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专题介绍.doc
奥氏体不锈钢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类型TypeGB(中国)ASTM(美国)JIS(日本)DIN(德国)奥氏体型Austenite
2.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
加Mo改善点蚀和耐缝隙腐蚀
加Ni和Cr改善高温抗氧化性和强度
加S、Se改善切削性和构件表面精度
3.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
3.1.1铁素体相对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含量的粗略判定:
(a)Schaeffler图(b)Delong图
Creq%Cr+1.5%Si+%Mo,Nieq%Ni+30(%C+%N)+0.5%Mn
根本的办法是提高钢中奥氏体形成元素的含量。Ni是首选的元素,但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Mn和N也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N,其抑制铁素体形成的能力为Ni的30倍,同时又有改善耐蚀性和提高强度的作用,
由Fe-Cr-Ni合金三元相图可知,大部分常用铬镍奥氏体不锈钢自高温奥氏体状态骤冷到室温所得到的奥氏体基体组织都是亚稳定的,在继续冷却或者经受冷变形时会部分转变为马氏体组织。对于每种钢都存在着两个马氏体转变的临界温度Ms(冷却中开始产生马氏体转变的最高温度)和Md(冷变形诱发马氏体转变的最高温度)。
马氏体,密集六方结构,非铁磁性
图4-10碳在Fe-18Cr-10Ni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
类型晶体结构表现形式形成环境在钢中的作用防止M23C6复杂的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中含有92个金属原子和24个碳原子①Cr23C6
(Cr,Fe,Mo)23C6
钛、铌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不锈钢
②较多时影响力学性能,塑性和韧性降低①降C
或M(CN)面心立方结构,C原子在晶体点阵中占据八面体的位置①TiC、NbC
③碳、氮互相取代形成Ti(CN)
①稳定化处理时优先沉淀,减少并推迟了M23C6沉淀,提高钢的抗敏化能力
图4-14TiC在1Cr18Ni9Ti钢中的溶解度
金属间相是指由钢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简称为中间相。
常用奥氏体不锈钢中出现的金属间相主要有相、相和Laves相(相)等。
②主要在三晶粒交汇点和晶界处形成各种不锈钢①导致合金明显脆化
②冷加工促进相的形成体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有58个原子①奥氏体钢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