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容大检测/专业第三方检验机构

博主:adminadmin 2022-11-07 03:24:01 条评论
摘要:原标题: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容大检测/专业第三方检验机构晶间腐蚀(IGC)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腐蚀,遭受这种腐蚀的不锈钢,表面看来还很光亮,但经不起轻轻敲击便会破碎成细粒.由于晶间腐蚀不易检查,造成设备的突然破坏,所以危害性极大,统计资料认为这类腐蚀约占总腐蚀类型的10.2%.奥氏体不锈钢是工业中应用最广的不锈钢之一,多半在约427℃~816℃的敏化温度范围内,在特定的腐蚀环境中易发生晶间腐蚀,晶...

  原标题: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容大检测/专业第三方检验机构

  晶间腐蚀(IGC)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腐蚀,遭受这种腐蚀的不锈钢,表面看来还很光亮,但经不起轻轻敲击便会破碎成细粒.由于晶间腐蚀不易检查,造成设备的突然破坏,所以危害性极大,统计资料认为这类腐蚀约占总腐蚀类型的10.2%.奥氏体不锈钢是工业中应用最广的不锈钢之一,多半在约427℃~816℃的敏化温度范围内,在特定的腐蚀环境中易发生晶间腐蚀,晶间腐蚀还会加快整体腐蚀。

  晶间腐蚀的机理,主要有“贫Cr理论”和“晶界杂质选择性溶解理论”等。

  在强氧化性介质(如浓硝酸)中不锈钢也会发生晶间腐蚀,但晶间腐蚀不是发生在经过敏化处理的不锈钢上,而是生在经固溶处理的不锈钢上.对这类晶间腐蚀显然不能用Cr理论来解释,而要用晶界区选择性溶解理论来解释.当晶界上析出了相(FeCr金属间化合物),或是有杂质(如磷、硅)偏析,在强氧化性介质中便会发生选择性溶解,从而造成晶间腐蚀。

  01成分的影响

  CreffCr%-0.18Ni%-100C%

  Cr含量在奥氏体不锈钢中,Cr的含量的增加在低的敏化温度区会加速晶间腐蚀,在高的敏化温度区则会延长产生晶间腐蚀的时。18Cr-8Ni钢的晶间腐蚀认为在低于550℃是受Cr的扩散控制;高于此温度时,受碳化物的生成速度控制,因此在温度低时低碳不锈钢也易于敏化。

  CreffCr%-0.18Ni%-100C%,

  其它元素含量

  (2)N:总的来说,N的含量最好控制在0.10%以下,可以降低晶间腐蚀的敏感性

  (4)Mo:含Mo钢由于在晶界上析出了相而易产生晶间腐蚀。

  (6)B:文献报道结果不一致,有的认为它影响晶界碳化物Cr23C6中间相的形成速度,有的发现在晶界出现碳化硼,会减低晶间腐蚀敏感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02晶粒尺寸的影响

  3材料冷、热加工过程对晶间腐蚀的影响及措施

  02热作成型

  大多数化工容器都是通过冷、热作加工后焊接而成,由于焊接的温度相当高,在焊接接头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组织,不但严重降低接头的机械性能,而且还会在热影响区发生晶间腐蚀。

  机械零件在冷加工和冷作过程中,由于冷却不够和散热不好,易造成局部的温度升高,如果正好处于不锈钢的敏化温度范围,就会增加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18Cr-9Ni不锈钢在25%的冷变形条件下,当C%大于0.04%时会加速敏化。解决的方法主要是保证足够的冷却能力。

  晶间腐蚀敏感性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国家标准B4334-2003规定有“不锈钢10%草酸浸蚀实验方”等五种不锈钢晶间腐蚀实验方法来评定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比较,水平相当.由于晶间腐蚀实验方法很多,最重要的如何确定哪一种不锈钢最合适什么样的腐蚀环境,确定最可靠的检验方法.

  2.C的含量是影响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最主要因素,不锈钢中的C的含量小于0.03%,晶间腐蚀敏感性大大低,其敏感性随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4.对晶间腐蚀的敏感性的评价主要的方法有光电化学微区成像技术和共振拉曼光谱方法、EPR法等,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容大检测/专业第三方检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