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轧辊磨损原因分析(【涨知识】汽车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详解)

博主:adminadmin 2022-10-04 01:48:01 条评论
摘要:很多人不知道热轧轧辊磨损原因分析的知识,小编对【涨知识】汽车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详解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本文导读目录:1、热轧轧辊磨损原因分析2、【涨知识】汽车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详解3、建议收藏:双相不锈钢加工制造实用,热轧轧辊磨损原因分析戴绪梁;雷泽红;;轧辊在线探伤技术研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

很多人不知道热轧轧辊磨损原因分析的知识,小编对【涨知识】汽车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详解进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目录:

热轧轧辊磨损原因分析(【涨知识】汽车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详解)

1、热轧轧辊磨损原因分析

2、【涨知识】汽车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详解

3、建议收藏: 双相不锈钢加工制造实用,

热轧轧辊磨损原因分析

  戴绪梁;雷泽红;;轧辊在线探伤技术研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补集)[C];2009年。

  张恩民;罗大杰;朱敏;;莱钢1500mm热带轧机工艺润滑系统的开发与应用[A];第二届轧制润滑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周长秀;;激光表面硬化技术的应用及效果[A];山东金属学会压力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涨知识】汽车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详解

  Electropolishing电抛光是一种电化学过程,其中浸没在电解质中的工件的原子转化成离子,并由于电流的通过而从表面移除,从而达到工件表面除去细微毛刺和光亮度增大的效果。

  适用材料:1.大多数金属都可以被电解抛光,其中最常用于不锈钢的表面抛光(尤其适用于奥氏体核级不锈钢)。

  2.不同材料不可同时进行电解抛光,甚至不可以放在同一个电解溶剂里。

  PadPrinting能够在不规则异形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象,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

  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使用移印工艺,除了比硅胶垫还软的材质,例如PTFE等。

  Galvanizing在钢铁合金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表面的锌层是一种电化学保护层,可以防止金属腐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和电镀锌。

  适用材料:由于镀锌工艺依赖于冶金结合技术,所以只适合钢和铁的表面处理。

  Electroplating利用电解作用使零件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不少硬币的外层亦为电镀。

  但是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等级的纯度和电镀效率。

  其中最常见的有:锡,铬,镍,银,金和铑;。

  3.镍金属不可用于电镀接触皮肤的产品,因为镍对皮肤有刺激性且有毒性。

  适用材料:所有的硬材料都适合水转印,适合喷涂的材料也一定适用于水转印。

建议收藏: 双相不锈钢加工制造实用,

  双相不锈钢的剪切采用与剪切304和316不锈钢同样的设备,一般无需特殊调整。

  但由于双相不锈钢的剪切强度较高,必须加大剪切功率或减小剪切厚度。

  对于热轧和冷轧板,不锈钢的剪切强度约为极限抗拉强度的58%。

  双相不锈钢的表现如同一个较厚的316不锈钢,随它们实际的剪切强度比而定。

  因此,2304和2205双相不锈钢在一次单独的剪切中能够被剪切的最大厚度是304和316不锈钢厚度的85%左右,超级双相不锈钢在一次单独的剪切中能够被剪切的最大厚度是普通奥氏体不锈钢的65%。

  传统的钢卷纵切机可用于剪切双相不锈钢卷板和钢带。

  双相不锈钢钢卷从开卷机送出,从纵切线上下刀架的圆形分切刀片中通过,卷带盘将剪切后的钢卷重卷。

  分切刀片的位置可根据所希望的板卷产品的宽度调整。

  由于双相不锈钢的强度比奥氏体不锈钢高,纵切刀具磨损和边部的稳定性比较难控制。

  保持双相不锈钢卷良好的纵切边部质量需要使用工具钢或硬质合金刀片。

  高强度、快速加工硬化和抗撕裂性使得双相不锈钢相对较难冲孔并磨损刀具。

  这方面的操作经验是有限的,但双相不锈钢的表现如同厚度两倍于双相钢的奥氏体不锈钢,这一指标为冲孔操作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氮含量较高的高合金化双相不锈钢的冲孔更加困难。

