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常见问题-晶间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和HAZ敏化区的晶间腐蚀,都与敏化过程使晶界形成贫铬层有关。焊缝产生晶间腐蚀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焊态下已有Cr23C6
奥氏体不锈钢在加热到450850℃时,对晶间腐蚀最敏感,此温度区间称敏化温度区。这是因为当温度低于450℃时,碳原子活动能力很弱,Cr23C6析出困难不会形成贫铬层;而当温度高于850℃时,晶粒内部的铬获得了的动能,扩展到晶界,从而使已形成的贫铬层消失;而在450~850℃温度区间内,既有利于Cr23C6的析出,晶粒内部的铬原子又不能扩散到晶界,最容易形成贫铬层,对晶间腐蚀最敏感。当然,如果在450~850℃温度区间加热足够长的时间,晶内的铬原子也可以扩散到晶界使贫铬层消失。
使焊缝金属具有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其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应在4%~12%范围内,不仅能提高焊缝金属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和抗应力腐蚀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焊缝金属抗热裂纹的能力。
超低碳有利于防止晶间腐蚀。最大限度地降低碳在焊缝金属中的含量,达到低于碳在不锈钢中室温溶解极限值以下,使碳不可能与铬生成Cr23C6,从根本上消除晶界的贫铬区。碳的质量分数在焊缝金属中小于0.03%时,就能提高焊缝金属的抗晶间腐蚀能力。
②工艺措施
焊接参数应在保证焊缝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小的焊接电流,最快的焊接速度。
强制焊接区的快速冷却。
进行固溶处理或稳定化处理。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方法有固溶处理和稳定化处理。
稳定化处理是针对含稳定剂的奥氏体不锈钢而设计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参考文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