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ppt
1.提高钢的回火抗力Me对低温回火的影响较小中、高温下,Me阻碍碳的扩散,显著提高了马氏体的分解温度。Me可阻止碳化物长大和F等轴化,延缓了硬度的下降。发生二次淬火现象。某些高合金钢(如高速钢)中的Ar十分稳定,在回火加热时Ar发生部分分解,导致Ar稳定性下降,在随后的快速冷却过程中剩余的Ar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有较大提高,这种现象称为二次淬火。2、引起二次硬化定义:某些淬火钢在500~650℃回火后硬度又增加的现象。本质:合金碳化物的弥散强化意义:红硬性、高温强度Mo钢中碳化物在550℃时产生二次硬化。高速钢三次560℃回火,在560℃回火时,产生二次硬化合金钢回火时碳化物析出序列四、回火脆性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时,钢的韧性显著下降的现象。第一类(低温)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钢在250-400℃回火时出现的脆性。特征:不可逆;与冷速无关,与回火时间无关。当出现了第一类回火脆性后,再加热到较高温度回火,可将脆性消除;如再在此温度范围回火,就不会出现这种脆性。故称之为不可逆回火脆性。只要在此温度范围内回火就会出现脆性,目前尚无有效消除办法。除弹簧钢之外,其它零件淬火后应避免在250400℃回火。第二类(高温)回火脆性:(450650℃)是指淬火钢在450-650℃范围内回火后缓冷时出现的脆性。回火后快冷不出现。多发生在含Cr、Ni、Mn、Si等元素的合金钢中,特征:可逆性,与冷速有关(快冷不产生),与回火时间有关(回火时间、脆性增加),预防措施:(1)高温回火后,在水中快速冷却。一般适用于较小截面的零件。(2)加入降低回火脆性倾向的元素Mo或W。适用大截面零件或合金钢(如Cr-Ni钢等)。影响因素:成分,碳钢一般不出现五、回火工艺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法回火方法回火温度的确定1、低温回火回火温度:150250℃组织转变:从马氏体中析出细片状-碳化物;AR分解为-碳化物+低碳M。这种在马氏体基体上分布着细片状碳化物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用M回表示。目的:保留淬火后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同时,降低内应力,提高韧性。用途:处理各种工具、模具、量具、轴承(高碳、高碳高合金钢)及经渗碳(氮)和表面淬火的工件。2、中温回火回火温度:350-500℃组织转变:-碳化物转变为Fe3C。到350℃,马氏体中的含碳量已降到铁素体的平衡成分,内应力大量消除。回火屈氏体M回转变为在保持马氏体形态的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粒状Fe3C的组织,称为回火屈氏体,用T回表示。回火屈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并具有一定的韧性,硬度一般为3545HRC。主要用于各类弹簧的热处理。汽车板簧热卷弹簧回火索氏体3、高温回火回火温度:500-650℃组织转变:Fe3C发生聚集长大,铁素体发生多边形化。这种在多边形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Fe3C的组织称回火索氏体,用S回表示。回火索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在保持较高的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通常把淬火+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称作“调质处理”,简称“调质”。调质广泛用于连杆、轴、齿轮等各种重要结构件的处理。也可作为精密零件、量具等的预备热处理。柴油机连杆具有二次硬化效应的高合金钢,采用高温回火来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和红硬性。但必须与恰当的淬火工艺配合。高温回火还需进行一次低温回火,以消除二次淬火马氏体回火时间冷却方式:回火后通常在空气中冷却。对于第二类回火脆性倾向大的合金钢,中、高温回火后需快冷(水或油冷)用途组织性能温度(℃)名称耐磨件回火马氏体高硬度58~64HRC150~250低温回火弹簧等回火屈氏体高弹性35~45HRC350~500中温回火调质件回火索氏体良好综合力学性能500~650高温回火淬火+高温回火调质处理调质处理用于各种重要结构零件,如轴、连杆等回火方法普通回火
发表评论