  双相不锈钢一般采用与加工奥氏体不锈钢同样的等离子切割和激光切割设备进行加工。

  双相不锈钢稍高的导热率和低的含硫量可能对最佳的参数稍有影响,但无需特殊调整便可得到合格的结果。

  等离子切割工艺的热影响区一般很窄,大约0.25毫米,这是因为每一道切割进行得很快,然后中板或薄板迅速冷却。

  通常焊接坡口的机加工和焊接过程中近焊缝区基体金属的熔化可去除等离子切割的热影响区。

  双相不锈钢通常表现出优异的热成形性,在高达至少1230℃的温度下具有相对低的成形负荷。

  但是,如果热成形的温度太低,变形就会聚集在较弱而且塑性较差的铁素体,结果造成铁素体在变形区开裂。

  此外,当热加工温度降得太低时,会析出大量的σ相。

  大多数加工者建议最大热成形温度范围在1100~1150℃之间。

  之所以建议温度上限,是由于高温对工件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氧化皮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多的趋势。

  在高温下,双相不锈钢会变软,被加工的工件如容器封头或管道如果在炉内不加以支撑就会弯曲或凹陷。

  在这些温度钢也会由于某种热成形操作变得太软。

  表9汇集了几种双相不锈钢的热成形温度范围和最低均热温度。

  但是,钢在热加工前至少要达到最低均热温度,炉子应当预热,以避免经过σ相形成温度区间的缓慢加热。

  温度的均匀一致对于成功地进行双相不锈钢的热成形是重要的。

  如果工件的形状不规整,则边缘可能比主体温度低得多,这些较冷的区域有发生裂纹的危险。

  为避免开裂,当局部区域存在温度低于最小加工温度的危险时,需要对工件重新加热。

  只有当工件特别是边缘或较薄部分的温度保持均匀一致,热成形温度范围的下限才能稍加扩展。

  对于断面较厚的型材,需要考虑水淬的速度是否足以防止金属间相的析出。

  对于锻轧2205双相钢板材,板材厚度的限制约为150~200毫米,对于锻轧超级双相不锈钢板材,厚度限制为75~125毫米,准确的限制值随双相不锈钢的成分和淬火装置效率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简单的圆柱形工件,直径限制在约375毫米。

  如果成品部件的内径是完全穿透的,则在最终热处理之前对开口进行穿孔或机加工,会大大改善工件最后退火后的冷却状况。

  热成形之后,需要进行完全的固溶退火,然后快速淬火使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完全恢复。

  工件应当加热到最低固溶退火温度以上,然后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使金属间相完全溶解。

  一个谨慎的原则是,保温时间应当与工件完全退火后在650~980℃范围停留的时间相当。

  当最后的退火之后向淬火地点转移时,不允许在700~1000℃的温度范围停留几分钟。

  表10总结了双相不锈钢的最低固溶处理温度。

  双相不锈钢在固溶退火温度下非常软,工件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撑,可能发生扭曲和变形,这对于管材产品特别是大口径薄壁的管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由于双相不锈钢的室温强度高,扭曲的双相不锈钢产品的整形或矫直比奥氏体不锈钢困难。

  通过缩短退火时间、放慢加热到固溶温度范围的速度或采用低于推荐值的固溶温度来减小变形,但可能无法使金属间相溶解或造成更多金属间相的形成,降低耐腐蚀性和韧性。

  利用应力消除处理来减少成形或矫直操作的冷加工应力并不可取,双相不锈钢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断裂性能,降低残余冷加工应力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性能。

  在固溶处理温度以下,不存在这样一个适当的温度,既可在此温度下进行应力消除处理,又不会形成使耐腐蚀性和韧性降低的金属间相。

  有时可采用温和的加热方式来协助工件的成形操作。

  但双相不锈钢在315℃以上长时间加热会由于475℃脆化(见图5)导致室温韧性和耐腐蚀性的下降,在较高温度下,存在金属间相的析出更快速更有害的风险。

  由于这些相不干扰成形工艺,双相不锈钢可以采用温成形操作。

  当加工温度超过300℃时,温成形之后应当进行完全的固溶退火和快速淬火(见表10)。

  双相不锈钢在各种加工制造中表现出良好的成形性。

  大多数双相不锈钢的应用要求比较简单的成形,如圆筒形断面的滚压、冲压成形、容器和罐封头的冲压或滚压成型。

  在这些应用中,一个主要的顾虑是双相不锈钢的高强度和成形设备的功率。

  通常的估计是双相不锈钢的成形类似于厚度是其两倍的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形,几种不锈钢在弯曲过程中开始塑性变形所需的最小外力的比较见图14。

