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分享值得学习(B柱热冲压成形分析及模具设计计算)

今天给各位分享经典分享值得学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B柱热冲压成形分析及模具设计计算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1、经典分享值得学习
经典分享值得学习
对于落料,毛刺面是接触凸模的平面;对于冲孔,毛刺面是接触凹模的平面。
中性层是指弯曲的冲件中应变为零的一层材料。
双面间隙是从一侧至对面另一侧的间隙或两侧空隙之和。
出件装置是使已冲过的工(序)件从模具中外出的装置。
正回弹是成形冲件从模具中取出后曲率半径增大的回弹,或冲裁件从模具中逸出后材料实体增大的回弹。
冲件是坯料经过一道或多道冲压工序后的统称,也就是工序件和工件的统称。
闭合高度是冲模在工作位置下极点时上模座上平面或下模座平。
回弹有两种,一种是成形冲件从模具内取出后的尺寸与模具相应尺寸的差值。
另一种是从模具中逸出的冲裁件外形尺寸与凹模相应尺寸的差值或内形尺寸与凸模相应尺寸的差值。
行程是压力机滑块上下运动两端终点间的距离。
习惯上把压力机滑块的上下运动也称为行程,如“行程向下”、“行程向上”、“每分钟行程次数”等等。
负回弹是成形冲件从模具中取出后曲率半径减小的回弹,或冲裁件从模具中逸出后材料实体缩小的回弹。
夹持送料装置是利用机械、气压或液压机的夹紧、放松和往复动作将原材料送入冲模的装置。
寿命是指冲模每修磨一次能冲压的次数或模具报废前能冲压的次数。
步距是可用于多次冲压的原材料每次送进的距离。
间隙是相互配合的凸模和凹模相应尺寸的差值或其间的空隙。
单面间隙是从中心至一侧的间隙或一侧的空隙。
坯料是未经过冲压的,大多只用于一次冲压的原材料。
拉痕是冲件在成形过程中,材料表面与模具工作面的摩擦印痕。
拉深系数是本工序圆筒形拉深件直径与前工序拉深件直径的比值。
对于第一道拉深,拉深系数是拉深件直径与展开直径的比值。
料斗是带有使成形冲件自动定向送出机构的斗形容器。
B柱热冲压成形分析及模具设计计算
1.边界条件采用单动的模具结构,即凹模在上,凸模在下,冲压方向如图3所示。
边界条件:板料初始温度为800°C,板料传输时间不大于3.5s;合模前板料在模具上等待时间为3.5s;凹模和压边圈间隙为1.5x料厚;压边圈压力为1T;成形合模速度为150mm/s;淬火过程保压压力为400t;模具初始温度,表面100℃,内部20℃。
通过Pamstamp将零件坯料展开得到板料,在Pamstamp当中成型模块进行分析,成型模拟中,得到结果最大减薄处位于中立柱下半区的侧边上(如图所示MAX-23%),增厚区域在图上所示的中立柱中部靠下区域正面(见图4中+23.2%)。
根据此情况,决定在模具加工和零件调试过程中着重注意此区域。
在Pamstamp的成型模块当中,观测模具在运动过程中,板料的成型情况,图5所示为上模距离下死点40mm、20mm、5mm以及最后的成型零件情况,在上模距离下死点5mm处,可发现中立柱下测有起皱的现象,在模具的调试阶段会对此处做强压料处理。
通过Pamstamp模块中的分析模块得到上模在下死点时,零件成形瞬间的温度情况分布,为了在最后得到马氏体结构,通过仿真可以观测到零件温度高于665℃,符合标准,满足淬火相变转化条件。
进行分析,如图6a图所示,零件在模具中10s后淬火,除了压边位置影响外,零件90%以上已转变成马氏体;因为压边处将被激光切割切除掉。
图6b图显示保压(10s)温度情况,完成时零件的表面温度小于200°C,压边圈位置温度较高,与马氏体分布吻合。
玉环常用铝压铸模具模架材料
铝压铸模具过程问题解决在铝压铸模具加工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一些很普遍的问题,解决每一个问题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下面就为您介绍几种通用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您有帮助:1、压铸厂修整改变铝压铸模具,修整改变浇注体系,加强内部浇注口,增加设置溢流槽、排放气体槽等。
2、清洁分型表面,清洁型腔,清洁顶部杠杆;改变涂层物料、改进喷涂技术;加强锁模能力,加强浇注金属的分量。
这是一些依靠简便操控就能够实施的铝合金压铸方法。
3、更换原理,选取品质优良的铝合金锭材质,改善新原理与回炉原理的比例,改善熔炼处理技能。
4、调节处理技术的参数、压射能力、压射时速、填充模具的时间、打开模具的时间,浇注的气温、模具的温度等。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经典分享值得学习的介绍了,B柱热冲压成形分析及模具设计计算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