者凹陷。
“溶蚀”现象:模具少肉,被“磨损”掉一部分。
浇道设计不合理,浇口有凝固的铝合金堵塞部分内浇口。
这个案例中,内浇口部分的溶蚀是由于液体铝合金在浇道流动的过程中,有横截面积的膨胀。
由于内浇口比较薄,先到达内浇口的部分铝合金液体,凝固并且封堵住局部浇口。
导致,后续液体铝合金在流经过内浇口时,有效面积急剧减少。
这样,局部的速度超出设定的内浇口速度,导致溶蚀。
改善方案:严格遵循浇道设计原则,避免浇口局部堵塞导致溶蚀。
而溶蚀的量与内浇口速度的2.7次方成正比。
局部浇口速度过高,导致内浇口在几百件产品出现溶蚀。
模具热疲劳现象:模具表面形成微裂纹,扩展后,导致掉块。
注意:如果模具材料韧性等有问题,那么凸台的R角处应当有裂纹。
模具热疲劳原因:模具表面温度差影响材料的抗热疲劳性能。
模具材料硬度测量显示,在浇道上模具材料的硬度是40-42HRC。
进而说明,压铸铝合金的温度超常(太高了)。
模具早期失效的问题:模具的开裂模具设计的温度场考量。
模具的温度场设计包括:冷却水道距离模具表面的距离,水流量,水道的水孔直径,班产量,以及水基脱模剂的喷涂量,喷涂角度,喷涂距离,雾化程度,水基脱模剂带走的热量等等。
上图案例所示为3000吨压铸设备的模具,冷却水距离模具表面23mm。
红外成像仪测试,模具表面温度温度从275℃/169℃/120℃之间变化。
裂纹的产生有几点原因:1.内冷却水道距离表面23mm。
2.模具开裂处是台阶的R角处,厚薄变化较大。
建议,在热处理前加工出来,这样应力的分布会沿着模具外型,冷却水道需要计算。
以铝合金A383为例,它的比热是:2.90J/cm3/℃,热容量是:1094J/cm3。
如果考虑1立方厘米的铝合金从593℃的液态冷却到450℃铸件顶出的固态,那么所散发的热量是:。
每立方厘米的铝合金散热=比热+2.90X(液相线温度-产品订出温度)。
=1094+2.90X(593-450)。
如果考虑50立方厘米的铝合金,凝固到顶出时所散发的热量是:。
如果考虑50立方厘米的铝合金,班产量是200件/h;那么,在模具温度场设计这一步就需要决定班产量。
这时,铝合金所散发的热功率是75KJX200件/h=15000(KJ/h)。
如果,动定模具各带走50%的热量,那么模具在动模所散发的热功率是:7500KJ/h。
研磨抛光材料 图 ,模具 抛光材料,抛光材料
镀晶操作工序:新车镀晶只需要做镜面还原,再对车进行脱脂处理,然后直接给车镀晶就可以了。
因为新车漆面没有附着物和脏物,也没有划痕,所以对于新车而言,施工较为。
次新车和旧车:先对车漆表面做抛光处理,再对车漆做镜面还原,然后对车进行脱脂,较后给车镀晶。
因为外界的环境或其他因素会对车辆照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之前必须处理掉车漆表面的脏物或划痕,是车漆表面达到平整,这样镀晶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流程材料工艺模具电子
8、产品测试、安规等知识;ESDEMCIECENROHSSGS。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铝合金高压压铸模具典型早期失效案例的分析与对策的介绍了,研磨抛光材料 图 ,模具 抛光材料,抛光材料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