  使用双相不锈钢有可能使厚度减薄,但减薄量将小于根据屈服强度的增加所预期的值。

  即使设备的功率足够高,也必须为双相不锈钢的高强度所造成的较高的回弹留出余量(见图12)。

  还必须考虑到双相不锈钢比奥氏体不锈钢低的塑性。

  大多数技术规范对双相不锈钢延伸率的要求是最低15%~30%,而对奥氏体不锈钢延伸率的要求是最低40%。

  尽管实际延伸率可能要大一些,但两者最低值之间的关系是适当的,可以作为冷加工操作的有用指南。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需要更大的弯曲半径,并且由于它们较低的塑性,在苛刻或复杂的成形中需要中间退火。

  双相不锈钢容易进行冲压成形,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部件已经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碳钢或铁素体不锈钢选定了最佳条件,双相不锈钢是作为这些材料的替代品。

  首次实验通常不改变厚度,尽管双相不锈钢的高强度允许壁厚减薄,但重新设计的花费可能胜过成本节约和重量减轻的好处,在很多情况下,减小厚度实际上有利于成形加工,但是在初次的双相不锈钢成形实验中,人们常常认为还是有点“困难”。

  当与碳钢或铁素体不锈钢的成形做比较时,问题几乎全部与强度和回弹有关。

  双相不锈钢的屈服强度高30%~50%,铁素体不锈钢的加工硬化有限,操作负荷相对较低。

  双相不锈钢开始时强度就高,随后强度越来越高,因此回弹是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双相不锈钢塑性较大,过度弯曲将补偿回弹。

  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对弯曲的方向不太敏感,弯曲方向与轧制方向有关。

  由于双相组织的轧制,双相不锈钢的力学性能表现出某些各向异性,但因为双相组织塑性较大,实际效果比铁素体钢的要小。

  操作时,钢板放进模具中,在最薄的地方发生变形。

  铁素体中,这种可成型性通过金相织构的形成大大得到改善。

  双相不锈钢薄板这种行为很少被人注意,但在双相组织上,似乎这种有利行为不可能达到同样的程度。

  双相不锈钢的深冲技术可能与铁素体或奥氏体不锈钢的做法有显著的不同。

  在更通常的情况下,双相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其调整必须既针对较高的强度又考虑较低的延展性。

  双相不锈钢拉伸成形性能受到铁素体相的限制,它不具有高的加工硬化性能,不像奥氏体不锈钢那样可以进行广泛的拉伸成形。

  双相不锈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尤其是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断裂性能,使它们成为旋转部件如离心设备等应用的侯选材料。

  旋压成型是一种经济和常用的制造这些部件的方法。

  旋压成形是一项复杂的操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好坏和操作者的技巧。

  奥氏体不锈钢经常进行旋压成形,但它们在成形工序中通常需要多次中间退火来恢复其塑性。

  双相不锈钢旋压成形方面有限的经验表明其成形负荷非常高,特别是相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的厚度不减小时。

  采用功率和强度足够大的设备进行双相不锈钢的旋压成形效果不错,但由于双相钢塑性较低,它需要比奥氏体不锈钢更频繁的中间退火。

  平直度和使初始坯料的“隆起面”降至最小对于旋压操作是很重要的,但重型机械矫平如轧辊矫平在旋压成形的第一阶段可能会消耗掉一部分塑性。

  有些双相不锈钢在650℃以上进行旋压成形,随后进行完全的固溶退火处理。

  由于这些原因,双相不锈钢比具有同样耐腐蚀性的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更难进行机加工,双相不锈钢的机加工一般要求更大的切割力,并且刀具的磨损更快。

  当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时,机加工的困难程度最明显。

  图15给出了几种双相不锈钢和316不锈钢的相对切削性能指数比较。

  注意,与316不锈钢相比,经济型双相不锈钢S32101的机加工性能等级更高。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热轧轧辊磨损原因分析的介绍了,【涨知识】汽车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详解是小编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